浅谈广播电视新闻创新的分析和思考
摘要:众所周知,广播电视新闻应当保持时效性和真实性,要求第一时间将最真实的事态发展呈现在民众面前。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更需要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对自己的工作提出新的更加严格的要求。因此,广播电视新闻如何创新才能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信息准确把握的要求成为每一位媒体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本文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谈谈广播电视新闻创新的一些分析和思考,旨在为广播电视新闻工作作出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创新;分析思考 【中图分类号】:g222
21世纪是创新的时代,如何把握时代脉搏,抓住机遇是摆在每位社会公民面前的难题。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也不例外,在广播电视新闻领域亦应当有所创新,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广播电视新闻应当保持时效性和真实性,这就要求广播电视新闻工作保持严谨的态度和踏实的作风,在此基础上,如果可以实现对广播电视新闻方面的创新,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每一位新闻工作者都应积极总结经验,努力实现工作方面的创新。 一.广播电视新闻创新的意义
树立创新意识是广播电视新闻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广播电视新闻单位工作者应当充分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树立新型新闻观
念,不断转变自己的工作思路。因此,笔者认为,树立新型的新闻观念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应当树立公平正义理念,遵循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在道德修养上应当要坚持“四要四不要”:政治坚定,不要以偏概全;要道德高尚,不要唯利是图;要境界高尚,不要趋炎附势;要作风扎实,不要肤浅浮躁。【2】通过道德观念的培养,进一步树立公平正义观是每一位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的必修课。再者,新型新闻观还应当具备基本的法律意识。依法治国理念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手段。法治社会的建设离不开法律意识的培养。因此,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在发表、传播新闻、言论、意见时亦应当遵守法律的规定,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真正做到对自己的工作行为负法律责任。最后,广播电视新闻单位也应当重视对栏目形式的创新,突出各自的特色,鼓励各种形式的构思创新,努力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 二 如何保证广播电视新闻的创新 2.1保持正确的政治导向
广播电视新闻单位作为事业单位,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公益性。公益性的特点并非要求不能赢利,而是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此,广播电视新闻单位往往被人们成为舆论喉舌,不仅仅反映社会百态,而且体现国家意志。广播电视新闻单位在选材或者编辑时应当以国家和党的正确的政治和舆论导向为指导【1】,做好正面的社会价值观的宣传,对民众进行良好的教育启迪是广播电视新闻应尽的职责。在此基础上,再对内容进行筛选,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
方式进行报道与广播。广播电视新闻单位只有树立正确的政治导向才能真正反映人民群众的各项需求,准确传达国家的各项政策,出色的完成国家与人民之间的交流工作,真正实现社会和谐。 2.2重视组织建设,发挥自身才能
广播电视新闻业务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与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和人文情怀息息相关,这也是实现新闻创新的关键所在。由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们每天接受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对各项社会事务的要求也普遍提高,不再仅仅要求吃饱穿暖,而是有了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而新闻节目应该是与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需要贴近人民生活、反映人民生活。因此,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就要充分调动自身的各种技能,吃做出让人们满意的文化盛宴。因此,广播电视新闻单位应当重视组织建设,使得每位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都能发挥其特长,做到人尽其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新闻风格、新闻类型的多样化。当然,在广播电视新闻单位加强组织建设的同时,每位工作人员亦应当加强自己的素质提高以迎合这种发展需求。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培养自身的人文素养【3】,使自己可以在所在部门跟上步伐,增强整个部门的竞争能力。
2.3创新广播电视新闻结构,迎合受众需要
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特点在于形式既有规律可循,又非一成不变。广播电视新闻工作人员在进行新闻编辑工作时除了要保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树立创新意识之外,还应当善于观察、创新新闻结构,
使其表现形式更符合大众的口味,更能迎合大众的利益。例如,新闻标题的撰写就有很大的技巧。新闻标题的专业既要做大间接务实,还要求做到能吸引人的眼球。在具体拟定上可以根据内容灵活处理,或生动或严肃,或调侃或写实。但无论如何,只有能吸引人眼球的新闻标题才算成功的标题。比如,有广播评论的标题是《校车不安全,谁之过?》,这种标题不仅能够引导听众进入评论稿的内容,还可以留下困惑让听众自己去解疑,这样标题才真正做到了创新【4】。广播电视新闻的结构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原则也是吸引受众的眼球。广播电视新闻结构是由内容决定的,叙事或是评论的角度多样、形式丰富会更有说明力和感染力。如果一味叙述冗长的案例,则会是整片报道显的缺乏层次感和立体感,这样的报道是绝对不会出彩的。目前,新闻结构的种类多样化发展是大趋势,访谈式新闻、评论式新闻等多种结构形式使主播和观众之间能够有互动交流的机会,使广播电视新闻的影响力大大增强,正在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新闻的播报方式,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可以根据已有的报道方式,进行更有益的创新和改造[5]。 结语
总之,通过上述对广播电视新闻工作创新分析和思考,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我国的广播电视新闻事业发展有所裨益。广播电视新闻是沟通国家和人民的桥梁,反映国家政策和人民意志的媒介。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应当肩负起自己身上的使命,保持自己的职业操守和职业良心,具有责任心的向大众传达准确的新
闻事实,对大众进行正确的引导,真正实现广播电视新闻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丽敏.对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创新的分析和思考,[j].传媒文化.2012.08(190)
[2]张莉.以创新推动广播电视新闻改革发展,[j].鄂尔多斯日报.2005.08(3)
[3]陈凯明,丘苑新.创新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之思考[j].新闻知识,2010(05)
[4]张君昌,吕鹏.中国广播电视编辑理念发展的四个时期[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8(06)
[5]刘丽敏.对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创新的分析和思考,[j].传媒文化.2012.08(19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