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自然角孩子的大舞台
丰富多彩的自然角是教育活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大自然的缩影。自然角里的动植物具有生命力,他们生长发展的过程,具备特定的教育功能,孩子们在种植、喂养、采摘等体验活动中,观察动植物、照顾动植物,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兴趣以及幼儿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观察事物等方面的能力,萌发幼儿爱护动植物、亲近自然的情感。它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丰富幼儿的学习经历,也能改变幼儿的学习方式,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在幼儿园应如何合理而有效地创设自然角环境,发挥自然角的教育功能,利用自然角环境设置,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
一、幼儿动手让自然角“美”起来
自然角的瓶瓶罐罐都是通过老师的有意识引导带领孩子一起进行创作,一次性的杯子底部相叠成了可爱的小兔、熊猫容器;油桶横置挖掉朝上的一块成了“金猪”和“汽车”容器;蛋糕盒子自然就是一个小花园;破旧的脸盆加工成了彩色的花盆;坛子自然就成为自然角里别局一格、吸人眼球的植物种植盆通过老师和孩子们的加工创造,一件件搜集来的材料都变成有用、精美、新奇的种植容器,让孩子们这些自己亲手制作的容器吸引着孩子不断地关注、探索和呵护着这里的植物宝宝。
“种子区”里也是各显神通,饮料瓶变成了“飞机鱼缸”、蒜宝宝的家;易拉罐则是连接成为一列列小火车,里面住着一个个发芽的种子宝宝;小小的蛋糕碟子围合着成了瓜子的一家,分别住着瓜子里的不同成员;一次性的饭盒居然是金鱼,背上冒出的是一个个绿绿的芽宝宝;镂空的萝卜里面居然也是种子的家,一头长出的是萝卜叶子,上面则是另一
种植物相互映衬。动物、种子的各不相同的家同样吸引着孩子们来此观察、交流和欣赏。
二、让幼儿成为自然角的“小主人”
让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管理与管理自然角的机会和权利,可采用小组轮流制,安排一周每天记录的幼儿,责任到人,这样不仅增强了幼儿的责任心,还可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凡是幼儿自己能做的,就让幼儿自己做,凡是幼儿能自己想的,就让幼儿自己想。鼓励幼儿发现自己的世界。在以前自然角常常是老师包办的布局,怕幼儿打翻、怕麻烦、怕布置不够美等。其实成人布置的自然角就是再美,幼儿感觉那不是自己的自然角,不会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此能放手让孩子自己来参与布置就能激发孩子关注。首先可以让布置孩子和老师一起来搜集相关的材料,一些种子、植物、动物,利用搜集的机会让孩子去了解,其次是让孩子把自己搜集来的物品想大家来介绍,利用时间每天请两个孩子来向大家展示和介绍自己的动物和植物。最后是将物品和孩子一起来探讨如何布置。有了孩子的参与自然角果然丰富起来,我们先通过一系列问题,如自然角可以种些什么、如何摆放才美观协调、如何陈列才有利于植物生长,让幼儿共同参与有关自然角布置的讨论。在我们大一班的利用乡土资源的稻草搭建成一个“绿园”,缠绕上叶藤,下面是一盆盆绿色的盆栽感觉一下就活了;大二班的“梅园”中,利用废旧的塑料的油瓶瓶制作成一辆辆小汽车,种上各种各样的植物,孩子们观赏的喜悦一下就突现了。
另外我们老师还鼓励幼儿收集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东西放入自然角;让幼儿自己选择要照顾的一样或几样动植物,比比谁可以让它长的更好。在孩子参与布置后对自然界就多了关注,管理自然角并不只是教师的事情,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年龄班幼儿的特点,提出不同的管理要求,让幼儿参与力所能及的管理从而让自然角与孩子发生长久的互动。
三、追踪观察问题记录。
好奇好问是幼儿的特点。在活动中幼儿会产生许多疑问。所以我们的老师就鼓励幼儿来提问,有的班级还专门设立了问题记载本;如种子发芽长出的两片是叶子吗?第三片为什么和前两片不一样?金鱼缸里的水为什么会变成绿色?金鱼有心吗?幼儿的质疑正是学科学的起点,科学探索正是要依靠问题的不断推动,所以教师要发展幼儿提问的技能。首先要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提问,多向幼儿抛砖引玉,多说几个“有不同意见吗?”多提几个“你发现什么了?”其次对幼儿的提问,应持科学和诚实的态度努力按幼儿的理解方式来解释。例如:对同一种植物,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种植,如用水植、土植、沙植等,又如种子发芽的试验,可以用土植、水植来比较生长,水浸泡过的和未浸泡过的比较,向阳和背阳的比较等等,这些比较试验可引导幼儿去观察发现,还可以让幼儿懂得多方面的科学道理。活动中大家都要参与管理,选择一种动植物跟踪观察它的明显变化记录,大家还可以互相交流,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自然角的各种动植物,可采用一些生长周期较短,或短期内生长变化较明显的动植物,如种子发芽、蝌蚪变青蛙等,这便于幼儿对其进行观察和记录,较快地发现、探索它们生长的秘密。 同时,不断变化的对象,更能引起幼儿的观察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此外,四季特征明显的植物可让幼儿进行长期观察;开花植物相对更能引起幼儿的喜爱之情。各种动植物的来源,可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让幼儿参与到自然角的创设中去。自己带来的动植物,幼儿会加倍关注,加倍爱护。
四、交流分享经验。
自然角不仅可以激发孩子学科学的兴趣,而且还是促进幼儿分享、交流经验的载体。分享活动,能有效地推广新的思维方式和观察方法,拓展群体的思维空间,提升活动的质量;倾听到不同的语言表达和心得体会,丰富孩子们的情感体验,享受灵动语言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同时教师的适时有效提炼、充分发挥启发式的主导作用,能有效激发活动向着纵深发展,活动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因为孩子们既有班级集体的种植活动,又
有家庭中一对一的种植活动,因此,每个孩子的记录本就是非常有味道的故事本。乐乐小朋友的:我的土豆已经种下去几天了,怎么一点动静也没有呀?你是不是嫌躺在泥土里太脏呀?多么可爱、充满爱心的童言呀?妈妈的感想:唉,种土豆还真不容易!孩子天天一回家就看土豆长了没有,总是失望,几乎都要哭了。看着孩子的样子,我很受感动,孩子的心灵是多么的纯洁呀!看来,我得学习一下土豆的种植知识了……这样感人又灵动的语言和情感在晨间谈话分享时,每个孩子都很受启发和感染;而西西小朋友在记录本上为植物拍的照片,以及家长和孩子一起用尺子进行测量的数据记录的做法也及时在班里得到了推广,丰富、充实了活动的方式……而分享的形式也很多:幼儿分时段轮流讲述、幼儿作品展览、PPT展示、教师与幼儿的点评、家长会交流、班级家园窗欣赏、幼儿作品展示与教师的文字说明等,实现了幼儿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幼儿与家长之间多维度的分享。不但孩子们的思维活跃了,语言灵动了,家长们也得到启发,各种新颖的做法不断涌现,形成了良好的活动氛围。
新《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我们幼儿园里开设自然角,就要让其成为孩子探索的热点,学习的视角。作为教师,要做好孩子的向导,创设立体多维的空间,运用多种教育策略,为他们的探索创造一片辽阔的天空,使孩子的智慧插上了翅膀去编织知识的梦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