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贵港市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贵港市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2022-02-16 来源:乌哈旅游
贵港市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 基础运用(100分) (共11题;共100分)

1. (8分) 读一读,连一连。

出 水 迹 莲 蜓 萍 泉________ 露________ ________ 蜻________

2. (2分) 选出下列不是同一类的一组( ) A . 汉族 回族 苗族 壮族 B . 钢笔 铅笔 圆珠笔 毛笔 C . 长江 黄河 银河 洞庭湖 D . 汽车 火车 摩托车 自行车

3. (4分) 理解诗句我最行。先解释划线词,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儿童相见不相识 , 笑问客从何处来。 相识:________ 何处:________ 诗句的意思:________ 4. (4分) 我能填。

①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_________ , 不用________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__,轻轻流入云际。

采________ 踪________ 浮

第 1 页 共 9 页

②本学期我学到的写儿童的古诗词还真不少,《舟过安仁》中有两个聪明的孩子,人们“________”,原来“不是遮头是使风”。《清平乐﹒村居》中有三个可爱的儿子:大儿锄豆溪东,________。最喜小儿无赖,________。

③路漫漫其修远兮,________。这是屈原《离骚》中的千古佳句,德国的歌德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________。

④夏日的天气总是多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现在却已是乌云密布,真像是________。(用本学期学过的一句歇后语)

⑤本学期我们又认识了不少值得我们钦佩的人物。我佩服________的杨氏之子;________的晏子

⑥金钱能买到钟表,但买不到时间;金钱能买到药品,但买不到健康;金钱能买到________,但买不到________。(仿照例子续写)

5. (7.0分) 把古诗补充完整。

白居易《望驿台》——两处春光同日尽,________。 高适《除夜作》——________,霜鬓明朝又一年。 李中《客中寒食》——旅次经寒食,________。 杜荀鹤《江岸秋思》——驱马傍江行,________。 韦庄《江外思乡》——________,杜曲黄莺可得知。 6. (10.0分) 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句式,意思不变。 ①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成不用问号的句式)

②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改用“因为……所以……”的句式) 7. (2分) 造句 ①降伏 ②拯救

8. (6分) (2019六下·龙华期末) 文言、文化

夸父不量力①,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②。渴欲得饮,赴饮河、渭③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④,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第 2 页 共 9 页

【注释】①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夸父:古代传说中的人物。②隅(yú)谷:古代传说中日落的地方。③河:黄河,滑:渭河,大泽:大湖。传说在雁门以北。⑤邓林:桃林。

(1) 这个神话传说叫作________中国神话传说历史悠久,留下很多妇孺皆知的动人故事,比如________、________

(2) 材料里提到了好几处地名,比如________

(3) 给“未至,道渴而死.”这句话选择正确的解释,将答案序号填在( )

A . 还没到达,就在路上渴死了。 B . 将要到达,又在路上死了。 c.最终到达,又在路上渴死了。

(4) 你认为夸父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对于他“欲追日影”,你怎么看? 9. (11.0分) (2019四上·惠来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儿童的奇想与发明

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离不开创造灵感。而孩子们天真无邪的问题和常人眼中的“异想天开”,在发明者看来却是创造的源泉。

1821年的一天,德国有个农家女孩拿着妈妈的木梳在家门口玩耍。玩腻了,她想出个新花样:找来两张纸片,一上一下贴在木梳上,把它放在唇边,谁知竟呜哩呜哩吹出声了。一个叫布希曼的音乐家路过,被这奇妙的声音吸引住了。他仔细观看了女孩的“杰作”,回家后,综合女孩的木梳、中国古笙和罗马笛的发音原理,制成了第一支口琴。

无独有偶,听诊器的发明灵感也来自儿童。一次,法国医生雷内克到一位患心脏病的贵妇家去诊病。由于病人过于肥胖,传统的叩诊法无法测得准确的心率,又不便直接用耳朵贴在患者胸部听诊,医生十分为难。回家的路上,他看到一群孩子在一根圆木的一头用针刮划,而另一群孩子则把耳朵贴在另一头。出于好奇。他凑上前去,竟清楚地听到了圆木那头的声音。这件事启发了雷内克,不久,听诊器问世了。

一次性成像照相机是美国人兰德的发明,提醒他进行这项研究的是他的小女儿。一天,兰德和女儿去公园游览。他给女儿拍了许多照片,拍完后,孩子急切地向爸爸要照片。孩子的要求促使兰德花了好多年工夫研究一次性成像问题,终于在1947年成功地研制出一次成像照相机。

非裔美国人毕寇是位身手不凡的机械师。他的儿子是个报童,整日奔波送报,脚踏车上的链条常常脱落,儿子为此十分苦恼。于是,毕寇用塑胶做了些齿轮,再用木工工具加工,给孩子造了世界上第一辆“两轮传动”的脚踏

第 3 页 共 9 页

车一一用踏板的力量同时带动两个轮子,这种车能畅行于郊外崎岖的小径。

与前几位相似,发明隐形眼镜的比斯特得益于儿子的恶作剧。一天,他正聚精会神地读报,突然,鼻梁上的眼镜被调皮的小儿子打落在地。比斯特正要发火,小儿子却拾起碎镜片,贴在眼前大叫起来。比斯特拿过镜片,果然看到了地上爬行的蚂蚁,他灵机一动,既然碎镜片可以脱离镜架看东西,把它装在眼球上,看东西不是更方便吗?就这样,隐形眼镜诞生了。

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发明创造的契机。发明并不是件高深莫测的事儿。我们今天的许多“文明的奇迹”,最初都源自儿童的创造、发现与奇想。只要你拥有一颗敏锐的心和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也可以成为一个小发明家。

(1) “孩子们天真无邪的问题和常人眼中的“异想天开”,在发明者看来却是创造的源泉。”为了证明这句话,作者举了发明________、________、一次性成像照相机、________、________的例子。

(2) 用“||”把全文分成三段,并概括出各段的段落大意。

(3) 文中第二自然段中的“杰作\"指什么?用“________”在文中画出来。 (4)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无独有偶:________。 ②高深莫测:________。

(5) 你从短文中明白了什么?想一想,写一写。 10. (13.0分) 课外阅读。 心中的桥

故乡的木桥,实在朴实无华。倾斜的桥身,标志着它的古老;粗大的桥墩铺满厚厚的青苔,流水冲得它们伤痕累累;圆木柱搭成的桥面,高高低低,留着很多的空隙,几根锈黑的长条钉子紧紧咬着它们。桥下的江水悠然东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唱着一曲单调古朴的歌谣,像摇响了老祖母破旧的纺车。

第一次走到桥头,看到急急而过的江水,听到“哗哗”喧腾的水声,我就吓得闭上了眼,赖着要母亲背我过桥。母亲没有答应。她拉我上了桥,教我一步步踩着她的足迹走。我的脚特别不听使唤,哪儿有洞,偏偏往哪儿踩。就这样闭着眼,不知过了多久,费了多大周折,我才号啕大哭过了桥。母亲也累得汗水淋淋,但她终究也没背我。

到了学龄,母亲要我足迹上学,每天都要路经这座桥。我先是绕大弯从小路走。一天,小路堵了,我只好战战

第 4 页 共 9 页

兢兢走上了桥头。看见母亲正站在桥的另一头,朝我招手,我放心了,蹲在地上,等母亲来抱。可过了好久,母亲仍没有过桥,我知道——她不会来接我了。我只好慢慢向前探出一只脚。桥面的空隙像童话里的老虎的血盆大口,模板松动的地方,在我的脚下“吱吱”直响。我一边哭喊着“妈妈”,一边一点点地移动。就这样,我几乎是挪着过了桥,扑进母亲的怀抱,委屈地抽泣着。母亲搂着我,擦干我的眼泪。她的脸漾开了一丝淡淡的笑意,眼里闪烁着母亲的柔光。我静静地沐浴在爱的柔波中。

长大了,忆及童年过桥的往事,妈妈说:“哪有母亲不疼儿女的,但生活之路是靠你自己走的。”是啊,当告别生我养我的母亲,扬起生命之帆时,我要只身一人去闯险滩、过恶浪 , 去遍尝失败的苦涩,去领略成功的欢欣……每想到这些,我就会想到母亲让我过桥的往事,我为儿时对母亲小小的怨恨而羞愧,我为母亲深沉的爱而感动。家乡的木桥,它是引我走上最初的人生之桥,我的面前一定还有更为艰险的桥 , 但家乡的木桥——那指引我蹒跚学步的桥,将给我温存的抚慰、无穷的力量。啊,架在我心中的“母亲桥”,将伴我一生,将引我走向成熟。

(1) 读句子,理解下划线的词语。

①一天,小路堵了,我只好战战兢兢走上了桥头。 “战战兢兢”说明________。

②哪有母亲不疼儿女的,但生活之路是靠你自己走的。 “哪有”的意思是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

(2) 短文第一自然段中“几根锈黑的长条钉子紧紧咬着它们”一句中“它们”指( )。 A . 故乡的木桥 B . 倾斜的桥身 C . 圆木柱搭成的桥面

(3) 细读第四自然段,理解画横线词语的意思。 ①“险滩”“恶浪”指________。 ②“更为艰险的桥”指________。 ③“母亲桥”指________。

(4) 作者在文中叙述两次过桥时都写到了自己的哭,如“号啕大哭”“哭喊”“抽泣”,请再写出几个与哭有关的词语。(至少写三个)

第 5 页 共 9 页

(5)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 )。 A . 写木桥的外形特点及作用

B . 主要写了“我”小时候两次过桥的经历,以此说明人生之路需要自己亲自去走,去探索,只有经过险滩、恶浪的洗礼,才能领略到成功的喜悦

C . 主要写了小时候“我”过桥时,母亲不管“我”,因此,“我”长大后,回忆往事,对母亲的行为感到一丝怨恨

(6) 本文抒发了作者( )之情。 A . 对家乡木桥的喜爱

B . 对家乡木桥的怀念和对母亲的感激 C . 对家乡木桥的喜爱和对母亲的赞美

11. (33分) (2019·长沙) 作文。(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

(一)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迷”或“狂”。热爱读书的小孩子,是“小书迷”;一有空就玩手机的叔叔,是“手机迷”;喜欢昆虫,整天盯着虫子都不烦的同学,是“昆虫迷”;恨不得一整天守在电视机旁的奶奶,是“电视迷”,还有“手照狂”购物狂”……选择生活中的一个“迷”或者一个“狂”,聊聊他们平时的表现,写一写你的看法,完成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二)题目:从“?”到“!”

要求:根据题目,自选内容,不少于400字。

第 6 页 共 9 页

参考答案

一、 基础运用(100分) (共11题;共10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第 7 页 共 9 页

8-1、

8-2、

8-3、 8-4

9-1、

9-2、

9-3、

9-4、

9-5、

10-1、

10-2、

10-3、

第 8 页 共 9 页

10-4、

10-5、

10-6、

11-1、

第 9 页 共 9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