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于维修专业的,专业课程的基础课程。本课程具有非常高的综合性,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把多门不同学科的课程融会贯通成为一门课程。其主要功能是为汽车运用于维修专业的专业课打基础。通过80学时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汽车维修专业课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安全、环保知识;职业道德素养;使学生掌握汽车维修必备的基础知识,能熟练使用工具和量具,具备对汽车维护、调整、维修的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汽车电气维修、汽车发动机维修、汽车车身维修、汽车传动系维修打下基础,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掌握常见汽车维修工作安全知识。
2. 掌握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和电工电子基础的知识。
3. 掌握汽车燃油及其他能源知识。
4. 掌握汽车系统与预防性维护。
1
5. 了解汽车维修工具与设备。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能读汽车安全工作知识。
2. 掌握汽车物理化学和电工电子基础知识。
3. 掌握汽车系统与预防性维护。
4. 能正确使用汽车汽车维修工具与设备。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基 础 模 块
(一) 职业规划与职场技能
通过学习,认识和理解职业规划。通过实践训练,积极设计自己的职业目标。掌握一定的职场礼仪和技能,为专业学习和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工作安全
掌握工作中的个人安全防护知识。个人安全就是保护自己在工作中免受伤害。包括着装安全和其他防护安全。
2
掌握工具设备安全包括手动工具安全(扳手类工具、螺丝刀、钳子)和动力工具安全(风动工具安全、电动工具安全)
掌握工作场地安全(工作场地防油处理、工作场地防水处理、油料的处理)
(三) 物理化学基础知识
掌握物质存在的方式。了解影响汽车结构和工作的力以及时间的定义。掌握牛顿运动定律和功的定义。了解波和震荡之间的关系。
(四) 电工电子基础知识
掌握电路基本组成和状态。电工基础知识是汽车电路的基础,汽车电路中的各种灯具、发电机、电动机、传感器和开关是电工学的具体应用。
熟悉掌握欧姆定律。理解电压、电流、电阻之间的关系。
掌握磁与电磁的基本知识。
掌握半导体材料的导电特性。
掌握二极管的结构、单向导电性以及简易判别方法。
掌握三极管的结构、作用及判别方法。
(五) 汽车燃油及其他能源
3
理解掌握汽油、柴油使用性能以及分类。了解液化石油气(LPG)的基本性能以及使用要求。了解压缩天然气(CNG)基本性能以及使用要求。
(六) 汽车系统与预防性维护
能完成发动机系统预防性维护操作。能完成制动系统预防性维护操作。能完成传动系统预防性维护操作。能完成电器系统预防性维护操作。
(六) 汽车维修工具与设备
会正确使用维修量具。例如,直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会正确使用常用维修工具。例如,扳手、套筒和棘轮、扭力扳手、螺丝刀、钳子、榔头、手锯和锉刀等。会正确使用专用维修工具,例如双头螺柱拆卸工具、螺栓拆卸器、台式砂轮机等。了解现代汽车诊断技术的发展。
选 学 模 块
(一) 汽车燃油及其他能源
了解液化石油气(LPG)的基本性能以及使用要求。了解压缩天然气(CNG)基本性能以及使用要求。
(二) 汽车系统与预防性维护
了解能传动系统预防性维护操作,能完成电器系统预防性维护操作。
4
实践教学模块
(一) 基本实验
1. 判断二极管、三极管性能
正确使用万用表的二极管档位测量二极管的导通电压,会使用数字万用表的二极管档位测量二极管任意两极的导通电压,判断PN结的导通性,从而判断该两极的材料。
2、独立完成发动机预防性维护工作
能独立完成发动机预防性维护工作,例如检查发动机的机油液面、冷却液液面、检查传动皮带、检查燃油管路、发动机排气管路以及安装新机油滤清器,安装新排放塞等。
3. 独立完成传动系统预防性工作
能独立完成传动系统预防性维护工作,检查离合器总泵工作,渗漏情况。检查离合器踏板高度、自由行程。检查离合器工作情况。检查驱动桥油,驱动桥护套。检查轮胎状况、轮胎气压以及密封性。检查测量轮胎动平衡等。
4. 独立完成转向悬架系统预防性工作
能独立完成转向悬架系统预防性维护工作,检查方向盘安装情况,自由行程。检查车身倾斜状态。检查减震器的性能。检查转向连接机构状况。检查转向器状况。检查减震器状况。检查弹性元件状况。检查各连接螺栓紧固状况等。
5
5. 独立完成制动系统预防性工作
能独立完成制动系统预防性维护工作。检查制动踏板安装状况。检查制动踏板高度、自由行程。检查制动助力系统工作状况。检查驻车制动杆行程和工作状况。检查发动机室制动管路、软管安装状况、制动液液面高度。检查制动器摩擦片厚度、磨损状况。更换制动器摩擦片。检查制动盘厚度、磨损状况。更换制动液等。
6. 独立完成汽车电器系统预防性维护工作
能独立完成汽车电器系统预防性维护工作。检查蓄电池电解液高度、密度以及导线连接情况。检查发电机性能。检查车灯工作情况。检查车灯电路连接状况以及线路状况。检查点火线系统电路连接状况。检查点火线圈。检查高压线路。检查火花塞等。
7. 熟悉KT600及X431解码器的使用方法。
8. 熟悉发动机综合性能分析仪的使用方法
电控发动机的外观检查以及预热。发动机综合性能分析仪检查与准备。把电控发动机熄火并关闭点火开关,使发动机综合性能分析仪与发动机连接。打开点火开关,打开发动机综合性能分析仪,按规定程序进入诊断系统检查以下内容:
a. 点火系检测:主要检测点火提前角、点火波形。
b. 发动机转速、温度检测。
c. 进气管真空度、空气流量检测。
6
d.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氧传感器、车速传感器、曲轴位置传感器的检测。
e. 喷油脉冲检测、废气分析、动平衡分析、无负荷测功。
打印数据流以及检测结果。分析原因,排除故障,应关闭发动机进行。
四、说 明
(一) 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
1. 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制3年。
2. 本课程教学内容采用模块结构,包括基础模块、选学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基础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中的基本实验内容为本专业必须完成的内容。选学模块和选做实验的内容,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全部或部分内容。
3. 本课程教授的内容以常规维修基础为主,同时也体现常规汽修中的新技术内容。
4. 在基础模块的教学中要着重强调结论性的内容。有关基础性能检测部分的实验内容考虑到生产实际中应用较少,故安排在选做实验中。
(二) 教学建议
1. 在讲授中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要尽可能多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在实际操作中还要加强操作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7
2. 对于结构复杂及实践性较强的内容,要充分利用专业教室的设备,采取边讲、边练的现场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3. 对于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应尽可能采用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4. 本课程的考核采用理论考试与实验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在安排考核时,既可采用每单元分别考核的方法,也可用采用期中、期末集中考核的方法。理论考试的知识点是每单元掌握和理解的内容,考试时应采用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方法,以增加考试的可信度。实验考核可在实验内容中随机抽取1/4~1/3的项目进行考核,检验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情况。在考核的实施中,应备有可操作的考核标准(标准中应包括考核项目、操作要求、评分等级等)。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