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史(期末作业)
一、单项选择:
1.“青凤”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B
A、《石点头》 B、《聊斋志异》 C、《谐铎》 D、《欢喜冤家》 2.匡超人哪部作品中的人物A
A、《儒林外史》 B、《警世通言》 C、《儿女英雄传》 D、《三侠五义》 3.“画皮”的故事出自D
A、《喻世明言》 B、《二刻拍案惊奇》 C、《型世言》 D、《聊斋志异》 4.牛浦郎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C
A、《水浒传》 B、《醒世姻缘传》 C、《儒林外史》 D、《警世通言》 5.《孽海花》的作者是D
A、李宝嘉 B、吴沃尧 C、苏曼殊 D、曾朴 6、蒲松龄是哪部作品的作者A
A、《聊斋志异》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 7.《醒世姻缘传》的作者是A
A、西周生 B、笑笑生 C、即空观主人 D、抱瓮老人 8.纪昀所谓“一书而兼二体”指的是C
A、《剪灯新话》 B、《聊斋志异》 C、《阅微草堂笔记》 C、《子不语》 9.《儒林外史》中具有作者原型意义的人物是A
A、杜少卿 B、杜慎卿 C、马纯上 D、鲁编修 10.曹雪芹的祖父是C
A、曹锡远 B、曹振彦 C、曹玺 D、曹寅 11.以下哪几部作品出自晚清A C D
A、《官场现形记》 B、《今古奇观》 C、《孽海花》 D、《老残游记》 E、《好逑传》 12.林红玉是《红楼梦》中的B
A、小姐 B、丫环 C、仆妇 D、村姑 13.《田七郎》出自D
A、《剪灯新话》 B、“三言” C、《唐宋传奇选》 D、《聊斋志异》 14、“莺脰湖大会”出自D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儒林外史》
15.上世纪五十年代受毛泽东肯定,并将其有关《红楼梦》的论文推荐给政治局的两位作者是C
A、顾颉刚 俞平伯 B、胡适 俞平伯 C、李希凡 蓝翎 D、何其芳 蒋和森 16.“泰伯祠开光大典”的情节出自C
A、《水浒传》 B、《西游记》 C、《儒林外史》 D、《红楼梦》 17.《聊斋志异·王子安》批判的对象是C
A、统治者对农民起义的镇压 B、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之间爱情的扼杀 C、科举制度的弊病 D、
第 1 页 共 5 页
在您完成作业过程中,如有疑难,请登录学院网站“辅导答疑”栏目,与老师进行交流讨论!
商品经济对传统道德的损害
18.《红楼梦》中哪位人物的雅号是“蕉下客” B
A、薛宝钗 B、贾探春 C、妙玉 D、史湘云 19.“脂砚斋”评语共有C
A、一千条左右 B、两千条左右 C、三千条左右 D、四千条左右 20.聂小倩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A
A、《聊斋志异》 B、《警世通言》 C、《今古奇观》 D、《西湖二集》 21.马纯上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B
A、《水浒传》 B、《儒林外史》 C、《孽海花》 D、《今古奇观》 二、多项选择:
1.以下人物属于《儒林外史》的有 BC
A、花子虚 B、杜少卿 C、牛浦郎 D、黄信 E、婴宁 2.曹雪芹曾生活在以下哪些城市中,这在《红楼梦》中体现出来 BD A、广州 B、南京 C、苏州 D、北京 E、沈阳 3.以下篇名,属于《聊斋志异》的有 CDE
A、《两错认》 B、《郭孝子》 C、《王子安》 D、《司文郎》 E、《娇娜》 4.《红楼梦》中,贾宝玉的丫环有 ABE
A、麝月 B、袭人 C、鸳鸯 D、雪雁 E、晴雯 5.以下属于吴敬梓的著作有 ACD
A、《儒林外史》 B、《六一词话》 C、《诗说》 D、《文木山房集》 E、《沧浪诗话》 6.属于《聊斋》的篇名有 ABD
A、《促织》 B、《青凤》 C、《蝴蝶梦》 D、《崂山道士》 E、《老门生》 7.《儒林外史》中写到的人物生活在 BCD
A、宋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E、近代 三、填空:
1.《聊斋志异》中的许多篇后都有作者的议论,用“ 太史氏 曰”引起。
2.《儒林外史》中有句名言说:“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 3.清人沈起凤撰写的文言小说集是《 谐铎 》。
4.紫鹃是《 红楼梦 》的人物,严贡生是《 儒林外史 》中的人物,坠儿是《 红楼梦 》中的人物。 5.《儒林外史》中,因科举无望,一头撞上号板哭昏过去的人物是 周进 。 6.刘鹗的小说是《 老残游记 》。 7.《儿女英雄传》的作者是 文康 。
8.纪昀批评《 聊斋(志异) 》是“一书而兼二体”。
9.“旧红学”的代表人物是 蔡元培 ,“新红学”的代表人物是 胡适 。 10.《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作者是 吴沃尧 ,
11.杜慎卿是《 儒林外史 》中的人物,傻大姐是《 红楼梦 》中的人物。 12.学界一般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是书商 程伟元 伙同文人 高鹗 续作的。
第 2 页 共 5 页
在您完成作业过程中,如有疑难,请登录学院网站“辅导答疑”栏目,与老师进行交流讨论!
四、解释说明:
1、公案小说:中国古代小说的一种,由宋元话本小说中的公案类发展而成,明代后期至清代为其繁盛期。以反映清官明断冤狱为其主要情节。历史上著名清官狄仁杰、包拯、海瑞等,成为公案小说中清官主人公,并被神奇化。其创作素材多来自历代案例。代表作有《包公案》、《施公案》、《狄公案》、《海公案》等,小说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丰满,艺术技巧圆熟,代表了明清公案小说的最高成就。
2、谴责小说:中国晚清小说流派之一,为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命名。这种小说对清末社会黑暗,政治腐败,官吏贪污媚外,人民觉悟低下等现象进行揭发和批判,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但其批判并不彻底,且寄希望于清政府的改良政策。艺术上多用讽刺手法,笔锋直露,描写夸张,但概括和典型化不够。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和曾朴的《孽海花》是代表作。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者,独宝玉而已。”指贾府八十回以前“颓运方至,变故渐多”,多名年轻的男女夭折,家里败事不断,他人皆浑然不觉,而只有宝玉产生了悲剧情怀和人生无常的感受。
3、鸳鸯蝴蝶派。清末民初言情小说流派,因好写“像一对蝴蝶,一双鸳鸯一样”的才子佳人恋爱故事而得名,可称为新的才子佳人小说。也叫“礼拜六派”。鼎盛于辛亥革命后至五四运动前的上海。并非是严格的文学团体,而是文学倾向、艺术趣味相近的小说流派。反映了民国初年颓废的社会风貌,表现了当时青年男女在强大的旧传统和新时代冲突下的彷徨、困惑、无奈和绝望的心态。艺术上受西方小说影响,采用了第一人称叙事、倒叙、插叙、日记体、书信体和横断面结构等。丰富了中国小说的表现手法。代表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李涵秋和周瘦鹃等人。
4、黑幕小说:中国近代小说流派之一,约在1915~1918年间盛行于上海。当时多种杂志、大小报副刊均刊载这类小说,代表作是1918年出版的洋洋百万言的《中国黑幕大观》及续集。作品揭露了社会各界的丑恶人物和事件,大都有现实根据,故有些作品成为军阀和政客相互攻讦的工具。五四运动后即销声匿迹。
5、小说界革命:晚清文学改革运动之一。与诗界革命、文界革命一样,是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的推动和西方文学作品启示的结果。梁启超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发表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提出:“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成为小说界革命的纲领。它把历来被视作“小道”的小说推到社会的中心地位,变成知识界自觉用来作为觉世新民,改造社会的利器。很快形成了一个小说创作、小说批评和小说理论繁荣的局面。这种新小说与政治关系密切。
6、《聊斋志异》:清初文言短篇小说集名,蒲松龄作。共收作品近500篇。作者以民间故事传说为基础创作而成。纪昀批评其为“一书而兼二体”。作品大体分成两类,一类是笔记体,写现实事件;另一类是志怪传奇体,谈狐说鬼。对现实社会的黑暗进行了暴露和批判,尤以花妖狐魅故事表现男女青年爱情故事最为出色。想象丰富,人物生动,文笔洗练优美,艺术成就极高。也有部分作品存在封建说教和迷信色彩。
7、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称《聊斋志异》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传奇”指唐代传奇,而“志怪”指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意思是作者用描写委曲细腻的唐代传奇笔法,来写类似粗陈梗概但内容上离奇古怪的六朝志怪题材。
8、《席方平》:《聊斋志异》中的名篇。席方平的父亲被奸人所陷害,方平魂入城隍庙为父亲诉冤。然而奸人贿赂了城隍,席无法伸冤。他入冥府告,地府亦被收买。上下串通,迫使席方平屈服。然而席在严刑拷打下也不畏缩。最终胜利。
第 3 页 共 5 页
在您完成作业过程中,如有疑难,请登录学院网站“辅导答疑”栏目,与老师进行交流讨论!
9、《儒林外史》中王冕说:“这个法却定的不好,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这是《儒林外史》的主题。这个法指以《四书》《五经》取士的科举制度,文行出处表面上指文章、行为、出仕、退隐,实际上指读书人的行为准则。作者认为,“这个法”会将读书人都引诱到读书做官的路子上去,而不再重视道德操守和真才实学,表现出对科举制度的批判精神。
10、范进中举:《儒林外史》故事。范进参加秀才考试二十多次,五十四岁时方才因主考官周进同病相怜,录中秀才,接着又考中举人。他因兴奋过度而发了疯,被岳父胡屠户重打了耳光才清醒过来。中举之后众人一改以前对他的鄙薄,变为谄谀。而他也变成了四处打秋风,在母丧期间仍大吃荤腥的无德之人。借此,作者暴露了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戗害,以及世人以科举成否为标准的炎凉变化,表现了对科举制度的批判精神。 14、红学:专门研究《红楼梦》的学问。与《红楼梦》创作同步产生。可分成四个阶段:最初是评点派,以“脂砚斋”为代表。通过对作品的评点,来说明本旨,提示本事,探索艺术;其次是索引派,又称旧红学,以蔡元培为代表。主要是将作品比附为史书,有政治史宫闱史等说法;第三是新红学。将作品视为作者曹雪芹的自传体小说。主要研究作者家世生平与作品以及相关内容的关系。代表人物有胡适、俞平伯和周汝昌;第四是文本评论,指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的研究,全面研究作品与社会的关系,作品思想内容,以及作品艺术特色等方面。
15、脂砚斋评语:为《红楼梦》早期版本《石头记》中所带的评语,共三千条左右。有署名者大都是脂砚斋,为其别号,姓名不详。但观其评语,与曹雪芹关系异常密切,当是其身边亲友。除此之外,还有畸笏叟、杏斋等人评语,统称为“脂砚斋评语”。从这些评语可见,作者脂砚斋、畸笏叟与曹雪芹关系密切,熟知其生活和写作过程,甚至还参与了《红楼梦》的创作,故对书中所写之事和人物的原型,书中微言大义和写作中奇法妙法,有全面的了解,故以简练的评语出之。可是此人究竟是谁,和曹雪芹的关系是什么,已难于知晓。这些评语对研究《红楼梦》原本内容,特别是已佚的八十回以后部分,《红楼梦》的创作过程,曹雪芹的家世生平以及作品的思想艺术,均有重要价值。但其较为庞杂,也有一些地方歪曲了作者原意。
21、抄检大观园:《红楼梦》中的重要情节。这场轩然大波由贾府主子间内部矛盾引起。贾母的丫头傻大姐在大观园中捡到了“绣春囊”,被邢夫人得到,转给王夫人。王夫人与王熙凤商量后,由王熙凤率周瑞家的、王善保家的对大观园进行抄检。一批年轻的女奴因此受到残酷的迫害,有些被撵走,有的被迫害致死。大观园中欢乐自在的气氛从此结束,也预示了贾府被抄的结局。
22、晴雯之死:晴雯是《红楼梦》中贾宝玉身边的大丫环之一。由于性格倔强,不屈从礼教要求,被王夫人为首的家长势力逐出大观园,以致惨死。“晴为黛影”,她的早夭预示了林黛玉的悲剧结局。
23、黛玉之死:《红楼梦》第九十七回和第九十八回。黛玉听说宝玉与宝钗结婚,万念俱灰,病情日重,将自己和宝玉爱情见证的旧帕与诗稿付之一炬,吐血而死。此段情节虽出于后四十回,但与作者曹雪芹的构思相同。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于男女青年自由恋爱和自主婚姻权力的摧残。
24、刘姥姥进荣国府:刘姥姥是《红楼梦》里的人物。她是王夫人的远亲,在作品中是个极次要的人物。但是她三进荣国府,见证了贾府兴衰荣辱的全过程。一进荣国府是认亲打秋风占便宜弄钱;二进荣国府,刘姥姥是还愿巩固关系。这两次是在贾府的全盛时期。三进荣国府时贾府已被抄家而没落,她挺身而出为贾府收拾残局。因此她也是作品的贯穿性人物 五、简答:
1.《聊斋》“异史氏曰”的意义
揭示了所写故事人物的内涵,表达了作者主观理性认识,对于我们理解作者的心态和作品的主题思想都有助益。
第 4 页 共 5 页
在您完成作业过程中,如有疑难,请登录学院网站“辅导答疑”栏目,与老师进行交流讨论!
2.《儒林外史》对文人的看法
1)注意讽刺对象的复杂性多元性,既讽刺其丑行或缺陷,也肯定其正面的一面,如对马二先生; 2)在讽刺人物或事件时,充分揭示其丑行或缺陷形成的社会原因,如科举制度的祸害
3)注重讽刺的写实性。作者不直接出面进行讽刺,而是在不动声色的描写中显示出讽刺。其夸张有着严格的现实依据。如严监生临死的场面描写。
3.《聊斋志异》与《儒林外史》对科举制度批判的异同
两书都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但是有所不同。前者主要是对科举制度中的弊端进行批判,如考官昏庸无才,徇私舞弊,致使真正有才之士无法脱颖而出;。而后者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了科举制度本身,对科举制度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而不是如其他同类作品只是对科举制度的弊病进行批判,是其高明之处。认为以朱注《四书》、《五经》取士的科举制度,不仅用无人性的理学毒害了读书人乃至整个民族的精神,如王玉辉那样的人,而且也扭曲了读书人乃至整个民族的人格,直接间接地培养出了愚钝、麻木、无耻,不讲“文行出处”的文人。因此,后者对科举制度批判的深度和广度,都大大超过了前者。 4.《红楼梦》续书之我见
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起,专家们经过研究,认为后四十回并非曹雪芹所作,而是高鹗的续作,程伟元则是运作此事的书商。其主要理由是,后四十回中所写的结局与前八十回中的预示和脂批的提示多有不合,如第五回金陵十二钗判词和曲子说到贾府最后的结局是“食尽鸟投林,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而程高本的结局却是“兰桂齐芳,家道复初”,而人物的归宿也多有不合。脂批中提示的一些重要关节,也没有涉及;程高本的第一百二十回说到,空空道人再次经过青埂峰下时,见到第一次抄录后,石上的文字又多了一段以后的事,这是程高补作的内证;而特别是高鹗的妻兄张问陶诗《赠高兰墅鹗同年》中的一句“艳情人自说红楼”下自注:“《红楼 5.“探春理家”的意义
探春是《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是贾政与赵姨娘生的女儿。具有志向和理家能力。凤姐患病时,她和李纨、宝钗暂摄家政,对大观园进行了一番改革,对财务开源节流。主要办了三件事。第一件取消了宝玉、贾环、贾兰三人上学的点心、纸笔月银,认为这项开支实际上津贴了袭人、李纨、赵姨娘。第二件是取消了各位姑娘每月头油粉钱二两银子,认为她们每月各有月费银,此项开支属重复。第三件是将大观园中每年的农副产品生产分派给园中服役女仆承包。所产除给姑娘的头油、脂粉、花瓶、鸟食等外,另有盈余,用以改善女仆生活。探春的改革,部分地纠正了贾府的弊端。并且表达了作者对于女性能力的赞叹。 6.宝玉出家的意义
贾宝玉基于人类自由天性,对社会主流价值观强迫他异化为传统的文人士大夫的做法进行了不屈的反抗,双方都不妥协,两败俱伤,宝玉只能是归于佛教的虚空,一走了之。 7. 近代中国小说繁荣的原因
一是社会形态多样化。西方经济和文化势力入侵,使中国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丰富而多变的社会,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现象,使小说家们有了大量的创作素材;二是大都会产生,为小说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读者和作者;三是西方小说的写作手法和观察视角,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四是报刊大量出版发行,为小说的发表提供了丰富的载体;五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第 5 页 共 5 页
在您完成作业过程中,如有疑难,请登录学院网站“辅导答疑”栏目,与老师进行交流讨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