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城市道路是城市路网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形象的主要展示窗口,体现城市的主要特色。因此,道路绿化对城市形象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文章论述了道路绿化设计与施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重要方面,从而使道路绿化达到其应具有的功能和景观效果。
【关键词】: 道路绿化;设计;功能;景观效果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的道路绿化直接形成城市的面貌,它可以起到遮荫、降温、调节气候,还可以起到分隔与组织交通、诱导视线,增加行车安全与人行安全;以及美化街景、衬托和改善城市面貌等作用。为居民日常生活发挥着长期的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 1、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与施工的重点
城市道路绿化的生态环境条件差,特别是行道树绿化受限制因素多,如城市管线多、土层浅和土壤贫瘠等。因此,道路绿化必须重视不同道路的植物生长条件,根据不同道路的立地条件,选择不同的绿化树种,进行合理的布置,使城市道路绿化发挥最佳的功能与效果。 1.1土壤
由于历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建筑施工,城市地下土壤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杂物太多,土壤的理化性质有了相当的变化,不
利于植物生长。所以设计人员一定要对设计的基地有个最基本的感性认识,才好做好所用树种的选择,确定景观风格定位,以便指导下一步的景观设计及植物配置。对不适宜绿化的土质,要求在施工时改善土壤或对所植地点进行换土再行栽植。 1.2、植物的选择与布置
由于道路立地环境制约,要求选择抗性较强且易于养护的植物,在进行道路绿化设计时,植物选择应做到适地适树,并符合植物间伴生的生态习性。同时要做到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绿化种植采用群体与单体结合,平面与竖向结合,乔木与灌木结合,乔灌木与地被结合的多种形式,勾勒出立体的绿化效果。 道路绿化的树种选择要体现“三结合,四兼顾”的原则。三结合: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相结合,以乡土树种为主;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相结合,以常绿树种为主;乔木树种与灌木树种相结合,以乔木树种为主。四兼顾:以长期效益为主,兼顾短期效益;以缓生树种为主,兼顾速生树种;以观赏价值为主,兼顾经济价值;以发挥绿地综合功能为主,兼顾区域特色。对所选择的植物的具体要求是: (1)、 行道树应选择深根性、分枝点高、生长健壮、适应性强,遮荫效果好,病虫害少,耐修剪,适应城市道路环境条件,且落果对行人不会造成危害的树种。
(2)、绿篱植物和观叶灌木应选用萌芽力强、枝繁叶密、耐修剪的树种。
(3)、地被植物应选择茎叶茂密、生长势强、病虫害少和易管理
的木本或草本观叶、观花植物。其中草坪地被植物尚应选择萌蘖力强、覆盖率高、耐修剪和绿色期长的种类。
根据道路的功能,在道路景观设计中必须将道路安全行驶作为最基本的要求,首先要保证行车视线要求,以确保行车的安全。 (1)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内侧的规定范围内,种植的树木不能影响驾驶员的视线通透,保证行车视距。 道路交叉口处种植树木时,必须留出非植树区(见下表),以保证行车安全视距,即在该视野范围内不应栽植高于1米的植物,而且不得妨碍交叉口路灯的照明,为交通安全创造良好条件。
(2)在弯道外侧的树木沿边缘整齐连续栽植,预告道路线形变化
(3)行车净空要求。道路设计规定在各种道路的一定宽度和高度范围内为车辆运行的空间,树木不得进入该空间,具体范围应根据道路交通设计部门提供的数据确定。
设计师通过对不同地块的针对性设计,不仅要满足安全行车的需要,同时要保证有良好的视觉景观效果。道路绿化由于行驶车辆多、污染量大、路线长、管理较为粗放等因素的影响,要求绿化植物的选择应该是抗逆性强、耐干旱、抗污水、病虫害少、便于管理,不会产生其他环境污染,不影响交通,树木根系良好、萌蘖性强、宜成活、耐修剪。重点以乡土树种为主,结合采用短时间能达到美化效果的速生苗木。
1.3 道路绿化与地下、地上管线的距离要求 1.3.1 道路绿化与地下管线 行道树绿带下方不得敷设管线。
根据《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要求,新建道路或经改建后达到规划红线宽度的道路,其绿化树木与地下管线外缘的最小水平距离宜符合下表的规定;
1.3.2道路绿化与架空线
在分车绿带和行道树绿带上方不宜设置架空线。必须设置时,应保证架空线下有不小于9m的树木生长空间。架空线下配置的乔木应选择开放形树冠或耐修剪的树种。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要求:树木与架空电力线路导线的最小垂直距离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1.3.3道《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要求:路绿化与其他设施的相互位置应统筹安排,并应保证树木有需要的立地条件与生长空间。
2、几种形式的道路绿化设计 2.1分车绿带设计
种植乔木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m 主干路上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宜小于2.5m;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m;
2.1.1分车绿带的植物配置应形式简洁,树形整齐,排列一致。乔木树干中心至机动车道路缘石外侧距离不宜小于0.75m。 2.1.2中间分车绿带应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眩光,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6m至1.5m之间的范围内,配置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其株距不得大于冠幅的5倍。
2.1.3两侧分车绿带宽度大于或等于1.5m的,应以种植乔木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其两侧乔木树冠不宜在机动车道上方搭接。分车绿带宽度小于l.5m的,应以种植灌木为主,并应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
2.1.4被人行横道或道路出入口断开的分车绿带,其端部应采取通透式配置。 2.2行道树绿带设计
2.2.1行道树绿带种植应以行道树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形成连续的绿带。在行人多的路段,行道树绿带不能连续种植时,行道树之间宜采用透气性路面铺装。树池上宜覆盖池箅子。
2.2.2行道树定植株距,应以其树种壮年期冠幅为准,最小种植株距应为4m。行道树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最小距离宜为0.75m。 2.2.3种植行道树其苗木的胸径:快长树不得小于5cm,慢长树不宜小于8cm。
2.2.4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2.3交通岛绿地设计
2.3.1交通岛周边的植物配置宜增强导向作用,在行车视距范围内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2.3.2中心岛绿地应保持各路口之间的行车视线通透,布置成装饰绿地。
2.3.3立体交叉绿岛应种植草坪等地被植物。草坪上可点缀树丛、孤植树和花灌木,以形成疏朗开阔的绿化效果。桥下宜种植耐荫地被植物。墙面宜进行垂直绿化。 2.3.4导向岛绿地应配置地被植物。 2.4立体交叉绿化
2.4.1立体交叉绿岛应以种植开阔的草坪等地被植物。在草坪上布置宿根花卉、球根花卉及观赏价值高的常绿树丛及灌木,使整个绿地布局开朗,简洁明快,色彩斑斓。不要种植阻挡司机视线的高篱和大量乔木,特别在道路汇合的车辆顺行交叉处,也不能种植阻挡视线的树木,如种植绿篱和灌木,则不能超过司机的视高点。桥下宜种植耐荫地被植物。墙面宜进行垂直绿化。
2.4.2立体交叉的绿化布置,要有利于发挥交通功能为前提,使司机有开阔的视野,保证安全视距,植物高度宜在0.65—0.7m; 2.4.3出入口可以有指示性标志的种植,使司机看清入口; 2.4.4在弯道外侧,最好种植成行的乔木,以便诱导司机的行车方向,同时使司机有一种安全的感觉; 在匝道和主次干道汇合的顺行交叉处,不宜种植遮挡视线的树木;如种植绿篱和灌木,则不
能超过司机的视高。
道路与我们的生活工作紧密联系,其环境的优劣也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出行心情,甚至整个的城市形象,看似简单的几条绿带,其实它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绿化水平,不容我们忽视。只有从设计到施工的各个环节都认真对待,这才能做出具有地域特色的道路景观环境,以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s] .
[2] 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s].2006
[3] 杨赉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1.
[4] 卢圣候芳梅.《植物造景》[m].气象出版社,2009.2 [5] 王栋《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及施工探析》j.《中国园艺文摘》2010.09期
作者简介:
王玉兰:女, 1963年10月3日出生。西南大学园林大专。工程师,从事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廿余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