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东北作文500字(通用3篇)

东北作文500字(通用3篇)

2021-09-17 来源:乌哈旅游
If others treat you well, you must be able to repay you in the future. If others treat you badly, you must strive to

be able to raise your eyebrows one day.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

东北作文500字(通用3篇)

东北作文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伴随着故乡那浓浓的年味,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东北姥姥家过年。

东北农村过年的气氛很浓,家家户户贴对联,挂灯笼,喜气洋洋。特别在吃食上依旧保留着传统的习俗。

大年三十的早晨,全家人早早地忙碌起来。哥哥们放鞭炮,大人们在厨房忙着准备各种食物。早餐肯定有一道菜是鱼,寓意年年有余,姥姥说以前早饭都是高粱米,寓意节节高,高粱米属于粗粮,已经被大米取代了。

中午是正餐,餐桌上摆满了美味佳肴,鸡、鱼、肉等十道菜摆满了一桌,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幸福、快乐、祥和的气氛充满了整个家。下午,小孩们出去玩了,大人一般在家里忙碌,或者在闲聊中度过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们小孩子就在抢红包的欢乐气氛中度过。

夜晚很快来临了,就是传统的除夕夜。东北除夕夜的传统习俗就是饺子。饺子是年夜饭中必不可的,而且吃饺子也是有讲究的里面包有糖,是希望家人甜甜蜜蜜,饺子里有钱,象征着这一年会发大财。饺子做好后,全家人就都集中在电视机前,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一边观看一边评论着。随着外面陆陆续续的鞭炮声,我们知道吃饺子的时间到了,东北年夜饺子都是在子时开始吃,饺子象征着更岁交子,象征着对新的一年的寄托。 伴随着爆竹声一声比一声更响,我揉揉睡意朦胧的眼,眼睛落在了时钟上面,已经十一点半了!在我们的`楼下,就是一条长长的院子,在院子的尽头便是一条公路,尽管夜深了,但丝毫不影响人们放炮的兴趣。

瞧,东北的年味就是这么浓烈,这么有特色。

东北作文2

东北的春节个个都是有很大的讲究的,摆桔树、扭秧歌、二人转、包饺子……而其中最有趣而隆重的就是包饺子。大年三十儿那天晚上,在各形各色的年夜菜中,饺子,则是不可缺的一个“主菜”。到了三十儿晚上凌晨,就要开始蒸饺子了。饺子象征着更岁交子,象征着对新的一年的寄托。此外,在农村还有另外一个意义。女娲用土造成人时,由于天气寒冷,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

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包上馅(线),用嘴咬着吃。除此之外,在众多的饺子里,人们通常会在其中三四个饺子里分别放上一枚硬币。有些人家认为硬币太脏了,便在里面换上桔子瓣儿,象征吉祥如意。

除了吃饺子之外,就是要隆隆重重得蒸几大笼馒头。为的是到时候迎接客人时饭菜和锅不够,就拿出大白面馒头来招待。同时,也备着吃菜时就着吃。

初一初二是放鞭炮的最好时机,家家户户灯火通宵。整日整夜噼哩啪啦的响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即使在天台上也照样放得起劲。有烟花、小串鞭炮、踩炮、摇炮……日夜不绝。这不停休的鞭炮声,才真是睡不着的重要原因呢!这鞭炮的残屑初一初二不能扫,扫了就会把好运气扫掉,只有初三才能扫哦!这就是我们东北的春节。我爱过春节,它不但让我长了一岁,还能给我我快乐。我爱过春节!

东北作文3

《松花江上》这首优美激昂的歌曲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松花江是一条母亲河,两岸有肥沃的土地,数不清的大豆、高梁,还有丰富的森林矿藏,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暑假里,我们终于来到了慕名已久、美丽的松花江畔。

只见江上船只往来穿梭,江风徐徐送来阵阵清凉。岸上杨柳依依,许多人特意到这里避暑乘凉。有背包打伞的外地游客,也有举家出游的本地居民,有的在唱歌跳舞,有的在休闲散步,更多的人则坐在岸边,一边观赏江景,一边玩水嬉戏。我也忍不住三步两步踩到石阶下浅浅的江水中,一股清凉顿时从脚底渗入皮肤,真是舒服极了。

这时恰是黄昏时分,夕阳西下,一轮红日倒映在缓缓流淌的江水中,波光粼粼。对岸太阳岛上,树木郁郁葱葱,掩映着粉墙红瓦,风景如画。

天黑了,我们坐船去游览松花江。岸上亮起了五颜六色的彩灯像闪烁的宝石熠熠生辉。江上的缆车、江里的游船以及上下游雄伟的松花江大桥都在灯光映衬下增添了鲜艳色彩,耀眼夺目,仿佛人间仙境一般。

第二天发现昨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雪。早上起来,推开窗户,放眼望去,只见白茫茫的一片。无论是街上,房顶上,山上,都被白雪覆盖了。好像所有的东西都焕然一新。灰色的公路上铺上了白色的地毯,彩色的房顶变成的白色,大树穿上了银装。街上有许多小孩在玩雪,有人在堆雪人,有人在打雪仗,还有人在铲除冰雪。

在哈尔滨古色古香的中央大街的尽头,矗立着俄罗斯风格的防洪纪念塔,是中苏人民抗洪胜利的永久纪念。美丽的松花江哺

育了东北儿女,东北儿女也用勤劳的双手把松花江装扮得更美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