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认为:天乃道,道乃久。酒在中国文化以及中国哲学里,恰是催动人的灵感与激情、激发人的意志与力量、唤醒人的精神与潜质的天作之物。饮酒是人类回归自然、亲近自然,追求天人交感、精神会通的哲学境界的文化行为。
酒也特具“水与火”的阴阳理念与辩证法则。酒,形似“水”,其性柔也,“老子观井,上善若水”,老子借水之柔性谈人性本真与处世之道。“酒水”虽柔却充满刚烈之火,亦柔亦刚。
老子的酒量极大,饮可百觚,他把饮酒提到文化的高度。把如何饮酒与侍奉国君、孝顺双亲、婚丧嫁娶看成同种重要。对酒具,也不只是简单地将其看成盛酒所用的东西,而是讲究饮酒要有相映的酒具来陪衬,创造出一种文化的意境。
相传在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克己复礼四处碰壁之时,恰遇老子,老子忙备下酒席,孔子边说边饮,老子连忙向他灌输“清净自正、无为自化”“无为而不为”的哲学思想和治国方略。但孔子一醉三日方醒,老子告戒他:饮酒要量力而行,做到不沉、不淫、不湎、不酗,微醺可矣,这样才能得到饮酒真趣。这深邃的一句话可谓是道出了饮酒者的风范,善饮者的精、气、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