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2-2013学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X

2012-2013学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X

2020-09-14 来源:乌哈旅游
1.按要求默写填空。(8分)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钱塘湖春行》 ②_____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③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 ④《过故人庄》中描写山村自然风光的诗句是,。 ⑤山光悦鸟性,。《题破山寺后禅院》 ⑥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⑦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廓了,。《秋天》

2.填空。(共10分,每空2分) ⑴醉翁之意不在酒,。(欧阳修《醉翁亭记》)⑵___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⑶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

⑷《山居秋暝》中的“暝”字意思是__________,“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意思是。

1.有书赶紧读(7分)

①曾有报纸说,阿根廷一家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不能等”的文学选集。说其“不能等”,是因为它是用特制墨水印刷,再用塑料袋密封。拆封后2至4个月,墨迹碰到阳光和空气后就开始逐渐消退,最后变成不着一墨的笔记本。出版商以此提醒读者:有书赶紧读!看了这个消息,我从心底敬佩出版商的良苦用心,也由此想到更多。 ②古人说“书非借不能读”,只有借别人的书,有了还书期限的限制,有了外在的压力,才会有动力去读完一本书。如果是自己的书,什么时候都可以读,没有了压力,人便会变得懒散,读书也永远成了一个计划。由此想到出版“不能等”的书,仿佛也是给读者立了一个还书的期限,有点儿与“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相通了。 ③“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以此来劝诫人们读书要趁早,读书不能等,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④但是,在我看来,“不能等”的书也许还有更多含义。在现代生活中,一些人变得越来越浮躁,对读书失去兴趣。在他们眼里,读书或许只是升官发财、改变命运的敲门砖,一旦功成名就,敲门砖就该扔掉了。还有的人浮光掠影,只是满足于在网上浅阅读,搜集奇闻逸事,不愿意也静不下心来,实实在在读本书。在这种情况下,一本“不能等”的书,对他们来说又是一种善意的规劝:读书拖不得,好东西是不等人的,要是不及时抓住,过了这村,就没有这店了。

⑤如果阿根廷这家出版商策划图书时有这种用意,那简直有种与读者心理博弈的味道了。尽管如此,这种良苦用心只可理解,却不值得效仿。毕竟图书是传承文明的工具,大家都去出版“不能等”的图书,这个工具就有可能丢失,如果是这样,损失就太大了。

⑥与“不能等”的图书相关,我想到更为多样的一些方式,比如《人民日报》曾介绍过河南固始县采取定期个人述学、群众评学和组织考学的方法,解决干部不爱学、不真学和不善学的问题——形式虽有不同,用意却有相通之处,都在劝人向学,劝人读书。只是外因毕竟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要想真正读点书,学点知识,关键还在于人自身。思想问题解决了,时间便像海绵里的水,挤也挤不尽。

⑦不读书的民族没有希望,更希望越来越多的人都抓紧时间读书。 (选文有删改)

【小题1】选文中心论点是什么?(1分)

【小题2】文章开头从“阿根廷一家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不能等’的文学选集”的故事写起,

有什么好处?(3分)

【小题3】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问题。 陨石

治平元年,常州习禺①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一声,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 是时火息,视地中只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②,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③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 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州守郑伸得之,送润州金山寺,至今匣藏,游人到则发视。王无咎为之传甚详。 (选自《梦溪笔谈》)

【注】①日禺:太阳落山。②荧荧然:闪闪发光的样子。③发:打开,开掘。 【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见于东南②又一震而坠在宜兴民许氏园中 ③是时火息 ④乃得一圆石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许氏藩篱皆为所焚 ②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

【小题3】选文划线句子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陨石的特征?(2分)

2.阅读《河中石兽》,回答7—10小题(12分)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小题1】用“”划出下列句子的语意停顿,只划一处。(2分)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小题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①一寺临河干()②阅十余岁() ③尔辈不能究物理()④转转不已()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二石兽并沉焉。

②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小题4】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

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2分)

1.古诗文阅读(22分) 襄邑道中(5分)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小题1】诗人观察途中景物的立足点是 。(2分) 【小题2】诗人行进途中心情如何?你是如何看出来的?(3分)

2.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城东早春(4分)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小题1】诗中体现“新春”特点的两个字是“”和“”。(2分)

【小题2】三、四句中,作者想像繁花似锦、游人如云的景象,意图是什么?(2分)

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4分) 牧童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小题1】《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水墨图,请你给这幅图拟一个标题。(2分) 【小题2】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向往怎样一种生活?(2分)

1.作文(60分) 诗人西川说:明媚的是一支烟和一首抒情的歌 明媚的是少年那清纯的嗓子和他的吉他 明媚的是门前的一朵云窗前的一朵花 明媚的是街上滚滚而过的日光的洪流„„ 回忆自身生活,请以“明媚的时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要少于600字;③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