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精品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16 海上日出

【精品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16 海上日出

2023-05-22 来源:乌哈旅游
第五单元 16 海上日出

1.认识本课“扩、刹”等4个生字,会写“范、扩”等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在脑海里构建“海上日出”的美景。

3.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认识本课“扩、刹、镶”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荷”,会写“范、扩”等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在脑海里构建“海上日出”的美景。

1.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件和相关的图片。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在大自然的景象中,既有清新明丽的又有十分壮观的。今天,我们学习第16课《海上日出》,随着作家巴金的描写,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板书课题)

作者简介:巴金(1904—2005),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巴金原名李尧棠,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

他的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以及《抗战三部曲》。

二、整体感知,掌握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教师随意地抽出下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其他正音。

清静 浅蓝 扩大 范围 努力 刹那夺目

分辨 灿烂 紫色 不仅

(2)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读音上的再强调。重点注意:多音字“荷”的读音。荷(hé)花 重荷(hè)

(3)指名说说生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重点注意“镶”与“壤”“紫”与“些”的区别。

三、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1.作者观察到几种情况下海上日出的景象?(天气晴朗时、有云的情况下)

2.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第一部分(1):作者多次在海上观察日出景象。

第二部分(2—3):写天气晴朗时海上日出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4—5):写作者在有云时看到的日出。

第四部分(6):写海上日出是奇观。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一部分,思考:文章这一部分,作者向我们交代了什么?

(时间、地点、气氛)

2.“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中的“常常”说明了什么?

(“常常”一词,写出了作者为了看日出经常早起,正因为如此,才会熟悉日出的过程。)

3.这一段与全文关系怎样?(总领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用卡片检查识字和理解词语的情况。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太阳还没有露面之前,天空的颜色有些什么变化?

(一片浅蓝——一道红霞)

2.“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这句话中从“知道”一词你明白了什么?

(作者对日出十分了解。)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按怎样的顺序具体描写太阳升起的过程的?

(这句话是写太阳的变化。由“没有亮光”而突然光芒四射夺目,是光的又一个变化。另外太阳的形状也在随之变化由“一道红霞”到“小半边脸”再到“圆”)

4.文章用了哪些词句分别写出了太阳升出海面时的颜色、形状、光亮、动态的?

5.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6.“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这句话与“太阳向上升”比较哪句好?为什么?好在哪里?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这句话先将太阳升起的过程形象地比作“负着重荷”,又用“慢慢”、“一步一步”、“努力”具体描述如何上升,具体的动态又和负着重荷的感觉极吻合,强调了上升的缓慢和吃力。)

学生范读。

朗读指导:

朗读时可想象太阳升起时吃力的样子,使自己的语速语调和句子表达的意思一致,从“慢慢”开始速度要慢,“慢慢儿”、“一步一步”、“努力”三个词语气加重一些。

7.“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发出了夺目的亮光。”“一刹那”说明了什么?

(可结合上句太阳升起时的艰难来理解:太阳尽管很吃力,可仍然不懈地努力上升,一旦冲出海面便发出夺目的光芒。)

指名读、学生比赛读。

8.指名读、评读、齐读第三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部分。

1.自由读第4、5自然段。思考:两个“有时”各指什么样的情况下的日出景象?

2.当云薄时,海边的日出是怎样的景象? 板书:水天一色 一片灿烂

3.当云很厚时,日出又是怎样的奇观? 4.第5自然段中,你觉得哪几个词用得特别好?

(“透”、“镶”、“染”体会到太阳的光芒是不可阻挡的,光明的力量是不可阻挡的。)

5.指名读、评读、齐读第四、五自然段。 6.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海上日出的呢?

(无云——微云——厚云)

7.小结:课文二、三部分描写了不同天气里海上日出美丽雄奇的景象。

8.师生配合读。

四、讲读第六自然段。

1.自由读,理解“奇观”的意思。

2.这伟大的奇观指的是什么?(作者在前边讲到的海上日出雄奇、壮丽的景象。)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用“这不是……么”的句式表达有什么好处?(使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与热爱之情表达得更加强烈。)

5.齐读最后一段。 五、小结。 《海上日出》是不可多得的名家精品,它来自于巴金先生真实的生活经历,真实的内心体验。学习巴金先生留心生活、勤于观察,我们也会在大自然中有惊喜的发现。

六、作业。

1.用“目不转睛、夺目、奇观”三个词语,写自己观察的一种自然现象,注意写出其变化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

2.你注意到日落刮风、下雨、叶落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吗?可以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描述一种变化中的自然现象。

是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再安排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合作朗读相互找优劣,并推荐其中读得好的同学范读。整堂课有学生自由地读,有学生尝试地读,有学生合作地读,有老师有层次指导地读,有师生配合读。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课堂上没有繁琐的分析,有的只是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通过读让学生去品味作者语言的优美,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深厚功底,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

海上日出

日出前 浅蓝—红色 越来越亮 日出时 上升 冲破 跳出 日出后 薄云:直射水面 厚云:镶上金边 奇观

由于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在本课的设计上我也重点抓了“读”这一方面。所以我先范读,后由学生跟着读,再由学生联系着读,三分文章七分读,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会学生如何有感情地朗读一篇文章的方法。“太阳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巴金先生把日出的雄伟壮观及他对日出美景的赞叹之情都倾注于笔端,融入这段运用了拟人法的描写当中了。但我想,学生面对这样一个句子,要真正读懂它,感受到日出的壮观,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在课堂上,我先指名读课文中的某些段落,接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