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慢性湿疹临床研究进展
2020-10-26
来源:乌哈旅游
中医外治杂志2014年8月第23卷第4期 ・43・ 中医药治疗慢性湿疹临床研究进展 卿中亚 ,指导:刘涛峰 (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舍肥230000;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安徽合肥230000) 关键词:慢性湿疹;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758.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78X(2014)04—0043—03 湿疹是一种炎症性皮肤病,临床上以皮损多样且具有渗出 倾向、瘙痒、易于反复发作为特征。中医称之为湿疮。湿疹根据 皮疹和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期。急性期常见红斑、 丘疹、水泡、糜烂、渗液等,多对称分布。亚急性期以结痂及鳞屑 为主,伴少量渗液。慢性期则以皮肤粗糙增厚,按之较硬,呈暗 红或紫色,皮损表面附有鳞屑。而慢性湿疹则病程较长,时轻时 重常达数年,甚至更长,且伴有剧烈瘙痒,临床治疗颇为棘手。 现对近几年中医药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乌10 g,白鲜皮10 g,桃仁10 g,盐白蒺藜10 g,玄参10 g,麦冬 10 g,皂角刺10 g,徐长卿10 g,焦山楂10 g,炒麦芽10 g,神曲 10 g,石斛10 g,炒酸枣仁10 g,远志6 g,甘草3 g。水煎服,每日 1剂,分3次口服。同时嘱家长给患儿以清淡饮食,忌食生冷辛 辣鱼腥之物。李志道 教授对于慢性湿疹的辨证论治颇具心 得,认为慢性湿疹久病后多为阴证,强调慢性湿疹的治疗应注重 温阳散寒化湿,临证采用阳和汤加减治疗慢性湿疹,收效甚捷。 处方:熟地30 g,鹿角胶12 g,肉桂6 g,姜炭6 g,白芥子5 g,麻黄 5 g,黄芪60 g,防风10 g。曹毅等 运用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慢 性湿疹血瘀夹虚型50例,痊愈14例,显效27例,有效6例,无 效3例,有效率82.00%。处方:桃仁9 g,红花6 g,当归9 g,熟 地黄15 g,白芍12 g,川芎9 g,丹参15 g,每日1剂,每剂水煎2 次,取汁200mL,分早晚2次温服,每次100 mL。注意事项:服 药期间停用其他一切药物,治疗期间生活规律,忌口。戒除烟酒 嗜好,调节情志。 2.2外治法 慢性湿疹病位在表,病灶外露,如用药途径采用药物外洗为 1 中医的病因病机研究 中医学将湿疹归为“浸淫”、“湿病疮”等范畴。如《素问・ 玉机真脏论》云:“复脉……太过则令人身热而肤痛,为浸淫。” 并认识到本病虽病在表,但与五脏病机相连,如“诸痛痒疮,皆 属于心”、“诸湿肿满,皆属于脾”。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拖病诸候》“湿病疮候”中有“腠理虚,风湿搏于血气,生病疮,若 风气少,湿气多,其痛痒,搔之汁出。”强调“邪之所凑,其气必 虚”,即本虚标实而发为湿疹。随着对湿疹认识的深入,已有医 家认识到急性湿疹Et久不愈,可转为慢性,并对慢性湿疹有详 细论述。如清・吴谦《医宗金鉴・外科卷下・发无定处》中有 关“血风疮”、“粟疮作痒”的记载,均与今之慢性湿疹相似,症状 上可出现“年深久,肤如蛇皮”、“燥痒”、“心烦,大便燥秘,咽干 不渴”,病机上强调“火燥血短”、“肝肺脾经风湿热,久郁燥痒抓 血净”。突出了病理因素主要责之于风、湿、热邪,病变在皮肤, 但与肺、肝、脾关系密切,并且认识到慢性湿疹与血虚有密切关 系。现代中医家张志礼…将本病病机概括为“本源于湿,再源 于热及风,风湿互结,化燥伤阴”。王玉玺 认为,本病总由禀 赋不足,饮食失节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兼外受风邪, 内外两邪相搏,浸淫肌肤所致,日久化燥伤阴转变成慢性湿疹。 主,不仅能透达腠理,疏通筋脉,调和气血而发挥局部的治疗作 用,而且能透过肌腠毛窍,深入脏腑,起到内外合治的双重作用。 对小孩和老人具有更大优势。陈彩云川采用苦参止痒汤,处方 为:白鲜皮、牡丹皮、冰片、甘草外洗治疗慢性湿疹46例,总有效 率93.47%。马丽娜 采用柏榆洗剂和派瑞松治疗慢性湿疹 43例,痊愈28例,显效11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90.70%,处 方:黄柏、地榆、苍术、苦参、川椒各30 g,用法为用冷水3 000 mL, 水煎沸40min后置于浴盆中,兑水温度适度时洗浴备用,每剂 2 d,每日2次。洗浴完毕选用派瑞松外用治疗,2 7X/d。连续用 药8周后判定疗效。王建锋等 运用中药外洗联合窄谱中波 紫外线照射治疗手足慢性湿疹34例,痊愈12例,显效15例,有 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06%,外洗方:透骨草、苦参、黄 柏、白鲜皮、地肤子、五倍子、当归、艾叶各30 g,煎煮30 rain,取 2 中医药的治疗研究 2.1 内治法 榻国维教授 把慢性湿疹辨证为血虚风燥型、脾虚湿困型 及阴虚血燥型三型。血虚风燥型处方为:当归、牡丹皮、白芍、生 地黄、紫草、赤芍、防风、紫苏叶各12 g,钩藤、胡麻仁、白鲜皮各 l5 g,鸡血藤30 g,苏木、莪术各10 g,甘草6 g。脾虚湿困型处 方:布渣叶、茯苓、山药、党参各15 g,白扁豆、薏苡仁各20 g,徐 长卿、防风、白术、茵陈各12 g,甘草6 g;阴虚血燥型处方:生地 黄、熟地黄各20 g,白鲜皮、泽泻、何首乌、丹参、茯苓、乌梅各 汁约500 mL,药液温度高时,将手足患处分别置于蒸汽上方熏 蒸,以温湿不烫为宜,熏蒸20min~30min,熏蒸完毕待药汁温度 降至适宜后用无菌纱布蘸药汁外洗,并浸泡手足,每次20 min一 30min,每日1次。然后用NB—UVB照射,隔日1次,疗程为4 周,4周后判定疗效。王国颖 叫运用自拟苦黄洗药合青鹏软膏 治疗慢性湿疹34例,治愈9例,显效18例,好转6例,无效1 例,总有效率97.o6%。苦黄洗药制作方法:苦参30 g,黄柏 30 g,白鲜皮30 g,马齿苋30 g,地肤子15 g,苍术15 g,金银花 20 g,蒲公英20 g,甘草10 g等,加蒸馏水1 000 mL,浸泡30min, 武火煮沸后文火保持微沸30 min,滤过,浓缩至500 mL左右,最 后纱布过滤得滤液250 mL,再将滤液煎煮浓缩至150 mL的药液 15 g,女贞子、旱莲草、赤芍、白芍、麦门冬各12 g。张士卿 教 授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认为慢性湿疹多属血虚风燥,湿 热郁结,肌肤失养,以养血润燥、祛风止痒为治则,采用当归引子 加减治疗fl ̄J6慢性湿疹,取得了满意疗效。处方:生地黄15 g, 当归10 g,赤芍10 g,白芍1O g,川芎6 g,荆芥6 g,防风6 g,制首 ・44・ Journal of External Therapy of TCM Aug 2014,z3(4 (每毫升含生药量为1 g)。放入无菌烧杯中密封置于4℃冰箱 穴位埋线治疗40例慢性肛周湿疹,痊愈36例,显效3例,有效1 保存备用。将4层~6层纱布浸透苦黄洗药药液,拧至不滴水 为度,敷盖于皮损表面。每次15 min/次左右,1次/d。再外涂 青鹏软膏(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Z54020140, 20 支),1 O ̄/,t。4周为1疗程,用药后每周复诊1次。 2.3内外合治法 例,总有效率100%。方法:①局部围刺埋线:肛周常规消毒后, 根据病变范围大小,选取截石位1、3、5、6、7、9、11点,对皮损进 行包围式埋线。②穴位埋线:体穴选取足三里、曲池、肾俞、三阴 交进行埋线,将长约1.5 cm的0/3羊肠线置入7号注射针头备 用,常规消毒后,将7号注射针头斜行(约30。)刺入穴位,得气 后,用针灸针将肠线推入穴位,退出7号注射针头,以体外看不 到肠线为准。每周治疗1次,共3次。谢长才等” 主穴选曲池 (双)、血海(双);配穴选心俞(双),膈俞(双)针刺后加埋皮内 针。针刺每周间隔治疗3次,共进行4周为1疗程;皮内针每周 王进修等¨ 采用滋阴除湿汤合黄连解毒油膏治疗50例慢 性湿疹患者,痊愈31例,显效16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 效率94.00%,滋阴除湿汤:生地、丹参、玄参、茯苓、白鲜皮各 15 g,当归、泽泻、蛇床子各10 g。加减:瘙痒重者加乌梢蛇、蝉 蜕;干燥脱皮者加熟地、天冬、麦冬、沙参;湿热较重者加黄柏、革 薜;脾虚者加薏苡仁、白术。1剂/d,水煎早晚分服。配合外用 黄连解毒油膏,药物组成:黄连90 g,黄芩60 g,黄柏60 g,栀子 90 g,白凡士林1 000 g等,由本院制剂室制成油膏,分装外用,每 El早晚温水清洗后,把药物均匀涂敷于患处皮肤,皮损较厚处, 涂药后予保鲜膜封包1 h~4 h,促进药物吸收。4周为1疗程。 刘彩霞¨ 运用自拟内服方及外洗方治疗慢性湿疹6O例, 治愈29例,显效l9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67%。 自拟内服方:当归10 g,JIl芎10 g,防风10 g,生地15 g,紫草10 g, 茯苓15 g,泽泻10 g,地肤子10 g,蛇床子10 g,白鲜皮10 g,白蒺 藜10 g,甘草10 g。水煎服,每日1剂,煎取400mL药。外洗方: 苦参20 g,百部20 g,蛇床子15 g,白鲜皮15 g,防风10 g,桑枝 10 g,鸡血藤10 g。水煎,外洗患处。每次10 arin,每天2次。疗 程1个月。喻国华¨ 采用平敏煎合中药外洗治疗慢性湿疹50 例,痊愈25例,显效17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 84.0o%。自拟平敏煎:柴胡10 g,防风10 g,荆芥10 g,白鲜皮 10 g,浮萍10 g,乌梅10 g,五味子lO g,桃仁10 g,红花10 g,丹皮 10 g,苦参10 g,地骨皮10 g,当归6 g,煅龙牡各20 g,首乌15 g, 生地20 g,僵蚕10 g,枳壳10 g。水煎服,每Et 1剂。外洗方药 用:地肤子30 g,苦参30 g,蛇床子30 g,苍耳子30 g,芒硝20 g, 苍术30 g,透骨草30 g,五倍子15 g,枯矾20 g。水煎外洗,2 d 1 剂,每Et 2次,每次30rain,水温适宜,不宜太高。4周为1疗程。 刘韬 等采用五皮汤外洗方合二妙散联合治疗慢性湿疹30 例,痊愈2l例,显效4例,有效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 86.67%,五皮汤组成:地骨皮30 g,细辛9 g,川I椒30 g,当归 l5 g,海桐皮30 g,土槿皮30 g,白鲜皮30 g,丹皮30 g。水煎,八 药共煎。煎3次,共取汁约1 000 mL,每El 1副,频频擦洗患处。 二妙散组成:苍术20 g,黄柏20 g。水煎3次,共取汁约500 mL, 每日1副,饭后服用。内服外用联合治疗4 d为1个周期,间隔 1 d后继续治疗,4周为1疗程,观察1个疗程。 2.4针灸疗法 何立等 取穴大椎、身柱、肺俞。在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 前2穴,用0.35 mm x40 mm针灸针,采用双手提捏进针法,针 尖向上(向下)平刺,使两针尖相对,均刺入25 mm一35 mm,留 针40 arin;肺俞用皮肤针轻叩60次,以皮肤微红为宜,然后马上 拔罐约15 rain,隔天1次。治疗1O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 疗程后统计疗效。共治疗58例,痊愈53例,显效2例,好转3 例,痊愈率为91.38%,总有效率100%。谢凯等 取穴曲池、 合谷、血海、三阴交穴,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 arin,起 针后在尺泽、委中穴周围寻找青筋(即怒张的静脉),每处选两 个点,用碘伏液严格消毒,医师左手在腧穴附近按压,右手夹持 三棱针迅速点刺,每次选一侧腧穴,两侧交替刺血。出血量控制 在10 mL左右。针刺每日1次,,刺血每星期2次。连续治疗1 个月后统计疗效。治疗20例,治愈9例,显效7例,好转2例, 无效2例,总有效率90.00%。谭红等 采用局部围刺埋线及 1次,共进行4次为1疗程。治疗慢性湿疹患者2O例,痊愈2 例,显效3例,有效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44.4O%。 3 结 语 慢性湿疹是临床上比较顽固的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此类 患者人数占皮肤科门诊量2O%左右。目前,西药对此类治疗疗 效并不理想。西药一般是采用抗组胺药、激素药等治疗,且副作 用大、疗效差。中医药治疗慢性湿疹方面与西医药相比,具有疗 效好、副作用少的优势。虽然在水煎中药内服、外洗及针灸方面 疗效卓越,但在方便治疗慢性湿疹的内服中成药及外用散剂或 霜剂、软膏等种类还不够丰富,需要加大力度研制高效使用方便 的内服中成药及外用的散剂、霜剂和软膏,以便更好地造福人 类。故这将是今后努力研发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孙文格,周计春,李进龙.中医药治疗湿疹的研究进展 [J].中医药信息,2001,8(4):9. [2] 阎景东,王玉玺.王玉玺教授治疗湿疹的经验[J].中医药 信息,2005,22(3):43. [3]王欣.榻国维教授治疗慢性湿疹经验介绍[J].新中医, 2005,37(2):9—10. [4] 王倩.张士卿教授运用当归饮子治疗小儿慢性湿疹经 验[J].中医儿科杂志,2012,8(1):8—9. [5]梁静,陈波.李志道教授运用阳和汤治疗慢性湿疹经 验[J].四川中医,2011,29(9):8—9. [6]曹毅,王友力,陶茂灿,等.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慢性湿 疹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2):254. [7]陈彩云,杨洁,孙俊.苦参止痒汤外治慢性湿疹46例 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药杂志,2006,27(6):17. [8] 马丽娜.柏榆洗剂治疗慢性湿疹86例.陕西中医,2012,33 (11):1510. [9] 王建锋,张虹亚,刘涛峰,等.中药熏洗联合窄谱中波紫外 线照射治疗手足慢性湿疹疗效观察[J].安徽中医学报, 2o12,31(6):17—18. [10] 王国颖.自拟苦黄洗药联合青鹏软膏治疗慢性湿疹的临 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12 (5):305. [1 1] 王建修.滋阴除湿汤合黄连解毒油膏治疗慢性湿疹疗效 . 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5(8):104. [12]刘彩霞.中药内服外洗治疗慢性湿疹60例[J].环球中 医药,2012,5(6):459—46O. [13]喻国华.平敏煎配合中药外洗治疗慢性湿疹50例[J]. 四JIl中医,2010,28(2):107—108. [14]刘韬,何多谊,桑志强,等.五皮汤外洗方和二妙散联 合运用治疗慢性湿疹的观察[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2,34(7):743—744. [15]何立,邓慧霞,高秀玲.毫针透刺配合叩刺拔罐治疗慢 中医外治杂志2014年8月第23卷第4期 13—14. ・45・ 性湿疹58例[J].新中医,2009,41(6):81. [16] 谢凯,李海舟.针刺配合放血治疗慢性湿疹临床观察 [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0):684—685. [17] 谭红,欧阳小琳,廖飞玮,等.围刺埋线配合体穴埋线 治疗慢性肛周湿疹的临床研究[J].右江医学,2012,40 (6):774—775. [18] 谢长才,孙建,袁映梅,等.针刺从心论治血虚风燥型 作者简介: 卿中亚(1971一),男,1995年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中医专 业,大学学历,医师。现为安徽中医药大学2012级中医外科硕 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皮肤性病学。 收稿日期:2014—04—10 修回日期:2014—04—28 本文编辑:张慧芳 慢性湿疹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1,33(11): 鸡足刺法治疗中风失语症35例 立即出针,不扪穴(治疗过程中嘱患者勿发声、吞咽)。②取穴 风池,向鼻尖方向刺人0.5—1.2寸,感应:局部酸胀,或向头顶、 朱冠珏 ,钱垠 (1.江苏省南京市蓝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南京210007; 2.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江苏 南京210001) 关键词:失语症;中风;鸡足刺法 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6—978X(2014)04—0045—01 中风失语症是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一种后天获得性言语 障碍,多是伤及与语言有关的皮质及皮质间传导通路所致…, 研究表明,15岁一50岁的脑卒中患者失语症发生率达65%,脑 血管意外后7 d内发生失语者高达30%以上,病后3周内存活 患者有20%发生失语,另有9%不能确定,病后6个月内仍有 l3%患者失语,这表明失语症是影响中风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 原因 。近年来,针刺已成为中风失语症的主要治疗手段之 一。笔者采用鸡足刺法对中风后伴语言障碍的患者进行治疗, 并与传统针刺手法进行比较,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观察2007年6月~2013年8月符合条件的患者7O例,均 为我科门诊患者,经头颅CT或头颅MRI证实,按卫生部印发的 全国脑血管病诊治指南诊断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编制的失语 症筛查表确诊 J。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 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35岁~77岁,平均(56±13.3)岁; 病程12 d~63 d,平均(29.33±12.58)d。对照组中,男2o例, 女15例;年龄34~75岁,平均(54±12.6)岁;病程11 d一60 d, 平均(28.33±12.34)d。其中脑出血20例,脑梗死50例。两 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②病情稳定,意识清楚,能配合检查和治 疗。 1.3排除标准 ①有心、肺、肾等严重并发症或病情危重的脑中风患者。② 有严重感染的患者。③既往有食管功能、结构异常的患者。④ 有癔病性失语、认知及智能障碍。⑤有明显吞咽障碍和发音器 官受损所致的构音障碍。 2 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①取穴廉泉,常规消毒后,取0.35 mm×40 mm规格毫针, 直刺0.6寸,捻转得气后,将针退至浅层,依次向左右两旁斜刺。 针刺方向和人体正中线成30。角左右,刺人0.8寸。捻转得气 颞部、前额及眼眶扩散。③取穴合谷,直刺0.5寸~1寸。风 池、合谷均为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30 arin。 2.2对照组 按照《当代针灸治疗学》方法 ]:金津玉液点刺放血,上星 透百会、通里、天柱、廉泉、风池均施捻转平补平泻法。 3 疗效分析 3.1疗效标准 治疗均以30 d为1疗程,根据患者针刺前后“失语症检查 法”的评分情况 J,治疗前及治疗后评估,按语言功能评分提高 百分率来评定疗效。大于60%为显效;30%一60%为有效;小 于30%为无效。 3.2治疗结果 治疗组35例中,显效23例,有效l0例,无效2例,总有效 率94.28%;对照组35例中,显效16例,有效11例,无效8例, 总有效率77.14%。两组治疗后比较,P<0.05,说明治疗组疗 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4体会 祖国医学认为,中风失语症发生乃为气血逆乱,风、痰、火、 瘀等乘虚蒙蔽损伤脑窍,致咽喉开闭失司,其治疗以开窍启闭, 改善元神之府的生理机能为主。鸡足刺法属于五刺之一,《灵 枢・官针》:“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 脾之应也。”因“肉之大会为谷”,故又称合谷刺。鸡足刺法是在 肌肉比较丰厚处进针,得气后退至浅层,又依次再向上下或两旁 斜刺,形成鸡爪的分叉似的针迹。向上下变换角度,则能增强本 经经气;向左右变换角度,则可激发异经经气。本刺法主要调补 脾胃,使阴阳平衡,以调气开闭为主,属平补平泻法。廉泉正当 舌本之处,具有清利咽喉、通调舌络、消散壅滞等功效。风池为 足少阳、阳维之会,同时足少阳胆经又与循喉咙之后的足厥阴肝 经相表里,故针风池可以醒脑开喑;合谷有调经活络、行气开窍、 通降肠胃、镇静安神之效。 参考文献: [1]江钢辉,陈振虎.中风失语症研究述评[J].现代中西医结 合杂志,2002,11(16):1633. }2 l Ferro J M,Jose M.Mamuela erespo M0 young aduh stroke neuropsyelogical dysfunction and recovery[J].Stroke,1988, 8:982。 [3] 张通.脑卒中的功能障碍与康复[M].北京:科学技术 文献出版社,2006:331—332:533—552. [4]石学敏.当代针灸治疗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8:94. [5]王新得,蔡晓杰.汉语失语症检查法(草案)用于健康人测 验的结果分析[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4):241. 收稿日期:2014—03—17 本文编辑:张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