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舆情应对及思考
◎刘媛媛刘永强
[摘要】与新媒体语境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呈现信源传播迅速、传播方式多元、表现手法丰富、信息焦点分散、权 成发布失语、互动渠道开放等典型性特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应对工作在新媒体语境下应遵循发布及时、掌握主动、注重细节、权成科普和风格亲民等五大原则。此外,抢占时间节点、搭建部门联动机制、培育官方话语有效表达能力也是重 中之重。
[关键词]新媒体语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应对
一、
弓I言二、基于新媒体语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 理论探讨
1. 新媒体语境的内涵
新媒体语境,即在舆论生态变革背景下,由信息技术 革命和舆论监督主体多元化的共振效应带来的话语表达 体系和理解体系的重构。
2. 新媒体语境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舆情特征分析 新媒体语境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六大基本特征: 第一,信源传播迅速,形成刺激反应。新媒体技术手段推动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作为与公众健康关联度极高的突发公
新媒体时代,技术领域带来传播渠道多元化,导致信 息集散方式发生质变,从而引发舆论生态系统性变革,彻 底打破原有的以传统媒体为主导的舆论监督格局。这场变 革中,处于舆情风口浪尖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其突发 性、规模性、危害性,极易引爆大规模舆情。本文以武汉市 在新冠肺炎爆发后的舆论应对为例,探讨新媒体语境中舆 情演进特征,通过对本次事件舆情效应及官方话语的吴联 性梳理,试图展开对新媒体语境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 应对工作的思考。
三、完美收官,匠心铸就经典
至2020年3月3日,《党旗飘飘,我们在一线》节目制 作了 36期,在此期间,节目内容越来越成熟,后勤保障、社 区工作者等专场也收获了各方赞誉。栏目组没有停步,针对 后期节目明确了五个“还要”的目标,即政治要求还要提高, 紧跟中央、省、市防疫工作精神,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典型选树还要精准,要从听人转变到听节目、听故事,要做 到速度服从方向、质量服从数量;前期沟通还要充分,主持 人与嘉宾的故事讲述要达到水乳交融,一气呵成;节目形式 还要创新,现场还可更活泼、更自然,甚至以歌曲、诗歌、书 信等多样化形式来讲述表达典型事迹;专场内容还要精选, 做更多更好更感人的专场节目。《党旗飘飘,我们在一线》栏 目组对节目内容形式进行调整升级。栏目主题曲由单一的 《跟我上》,转变为根据每期主题和故事,选用不同的新经典 歌曲,增加了节目的亲合力和新鲜感。同时,复工复产专场、 三八专场、山西援仙医护专场、非公企业专场、春耕专场、青 年干部书信专场不断推出,特别是山西援仙医护专场,实现 了仙桃电台主持人、山西综合广播主持人与山西援仙医护 人员在仙桃电台直播室的三方隔空对话,时长60分钟的山 西援仙医护人员饱含深情的讲述让两地主持人几度哽咽, 这期节目是45期节目中唯一一期成品保留到60分钟的节 目,且山西综合广播进行了重播及微信推送后,在山西各界
好评如潮。
连续45天45期节目,200多名嘉宾接受专访,让栏目 组的每个人每天都感觉在爬山,每天都在完成不可能完成 的任务。栏目组记者每天都要选稿、审稿、定稿,一天都不能 停,常常要加班到深夜才回家;编辑每天像打仗一样联系嘉 宾组稿、沟通、编辑串词,逢上专场就要熬夜到凌晨;主持人 要在完成一天4、5个小时的播音任务后,再加班2个多小
时与嘉宾交流排练、节目直播及后期剪辑整理。但这些辛苦 的付出,让我们真实生动的记录了 2020年仙桃防疫一线党 员干部的感人事迹:母亲去世,忠孝不能两全的共产党员陈 金兵;抗疫路上擦肩而过、互道平安的抗疫夫妻程俊和雷亚 红;山西援仙的最美医生杨立明;办案30多个小时没休息 的市纪监委监査室副主任彭志军;坚守木兰村的退伍军人 突击队;分隔两地守望相助的父子兵;64岁仍然执意坚守 路口并拼命拦截闯关人员的老党员李华山……这些故事温 暖了收音机前的所有听众朋友,激发起了仙桃大地向上向 善的磅礴力量。
在国家重大事件发生时,广播是大众关注度较高的媒 介之一。在全方位多角度高密度的疫情防控宣传中,《党旗 飘飘,我们在一线》立足自身定位,贴近群众接受心理,不断 创新和完善节目形式,宣传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参与防 控疫情斗争的先进事迹,成为观众战疫路上的有力支撑和 亲密陪伴。
(仙桃人民广播电台)
12
新闻前哨2020年第4期
7传播方法/
共卫生事件,从个例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信源不仅仅掌握在 主流媒体和官方手中,任何自媒体都可以向外扩散信息。
第二,传播方式多元,分层分类输送。新媒体语境下,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通过微博热搜,引起公众关注,通 过微信构建的熟人交际链条,将信息推送给更多受众。
第三,表现手法丰富,辅助手段翻新。在技术辅助下,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在自媒体传播过程中呈现出图文对照、短 视频、动图、量化分析图表等提升了信息的可信度。
第四,信息焦点分散,舆情监控困难。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舆情滋生、演进和发展的过程中,信息焦点成分散状态。 如何能在舆情滋生的节点上科学把控,正面引导和回应舆 情对于官方话语发布来说是一项挑战。
第五,自媒官媒抢道,权威发布失语。舆论生态变革导 致舆情工作的主要矛盾演变为群众信息需求和官方信息供 给不足的矛盾。导致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自媒体信息供 给过剩,而官方权威发布产能不足。
第六,互动渠道开放,辣评热议如潮。新媒体语境下官 媒两微一端,自媒体多元化渠道,都对公众评论敞开大门。
三、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事件舆情应对 分析
1. 武汉不明原因肺炎事件舆情量化分析
2019年12月30日晚,一份名为《关于做好不明原因 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落款为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医政医管处的红头文件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开。12月31号 上午,互联网上出现名为《武汉不明原因肺炎已做好隔离 检测结果将在第一时间对外公布》的帖子。12月31号上午 澎湃网连发四篇文章,分别从武汉病毒性肺炎的病例数、样 本检测进程、病例采集地点、国家专家抵汉等四个方面报道 了这次疫情。当天13时38分,武汉市卫健委发布《关于当 前我市肺炎疫情的情况通报》,至此拉开官方权威发布舆情 应对的序幕。截止至2020年1月14日18时,武汉市卫健 委通过其官方网站发布了 9次官方通报。
通过对本次武汉市不明原因肺炎情况的整体梳理,我 们确定了 5个关键词,分别在新浪微博微指数中进行检索, 并根据官宣内容中新情况的通报时间节点确定几个观察时 间点,以获得与本次疫情相关的关键词在2019年12月31 日至2020年1月14日时间区间中的话题关注指数,得出 如下结论:
自疫情发布首日开始,与疫情相关热词关注度陡然上 升,伴随官方发布详细中新病例、危重病例、亲密接触个例 数量的增减,死亡病例、疫情原因分析情况的进展,微博热 词关注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可见,尽管疫情发布初 期,有部分谣言在新媒体平台滋生,但在政府严厉禁止和官 宣信息的及时发布后,公众情绪基本稳定,舆情只在官方发 布的特殊节点有合理区间内的波动。
2.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事件舆情应对实践分析
自疫情发布到2020年1月14日近半月以来,武汉市 卫健委先后在其官方网站发布9次信息,其中情况通报7 次,专家解读2次。近半月来官方信息发布有以下特点:
第一,发布及时,精准辟谣。2019年12月31日上午10 时,互联网上开始出现图文并茂的帖子。当天13时38分, 武汉市卫健委发布疫情当下详细情况,并于2020年1月1 日通过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关于武汉市肺炎疫 情的情况的8名散布谣言者,已被依法查处。快速反应,精 准辟谣,为稳定公众情绪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二,适时更新,掌握主动。纵观本次武汉市卫健委信 息发布,1月9日以前为平均两天更新一次,1月9日以后 为日更。所有官媒平台、社交媒体上所公布的数据情况均源 自武汉市卫健委公告信息,这就让我们掌握了话语主动权, 避免因官方失语导致舆情四起。
第三,注重细节,不留弱项。以1月9号为分界点,1月9 号之前,由于病原体还没有定论,武汉市卫健委每次信息发 布字数均在600字以上,为公众详细公布疫情,并告知公众 目前病原体检测的具体进展情况,参与专家组和防控工作具 体步骤,并附上专家提示。1月9日之后,在病原体初步断定 为新型冠状病毒后,除了每日更新疫情外,卫健委官方发布 于1月15日以千长文集中发布近日来公众关注的疫情相关 情况。基本满足了公众对于疫情发展情况的信息需求。
第四,权威科普,风格亲民。卫健委官方发布中先后有 两次专家解读,武汉晚报1月1日专版《7问不明原因肺 炎》从话语风格上看,都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既对疫情进行 了专业角度的阐释,又从日常防控角度为市民提供了很多 有效提示。
四、基于新媒体语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 应对的几点思考
首先,抢占时间节点,及时发布真实信息,是舆情应对 的重中之重。其次,搭建部门联动机制,用制度协调相关部 门突发事件应对行为,确保官方发布不做无米之炊,真正做 到真实可靠有效发布,是舆情应对的重点难点。最后,提升 官方话语有效表达能力,不失语、不误言,说公众之所需,言 公众之所想,用百姓听得懂的方式传递信息,是舆情应对的 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m张薇、毛浩然、汪少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官方媒体
报道的隐喻架构分析——
基于SARS和H7N9疫情报道语
料》,《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
赵作为:《新媒体舆情的生成与传播——
基于微博、
微信舆论场的比较分析》,《新媒体研究》2017年第17期
[3]禹莎:《从“埃博拉\"疫情看网络舆情效应》,《中国公 共卫生管理》2016年第2期
(中共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委党校)
新闻前哨2020年第4期|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