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波段大功率谐波滤波器设计
2022-04-06
来源:乌哈旅游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4期 电光系统 NO.4 2007年12月 Electronic and Electro-optical Systems Dec.2o(y7 C波段大功率谐波滤波器设计 赵双领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郑州450015 摘要:介绍一种C波段大功率谐波滤波器。该滤波器采用同轴传输线周期性结构实现谐波滤波特性, 输入输出接口采用标准的BJ-48波导,以便于与发射机输出馈线系统的接口连接,整个滤波器的设计构 思巧妙,结构紧凑,零件少,易于装配,不用调试,而且整个滤波器以完全空气介质实现,因而通带损耗小, 有利于高功率传输。本文主要给出基本理论、设计思路、仿真和实验测试结果。 关键词:谐波滤波器;周期性结构;中线波导同轴转换 中圈分类号:TN622.1 文献标识码:A 应形式为最平坦型响应和切比雪夫型响应。 1引言 谐波滤波器通常是指接在发射设备或系统 二 二 输出端用以抑制谐波功率的滤波器。中波波段 E_蛐鼬t■m^ 叠 抑 *B 蚋 的谐波滤波器往往采用谐振陷波回路分别对二 田1谐波滤波器的低通原型电路和近似响应 次、三次等谐波进行滤波。微波波段的谐波滤波 最平坦型响应的数学表达式为: 器一般采用一个不可调的多节低通滤波器来实 现,其截至频率高于最高工作频率。谐波滤波器 LA(∞)=lolog10l 1+占f、∞旦11, I 的结构形式不仅取决于工作频率,而且与功率有 之所以称之为最平坦型响应就是因为其功率转 关,一般来说,它应该能够在额定驻波比的条件 移函数1+占f旦l在关于∞的所有2n次多项式 下承受发射机的输出功率。据承受功率的大小 、O)1, 不同,谐波滤波器有小功率和大功率之分,前者 中∞=0处具有最大可能数目的零导数,曲线图 大多采用同轴结构,后者宜采用波导形式。根据 像最平坦。 应用场合的不同,可设计成不同的具体结构形 切比雪夫型响应的数学表达式为: 式。本文介绍一种大功率的C波段谐波滤波器, (∞)=lolos-。1+跚s harcc。s( )】}, 采用波导接口与同轴滤波相结合的创新设计,以 ∞≤∞‘ 其电路简单,结构紧凑,易于加工和装配,不用调 试,可靠性高等为主要特点,电路的巧妙设计,使 (∞)=1olos-。1…osh 卜arccosh( )】), 整个滤波器以完全空气介质实现,因而通带损耗 ∞≥∞, 小,阻带抑制高,特别适用于大功率发射机的谐 在上面的表达式中:占=10( )一1,其中 波滤波场合。 是通带最大衰减;∞表示工作频率,∞ 为截止频 率或最高通带频率;n是电抗元件数目,若n为偶 2谐波滤波器的低通原型 数,则响应内L =0的频率有n/2个;若,l为奇 数,则响应内L =0的频率有(,l+1)/2个¨j。 谐波滤波器可以用低通滤波器来实现。其 对于双终端低通原型滤波器电路来说,其电 低通原型电路和近似响应如图1所示。因为理 路总是对偶或对称的,并且响应相同电路可逆。 想滤波器的特性无法实现,于是根据所选逼近函 其元件值的物理意义如下: 数的不同会有不同的近似响应,最常见的两种响 g (i=1一,1)表示串联电感或并联电容。 作者简介:赵双领(1964 ),男,高级工程师,兰州大学无线电系本科毕业,研究方向:微波技术。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总第122期 赵双领:C波段大功率谐波滤波器设计 45 当g 为容抗时,即滤波器是电容输入,则g0 为信号源电阻;当g 为感抗时,即滤波器是电感 输入,则g0为信号源电导。 当g 为容抗时,即滤波器是电容输出,则 g + 为负载电阻;当g 为感抗时,即滤波器是电 为: X=Zosin(tol/v) Zotollv B=2y0tan(toll2v) YoMIv 上式的近似等效中要求tollv< 。当传输 线很短且端接洽当时,则可近似认为其与一个单 感输出,则g + 为负载电导。 3低通原型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对于一个低通原型滤波器来说,其设计条件 应有截止频率∞ ,通带最大衰减 ,阻带最低工 作频率∞,阻带最小衰减 ,端节阻抗 。设计时 首先选定低通原型的型式,然后根据归一频率 和阻带最小衰减 ,通过查阅有关低通原型 滤波器的衰减特性图表,可以得到应取的滤波器 元件数目lt'和归一化元件值g 一g (g0=g + = 1)。对于最平坦型和lt'为奇数的切比雪夫型低通 原型来说,因其电路是对称的,故有g =g 小 ;而 对于lt'为偶数的切比雪夫型低通原型来说,其电 路是反对称的,即对称位置上的元件值的乘积为 正实常数,于是有g /g 小 =Rh ,Rh为某一实常 数。由此可知,实际元件值的计算量可以减半。实 际元件值与归一元件值之间的关系如下: 电阻: =Rogi; 电导:Gi=gf/R0 电容:C‘=gi/R0/to1;电感:厶=R0g‘/to1 4低通原型滤波器的微波结构实现 从低通原型滤波器电路可以清楚地看出,它 是由一系列串联电感和并联电容交替连接所组 成的。我们知道,在微波电路中,一个传输线小 段可以等效为电容和电感组成的T形或兀形电 路,如图2所示。 妊= = Zo=I,Y0 作输拖小段 图2传输线小段及其等效电路 图中z表示传输线小段的长度,z0和y0是其 阻抗和导纳。在 型等效电路中,其等效电抗和 电纳分别为: X=2Zotan(M/2v) Zotollv B=rosin(tollv) rotollv 在兀型等效电路中,其等效电抗和电纳分别 独的电抗元件相等效。对于两端接有高阻抗线的 低阻抗传输线小段来说,在其 型等效电路中的 串联电抗X很小,而其两端串接的高阻抗线的电 抗很大,故 可以忽略,于是可以等效为一个单 独的并联电容。同理,对于两端接有低阻抗线的 高阻抗传输线小段来说,在其Ⅱ型等效电路中的 并联电纳B很小,而其两端并接的低阻抗线的电 纳很大,故 亦可以忽略,因此其电路可以等效 为一个单独的串联电感。 根据上面的原理,可以用高、低阻抗线分别 替代低通原型滤波器中的电感和电容元件,从而 构成微波波段的低通滤波器。若进一步对其结 构进行合理设计,则可实现大功率的谐波滤波。 5大功率谐波滤波器的电路设计 根据工程需要,希望对1000 W的连续波功 率信号进行谐波滤波。为此,要求设计一个大功 率的谐波滤波器,其主要指标要求如下: 工作频率:5.7 GHz±O.1 GHz 通带损耗:≤O.3 dB;谐波抑制:≥60 dB 由于功率要求不是很高,滤波器的电路设计 采用波导接口与同轴滤波相结合的创新思路。 采用波导接口是为了方便滤波器与发射系统的 接口连接,采用同轴滤波则是电路简单,设计方 便和加工容易。但是,从波导到同轴和同轴到波 导的转换设计上,同轴阻抗设计与承受功率的关 系处理上,以及电气参数的选取与结构尺寸的实 现等方面都应予以专门的设计考虑。 首先是波导和同轴线之问的转换设计,创新 的采用了波导端接,宽边中线,内导体自支撑设 计方案,使得电路与结构巧妙结合,既实现了滤 波器电路的电气参数要求,又实现了滤波器结构 上的完全空气介质自支撑结构。这样的设计不 仅电路简单、结构对称,更重要的是减少了结构 的零件数目,方便了加工和装配,提高了适用性 和可靠性,而且完全空气介质结构,将会降低通 带损耗,有利于高功率的传输。 同轴线的特性阻抗z0与其内导体外径a和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电光系统 第4期 外导体内径b之间的关系为: Zo=1381og(b/a)/(8r/l ̄r) (Q) 真结果如图4所示。 式中Br和 r分别是同轴线两导体间填充介质的 相对介电常数和相对磁导率。 同轴线导体铜损耗所引起的衰减为: =7.47q'er) (1+b/a)× 10 ̄/bln(b/a)(dB/rnm) 式中厂是工作频率,单位GHz。 匹配空气同轴线所能传输的最大平均功率 (击穿功率)为: P =17.52a In(b/a)(kW) 式中a,b的单位均为毫米。 因为滤波元件中的串联电感和并联电容分 别是由高阻抗线和低阻抗线来实现的,无论串联 电感还是并联电容都与高、低阻抗线的阻抗值和 线段长度有关,通常是选定阻抗而后设计长度。 一方面判定设计结果是否合理要看结构尺寸是 否便于加工制造,另一方面还要看其阻抗选择的 结果是否具有较小的导体损耗和能够传输较大 的平均功率。 基于上述分析,选定高阻抗为100 Q,低阻 抗为25 Q。考虑到通带最大衰减 ,≤0.3 dB,阻 带最小衰减 ≥60 dB,选用切比雪夫原型,并 取元件数目 =15。整个滤波器采用一体化立体 结构设计,在保证技术性能的条件下,尽量减少 零件个数,以方便加工和装配。最终设计仅有两 个零件:外导体和内导体。其结构模型示意如图3 所示。 ‘ 图3大功率谐波滤波器结构模型示意图 6仿真结果 选用铝材和空气介质,使用Ansoft微波仿真 软件对滤波器的电路进行建模仿真和优化计算。 通过改变高低阻抗线段的长度和波导同轴转换 内导体的结构参数数值对滤波器电路的通带衰 减和阻带抑制特性进行优化计算,最终得到的仿 :lj警≥毒手j 墓# j 囊薯 薹 囊箨劳 。曩。 : _i.liil薯毒蠢l :’ ’{ -: 图4大功率谐波滤波器主要指标仿真结果 7实验结果 根据仿真和优化设计结果,结合实际结构要 求,将其转化成机械加工尺寸,并进行设计制图 和生产,装配后无需调试,得到的试验测试结果 如表1所示。 表1试验测试结果 指标项目 实验测试结果 工作频率(G ) 5.6—5.8 通带损耗(dB) O.2l 谐波抑制(dB) 6I.5 端口驻波 1.28 8结束语 通过对实验测试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在设计 的工作频带宽度内,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吻 合,其主要技术指标全部达到设计要求,完全可 以满足工程应用的需要。另外,在测试过程中发 现,将两个滤波器直接串接,无需任何调配即可 使用,这时通带损耗增大为0.36 dB,谐波抑制可 达到92 dB。这一点对工程应用来说将具有特别 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林为干.微波网络[M].国防工业出版社,1978. [2]甘本祓,吴万春.现代微波滤波器的结构与设计 [M].科学出版社,1973. [3]甘本祓,冯亚伯,叶佑铭.微波技术(第一分册)[M]. 西北电讯工程学院,19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