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人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会数学地思考,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
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靠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因此,我抓住这个契机,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他们一个舞台,让他们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数的信息。为此,我适时安排了相应的活动。新课引入时,我就先通过“考眼力”游戏,让学生通过数数,猜数。这不仅仅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一种策略,更是让学生通过想和猜的活动,发展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又如在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有11根小棒,再通过比较得出以十为计数单位,以及在出示主题图时让学生数一数图上的事物各有多少。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数去观察事物,表达和交流生活中有关数量的信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领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另外,在尺子上除了让学生一个一个数外,还让学生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数。这些安排不仅加深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感。
玩中求知,体验生活数学。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在玩中感知的知识是最深刻也是最牢固的。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的兴趣和情趣的兴趣之间的一种缓冲地区。游戏可使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识,也可发展学生的灵敏性,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学起来就常会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做到教学与游戏相
1
结合,就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这节课我尽量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该为生活服务”,如在马路上数数等。同时,设计了“考眼力”、“帮小弟弟补尺子上的数”、“按要求上讲台找位置”、“小白兔送水果”、“猜数游戏”等游戏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玩中,在玩中探求、合作,体验和巩固。特别是我拿出鲜艳形象的水果时,教室里只听到“我要,我要”的声音,学生简直忘了自己是在上课,只知道我答对了问题就可以拿到水果。这样的设计既加深了学生对各数组成的理解,又使学生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内化了所学知识。
尊重学生,促使全面发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意味着,我们的教学应该“关注人”。人的发展应是全面的,正如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的:我们的学科教学应关注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有三个维度的和谐统一,才会让每个学生得到进步和发展。
为此,在引出11—20各数时,我让学生先数出过马路的有几人?再接着10的后面继续数图上一共有多少人?让学生直接参与数物体的个数,并通过顺着数和倒着数的方法,让学生体验顺着数一个一个的大起来,倒着数一个一个的小下去。这样的设计是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一系列的数数的活动中领悟知识。从另一种意义上说,更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需要,学习的意义,有助于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另外,在写数的时候,我让学生在放大的田字格中写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又如在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有11根小棒?再通过比较得出以十为计数单位。这一系列活动是既尊重学生,又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在评议讨论的活动中获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做开始。动手操作过程是知识学习的一种
2
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动手操作便是一种以“动”促进“思”。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与学习活动的重要途径。开始我先出示1根小棒,并问这是几个1根-----当9根小棒再添1根是10根小棒就是10个一根,这10个一根捆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十。此时,计数单位“十”的概念,已在学生头脑中初步形成,然后我就让学生动手摆出11根小棒,要求是让别人一眼看出是11根,学生从不规则的小棒摆法,到较规则的摆法,最后创造性地把左边10根捆成一捆,表示一个“十”,右边再摆1根,此时,计数单位“十”的概念,已在学生头脑中清楚的形成了,由此轻松自如地理解,掌握了“11”的组成,顺水推舟,“12--19”各数的组成,学生就轻而易举学会了。当学习了19以后,再添上1根后,这些单根的又够一个“十”了。然后让学生及时捆起来。接着问:“20里面有几个十”学生很清楚的就知道了“20里面有2个十”,最后让学生猜一猜“20里面有几个一呢”?再次拆开小棒进行验证?这样,学生在操作探索知识中,亲身经历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不仅能充分展示每位学生的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内容的教学,笔者认为应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并把这份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在这节课里,学生已基本上能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读数,数的顺序和大小,因此确定这节课重点辅导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对建构新知识起着重要作用。在上面的教学设计中,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我校学生中午由路队长带领下
排队回家,每天放学,班主任老师领着他们排队出校门,穿过马路,这是多么熟悉的情景
3
啊,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学一年级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
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本节课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摆小棒)进行
学习活动,促进独立思考以及在小组中的合作与交流。
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 中的应用价值。平时我发现我班学生在翻书时速度较慢,一页
一页地翻,有的甚至不知往前还是往后。学了20以内数的顺序后,让学生翻翻书,根据数
的顺序来确定往哪边翻;体验一下10张、20张的厚度增强数感来确定大概还要翻多厚,增
快翻书的速度。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