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住宅建筑设计改进和创新
【摘 要】文章简单介绍了城市住宅建筑设计,结合工程实践,从总体设计布局、环保性、室内外环境、道路交通组织等多方面介绍了城市住宅建筑设计改进和创新的方法。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the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ity residential building design improvement and innovation methods from the overall design layou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oor and outdoor environment, road traffic organization and other aspects.
【关键词】:城市住宅;建筑设计;设计创新
Key Words: urban residence, architecture design, design innovation
引言
人类生活的基本物质元素中,住宅是必不可少的。它尽管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构成形式出现,但其构成元素都没有太大的变化。住宅模式从原始的山洞到现代化的建筑,其发展的历史也是人类生活文明演变的历史。这其中夹杂太多的社会因素,人们的住宅建筑已经从过去的粗糙、仅满足于温饱的要求转变为追求合理精致的理念,它将社会理念、人文风俗及各项建筑技艺充分的融合为一体,让人们为之赞叹,为之陶醉。就当前的住宅设计理念来说,建筑设计者们应该用历史的眼光、客观的设计手法对建筑进行符合未来发展需要的设计。从人工学原理、生态建设理论等方面创作出符合居住者们的作品。
1城市住宅建筑设计概述
人居环境就建筑领域而言,可具体理解为人的居住、生活、娱乐、工作环境,包含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两者的和谐发展。它要求居住建筑必须将其使用功能与社会、文化、艺术等精神功能的复杂要求在空间和时间上相互结合,使这一聚居地的所有社会功能在满足当前的需要与将来的发展之间取得平衡,也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节约能源互相协调,并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确切讲应该体现三方面的特点,即生态性、经济性、文化艺术性,三者缺一不可。所以,城市住宅建筑作为人居环境的一种重要形式,必须满足以下几点设计要求:1)生态性。这一点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城市住宅建筑在设计选址、制定具体的施工计划等工作时一定要考虑被选地的整体生态系统状况,即要保证尽量不破坏被选地原有的生态系统并尽量与之保持和谐;另一方面,在设计时要把待建筑趋于看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性来提高住宅建筑的功能效应。2)经济性。这是任何建筑设计时都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在经济性方面,既要
考虑城市住宅建筑整体的工程造价,又要考虑该建筑的居住功能,最终目的是要保证建筑的性价比达到最大。3)文化艺术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住宅建筑文化艺术性的需求也不断提高,所以,在现代住宅建筑的设计中,美观性已成为设计师们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从这些层面上来讲,现代城市住宅建筑设计必须在两个方面做出改进和创新,即舒适度与环保性,下面笔者将就这两个方面做出讨论。
2城市住宅建筑设计改进和创新
2.1总体设计布局的改进和创新
设计根据周边环境与基地形状及有关部门的建议,确定将小区主入口设置于市政主道路一侧,主次出入口不应少于两个,在两个出入口之间架构一弧形走势的道路作为小区的主要干道,并以此为依托在两侧展开建筑布局与绿地系统。根据用地条件在干道左右两边布置单元式多层住宅,各单体长短不同,高低错落,体量各异布局通过住宅单体的空间限定,并结合户外绿化环境设计,形成内部围合的邻里空间,创造空间丰富、亲近自然且有人情味的居住环境。主入口设计与入口对景效果相结合,道路设计与广场空间、绿地空间相结合,共同塑造户外空间景观。位于小区中部的集中绿地是小区的空间重心与景观塑造的户心。沿主要道路周边应设有沿街商业裙房,为打造商业繁华、增加银行、邮电、电信等服务设施功能,可满足小区居民的生活需要。住宅均保证良好的朝向,保证小区内部良好通风。
2.2环保性方面的改进与创新
近年来,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关于城市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环保性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城市住宅建筑要和节能效益、可持续发展具有一致性,不仅注重建筑舒适性,更要注重降低能耗和环境保护。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综合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等,既是生态问题,也是经济问题。住宅建筑要讲究经济性,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就对建筑设计提出过“经济、适用、美观”的方针。其排列顺序首先是经济,第二是适用,第三是美观。这个排序不但对过去有指导意义,现在虽然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节约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笔者就将融入环保性的一类城市住宅建筑设计原则和设计理念进行简单介绍。
2.2.1设计原则
(1)“因地制宜”是住宅区绿化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当地条件的合理利用;二是对园林植物的选择。所谓合理利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少动土方。这样不仅减少资金投入降低维护成本,而且显得真切自然。起伏多变的地形总比平面整齐的地形更令人感到轻松、温馨、浪漫和富有诗情画意。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也要倡导以乡土为主,并适当选取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改善住宅区的植物种植结构。设计上应模拟自然生态进行布置,讲求乔木、灌木、花草的科学搭配,创造出“春花、夏
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
(2)“以人为本”。这一建筑设计原则不单只是满足“人”的物质与精神欲望,还要使其与生态环境保持应有的平衡关系,要特别强调人性化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人们进入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因此,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
(3)建筑设计师要必须具有环境、生态、节能意识,坚持创造高品质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这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健康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关注生活质量已成为当今住宅建设的发展趋势。
2.2.2设计理念
在城市住宅建筑设计的环保性理念中,主要设计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生态方面的问题,这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园林绿化和微型生态系统的构建等;二是节能方面的问题,这方面关注的是如何通过一些建筑技术或者新材料的使用来达到节能减排的作用。在实际的住宅建筑设计中,这两方面的问题是相一致的,它们的共同目标都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3室内外环境构造的改进和创新
城市住宅环境主要包括居住空间的室内环境和居住空间的室外环境。住宅室内环境的延伸和补充就是住宅室外环境。室外环境并不是单一的部分,它与居民居住小区、城市的整体环境紧密融合在一起。室外环境包括区域位置、建筑整体平面布局、城市道理交通组织建设以及各项服务设施的配备、周边环境绿化等密切相连。人们的心情容易受到室外环境的影响。良好的室外环境可以让人心生愉悦,产生一种认同感和满足感,进而喜欢自己所居住的环境。居住的室外环境塑造设计是十分重要的,这其间包含了空间的组合形式、空间的尺度比例设计、空间的框架组合等等方面、空间的层次布局直接影响人们的心理感受,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往往能激发人们奇妙的想象,让生活变得充满生趣。而在室外环境中,良好的绿化小景、富有艺术品位的雕塑以及各种形式的桌凳,为老年人和儿童的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这也是让居民产生吸引力的原因之一。
室内环境的创造应使室内功能组织合理,动静分区明确、互不干扰,空间秩序易于识别,空间意像清晰。同时,室内绿化的点缀,家具的陈设及室内装修色彩及风格的统一,都会改善室内的小环境,满足居住者审美心理的需求,反映出物质功能之外的精神内涵。居住环境是住宅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既相互分隔又相互关联的有机体,现代居住环境应是舒适性、安全性、私密性有机结合的居住空间。作为一名建筑师,应该全方位综合考虑影响居住内外空间的各种因素,并加以有机组织,使住宅的居住环境不断得以改善。
2.4道路交通组织的改进和创新
道路交通是居住的重要组成,是住区结构的骨架,并由此规定居住行为的
轨迹,编排空间形态的秩序,铺设社区生活的生动场景,进而塑造了场所空间的鲜明性格,在设计中要着重于道路及其交通的丰富内涵,体现三大功能,即交通功能、交往功能和景观功能。设计改变小区干道线形,形成蜿蜒曲折的小区道路,以减缓机动车速,同时形成步移景异的效果,并将步行系统与绿化环境相结合贯穿于住地内部。沿道路两侧设置地面机动车足够数量的停车位,方便就近停靠。
3结束语
按照我国城市的建设要求,需要结合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人文风俗喜欢等,利用生态景观学和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政策,创造出既符合当代人对住宅建筑的需求,又符合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作品,让未来的人们能够从建筑的形态、色彩和轮廓中解读出一个城市的精神文明和时代形象。
参考文献:
[1]魏志敏.现代建筑设计创新构思论述[J].四川建材.2008.2.
[2]王清发,李志锋.浅谈建筑设计上的协调与创新[J].民营科技.2009.5.
[3]邢凯,邹广天.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方法的双层结构[J].华中建筑.2008.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