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六单元古诗诵读(师)

六单元古诗诵读(师)

2021-02-28 来源:乌哈旅游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创作背景。反复诵读,背诵诗歌。

2.品味经典的诗句,体会诗歌意境,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的主旨,感受作者的感情。 学习过程: 一、 自主学习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秦淮(huái) 笼(lǒng) 才调(diào) 赚得(zhuàn) ....二、合作探究

(一)泊秦淮 杜牧

1、体裁: 七言绝句 2、文学常识

(1) 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文学家,京兆万年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代表作品有《泊秦淮》《阿房宫赋》等。

(2)背景链接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3、翻译全诗

迷蒙的轻烟和月亮笼罩着寒水和细沙。(船只)夜晚停泊在靠近秦淮河边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亡国的悲和恨,对岸酒楼里还在唱着《玉树后庭花》。 4、归纳主旨

(1)本诗前两句交代了时间、地点,首句描写了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一种凄清、悲凉的气氛;次句点题,以“近酒家”引发思古之幽情。后两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历史兴衰之感,诗人把历史的教训、现实的情况和未来的命运联系起来,触景生情、借古讽今,抨击了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切和深深忧虑的情怀。

(2)主题归纳: 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切和深深忧虑的情怀。 5、赏析诗歌

(1)《泊秦淮》中融情于景,描绘秦淮河冷清、凄清朦胧景象,点明时间、地点,为议论作铺垫的诗句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借用典故来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用来抒发爱国情怀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笼”将轻烟、寒水、淡月、细沙四景和谐的融合在一起,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渲染了凄清、悲凉的气氛,寄托了诗人的忧愁和感伤;这句诗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

1

(3)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4)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统治阶级荒淫无度生活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深重忧虑。 (二)贾生 李商隐 1、体裁: 七言绝句 2、文学常识

(1) 作者简介: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沁阳。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2)背景链接 这首诗歌的作者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晚唐的帝王也像文帝一般,表面看似开明,实则昏庸无能。 3、翻译全诗

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政治才能更是无可比伦。可惜谈至深夜汉文帝移动座席靠近他,向他垂问的不是关心百姓的国事只是无关轻重的鬼神之事。 4、归纳主旨

(1)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2)主题归纳:诗人借贾谊的遭遇,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求贤的虚伪,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5、赏析诗歌

(1)《贾生》中借古讽今,揭示晚唐皇帝求仙问道,不顾国计民生的诗句是: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2)诗人对贾生评价是什么?“可怜”一词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诗人对贾生评价是有才华,但得不到重用。“可怜”是可惜、可悲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对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评之情,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求贤的虚伪,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3)这首诗用了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试做分析。 诗的前两句写朝廷重贤,宣室召见,重新任用才华横溢的贾谊,是赞美,是扬;后两句写讨论的是服药求仙等虚无的事情,而不去探讨天下百姓的问题,是讽刺,是抑。诗人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讥讽朝廷的昏庸和对贤臣的不重用。

(三)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1、体裁: 七言绝句 2、文学常识

(1)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世称诚斋先生,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南宋诗人。其诗风自然活泼、幽默诙谐,人称“诚斋体”。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中兴四大家”、“南宋四大家”,代表作品有《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等。

(2)背景链接 这首诗作于南宋绍熙三(1192)年,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的时候。诗人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故一直不得重用。宋孝宗登基后,便被外放做官。诗人途经松源时,见群山环绕,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作此诗时,作者已65岁,经历了人生的坎坎坷坷,因此能得出深刻的感悟。 3、翻译全诗

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空欢喜一场。当你进入到万山深处以后,即使一座山“放过了你”,还有另一座山马上将你阻拦。 4、归纳主旨

主题归纳: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顺境所迷惑。 5、赏析诗歌

(1)《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说明了许多生活中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的句子是: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入一山拦。

(2) 有人说第二句“赚”字运用得精巧,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做简要分析。 同意。“赚”字富于幽默的风趣。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正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诗人在这里只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悬念。

(3)有人认为三四两句在承接二句解释悬念后,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一个缺乏思想准备的行人,下了一个山头后,又遇到一个山头时的沮丧;但也有人认为诗歌形象反映了行人由意外、惊诧,直至恍然大悟的心理过程。你赞同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放”“拦”两个字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它仿佛给行人布置了一个迷魂阵,设置了层层叠叠的圈套,行人从意外、惊诧,到恍然大悟的心理,也都在一“放”一“拦”中透露出来。诗人如实的反映了自己在面对错觉时的可贵思考,绝没有因此而沮丧不振。

(4)请你简要谈谈阅读这首诗的感受。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顺境所迷惑。 (四)约客 赵师秀

1、体裁: 七言绝句

2

2、文学常识

(1) 作者简介: 赵师秀(1170-1219),浙江永嘉人,字紫芝、灵芝,号灵秀、天乐,南宋诗人。赵师秀与徐照、徐玑、翁卷并称“永嘉四灵”,人称“鬼才”,开创了“江湖派”一代诗风。著有《赵师秀集》、《清苑斋集》、《天乐堂集》等诗集。 (2)背景链接 江南的夏夜,梅雨纷飞,蛙声齐鸣,诗人约了友人来下棋,被眼前江南夏夜知情直径感染了:多情的梅雨,欢快的蛙鸣,闪烁的灯火,清脆的棋子敲击声……这是一幅既热闹又冷清,既凝重又飘逸的画面。诗人似乎已经忘记了他是在等友人,而完全沉浸在内心的激荡和静谧中,于是把这种情致倾注到笔端,写得深蕴含蓄,余味无穷。 3、翻译全诗

黄梅时节处处都在下雨,家家户户都被裹在细雨中。周围长满青草的池塘里,传来阵阵蛙鸣。时已过了半夜,约好的客人却还没有到来,(我)无聊地敲着棋子,震落了灯花。 4、归纳主旨

主题归纳: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等客的情景,采用写景寄情的写法,表达了诗人内心孤独寂寞、百无聊赖、焦躁失落的复杂感情。是一首情景交融、清新隽永、耐人寻味的精妙小诗。 5、赏析诗歌

(1)《约客》中描写江南梅雨时节清新幽静可爱景色,衬托诗人孤寂无聊心情的句子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其中表达诗人候客时长而失望焦躁情绪的诗句是: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迷蒙之中,那长满青草的池塘里,传出阵阵蛙声 。

(3)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 在一个烟雨迷蒙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直到半夜诗人也没有等到他请的朋友,只好一个人伴着黄昏的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棋子震落了灯花。

(4)第四句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为什么? 不能。因为“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久等客人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无奈、焦灼的心情。“忙”字则与诗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情不协调。

(5)“闲敲棋子”虽是诗人一个小小的动作,却将诗人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请结合全诗作简要的赏析。 这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下棋,可是时间已过夜半,客人还未到来,诗人百无聊赖之际,有意无意地拿起棋子在棋盘上敲打,将灯花都震落了。这一细节描写貌似闲暇,实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焦躁烦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