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司法局2011年社区矫正
前半年工作总结以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在Xx县委县政府县政法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司法局的关心指导下,在有关部门的有力配合下,我县社区矫正工作稳妥推进,教育矫正、监督管理和帮困扶助措施得到全面落实,有效推进了社区管理创新,提高了教育改造质量,降低了刑罚执行成本,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为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截至2012年6月底,全县累计接受社区矫正对象260人,解矫76名;2011年前半年共接受社区矫正对象46人,解除矫正40人截止2011年6月30日有社区矫正对象184人;其中男170人,女14人;缓刑176人,假释3人,暂予监外执行3人,剥夺政治权利2人;外出请假17人。现就2011年前半年社区矫正工作总结如下:
一、扎实开展“社区矫正管理规范年”活动;
开展社区矫正规范年活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局根据社区矫正工作要求,细化工作任务,成立了“社区矫正管理规范年”活动领导组,有效对日常社区矫正工作进行科学安排、周密部署;强化监督、认真考核、奖惩兑现。局领导多次深入司法所,按照“社区矫正管理规范年”活动实施方案中“八查八看”的要求进行督促检查。
二、社区矫正工作队伍逐步壮大,监管工作进一步完善;
2012年3月份,司法局新招聘专职社会工作者队伍21人,人员扩充近一倍,均要求
大专以上文凭,其中本科文凭社工占比57%。高素质的队伍建设,使上级领导的工作指示与要求得到了有效执行,完善了日常工作,使社区矫正工作监管日趋制度化,标注化。我们根据服刑人员的自身特点和危险性程度及其表现等因素,对不同的社区人员采取分类管理措施,将监督管理分为严管、普管和宽管三个级别,对同一名矫正对象,要根据其日常表现,适时变更管理级别。各所都做好社区矫正对象一人一档的建档工作,将矫正对象报到、个别教育、集中教育、公益劳动、每周电话汇报、每月书面汇报、每月考核、请假审批等都记录在案,将矫正对象得到的表扬、处分和日常表现情况都记录清楚,使每个矫正对象的现实表现都有据可查。这一管理方法既使有限的社区矫正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解决基层矫正工作人员人手不足的问题,又突出了对重点矫正对象的监管,监管方法更加科学。
三、坚持法制宣传教育,确保社区矫正工作科学规范运行
针对矫正对象犯罪的动机、种类、后果和受到的不同处罚结果,在接受刑罚判定的认识、悔过意识也不相同,法制教育成为对矫正对象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之一。对此,我们在开展帮教过程中,针对不同性质的犯罪,采取个性化教育和统一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定期组织学习时事政治,普及法律知识,使其明白是法律允许的事,什么是法律不允许的事,真正从思想上悔过自新。
经过半年扎实开展社区矫正“管理规范年”活动,我县的社区矫正实现了整体推进、管理规范有序。
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做好社区矫正的衔接工作;
目前社区矫正衔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整体接收,做好尚未交接的15个乡镇的整体接收,要在党政法委的领导下,由公安机关和司法机关共同实施,检察机关到场监督,派出所要将社区服刑人员及完整档案移交给司法所,衔接过程必须做到“见人见档”。另一方面是做好今后法院、公安、监狱新做出的生效判决、裁定或决定等法律文书的接收和社区服刑人员的接收。矫正衔接过程要坚持依法、规范、效率、方便的原则。社区矫正工作接收环节绝不是简单地把人从公安机关、监狱、或法院接收过来了就行,在未得到补齐或更正的情况下,要做好文书的审核,对于那些文书不全或者前后矛盾的,坚决不予以接收。社区矫正衔接环节必须得到充分重视,否则必将影响到社区矫正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也不利于今后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 实施人性化改造,提高矫正质量
在如何让避免和减少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方面,我们坚持监管、矫正并举的矫正方法,针对有些具有冲动的性格特征、具有自卑消沉的心理、存在不满抵触情绪的矫正对象,重点采取了多帮一的矫正方式,采取加餐加量的方式,增加个别谈心、及时提示来调整他们的心理状态,使他们正面看待社会事务,走上正常的社会轨道。
三、逐人建立电子档案
要求各司法所将所有社区矫正人员的档案资料以及日常监管材料及时录入信息管理系统,为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了解掌握情况提供方便。各司法所将社区矫正人员个人信息以及日常监管材料,逐人建立纸质档案,确定专人专柜保管,以备县局随时监督检查,确保社区矫正工作有序开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社区矫正作为刑法执行的一种全新尝试,各项工作还处于探索
阶段,今后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一如既往开拓思路,勇于创新,更加认真履行我们的职责,完成好各项工作,为我县社区矫正工作更上新台阶而努力。
XX县社矫科
2012年6月28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