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神圣论是认为⼈的⽣命具有道德价值的伦理观,认为⼈的⽣命是神圣不可侵犯、⾄⾼⽆上、极其重要的。 (⼆)⽣命神圣论的意义
1、使⼈们珍重⽣命,有利于⼈类的⽣存和发展。
在⼈类社会早期,⼈们意识到⽣存的艰难,产⽣了⽣命极其宝贵的⽣命神圣思想。⽣命对于⼈是第⼀重要的,⽣命与世界上的其他事物相⽐具有⾄⾼⽆上性,离开了⽣命,世界上万事万物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2、促使医学科学和职业的产⽣并促进其发展。
⽣命神圣论是医学科学和医学职业产⽣的基础。⽣命宝贵,所以当⽣命受到伤害、受到疾病折磨的时候,就需要⼀种学问予以研究和解决,就需要有⼀种职业、⼀部分⼈专门为这些伤害、受到疾病折磨的⼈们提供帮助。这门学问就是医学,这种职业就是医疗卫⽣职业,这些专业⼈员就是医务⼈员。⽣命神圣思想,激励⼈们探索⽣命的奥秘,发现诊治疾病的新⽅法,建⽴维护⼈类健康的完善医疗卫⽣制度,也⼤⼤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 (三)⽣命神圣论的局限性
1、⽣命神圣论具有抽象性,缺乏辨证性
(1)从历考察,⼈的⽣命并不是绝对神圣不可侵犯的
(2)在现实⽣活中不难发现,⼈的⽣命也不是绝对神圣不可侵犯的。 2、⽣命神圣论在现实中导致⼤量医学伦理难题。 (1)能否控制⼈⼝数量 (2)能否实施⽣育控制措施 (3)能否停⽌对病⼈的抢救 (4)能否对⽣命进⾏研究 (5)能否摘取⼈体器官进⾏移植 ⼆、⽣命质量论和⽣命价值论 (⼀)⽣命质量论 1、概述
所谓⽣命质量论,是指根据⼈的⾃然素质的优劣,⽽采取不同对待的⽣命伦理观。 2\"⽣命质量\"种类 (1)主要质量
主要质量指个体⽣命的⾝体或智⼒状态。根据这⼀⽣命质量标准,⽣命质量论认为,诸如严重的先天⼼脏畸形和⽆脑⼉,其主要质量已经⾮常低,因此,已经没有必要进⾏⽣命维持。 (2)根本质量
根本质量是与他⼈在社会和道德上相互作⽤上的⽣命的意义和⽬的。根据这⼀⽣命质量标准,⽣命质量论认为,诸如极度痛苦的晚期肿瘤病⼈、不可逆的昏迷病⼈已经失去了与他⼈在社会和道德上的关系,失去了⽣命的意义和⽬的,因此,已经没有必要进⾏⽣命维持。 (3)操作质量
操作质量是利⽤智商或诊断学的标准来测定智⼒和⽣理状况。根据这⼀⽣命质量标准,有的⽣命质量论者认为,智商⾼于140的⼈是⾼⽣命质量的天才,智商在70以下的⼈属于⼼理缺陷,智商在30以下者是智⼒缺陷较为严重的⼈,智商在20以下的就不算是⼈。 (⼆)⽣命价值论
1、概述
所谓⽣命价值论,是指根据⽣命对⾃⾝和他⼈、社会的效⽤如何,⽽采取不同对待的⽣命伦理观。 2、“⽣命价值”的种类
(1)根据⽣命价值主体的不同,⽣命价值分为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
内在价值就是⽣命具有的对⾃⾝具有效⽤的属性,是⽣命具有的对⾃⾝的效⽤;外在价值就是⽣命具有的对他⼈、社会具有效⽤的属性,是⽣命具有的对他⼈、社会的效⽤。
(2)根据⽣命价值是否已经体现出来,⽣命价值分为现实的⽣命价值(现实价值)和潜在的⽣命价值(潜在价值)。 现实价值指已经显现出⽣命对⾃⾝、他⼈和社会具有效⽤;潜在价值指⽣命⽬前尚未显现、将来才能显现出对⾃⾝、他⼈和社会的效⽤。
(3)根据⽣命价值的性质,⽣命价值分为正⽣命价值、负⽣命价值和零⽣命价值。
正⽣命价值是指⽣命有利于⾃⾝、他⼈和社会的效⽤的实现,即对⾃⾝、他⼈和社会有积极效⽤;负⽣命价值是指⽣命洋害于⾃⾝、他⼈和社会的效⽤的实现,即对⾃⾝、他⼈和社会有消极效⽤;零⽣命价值(⽆⽣命价值)是指⽣命⽆利⽆害于⾃⾝、他⼈和社会的效⽤的实现,即对⾃⾝、他⼈和社会既没有积极效⽤⼜没有消极效⽤。 3、⽣命价值量的确定
⽣命价值论,要求根据⽣命对⾃⾝和他⼈、社会的效⽤如何,采取不同对待。可见,确定⽣命价值量是极其重要的。 (三)⽣命质量论和⽣命价值论的意义
1、⽣命质量论和⽣命价值论完善了⼈类对于⽣命的医学伦理理论 2⽣命质量论和⽣命价值论具有重⼤的现实意义 (1)为我国的⼈⼝政策提供了伦理依据 (2)为⼈类的⽣育控制措施提供了伦理依据 (3)为⼈类停⽌对不可救治病⼈的抢救提供伦理辩护 (4)为对⽣命进⾏研究提供了伦理依据 (5)为摘取⼈体器官进⾏移植提供伦理依据 三、⽣命神圣、质量、价值论
在⽣命神圣论的基础上,⼈们提出了⽣命质量论和⽣命价值论,形成了⼈类对⾃⾝⽣命的完善认识——⽣命神圣、质量、价值论。
所谓⽣命神圣、质量、价值论,是指⼈的⽣命是极其宝贵的、具有⼀定的质量、能够创造价值。所以,⼈类应该珍重、救治、完善⾃⾝⽣命,但在⼀定的条件下,可以根据其⽣命质量和价值,采取相应的措施分别对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