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纪实类美食真人秀节目走红现象——以《野生厨房》为例

浅析纪实类美食真人秀节目走红现象——以《野生厨房》为例

2022-08-04 来源:乌哈旅游
广电时空

浅析纪实类美食真人秀节目走红现象

----以《野生厨房》为例

杨一帆

内容提要:从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化纪实类真人秀节目《天工开物》到地方卫视湖南台《向往 的生活》、东方卫视《极限挑战》、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以纪实为核心的真人秀节目走红 且持续发热,从学界到业界,都对此现象给予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针对纪实类美食真人秀节目走 红现象,对中国数据电视及网络电视行业的发展与冲击进行展开分析。

关键词:纪实真人秀节目;传播机制;《野生厨房》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水平与生 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我国的主要矛盾也发生 了转换。中国作为一个“舌尖上的国家”,在发展 的浪潮中,人们不再单单满足于温饱水平,也不再 将关注点仅仅停留在一日三餐。越来越多的人讲宄 “吃得好” “吃得健康” “吃得舒心”,继而,纪 实类美食真人秀如雨后春笋,以势如破竹的速度, 持续发展且不断发热。

这类节目以美食为契机,以明星生活为主线, 以纪实为中心,进行系列编排与剪辑,带给受众与 传统节目不同的别样感受。他们或在乡村僻壤,或 在繁华都市寻求一隅静地,或在野外郊区,带给人 们心灵的洗礼,突出在闹市中品味与享受生活的 “慢节奏”主旨。

其走红原因,以《野生厨房》为例,我们可以总结 为以下几点:

(一)

美食探寻节目博人眼球。《舌尖上的中

国》《风味人间》等系列美食纪录片的发展,使得 很多电视制作人向美食类节目探寻发展出路;《向 往的生活》《黄小厨的春夏秋冬》等系列真人秀节 目的发展,也让更多受众的视线向美食节目转移。 在此基础上,《野生厨房》由明星组成“野生兄弟 团”,自驾前往各种“野外”寻找各个地域的特色 美食,用最原生态的食材与烹饪方法,带领大家回 归生活本味,寻找本心,体会不一样的生活。

(二)

改进节目形态有利于塑造电视媒体形象。

近年来,网络媒体不断壮大,从央视到地方卫视都 在积极转型,寻求发展。其中湖南卫视就以“芒果 TV”为依托,不断通过网络媒体壮大与丰富其组 织架构。当下电视媒体市场被同质化节目充斥,看 似繁荣的电视节目市场是缺乏创新精神与实践意义 的,《野生厨房》就基于此现象,做出大胆尝试, 不再依托演播厅、专业大型设备,而是三人、一房 车,自驾到各个地方旅居与发现生活,再一次充盈 了芒果卫视的电视媒体形象。

(三)

多元文化融合背景下弘扬了“正能量”

与“慢生活”。《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 众多真人秀节目,都引进于国外或借鉴他国的节目 形式,《野生厨房》以本土文化创造的节目形式让 人耳目一新。其中,对于多地域、多民族的美食探

一、纪实类真人秀节目的出现

纵观中国电视节目的发展历程,从中我们可以 找出很多规律。如今大火的“综艺”类节目,从选 秀类、竞技类再到真人秀,很多都是对国外的一些 综艺、节目进行模仿、借鉴与引进。用明星来造 势,使得电视节目制造商取得收益。但是人们审美 多元化、传播机制的多样化,又使得电视媒体研宄 者进一步思考,也让电视文化学得以继续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自媒体的冲击、受众的诉 求,纪实类节目应运而生,出人意料地取得了不错 的反响,也将真人秀的发展更上了一个台阶。探宄

2019年第3期

广电时空

寻,正是对于文化融合的传播与传承最好的诠释。 “慢节奏”的生活方式,旅而居、旅而食的生活节 奏,也让快节奏的当代生活,多了一层向往与洗 涤。

实类美食节目的大胆尝试。《野生厨房》更是一次 对烹饪方式与地点创新的升华,对于新的生活方式 的倡导,更加面向受众,服务大众,反映群众的呼声。

(三)

追随时代热点,关注现实。紧紧追随时

二、 纪实类电视节目的传播机制

(一)

代热点的电视节目内容总是能获得大众的认可和好

以人为本,面向受众。中国社会经济的发 评,在众多节目中脱颖而出。追随时代热点,关注

展,使得文化传播与交流程度进一步发展。饮食文 化也备受人们关注,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面向 受众心理进行野外生存,美味的寻找,就是《野生 厨房》节目制作的出发点。

(二)

关注现实,紧贴实际。《野生厨房》作

为一档美食探寻节目,给人一种在公路上行进的感 觉。翻山越岭去寻找各地食材,在这个过程中接触 与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又因为食物与一种情愫结 缘,再创造出自己的野生料理。每一种食物的烹 饪,不但是对当地文化的一种解读,更是一种人们 向往的生活方式。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精神境 界。

(三)

荡涤心灵,直击心声。《野生厨房播出宣传片中主打“去野,去浪,去追心,去远 方” “归乡,归野,不纯粹,不生活”。其立意主 要来源于“外卖生活”,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 选择外卖来迎合与适应快节奏的生活与工作。纪实 类真人秀可以通过明星真人秀的视角来展示当代人 的生活方式,对日常生活的放大化与理想化成为此 类节目荡涤心灵,直击心声的最大卖点。

三、 纪实类美食真人秀节目的创新路径

(一)

顺应文化特征,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民以食为天”,立足于我国文明上下几千年的 “食”文化,顺应当下的文化特征,来创造美食文 明的当代“食”文化特色。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适当进行外来节目的引进,更多本土电视节目的创 新创造,离不开全民的创新,更离不开中华民族文 化的复兴。

(二)

服务大众,反映受众心声。“快餐文化”的冲击下,人们的需求也向多元化、快节奏转型。 服务大众是电视节目不变的追求。对于受众关注度 的调查与敏锐的感知,有助于节目的选题与选材。 例如《向往的生活》《黄小厨》系列,正是对于纪

麵2019年第3期

现实,是电视节目制作永恒的生存法则。突破自身 思维固化,进行节目创新,重视传播途径的多元 化,帮助受众提高审美趣味,是优秀电视作品制作 的不二法则。

(四)

策划有贴近性、创新性,与时俱进。美食

具有让人细细品味的魅力,而电视媒体、网络媒体 又是一种快速更迭的大众媒介。在“快餐文化”盛 行的时代,策划电视节目具有贴近性、创新性,与 时俱进的特质,才能常胜于众多节目之林。优秀的 明星入驻,更能带来视觉上、文化上的独特价值。

四、结语

综上所述,纪实类美食真人秀节目在当前十分 流行与火爆,《野生厨房》自开播以来就引起了众 多关注与讨论。其迎合了当下人们的认知现状,对 美食味蕾的追求,对美食文化的传播,对自在生活 方式的向往以及对返璞归真心境的追随。各家电视 台、网络平台努力塑造电视媒体形象,不断创新, 也使得纪实类美食真人秀节目不断发展。未来中国 电视节目的制作,尤其是纪实类真人秀节目的发展 应该在文化输出方向努力,进入更高水平的发展状 态。这是电视制作者的发展方向,也是中国优秀

“美食”文化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对提高我国文

化软实力、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具有重要意 义。

参考文献

[1]

王晓晓.文化类电视节目的需求满足与生命力提

升——

从央视《朗读者》热播说起[J].新闻战线,2016(24):107-

109.

[2]

高燕.文化类电视节目的传播价值与创新路径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6(14): 106-107.

[3]

线颖莹,金顺爱.从《中国新歌声》看电视音乐真人秀

节目的突破与创新[J].当代电视_ 2017(12).(下转第156页)

媒介研究

对方想表达什么,人们会对你有一种“这都不知 道”的歧视的看法。另一种情况则是现在出现的大 批网络红人,让一些受众对他们产生了崇拜之情, 一些受众就想效仿网络红人的做法来获得受众的支 持,受众的支持广泛使得自己更好地树立自己的社 会威信,获得威信会给自己带来强烈的自豪感,他 们把网络创造的虚拟现象当作了现实社会。一味地沉 浸在网络制造出来的假象,可你并不知道,当你走出 了网络,你所获得的威信就全部消失。因此你要足够 理性,可以分辨网络威信和社会威信的区别。

由于受众的需求。因为受众生活上的压力或者是心 理的需求,使得先出来了电视媒介,电视媒介中的 娱乐节目在一定时期满足了受众的一部分需求。但 是由于受众的需求不断增多和互联网的发展,让受 众不再只满足于电视媒介中的单向传播,越来越倾 向于双向的互动可以得到反馈,以及电视媒介只满 足了受众的共同需求,而无法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 求。因此网络直播平台的产生不仅可以让受众得到 反馈,也满足了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使用与满足”理论中,只强调了是受众的需 求而使用大众媒介,却忽视了受众使用网络直播平 台也有自己的习惯和无目的。受众不同的需求使得 播平台的环境也变得很污秽。虽然网络直播平台因 为受众的需求发展很快,但是网络直播平台以后的 道路还很长。

参考文献

[1] 汪玉辉.手机媒体的使用与满足理论[J].今媒体,2010(9).[2] 沿,2013(13).

[3】中新网,2014 (12).[4]

郭全中.传统媒体的新媒体转型:误区问题与可能的路 曹钦,原辰辰.“使用与满足”理论文献综述[J].理论前

四、网络直播平台出现的问题

(一)

网络直播平台用户数量己经达到2亿,大型直播平台 每日高峰时间大约有三四千个直播房间同时在线, 用户数可达两三百万。直播平台数量近两百家。因 为受众的强烈关注使网络平台的门槛越来越低,出 现了越来越多的“劲爆”画面,例如在2017年2月25 曰有一女子郭某在直播中脱衣服。因此原文化部将 斗鱼等直播平台接入了监管当中。网络直播平台的 直播就是利用受众的心理,来吸引受众观看他们的视 频以获得更高的收入。反过来,受众心理的需求也推 动了主播们的大胆豪放。因此一直处在网络真空地带 的网络直播平台变得非常低俗和不健康,也面临着难 以监管的难题。

(二)

能更健康地发展,也为了让网络环境更加清新,要 加大对网络直播的监管力度。文化部门应对网络直 播加大监管力度,制定相关政策以规范网络直播环 境,建立相应的惩戒机制约束,行业内部也要进一 步整顿秩序,进行自律。

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出现了 以网络直播平台为主的互动软件,这些新的发展并 非只有大众传媒的传播者推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

网络直播平台目前出现的问题。据统计, 网络直播平台现在如此的火热,随之而来的网络直

径[J],新闻者,2012,7.

[5]

罗杰•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M].明安香

网络直播平台的建议。为了受众的心理 译,北京:华夏出版杜,2000.

[6]

麦奎尔.受众分析[M],刘燕南,李颖,杨振荣译,北京: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89.

[7]

麦奎尔.大众传播模式论[M].祝建平译,上海:上海译

文出版社,2008: 119. ■

(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

(上接第9〇页)[4]

汤文靖.《舌尖上的中国》是如何“炼”成的?—

[6]龙念.在美食的表象下:透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01).画

对话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部分主创人员[J].中国记 者.2012(07)

[5]

邢晓秀.文化类电视节目策划的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

(作者单位: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导刊,20丨6(14):153.

涵2019年第3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