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处处志之( .③便要还家( .
) ②阡陌交通( ) ..
) ④欣然规往( ) .
5.下面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武陵人捕鱼为业 不足为外人道也 B.屋舍俨然 并怡然自乐 ....C.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 D.寻病终 寻向所志 ....6.名著阅读(5分)
(1)下列关于名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从日本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B)《藤野先生》一文表达鲁迅对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藤野先生的怀念。
(C)《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三字经》这一事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 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的人。
(D)鲁迅在《二十四孝图》批判了“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的封建孝道。
(2)下面这段文字出自哪篇散文?“我的仇猫”其实源于一个误会,你知道真相是什么吗?(3分)
但是,这都是近时的话。再一回忆,我的仇猫却远在能够说出这些理由之前,也许是还在十岁上下的时候了。至今还分明记得,那原因是极其简单的:只因为它吃老鼠,——吃了我饲养着的可爱的小小的隐鼠。
三、现代文阅读(27分)
(一)(11分) 西安的冰窖巷 陈嘉瑞
①西安城内的西南角有一条巷子,名叫冰窖巷,因明代秦藩王宫和清代满族官僚夏季藏冰的地方而得名。这条巷子的北面,就有当时官府藏冰的冰窖。那时每到严寒的冬季,官府就开始组织人力采冰藏冰,到了来年夏季,大约是在端午节前后,则开窖用冰,这叫冬藏夏用。
②中国的北方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故有冬季藏冰以供来夏使用的条件和习俗。追溯这一风俗,则来历久远。夏朝历书《夏小正》“颁冰”中说:“颁冰也者,分冰以大夫也。”即说每到三伏天的时候,朝廷就会把藏冰当作珍贵礼物,赏赐给士大夫。颁冰仪式上,朝廷按照官员的级别,把不同分量的冰分给王族、臣僚,分到冰的人都把此当做一种荣耀。白居易在《谢冰状》中说:“伏以颁冰之仪,朝廷盛典;以其非常之物,来表特异之恩。”可知那个时候,炎夏能得到藏冰是极少人才有的享受。故而《云仙杂记》中说,唐代时“长安冰雪,至夏日价等金壁。”
③从周朝开始,朝廷专门设立了负责藏冰的官吏,叫“凌人”。以后,历朝历代也都设立专门的官吏来管理藏冰事务。冰窖都建在比较阴凉的地方,深入地下。用新鲜的稻草和芦苇铺垫,将冰块放在上面以后,再覆盖稻草、锯末、树叶等隔热保温材料,以防融化。储藏好以后,密封窖口,待来年再打开来享用。尽管这样采用了保温措施,到了来年,还会有三分之二的藏冰会融化,所以,古人常常将藏冰量提高到所需使用量的三倍。
④古人藏冰,有两大用途,一是夏季消暑;二
是在夏天制作冷饮冷食。唐时杨国忠得势,《开元天宝遗事》载:“杨氏子弟,每至伏中,取大冰使匠逐为山,周围于宴席间。”说他夏天在家里设宴,令匠人用大块的冰块雕成冰山,当作屏风围在宴席四周,冰雪融化时不断散发凉气,结果大伏天在里面喝酒都要穿薄棉衣,效果堪比今天之空调。至于宫廷御苑里,炎夏用冰消暑也自然成了皇亲国戚们的一大享受。在饮食上,宫廷夏季设宴时用冰,在周朝时已是常事了。古代的酒都是酒精度很低的原浆酒,夏季温度较高时,会继续发酵进而变酸,所以王公大臣在夏天设宴时饮的酒都要冰镇,也由此,在中国产生了最早的冰制冷饮。隋唐之后,市场上开始有冷饮售卖了。据说元代忽必烈的宫殿里出现了类似冰激凌的冻奶酪,后来马可波罗把这种食品介绍到西方,经过加工改造,逐渐演变成了如今的冰激凌。
⑤西安冰窖巷的藏冰,一是来源于渭河,还有绕城的八水,城南的太乙宫,也是采冰的去处。如今的太乙宫天池,夏季还有冰存在。二是在冰窖巷西边的白鹭湾、龙渠湾一带,明清时有一个大水池,每到冬季冰层很厚,正离藏冰的冰窖巷不远,也是冬季藏冰的主要来源之一。到了清末,西安冰窖的使用到了最后一段时间,而后便渐渐废弃了。其中时局、气候的因素都有影响。没有了冰窖之后,冰窖巷的名字却一直保留着。到了1966年,文革开始的时候,冰窖巷曾一度改名为红缨三巷,但到了1972年,又恢复了冰窖巷的原名。如今,这样的一条特色鲜明的巷子,就很有一些文化和历史的色彩了。
7.本文主要是从西安冰窖巷的 和概况、藏冰的来历习俗、藏冰的方法、藏冰的用途以及西安冰窖巷的 和发展变迁等方面来进行说明的。 ( 2 分)
8.文章第②自然段主要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 3 分)
9.“从这些冰窖位置可见,当时冬季采冰的地点很大可能来源于渭河”一句中“很大可能”能否去掉,为什么? ( 3 分)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冰窖巷的北面,有当时官府藏冰的冰窖。每到冬季采冰藏冰,来年夏季开窖用冰,这叫冬藏夏用。 B. 冰窖都建在比较阴凉的地方,深入地下。用稻草、锯末、树叶等隔热保温材料铺垫,将冰块放在上面以后,再覆盖新鲜的稻草、芦苇等,以防融化。
C.元代忽必烈的宫殿里出现了冰激凌样的冻奶酪,后来马可波罗把这种食品介绍到西方,就是现在的冰激凌。 D.没有了冰窖之后,冰窖巷的名字也随之不存在了。到了1972年,又恢复了冰窖巷的原名。
(二)(16分) 普塔·纳德
⑴那天,我独自一人坐火车前往罗哈纳。车到一个小站,我的对面上来一个女孩。
⑵我5年前失明了,因此不知道女孩长什么模样,但我知道她穿的是拖鞋,因为她走动时鞋碰到了她的脚后跟。
⑶“你去台拉登吗?”火车离站时,我问。我一定是坐在黑暗的角落里,因为我的声音吓了她一跳。她低声惊呼,然后说:“我不知道这里有人。” ⑷通常,视力好的人总是看不清他们眼前的东西。我想,他们一定是有太多的东西要看。 ⑸“我刚开始也没有看见你。”我说,“但是,我听见你进来了。”我在想,我是否能做到不让她发现我是个盲人。
⑹“我在撒拉兰普下车,我阿姨在那里接我。你去哪?”女孩说。“先去台拉登,然后去穆所里。”我回答道。
⑺“哦,你真幸运!我希望我到的也是穆所里。我喜欢那里的山,尤其是在10月。”“是的。那是上山最好的时候。”我说,同时又想起了那些未失明的日子。“满山都是野生的大丽花,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更加美丽。晚上,你可以坐在篝火旁,喝点白兰地。大部分游客都已经回去了,路上静悄悄的,那种感觉真的很好。”她没有说话。我心想,是不是我的话触动了她,或者说她认为我是一个浪漫的傻瓜。 ⑻然后我犯了一个错误。“外面怎样?”我问。她似乎没觉得不对劲。难道她看出了我是个瞎子?但是她的下一个问题打消了我的疑虑。“你为什么不自己看呢?”她很自然地问。
⑼【A】我沿着铺位敏捷地移到窗边,面对着窗口,假装在研究外面的风景。在心里,我可以看见电线杆和树一闪而过。“你注意到了吗?树木似乎在移动,而我们没动!”我大胆地说。“总是这样。”她
说。
⑽我把脸从窗口转向女孩。“你的脸很有趣。”我说。话一出口,我为自己的大胆感到吃惊,但这是一个安全的评价,很少有女孩会拒绝奉承。她开心地笑了,那是银铃般清脆的笑声。她说:“很高兴你这么说。别人总说我长得很漂亮,我已经听腻了。”于是,我又大声说:“一张有趣的脸也可以很漂亮。”“你真会说话。”她说,“但你为什么这么当真呢?” ⑾“火车很快就要到达你的目的地了。”我很唐突地说,“感谢上帝,虽然这是一个短暂的旅行,但如果没有你,我无法忍受在火车上坐两三个小时。”然而,为了倾听她的声音,我愿意坐久一点。她的声音就像山间的清泉一样动听。
⑿忽然,汽笛尖叫起来,车轮也改变了声音和节奏,火车慢慢地驶入车站。然后,我听到了一个女高音从门口传来,想必是女孩的阿姨。“再见。”女孩说。她离我很近,我都闻到了她那诱人的发香。我想伸手去摸摸她的头发,但她很快走了,只留下她的香味。
⒀门口有些混乱。有个男人走进了车厢,结结巴巴地道歉,然后门“啪”的一声关了。世界也再一次地关在了外面。我回到了我的铺位。 ⒁火车加快了速度。【B】我摸到窗口,坐在窗前,凝视着窗外对我来说是一片黑暗的日光。刚上来的男人代替了那个女孩。我又有了新旅伴,新游戏。
⒂“她是一个很有趣的女孩。”我说,“能告诉我,她是长头发还是短头发?”
⒃“我没注意。”他回答说,听上去挺纳闷的,“不过,我倒注意到了她的眼睛。她的眼睛很美丽,却毫无用处。她是一个瞎子。难道你没注意到吗?”
11.文章末尾的男乘客说:“她的眼睛很美丽,却毫无用处。她是一个瞎子。”文中有哪些地方暗示我们“她是一个瞎子”,请结合具体内容,分点回答。(3分) 12.文中画线【A】【B】两句中的“我”从一开始“移到窗边”,到后来“摸到窗口”,这反应了“我”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结合语境回答。(4分) 13.联系上下文,谈谈对第⒀段画线句子“世界也再一次地关在了外面”的理解。(4分) 14.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下面三个标题,你认为哪个最合适?(请结合文章内容作适当阐述,也可以另拟标题,并简述理由。150字左右)(5分) A.游 戏 B.看不见的美丽 C.盲人的世界 (三)比较阅读(12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亭亭净植( .③故称瑞耳( .
) ②陶后鲜有闻( .) ④莫能肖也( .
) )
16.《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义项。“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2分) A.强迫 B.接近,迫近 C.狭窄 D.威胁 17.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 出淤泥而不染 B. 纯以情韵胜 可以调素琴 ....C.花之富贵者也 而名之不可 D. 而名之不可 有仙则名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9.(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 的品性。(2分)
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答案
1 . ( 7 分) (1) ( 1分 )跋谬噤唁 (2) ( 1分 ) ①立 ②秋
(3) ( 2分 )【答案示例】 写着写着,一个个方块字像一匹匹纵横驰骋的骏马在原野上奔驰。写着写着,一笔笔遒劲的撇捺像一个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在风中昂首。
2. ( 10 分) (1) 欲济无舟楫 (2) 徙倚欲何依(3)芳草萋萋鹦鹉洲(4)无案牍之劳形 (5)荡胸生曾云(6) 木落雁南度(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8)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 (1分) (1)中国梦需要和平,只有和平才能实现梦想。 (1分) (2)C A B
(1分) (3)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华民族始终崇尚的品德和胸怀。(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 是中华民族始终崇尚的品德和胸怀。 ) 4.做标记 交错联通 通“邀”,邀请 计划
5. B 6. (1)C (2)《狗·猫·鼠》长妈妈踩死了隐鼠,却说是猫吃掉了。 7. ( 2 分) 地理位置或得名原因 藏冰的来源
8. ( 3 分) 引用, 第③自然段引用大量的文献资料,如夏朝历书《夏小正》《谢冰状》《诗经》等,说明冬季藏冰夏季使用这一习俗由来已久,且只有少数人能在炎夏得到藏冰,增强了说明的权威性和趣味性。
9. ( 3 分) 不能去掉。“很大可能”表示不确定,只是人们根据现存的冰窖遗址对当时采冰地点的一种猜测,并没有权威的科学根据。如果去掉,就变成了肯定语气,与实际情况不符。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0. ( 3 分) A
11.(3分)(1)“我”坐的是一个小包厢,进来竟然看不到“我”。“说我不知道这里有人”。(2)当“我”说起山上的美景时,她没有说话。(3)当我问出“外面怎样的时候?”她让我自己看——“你为什么不自己看呢?”这不符合常人的思维逻辑。(4)当“我”说她的脸很有趣时,她只是说了“你为什么这么当真呢”,说明这个女孩是个瞎子,不知道自己的模样,才会说这么一句话。【答出一点1分,写出3点即得满分。】 12.(4分)【A】句中的“移”写出了“我”当时速度之快,用一种近乎常人的敏捷掩饰了自己是个盲人的真相,表现出“我”不想让女孩发现我是盲人的这种心理。
【B】句中的“摸”写出了“我”动作的迟缓,表现出“我”在女孩下车后心情变得有点低落、伤感,有一种怅然若失之感。与女孩的短暂相处,让“我”暂时抽离盲人的处境;女孩的离开,让“我”又重回盲人的现
实,从“移”到“摸”恰恰是“我”这种心境的自然流露。【评分标准:写出“移”与“摸”表现出的动作特征各得1分,写出动作背后的心理活动再各得1分,共4分】
13.(4分)这句话一语双关。一是这个美丽、充满温情的世界对“我”这个失明者而言,早已是把“我”关在了门外。二是“我”遇到这个女孩,女孩有着“银铃般清脆的笑声”、“有趣漂亮的脸蛋”、“像山间的清泉一样动听的声音”,给我留下美好的印象,同时我和她的交谈过程也充满了愉悦感,给“我”的旅途带来了欢乐,她的下车,使“我”刚刚获得的欢乐不复存在,所以说是“世界也再一次地关在了外面”,流露出“我”内心深处深深地失落与伤感。【评分标准:正确理解这句话一方面的意思即可得2分。】
14.(5分)【评分标准:开放性试题。条理清楚,意思完整,语言通顺,5—4分;条理较清楚,意思较完整,语言通顺,4-3分;没有条理,意思不完整,语言不通,2—1分。注:回答时一方面要结合原文内容,一方面对文章的主旨要有一定的归纳和体现,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成理。】
示例一:我认为以“游戏”为题最合适,因为这个题目内涵丰富,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文章主要内容就是“我”为了不让女孩发现我是个盲人而跟女孩做了一场游戏,或者说女孩明知“我”是盲人而不揭穿,跟我做了一个游戏。在这场游戏的背后让我们看到了一种难得的暖意,而这份暖意却没有完全透出来,作者作为一个隐藏的悬念置于故事之中,以“游戏”为题就有了特别的蕴味。
示例二:我认为以“看不见的美丽”为题最合适,因为这个题目充满悬念,美丽怎么会看不见?这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蕴含了多方面的含义:一种是指文中的“我”看不见女孩美丽的外表;一种是指常人看不到女孩内心美丽的一面。从文中几处细节感觉到女孩可能已经听出对面坐的也是个盲人,却并不说穿,这里暗含着一种人与人之间微妙的情谊,以此为题,深化了主旨。
示例三:我认为以“盲人的世界”为题最合适,因为这个题目简约但不简单。文章讲述的正是盲人之间的故事,“我”虽为盲人但渴望过正常人的生活,内心世界非常丰富。文章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作为盲人,他们都有一颗向上、乐观、追求美好的心;而作为一个双目明亮的人,比如文中末尾的男乘客,却只看到盲人的生理缺陷,具有一定的讽刺性。“盲人的世界”就是健全人的一面镜子。
15.①树立 ②少 ③所以 ④酷似,逼真“相似”(亦可)(4分。每格l分) 16.B(2分)17.A(2分) 18.(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2分。“染”、“濯”、“妖”各0.5分) 19.洁身自好 高洁(2分)(意思接近即可)
兰花的香气,不是可以贴近闻嗅品赏的。它的香气似有似无,时断时续,飘渺萦回,它的清纯以情致韵味胜出。兰花的香气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所以称她是吉祥(或是善)。兰花,兼有各种颜色,但它的色彩素淡清纯、含蓄温润,绝不是姹紫嫣红、艳丽眩目的,使人能够得到无穷的视觉愉悦和心灵的感受,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兰花的形态意趣,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会来描绘把画画得像。兰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的同类,不可以亵玩,但又是\"不可以一日无此君\"的。兰花的情韵,实在是难以穷尽的。
(4) ( 3分 )
【答案示例】 ①增加手写汉字的机会;② 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和文化故事;③让 汉字和孩子们亲密接触;④ 用新的方式继承传统,而不是直接跟键盘对抗。
12 . ( 3 分) 以父亲小时候穿麻鞋的痛苦经历来反衬如今穿上皮鞋的不易,为后文外婆的担忧、
警醒、临终前的叮嘱作铺垫;也与后文父亲抵制诱惑,清廉为官,重新穿上麻鞋相呼应。 13. ( 2 分) (1)父亲回忆起了自己辛酸的读书经历,不由落泪。
(2)外婆临终前的叮嘱,让父亲明白了老人让自己穿麻鞋的用意。父亲被外婆的心意所感动而落泪。
14. ( 3 分)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对比的修辞方法,将“外婆做的麻鞋”比作成“丑小鸭”,将“专卖店里的皮凉鞋”比作成“天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外婆做的麻鞋粗糙、丑陋的特点;将“外婆做的麻鞋”与“专卖店里的皮凉鞋”进行了对比,为下文父亲重新穿上麻鞋作铺垫,更能体现出父亲能吃苦、为官清廉、有原则的性格特点。
15. ( 4 分) “ 外婆就用她干瘦的双手,纳了厚厚的布鞋底,做了一双麻鞋给父亲穿。”从中可以看出外婆是一个淳朴善良的人;
“妞妞,将钱放回原处吧!看来,你爸爸得穿草鞋了。”外婆临终前叮嘱父亲“人活着,心正脚跟才稳”从中可以看出外婆是一个有原则,看问题透彻,时时提醒父亲抵制诱惑的正直的人。
16. ( 3 分) “鞋中鞋”表面上是说“ 将麦草秸秆揉软,用针线串起来,裹在脚上,再穿麻鞋就舒服多了。他们把这种鞋中鞋,也叫套鞋。”也指 一些人送来的藏在鞋子中的钱财,实际上是说一个又一个的诱惑。这些名利的诱惑就像鞋套一样,一旦套上,就很难全身而退。告诉人们做人最重要的是坚守本分,为官一方更应该以民为本,抵制诱惑,守住心中的那一方净土。表现了反腐倡廉的主题。 17. ( 4 分) (1) 多 (2) 洗
(3) 判决 (4) 扔掉 18. ( 2 分) D
19. ( 4 分) (1)我则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 (2)用杀人的做法来讨好别人,这样的事我不能做。 20.(2分) 洁身自好 刚正不阿
21.(2分) 村外田里庄稼长得很好,丰收在望;村内猪满圈,鸡栖 息 。反映了农家是一片富庶的景象,真可以说是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 。
22.(2分) 因为心里高兴,才不觉贪杯,而这种高兴又是与丰收的喜悦分不开的。 表达了 村民观社 高兴喜悦的心情。
答案:18.①树立 ②少 ③说出 ④酷似,逼真(“相似”亦可)(4分。每格l分) 19.B(2分) 20.A(2分) 21.(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2分。“染”、“濯”、“妖”各0.5分) 22.B(2分) 23.香远益清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2分。后一格填出其中一句得0.5分) 24.洁身自好 高洁(2分)(意思接近即可)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2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咦!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避英宗讳改焉。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 主薄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 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 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注释】①分宁:地名。②主簿:官名。③手版: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可爱者甚蕃 ( ) (2)濯清涟而不妖( ) (3)有狱久不决 ( ) (4)乃委手版归( ) 1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水陆草木之花 部使者荐之 B.此人一一 为具言所闻 为宫室、器皿、人物 C.乃委手版归 乃不知有汉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20.【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乙】文通过写一讯立辨久不能决的案件和辞官反对杀人以媚人两件事,体现了周敦颐才智过人和 的优秀品质。(2分)
(四) (4分)社日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村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 ① 社日:古时祭 土地神 、 五谷神 的日。②豚 : 小猪,亦泛指猪 。 ③ 柘 : 柘木 。
21. 开头两句反映了农家怎样的生活情景?(2分)
22. 末句“扶得醉人归” 表达了 农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 (2分)
③
②
①
四、作文(30分)
23.请以“我心底的好声音”为题,写一篇文章。
①写成记叙文; ②不少于600字;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长妈妈,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也许是以为我等得太苦了罢,轻轻地来告诉我一句话。这即刻使我愤怒而且悲哀,决心和猫们为敌。她说:隐鼠是昨天晚上被猫吃去了!
阅读:(4)【提建议】请结合下面的材料,就“如何提升国人的汉字书写能力”提两点合理化建议。 (3分)
材料一:使用电子媒介后,特别是使用拼音输入后,手写汉字的机会大大减少,仔细记住汉字每个细节的需求也降低。对汉字个体的整体遗忘和细节印象的模糊化,久而久之,肯定会降低国人对汉字的认知度,进而影响其使用、传播和传承。
材料二:高雄举办的“好玩汉字节”上,汉字和孩子们亲密接触,并且变得好玩起来。一把“土”字形的座椅,两个人分别坐在椅子两侧,就可以构成一个“坐”字。孩子们还可以用七巧板在墙上拼贴汉字。
【任务型写作】
5.根据下面的内容,拟写信的正文,字数不超过50字。
张先生在淘宝网上订购了一件衣服,店家发货时误发了一条围巾给他。请你代张先生写一封信给店家,说明此事并要求店家速将衣服寄回。地址、姓名等信息可用××代替。
店 敬 × 年 × 月 × 日 礼 ! 张 × × 此 致 你 好 ! 家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