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习作教学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实现这一总目标,应注重激发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养成写作的良好习惯;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注重打好基础,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写作能力;注重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第二学段是向五、六年级段习作过渡期的最后一学年,这学年的习作担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所谓“承前”,也就是要对完成第二学段习作任务的情况来一次“盘点”;所谓“启后”,也就是要看这个学年的习作将为以后的习作做了哪些铺垫。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习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即“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从一二三学段目标对比来看,体现了《课标》对小学生习作螺旋上升的阶梯式要求。如在写作材料的应用上第二学段为“有新鲜感的词语”,重在“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可以看出,第二学段习作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教师要把握好阶段目标,引导学生由“写话练习”过渡到“片段练习”,为第三学段的“篇章练习”做好准备。
本册教材七次大作文,多为话题作文或自由作文,紧扣《语文课程标准》,顺应语文学习理论和儿童心理特点,从作文教学的成功实践出发,立足课内,向外拓展;写实为主,融入想象;记叙文为主,关顾应用文;经历全程。写改讲评并重,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写作的能力。从课内到课外,从记叙文到应用文,从独立写作到集体合作,从片段练笔到完成整篇,从重点导引到经历全程,从“放胆文”到“小心文”,要求有所提高,形式自由灵活,内容比较丰富。在认真全面地完成小学阶段习作要求的基础上,还注意了与第三学段的衔接。渗透着高年段的一些写作要求,如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等。
二、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本年级共有学生 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通过过去几年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平时教学中,我将学生好的作文在全班交流,并颁发“优秀习作奖”,所以学生对写作文有较高的积极性,大部分同学作文能做到流利、通顺,并且积累了较多的词语,能正确运用到写作中。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大多数学生都能审清题意,围绕中心进行描写。平时的习作中,也有部分学生,尤其的是男生,说的时候结结巴巴,写的时候支支吾吾不知所云。主要原因是他们不善于观察、积累,感到没东西可写,写作的时候感觉无从下手,或者内容空洞、语言贫乏,不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或者只会简单的叙述事情的经过,感觉只有筋骨没有血肉,个别基础较差,在平时练习中存在畏惧情绪,连一段话都写不完整,更不要说写得有重点,有顺序了。因此,在教学习作时,教会“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是作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说的基础上动笔,怎么说就怎么写,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平时对学生多鼓励,让学生树立信心,对于那些遣词造句有困难的学生多关心,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乐于动笔。
三、教学要求
1.通过课外阅读,主动积累好词好句。
2.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养成自觉修改作文的习惯。 3.课内习作达到7次左右。
4.开展作文展览、评选优秀小作者等活动,提高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5.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6.能用通顺的语言不拘形式地记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养成勤写日记的习惯。 7.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已经学过的标点符号。 8.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9.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语。
四、教学措施 1.引导积累素材
(1).不论是大的习作训练还是小小的练笔。都应该是学生生动的感受体验,让孩子有话可说,让孩子笔尖流淌的文字为心灵的符号。首先,应该围绕定期的习作主题开展有引导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在整个活动中调动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有价值的东西,有的活动可以适当融合口语交际,然后我笔写我心。同时,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有计划的课外阅读,可以结合习作主题开展阅读活动,并注意引导学生积累有没的词句段。
(2).在线上教学中,大部分孩子已经完成了“我的乐园”“我的奇思妙想”和“我的动物朋友”三篇作文草稿,所以,在五月中旬之前,我们以修改誊写为主。
2.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中年段是孩子们习作的总要时期,尤其是第第七册,要以缤纷的活动为平台,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产生灵感和表达的欲望,把习作当作是自然流露的需要。
3.注重引导,培养良好文风。《标准》对学生良好文风的培养十分重视。“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培养良好的文风最重要的是从以下两方面下手。一是解放学生。带领学生亲近自然,走进社会,丰富他们的生活,增长他们的见识;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体验,用自己的笔写自己想说的话。要降低习作的门槛,不过多的束缚。要继续通过发放喜报,编印班刊等形式激发他们习作的愿望,培养他们习作的兴趣,让他们爱写、想写、会写。二是正确的引导。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要他们做到诚实守信,能关注社会和他人。让学生学会观察和调查,学会收集和整理资料。对学生的习作要重内容,重真情实感。不能只重形式,不能只是在字词上雕琢。要鼓励学生说真话,说心里话,即使说的不合老师的意,只要内容真实就应该给予肯定和指导。要鼓励学生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他们写出富有个性、富有真情的习作。
4.做好课内外联系,在活动实践中成文 。本册习作教材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重在活动中习作,重视习作过程。全册7次习作,《我的乐园》《我的奇思妙想》《我的动物朋友》《游 》《我学会了 》《我的“自画像”》《故事新编》等都强调亲身感受和情感体验,寓取材、构思、起草于亲历亲为的过程之中。所以,在我今后的习作教学中要立足于生活,“多一些实践”,要突破时空“禁锢”。有的习作话题可以当堂完成;有的习作话题可以预先布置相关的家庭活动、户外活动,然后当堂完成;有的习作话题,则可以先在课堂引导,讨论观察、采访、调查、收集资料的方式方法,再
组织实践,在活动后动笔。一周后,再在习作课堂进行反馈、修改、加工、评价。后一种活动,可以分小组进行,以利思维碰撞,合作探究。
5.改进评价方式,提高习作修改能力。目前的习作教学,老师们往往偏重于作前指导,对作后的评价与修改重视不够。我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评价修改要及时。让学生当堂完成习作,并当堂朗读自己的习作,可引导学生互相听,并及时评价,提出修改意见。老师能当堂点评的尽量当堂点评,甚至面批面改,同时应该争取和创造一切可能的机会,在课堂上及时反馈、评改、加工。(2)赏识评价与问题评价相结合。有的习作在遣词造句上较为新颖,有的习作表现出自鸣天籁的童真童趣,有的给习作自拟了一道精彩、独特的题目,有的习作写了一个较出色的结尾或开头等等,都应及时地在眉批栏加以赞扬,或在讲评时口头称赞宣传。对习作有困难的后进生更要给予及时鼓励、点拨,要用“放大镜”去看待他们习作中的优点
周 次 内 容 练 习 形 式 习作要求 指导要点 评 重 点 2 我的乐园 大作 认真观察,将自己的乐园按一定的顺序写具体;明确中心,突出乐园的特点,写出自己的感受,做到有景有情。。 3 我的奇思妙想 大作 展开奇思妙想,写自己想发明的东西。 5 我的动物朋友 大作 通过具体的情境写清楚动物朋友的特点,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1.指导学生按顺序将自己的乐园写具体。 2.结合例文提示对习作进行指导。 3.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表达习作。 4.互评法互相点评习作。 1.充分发挥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2.结合例文提示对习作进行指导。 3.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表达习作。 4.互评法互相点评习作。 1.抓住动物典型特征进行形象生动的介绍。 2.结合例文提示对习作进行指导。 3.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表达习作。 4.互评法,互相点评习作。 读懂例文,能说清楚自己乐园的样子,尽量介绍时做到与众不同。 能准确捕捉场景的特点,具体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有条理地描写动物朋友,通过具体的情境写清楚动物朋友的特点。
7 游 大作 8 我学会了 大作 10 我的“自画像” 大作 12 故事新编 大作 1.写清楚游览的过程,突出景物的特点。 2.结合例文提示对习作进行写清楚游览过程,指导。 突出景物的特点。 3.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表达习作。 4.互评法互相点评习作。 1.有条理地叙述一件自己学会做的事情。 2.结合例文提按一定的顺序把事示对习作进行情的经过写清楚、指导。 写具体,写出成功3.讨论交流法的感受。 引导学生表达习作。 4.互评法互相点评习作。 1.抓住自我的独特之处,通过具体地事例来说明。 抓住自己的独特之2.结合例文提处,准确而生动地示对习作进行写出自己的与众不指导。 同。 3.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表达习作。 4.互评法互相点评习作。 1.运用在童话阅读中学到的方法,新编故事。 2.结合例文文发挥学生想象力,提示对习作进增强故事的生动性行指导。 和可读性。 3.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表达习作。 4.互评法互相点评习作。 能选取重点景物,按游览顺序将游览过程写清楚,并突出景物特点。 能按一定的顺序将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写出成功的感受。 通过对自己的外貌、性格、爱好等描写,用具体地事例突出自己的独特。 想象力丰富且合理,符合童话故事特点,故事生动具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