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词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山脉(mài) 睿智(ruì) 楹联(yín) 翩然而至(piān ) ....B.嗤笑(chī) 拾级(shí) 苍穹(qióng) 分道扬镳(biāo) ....C.褒贬(bāo) 潮汛(xùn) 精髓(suǐ) 言简意赅(gāi) ...D.殷红(yīn) 山峦(luán) 嶙峋(lín) 万壑藏云(hè)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与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 A.惩罚(chénɡ) 憎恶(zènɡ) 无精打采(cǎi) 层峦叠嶂(zhànɡ) ....B.倔强(jué) 赈灾(zhèn) 滥竽充数(yú) 迥然不同(jiǒnɡ) ....C.瞥见(piē) 宿营(sù) 一愁莫展(chóu) 焕然一新(huàn) ...D.魁梧(wú) 翘首(qiào) 不可救药(yào) 再接再励(lì) ....3.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 ) A剽悍(piāo) 亵渎(xiè) 戛然而止(jiá) 恃才放旷(shì) .... B亢奋(kàng) 妖娆(ráo) 尴尬(gān) 玲珑剔透(tì) .... C载重(zài) 强迫(qiǎng) 澎湃(pài) 锲而不舍(qiè) .... D挑衅(xìn) 恣睢(zì) 跻身(ji) 深恶痛疾(wù) ....
4.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汲取(jí) 嗔怪(zhēn) 根深蒂固(dì) ...B、 狡黠(xiá) 诓骗(kuāng) 一抔黄土(póu) ...C、劝诫(jiè) 抽噎(yē) 矫揉造作(jiāo) ...
D、肺腑(fù) 诘难(jié) 豁然贯通(huō) ...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蹂躏(lìn) 纤绳(xiàn) 憔悴(cuì) B.干瘪(biě) 颤抖(zhàn) 虔诚(qián) C.慰藉(jì) 阔绰(chuò) 吹毛求疵(cī) D.竹筛(shāi) 腌臜(ā) 海市蜃楼(shèn) 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好 hǎo 好感 好奇 好事多磨 好高骛远 .... B.卷juàn 卷帘 卷宗 卷土重来 手不释卷 .... C.累lèi 累赘 劳累 果实累累 连篇累牍 ....D.相xiānɡ 相称 相传 相得益彰 相提并论 ....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举措 举世闻名 B.琐屑 不屑置辩 ....C.称职 称心如意 D.单薄 厚此薄彼 ....
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 A 博学 桥粱 穿戴 抑扬顿挫 B 秘诀 惨淡 蜡烛 郑重其事 C 恻隐 摇篮 蔓延 不可救要 D 阴晦 轻捷 偷懒 轻而义举
9、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恍然大悟 重蹈覆辙 中流砥柱 妇孺皆知 B、相安无事 断章取义 一视同人 忍俊不禁 C、自知之明 袖手旁观 孜孜不倦 不胜每举
D、面面相觑 有条不紊 郑重其是 骇人听闻
10.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 A.投身 出人投地 辨别 不屑置辩 B.淹没 奄奄一息 呵斥 一气呵成 C.骄贵 娇生惯养 朝廷 门庭若市 D.振作 一鼓作气 献身 舍身取义 11.下列词语中共有4个错别字,一一找出打“×”,然后按顺序改正在田字格里。(4分) (1)赔偿 (2)浮光掠影 (3)融汇贯通 (4)一筹莫展 (5)寒噤 (6)家谕户晓 (7)言简意赅 (8)无精打采 (9)箫瑟 (10)莫名其妙 (11)销声匿迹 (12)娇揉造作
改 正 12.把下面语段中拼音表示的汉字和加点汉字的注音填入文后方格内。(2分)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yuán( )引它的绳索;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 )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 )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m
ào( )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suō( )的舞姿。 (《囚绿记》)
二、文学常识检测:
1.文学常识表述不完全正确的是
A.《关雎》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作品,《天净沙秋思》是元朝马致远所作的散曲。
B.《背影》是叙事散文,《春》是抒情散文。
C.按写作年代的先后排列下面的文章,正确的顺序是《出师表》《捕蛇者说》《醉翁亭记》《陋室铭》。
D.鲁迅的《孔乙己》、《故乡》和契诃夫的《变色龙》都是小说。 2.选出说法有错的一项
A.《史记》的作者是西汉着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 B.《陋室铭》中“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竹”指奏乐的声音。
C.《故乡》《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D.茅盾的《白杨礼赞》和高尔基的《海燕》都运用了象征手法。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源记》和《五柳先生传》的作者都是陶渊明。
B.《哥白尼》是我国科学家茅以升为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写的一篇传记。
C.《藤野先生》、《孔乙己》和《一面》都是鲁迅先生的作品,《鲁迅自传》是鲁迅先生记自己生平经历的一篇文章。
D.《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古代英雄的石像》、《丑小鸭》都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脍炙人口的童话作品。
4.(2004,北京市丰台区)下列各项搭配有误的是 A.《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施耐庵——元末明初 B.《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诗人、学者 C.《藤野先生》——鲁迅——《呐喊》 D.《皇帝的新装》——安徒生——丹麦
5.(2003,呼和浩特市)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我国最早的史书是《史记》。
B.《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麦琪的礼物》的作者是美国着名的短篇小说家欧亨利。
C.艾青的《黎明的通知》和臧克家的《有的人》都是中国新诗。 D.《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选自《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
6.句子、句子的出处、作者及生活的朝代对应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朝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西江月》——李清照——宋朝
C.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宋朝 D.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唐朝
7.下列作品选自《朝花夕拾》的一组是( )
①《阿长与〈山海经〉》 ②《故乡》 ③《藤野先生》 ④《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⑤《孔乙己》 ⑥《鲁迅自传》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③⑥ D.②③⑥ 8.作品和作者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 《荔枝蜜》——杨朔 《苏州园林》——叶圣陶 B.《黎明的通知》——艾青 《有的人》——臧克家 《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C.《五柳先生》——陶渊明 《隆中对》——陈寿 《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 D.《观刈麦》—— 李白 《过零丁洋》——辛弃疾《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两表酬三顾,一对定千秋”说的是诸葛亮和周瑜的事。
B.在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中,“大海”象征一切凶残的的反动势力。
C.从文学常识角度看,《孔乙己》和《我的叔叔于勒》有三点相同:作品中的“我”都不是作者本人;都是短篇小说;都是以主人公的名字命题的。
D.“安东尼奥”和“夏洛克”是戏剧《威尼斯商人》中的主要人物;“张春花”是电影剧本《一个都不能少》中的主要人物,“德拉”和“杰姆”是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中的主要人物。
10.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中期的作品共305首,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B.《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作者司马迁是东汉史学家、文学家。 D.《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作者是东汉着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 三、古诗文默写:
(1)温庭筠《望江南》中表现主人公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3)具有艺术气质和浪漫情怀的诗人,总是与酒有着不解之缘。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酒振奋精神的诗句是“ , ”;范仲淹在《渔家傲》中借酒表达功业未就、思乡愁绪的句子是“ , ”;苏轼在《江城子》中借酒抒发不服老的豪情的句子是“ , , ”。 抑或是辛弃疾的“ ,梦回吹角连营”,诗人都借助“酒”抒发了自己丰富的内心情感。
(4)唐诗中有许多描写边塞奇异风光和将士戍边情怀的名句,请你任选一类写出连续的两句: , 。
(5)令初下, ,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6)白居易在《观刈麦》中描写割麦者辛苦劳作的句子是: , 。
(7)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8)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孟子《鱼我所欲也》)
(9)2008年五月,汶川遭遇八级地震,家园顷刻被毁,生命遭受劫难。危难面前,英雄的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灾区人民在绝望中重见希望之光,这正如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所说“ , 。”
(10)人恒过然后能改,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名着阅读
五、文言诗词阅读
(一)(11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土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用原文句子填空。
(1)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
直接原因是: 。(2分) (2)陈胜、吴广策划起义所采取的策略口号是 。(1分) 2.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方法有两个,请用自己的话概括(1分)
3.选出划线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 (1分) A。宜多应者 功宜为王 B。乃丹书帛曰 得鱼腹中书 . C.皆指目陈胜 卜者知其指意 D.之次所旁丛祠中 皆次当行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1分) A.吾/闻二世/少子也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5.解释下面加点字词 (2分) (1)度已失期 ( ) (2)等死,死国可乎 ( ) ..(3)为天下唱 ( ) (4)陈胜王 ( ) ..6、.翻译下面句子 (3分)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诗词赏析:
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赏析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2分)
2、说说“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2分)
(二)(11分)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慧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1.给下列字注音(2分):怫( )跣( )祲( )缟( )
2.此段通过__ __的形式,塑造了秦王和唐雎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秦王的 和唐雎的 都表现的淋漓尽致。(3分) 3.解释文中画线的语句。(2分)
①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②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末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4、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2分) ⑴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与臣而将四矣。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5、、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为正义不惜生命。请至少列举出两例:(2分) 诗词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本词上片以 为主,下片以 为主,抒发了作者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2分)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2分)
(三)(11分)亲贤臣,远小人,此先帝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忠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2分)
先帝不以臣卑鄙( ) 遂许先帝以驱驰( ) 恐托付不效( ) 深入不毛 ( ) 2、准确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1) (2)
3、选文中作者叙写自己二十一年来的历程在全文的作用如何理解(2分) 4、联系全文仔细体会,选文部分洋溢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5、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三条建议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条,结合《出师表》和自己的生活谈谈你的体会(3分) 建议: 体会: 诗词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 ”。(1分) 2、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2分) (四)、阅读文段完成下列问题(11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从论证方法的角度看,本文除了“举例论证”外,主要运用了 的论证 方法,有力地证明了 这一中心论点。(2分) 2、选出品读有误的一项( )(2分)
A、本文以“鱼”比喻为正义,以“熊掌”比喻为生命;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是指“这种本性”,即“羞恶之心”;用原文句子说就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C、“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的“此”是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D、“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的直接原因是“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恶”。
3、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2分)
A、这段文字运用了正反论证的方法论证中心论点。
B、第一段文字主要侧重于讲道理,第二段文字则侧重于列举事例。
C、本文中最能概括全篇主旨的句子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D、本段中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起到了突出中心论点的作用。 4、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3分)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心”指什么(2分) 诗词赏析: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黑云压城城欲摧”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该句用 和 的手法,在原文中渲染 ,现在人们常用来形容局势的危急。 2.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六、作文(50分)
根据要求作文。注意:AB两题选做一题
A、台湾作家林清玄曾这样阐述“人生之美”。他说:人生的美,分为三个层次。第一
个层次是欲望、物质带来的美。物质的人生是永不能满足的。比如你吃东西吃得很好,但科学家的分析是,你只有15厘米的满足感,即从舌尖到喉咙。美的第二个层次,是文化、艺术、文明带来的美的满足。比如听美妙动听的音乐、看美轮美奂的灯光。美的第三个层次是灵性、精神的美,这要求我们通过努力,去认识生命中一些美好的部分。请以“最美是________”为题,补充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B、《那一次改变了我》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有真情实感,书写整洁、美观。
④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答案:一、1. C 2. D 3. B 4. B 5. D 6. D 7. C 8. B 9. A 10. B 11.汇—会 谕—喻 箫—萧 娇—矫 12. 缘、xiān、yà、茂、娑、 二、 3. A(B项中的《哥白尼》的作者是我国着名的科学家竺可桢。C项中的《一面》是作者阿累在鲁迅逝世的当月为悼念鲁迅先生而写的一篇记叙文。D项中的《古代英雄的石像》是我国现代着名作家叶圣陶的童话作品。)4. C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但笼统地说它是“我国最早的史书”并不正确,中国最早的一部史书是《尚书》。6.B
7.C 8.D 9.D 10.C
三、1.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2.莫道不消魂,3.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醉里挑灯看剑4.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5、群臣进谏,门庭若市。6、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7.不求闻达于诸侯,8、舍生而取义者也 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10、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五 答案:(一)1.(1)天下苦秦久已。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2)诈自称扶苏项燕2、丹书鱼腹 篝火狐鸣3、A 4、C5、估计 同样 同“倡” 倡导 首发 称王6、有的人认为他死了,有的人认为他逃走了。 又暗使吴广到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 扶苏因为多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诗词赏析:1.答:远望重重叠叠的关山,苍茫的暮霭之中,落日的余晖之下,一座紧闭城门的孤城。这是“异”于内地的边城,一座被西夏军包围的宋朝将士守卫着的孤城。这是多么悲壮的氛围,也渲染了守边将士的艰苦。表现守边将士英雄气概,全词苍凉悲壮又豪放慷慨。 2.答: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二)1.fá 2 xiǎn 3 jìn 4 gǎo 2、对话 骄横狂暴 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敢于现身3、平民的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这三个,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4、(1)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⑵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5、屈原直言敢谏,流浪之后愤而作《离骚》,抒发志向。最终投江而死,以身殉国。闻一多在敌人面前拍案而起怒斥敌
人的卑鄙罪恶行径,用自己的生命写下了千古绝唱《最后一次演讲》。诗词赏析:1. 叙述 抒情 2.答: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三)、1、身份地位 见识短浅 奔走效劳 实现 草 2、在乱世中苟且保全自己的性命,不谋求在诸侯中有名望。
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而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啊。
3、作用:追述先帝殊遇,说明进言属忠谏,叫后主舒心;鼓励后奋发图强;
以不平凡的历程,说明创业艰难,叫后主不可半途而废,更不可前功尽弃;劝后主效法先帝;自表心态,让后主放心,并乐于接受前面的进言。
(表达了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心情,鼓励后主效法先帝接受谏言,奋发图强成就大业) 4、报先帝而忠陛下(有感于先帝知遇之恩而图报,对刘氏父子和蜀汉一片忠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建议:广开言路,赏罚分明, 亲贤远佞。
体会:A.从要广泛听取意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的角度回答; B.从各党派、团体到个人应有一个统一平等的标准,不应有特权角度回答;
C.从人际交往中,选择君子,远离小人角度回答。诗词赏析:1.可怜2. 答:“了却君王 天下事”的“天下事”指的是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四)、1、对比论证 舍生取义(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A 3、D 4、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举例略
5、在生和义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诗词赏析:1、比喻 夸张 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2.这两句诗活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六、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