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学重点

新闻学重点

2021-10-24 来源:乌哈旅游
新闻学概论重点整理

(按老师划的重点从ppt里整理出来的 可能会有漏 大家最好结合ppt 看ppt红色的字) (注重看整理出来的这些内容 希望大家都过啦~)

第一讲

新闻学研究对象:新闻学以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属社会科学范畴。

新闻学的定义:新闻学是研究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规律的科学

狭义新闻学和广义新闻学:狭义的新闻学专指新闻理论或理论新闻学。

广义的新闻学指的是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法学、文学等并列的一门独立学科。

*新闻学三大分支:

理论新闻学 :从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出发,重点考察新闻事业,采用定性或定量方法,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系统总结和阐明人类新闻活动的一般规律,以对当前和今后的新闻实践作理论指导。

历史新闻学:通过对人类社会既往新闻活动,特别是新闻事业的研究,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一方面可为当前和今后的理论研究提供历史材料,另一方面又可为当前和今后的新闻工作提供历史借鉴。

应用新闻学 :通过对具体新闻业务工作和新闻传播技能的研究,概括总结出从事新闻工作的具体原则、方法和技巧,以直接指导实际的新闻业务活动。它涵盖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摄像,新闻事业的经营管理等全部新闻业务领域。

*徐宝璜:(留意称号)(四个第一)

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和教育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创办者之一, 中国第一份新闻学刊物《新闻周刊》的创办者;

中国人自撰的第一本新闻学著作《新闻学》的著述者; 中国第一个在大学里讲授新闻学课程的教授; 因此,他成为五四时期中国新闻学界的泰斗、“新闻教育第一位的大师”和“新闻学界最初的开山祖” ,可谓名至实归! 中国新闻学三本奠基著作:徐宝璜的《新闻学》、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可以视为中国新闻学的三部奠基著作

第二讲

新闻最早出处:“新闻”一词最早出现于南朝宋泰始三年(公元467年)左右朱昭之撰写的《难顾道士夷夏论》一文之中,始见于南朝梁代佛教文集《弘明集》卷七,比孙处玄“尝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的初唐神龙年间(公元705年前后)提前了二百多年。 多义的“新闻”:(中国汉语大词典)

1).新近听来的事。 2).新知识。

3). 宋 时指有别于正式朝报的小报。

4).指报纸。亦指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对新近发生的事情的报道。 现代中文“新闻”含义广泛:(常说一、二、九种)

第一,是指新闻体裁中最常见的一种:消息。这是经常用到的,说他写了一条新闻,实际上就是指他写了一条消息。

第二,是指各种新闻报道的总和,包括各种各样报道形式、体裁。我们常常说“报纸的新闻版”这句话,其实指的便是报纸上的消息、通讯、时评、采访记等等,统称为“新闻”。 第九,指刚发生的事实。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或描述、叙述)

新闻的定义:(选一种说法)(每一种说法的解释在ppt里有 重点是理解) 1、新闻者,乃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实也。 ———徐宝璜 2、新闻是现在新的、活的社会状况的写真。 ———李大钊

3、新闻者,最近时间内所发生、认识一切关系社会人生的兴味、实益之事物现象也。———邵飘萍

4、 “新闻者,读者所欲知之事物也。”“新闻者,有人类之兴趣,与人类之生活上及幸福上能发生影响之一切事件及观念等相关之原质的事实也。” ——戈公振 5、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定义》 6、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范长江 7、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播。 ———王中 8、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宁树藩 9、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李良荣

*新闻的特性:真实、新鲜、公开性、重要 1、真实——新闻之生命

2、新鲜——新闻之存在价值。时新性——时宜性(社会后果) 3、公开——新闻之目的 4、重要——新闻的意义

*新闻的本源:客观事实

新闻的类别:按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硬新闻、软新闻

第三讲

新闻与宣传: 区别(不同点) 相同点(联系) 新闻与宣传区别:

A 基本区别:新闻传播信息,宣传传播观念。 B 具体区别:

1)出发点不同:宣传的出发点是处于宣传者自身的生存、发展需要去追逐受众; 新闻的出发点是受众出于自身的需要去追逐信息。宣传追逐受众,受众追逐信息。

2)归宿点不同:宣传者传播观念的目的是要受众理解它、接受它、支持它,宣传者在宣传

之前有自己的主观意图,通过宣传,力图影响人们的思想,让受众按宣传者的意图去行动; 3)传播的方式不同:新闻(信息)的传播是一次性的,第二次、第三次就不能再称为新闻(信息)。宣传却需要经常重复,以加深人们的印象,利于人们的了解和理解,并往往用一种或多种不同的形式反复宣传同一种观念。

4)传播的要求不同:信息沟通要求定量的准确(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及时、准确) 宣传要求定性的准确,即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观点要求正确鲜明,材料要真实典型。 宣传与新闻的联系:尽管二者从动议、特点、只能上均有原则性的区别,但又出现一定的特殊复合现象。媒介的所有者(私人、集团、政党、阶级)或新闻工作者自身处于某种目的,自觉不自觉地利用新闻报道宣传一定的思想、观念,表达自己对新闻事实的理解和评价。

新闻与舆论: 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物公开发表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舆论本质:舆论作为公共意见(公众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众事务为指向。

舆论特点:1)公共性。2)公开性。3)急迫性。4)评价性。 新闻媒介与舆论的关系:(字好多 重点还是理解)

新闻媒介与舆论密切相关。新闻媒介即为舆论工具,它反映舆论、代表舆论、引发舆论、必要时主动引导舆论的方向

第一、新闻媒介即为舆论工具,新闻媒介与舆论相生相灭,互为依托。新闻媒介因自身的特性介入到舆论产生和作用的各个环节,构成了它与舆论之间的密切联系。

第二、反映并代表舆论。1)公开表达对于舆论既是必要条件又是最后形成的标志,而公开表达又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介,所以舆论的形成始终少不了新闻媒介这条最公开的渠道。2)新闻媒介为舆论起到了最经常的承载作用,使得媒体从最单纯的表达渠道“晋升”到公众代言人的位置,即“拟态公众”。3)新闻媒介在舆论领域同时扮演了公众论坛和公众代言人的角色。它既是舆论的载体,又是舆论主体的影子。

第三、引发舆论。1)舆论形成的前提是“必须要有意见指向——特定公共事务”,而人们对这一事务重要信息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媒体。公众对于外界信息重要程度的判断也主要依据新闻媒介判定的顺序。

2)新闻媒介设置的议题常常衍生为舆论的源头,即公众关注的公共问题(事务)。这是媒体长期潜在地影响、作用舆论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

第四讲

*新闻价值:考试:十则新闻(最好一周内 保持“新”)+分析 运用新闻价值解释为何选择这些新闻

*新闻价值要素: 一、新闻价值的要素

新闻价值的要素,系指构成新闻价值的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 1.时新性

指新闻事实所具有的新鲜性质,通常包括两个意思,即:时间新、事实新。时新性要素表示新闻发生、传播的时间与接收者获取新闻的时间的关系。这之间的距离越短,新闻也就越新,因而也就越有价值。 2.重要性

指新闻事实中所包含的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有关、与社会生活有较大影响的性质。重要性表示新闻事实与人和社会利益的关系,关系越密切,新闻也就越重要,因而也就越有价值。 3.接近性

它通常包括地理距离上的接近,心理感情上的接近,年龄性别上的接近,兴趣爱好、职业上的接近。接近性表示的是新闻事实与广大公众在某一方面的空间距离上的关系。距离越近,就越具有接近性,因而新闻也就越有价值。 4.显著性

指新闻事实中所具备的知名度和突出性。通常包括人物、地,点、事物、事件的著名性,事实本身的程度、数量的显赫性。显著性表示的是新闻事实在人民群众生活中的突出程度。突出程度越高,就越具有显著性,因而也就越有价值。 5.趣味性

新闻事实中所具备的新奇特异、富有趣味和人情味的性质。趣味性表示的是新闻事实与广大公众心理和感情上的求知、求乐、求新、求异、求善和憎恶嫌丑的关系。趣味性越突出,就越能勾起这种心理和情感要求,因而也就越有价值。

*新闻价值五个要素的关系

• 时新性是一个最基本前提,是一条新闻所必备的素质。因为社会需要的是新的情况、

新的信息,没有新,其它四个要素即便全具备,也不能是新闻。

• 此外,重要性占据首要地位,与人们切身利益有利害关系的新闻理所当然首先引起

人们的注意。一般而言,一条具备重要性的新闻,也就可能同时具备了显著性与接近性。

• 从这个角度看,显著与接近是对重要性的一种补充。当,新闻事实中所包含的新闻

价值要素越多,其价值自然也越大。

• 在实际传播中,这种情况比较罕见。一般而言,只要具备了时新性,另外再加上四

个要素中的任何一个,就具有一定程度的新闻价值了。

第五讲

新闻传播的发展:(几个阶段) 传播手段的演变与发展

1、口头媒介阶段,指人们利用自身的发声器官来传播新闻。

2、书写媒介阶段,书写媒介,就是指通过书写工具来进行新闻传播。 3.印刷媒介阶段,印刷媒介,指通过印刷手段来进行新闻传播。 4、电子媒介阶段,就是指利用电子技术来进行传递新闻。

第六讲(这一章真的好乱..凑合着看吧大家)

五W公式

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 新闻传播者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新闻信息的采集者、制作者、发布者。

作用:新闻信息流动,尤其是在社会范围内流动的把关人和引导者 思考:在网络时代,新闻传播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传播者的分散化

----专业媒体的优势仍然存在,但是逐渐从信息的提供者转化为信息的验证者和诠释者。

为什么是选择者?

新闻信息的选择者,是指新闻传播者具有对新闻信息进行筛选、比较、鉴别、取舍及如何处理的决定。选择者概念,大致与传播学中“把关人”的含义相当。新闻信息的流动是经过过滤与选择的流动,新闻传播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没有选择也就没有新闻 选择流程?

传播者选择新闻的过程图:

1)事实→新闻定义→新闻价值→新闻法规→新闻政策→新闻→媒介→接收者

2)事实→新闻定义→新闻价值→新闻法规→新闻政策→宣传价值→新闻→媒介→接收者

职业传播者

与新闻职业的关系→严格自律的职业传播者

名言以及出处 普利策新闻名言

– 著名报人普立策创办了《邮讯报》,公开声称其办报方针是“为人民服务”,“是真理

的喉舌”,“提倡道德原则和思想,不提倡偏见和党见派恆性。”

– 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了望者,他要在一望

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

– If a country is a sailing boat in the sea, and journalists who is the bow of the observation.

If he wants to observe the endless sea of all, unpredictable things can happen look at the sea and the shallow reefs, timely alerts。

– 什么是我们政治生活最大的破坏者?当然是腐败。为什么会造成腐败呢?自然是贪

财。谁又是贪财最大的唆使者?„„金钱是今日世界最大的诱惑力。有人为它出卖了灵魂,有人为它出卖了肉体,更有人把钱看成万能„„ – 记者的生活是铁脚马眼神仙肚。懒人是当不了记者的。 – 我们的国家与报业休戚相关,升沉与共。报业必须具有能力,大公无私,训练有素,

深知公理并有维护公理的勇气,才能保障社会道德。否则,民选政府徒具虚名,而且是一种膺品。报业的谩骂、煽动、虚伪、专横,将使国家与报业一同堕落。塑造国家前途之权,就掌握在未来新闻记者的手中。

第七讲

新闻传播过程(四要素)

1、传播者:指发送新闻信息的一方,其居于传播的第一道关口。为新闻信息的发送者,传播者首先一个任务就是要采集新闻信息,然后把收集到的信息经过加工、制作,使之符号化、体裁化并发送出去。传播者从采集到发送主要是解决“传播什么”和“如何传播”这两个问题,直接决定着新闻信息的传播数量、质量。

2、传播内容:传播内容就是被传播的新闻信息。它是传播者的劳动结晶,也是接收者所要接收的“产品”。传播者是通过传播内容来影响接收者,接收者则是通过传播内容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因此,传播内容既是沟通、连接整个传播的“桥梁”,也是传播是否有意义、有效果的关键。它是经过传播者的加工制作,是符号化了内容,故而又有人称之为“讯息”。 3.传播媒介:是用来传播新闻信息的物质手段。传:播媒介居于传播过程的中间,是新闻信息流过的必经之道。新闻传播媒介大致上经过了口头媒介、书写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等几个发展阶段。

4.接收者:是接收新闻信息的一方,是新闻传播的“终点”。在现代社会中,新闻接收者人数众多,包括社会中各样的人。新闻传播者所面对的是一大批成分复杂的接收对象,因而也就统称他们为“受众”。

新闻接收者的地位与作用 1、新闻信息的接收者

他们是新闻信息传播的目的地或终点站。(线性传播模式)

反馈作为电子工程学上的一个术语,本意是指发出去的电波的回流。 收者可以与传播者进行角色互换。 新闻接收者分为两大类:

1.稳定型接收者 对这类接收者而言,接收新闻已成为他们一种经常性、稳定性的行为,已内化为每天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内容,而且在可能情况下,会通过不同媒介接收大量新闻。 2.偶然型接收者 此类接收者对新闻无太大兴趣,因而,接收新闻仅仅是一种附带的、随机的或偶然的行为。

新闻信息的寻求者

新闻信息的寻求者,是指在新闻接收过程中,接收者实际上是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有选择地寻求并接收新闻。

其一,所谓新闻信息的寻求者,主要是从接收过程角度来看,或者说是对接收行为的放大,并不着眼于整个传播过程。因此可称为是以接收者为中心的角度。

其二,激发寻求的动力源自于接收者自己的兴趣、需要,尽管这些兴趣与需要和特定的社会背景、社会关系无法分离,

其三,这种寻求主要表现形式是有选择地接收,说到底是在一定的接收范围内的寻求,而不是脱离接收者的特定位置去进行凭空创造。 接收者的寻求主要表现于两个层次上:

1.对内容的寻求:第一,指接收者的选择性注意。与自己的兴趣、需要以及观点相一致的新闻,第二,指接收者的选择性理解。根据自己的价值系统、社会背景、思维方式、认知水平对所接触到的新闻做出自己独特的解释。 2,对新闻媒介的寻求。多中择一或针对性选择

第八讲

新闻事业的基本特征: 1、新闻事业的组织特征。

从结构上看,新闻事业是一个以传播流程为结构方式的组织。 从所处的位置看,新闻事业是社会新闻信息流通的中介组织。 经营管理上看,是一个按照特殊规律运行的“精神商品”生产组织 具有:商品性、公共性、意识形态属性

目前中国新闻事业运行机制: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 2、新闻事业的活动特征

1)现实性——反映社会进程的“秒针”。

2)广泛性——无所不在、无所不及的新闻信息流 3)纪实性——“社会状况的写真” 4)大众性——公众共同参与的事业

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

1,传播新闻——体现信息传媒特质 最基本、最主要、最重要功能 2.引导舆论一体现舆论工具特质

“议程设置”,新闻事业是一种舆论工具,具有反映舆论、表达舆论、影响舆论和引导舆论等功能。发表评论和政治宣传

3.服务社会一体现公共媒介特质

传播知识;提倡道德;刊登广告;提供娱乐。

*新闻传播过程规律(简答题)

新闻传播过程规律,就是指存在于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法则。 1、追求尽可能大的新闻流通量

新闻传播过程,其标志就是新闻信息的流动。犹如“血脉不通则病,学术不通则陋”,没有新闻信息的流通,传、收双方无法沟通,新闻传播无以存在。 含义有三:

第一,传得快。新闻喜新不喜旧,流通速度快,流通时间短,不仅可以保证新闻的新鲜性,而且也可以保证新闻尽量减少损耗,以防止失真。

第二,传得多。流通速度是与流通数量成正比的,速度越快,能通过的新闻信息也就越多。 第三,传得自由。快与多,是与传播中所获得的自由度密切相关的。 追求新闻信息的大流通,除了要不断提高人和媒介处理新闻的能力和水平外,其中更为重要的是要制订并完善有关新闻传播的政策和法律条文,在不损害社会与人民利益的前提下,以保证新闻传递有充分的自由。

新闻传播的发展规律:

• 从传播到新闻传播再到新闻事业阶段,是新闻传播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社会现象产

生、发展、成熟、壮大的过程。

• 新闻传播的发展规律,就是指在新闻传播发展过程中,各种事物、各个方面内在的

必然的联系与反映。

• 从最根本上说,新闻传播就是应社会的需要而产生、而发展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