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媒体素质教育探析——以具体社会现象为例
2020-03-11
来源:乌哈旅游
田教育探索 本文为淮海工字院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 大学生新媒体素质教育探析 以具体社会现象为例 张娟 222005) (淮海工学院 江苏连云港【摘要】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新媒体素质教育的紧迫性及必要性,提出了开设大学生新媒体素质教育课程的相关建议。 认为,在新媒体环境下,应该把媒体素质教育作为大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面对现有的诸多问题,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 提高学生整体的媒体素养水平,为社会培养出真正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新媒体素质;素质教育;必要性 一、引言 大学生误人传销组织致死”这样的新闻读来触目惊心,是什 新媒体是指相对于书信、电话、报刊、广播、电视等 传统媒体而言的,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移动通讯技术 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 包括微博、论 么原因导致了当今大学生屡屡被骗,屡屡被误入传销组织。 是那些骗子的骗术太高明了吗?当然,我们要追究那些骗子 的责任,但是我们也要提高大学生的防骗意识,提高大学生 坛、手机APP等在内的新形式的媒体以其丰富的资源和便 利的获取条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信息来源。新媒 体有即时性,交互性,共享性与海量性,他们把信息以文本 或者视频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人们很难在众多信息中识 别出信息的真假,以至于很多人确信了网络信息,上当受骗。 尤其是当今大学生,对于社会了解少,信息识别能力差,很 容易受到网络信息的干扰,进入信息骗局,甚至丢了性命。 “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新媒体的创新发展,在为社会生 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大学生作 为当代使用新媒体最多、最频繁的群体,对新媒体带来的大 量的信息的辨别能力影响着他们能否健康成长。 根据国内外文献调研和分析,目前国内外媒介素养研 究,大多集中于对传统媒体的媒介素养研究上,单独对“新 媒体素养”进行专题研究的较少。在中国知网中输入“新媒 体素养”,相关的词条很少,大部分是基于新媒体环境下大 学生媒体素质的研究,虽然两者相似,但是和新媒体素质教 育的研究还是有区别的,因此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意义重大。 二、大学生新媒体素质教育的紧迫性及必要性 甄别信息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真正让那些骗子没有可乘之 机。“美女大学生传销窝点卧底10天,追回6万欠款”这样 的新闻也有,证明骗子并不是无懈可击的,也是有漏洞可寻 的。但是这样的案例却非常少,因为大部分普通的大学生都 没有这样的能力,我们要让每一个大学生都具备反传销,反 诈骗的能力,有识别真伪信息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这 些悲惨事件的发生,至少会减少这类事件的发生。在学校里 我们教会了他们知识,但是这些知识却不能保护他们的安 全。因此我们要有新的教育内容,填补这片空白,跟上社会 发展的速度。故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急需且必要的,提高大 学生对于信息的辨识能力也是必需的。 三、建议开设大学生新媒体素质教育课程 直在谈大学生的新媒体素质教育,似乎一直要在大 学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其实在大学当然要进行素质教 一育,但是这只针对这一批从讯息并不发达的年代成长起来的 大学生,因为新媒体是近几年科技的产物,我们要让素质教 育跟上科技发展的速度。但是对于生活在这个时候的中小学 生,我们要从小开设素质教育的课程,培养孩子的素质教育 意识,积累辨识信息的能力,才能让孩子们的素质教育一直 面对这样一种功能优越、影响强大而又发展变化非常 迅速的传播媒体,高校大学生普遍缺乏知识基础和心理准 是和科技同步,不至于将来要进入大学,开始接触社会时, 有更严重的情况发生。 备,缺乏对其进行科学、合理应用的素质和能力,以致在思 想上和行为上出现许多忙乱,由此造成的负面影响和不良后 果有目共睹。所以,客观认识网络媒体,把握当代大学生网 络媒介素养状况,加强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是我们必 须面对而且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新媒体素质教育从来不是某一个特定人群的事,也不 是某一个时代的事,而是全民族的事,因为学生关系到国家 的未来,国之根本,要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不能只靠 科学知识来武装,更要让人才有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才是真 正的人才。 现在的科技越来越发达,那些过去骗吃骗喝的少了, 但是利用高科技为依托行骗的骗子却越来越多,而且大部分 对待这一代的大学生,应把素质教育设为必修的公开 都是利用大学生涉世不深,思想简单,想要自立等的心理特 点对大学生实施诈骗。骗子骗人的技术可能并未有多高明, 但是借助新媒体的外衣,借助于铺天盖地而来的多种多样的 信息,让大学生难辨真伪。虽然现在四处都在宣导要警惕诈 骗,防止落入传销。但是只要在百度里输入“大学生诈骗” 或者“大学生传销”,就会有上千条的信息罗列在页面。“大 学生又被骗了”,“河南:女大学生被诈骗9干多元”,“又 一山东大学生遭电信诈骗猝死”,“大学生屡陷传销,只能 怪自己糊涂”,“求职大学生溺亡,疑入传销组织”,“求职 128f新西部NEW WEST 2018年01月中旬刊 课,对大学生进行系统而有效的教育。高校可以通过面授课 程、网络课程以及调研等的形式进行开设课程,要保证这样 的课程不是花瓶,不是鸡肋,要让学生真的能学到东西。面 授课程可以通过播放情景剧,由实例进行讲解,分组讨论等 形式,增强学生上课的兴趣。高校可以通过网络,通过在线 课程等方式开展网上自修的媒介素养教育课,此种形式可以 提供完整的教学内容和课件, 还可以增设课程中的问题讨 论部分,让学生听课过程中不走神,随时有问题都可以在线 提问,由专门的老师进行定时的解答。采用(下转第25页) 西部经济圜 点。二是打造特色园区。打造~批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 4、做好“三个覆盖”,完善公共服务 完善公共服务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备硬件,具体到西 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拓展农业功能,增强农业农 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一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特 色,具有科技示范、生态保护、观光体验、休闲度假等多种 功能的都市农业生产示范区。三是打造特色村镇。推广使用 《陕西省农村特色民居设计图集》和《西安市农村住宅建设 图集》,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十个一”活动,创建美丽宜居 示范村庄,打造“美丽乡村、文明家园”。 3、做好“三个进入”,注入发展活力 注入发展活力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具体到西 安,就是要做好“三个进入”:一是鼓励工商资本进入。更 加主动的创造条件、开拓渠道、内引外联,在土地流转、项 目包装、手续审批上积极支持,形成企业进军农业产业化的 热潮。二是鼓励电子商务进入。继续加强与知名电商企业合 作,建立农产品电商平台,推进电商扶贫,引导和帮助贫困 户依托电商创业就业。积极培育信息消费、电子消费等新的 消费热点。鼓励涉农区县建立电子商务工作部门协调机制、 制定区域电子商务发展鼓励政策、培育扶持电子商务龙头企 业。三是鼓励返乡能人进入。各区县可以建立乡友档案库, 加深沟通联系,做好项目储备,鼓励更多返乡能人和优秀管 理者回乡创业,突出“小规模、大群体”,形成“百姓创家业、 能人创企业”的良好氛围。 (上接第23页) 安,就是要做好“三个覆盖”:一是做好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 统筹做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失地农民保障、城 乡养老保险等工作,提高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增加就业工 作岗位,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二是做好覆盖 城乡的公共服务。要逐步启动新型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 着力打造“2公里服务圈”和规模适当、功能完善的“幸福 家园”。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促进城乡卫生服 务一体化。三是做好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紧紧围绕“路、水、 电、气、通讯”五大重点,捆绑项目,加大投入,加快建设 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增强城乡防汛、消防、防疫、抗震等 防灾减灾功能,提升保障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弘震.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服务问题研究【D】.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10.6. 【2】 陈恢清.衡阳市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国防 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8.05. 【作者简介】 梁慧歆,西安市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山等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因此积极开发道教饮食资源, 无疑对发展道教旅游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开发道教素食能促进成都茶文化产业的发展 源,对弘扬茶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影响远及海外。茶艺与茶道是 茶文化的重要内容。我国是茶的故乡,茶在我国被誉为“国 饮”,“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中国人的民族特性 是崇尚自然,朴实谦和。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 来修养心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参禅悟道,在精神上追 求茶道之意境。更进一步,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 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 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1 成都茶馆众多, 青城山有青城雪芽,历史悠久,茶叶花色品种丰富名茶众多。 目前茶文化产品仍具有较大的开发空间,包括茶叶、茶具、 茶馆、茶楼以及茶俗、茶礼、茶叶包装、设计、宣传等。在 产品方面,可体现出道文化的特征,使茶文化产品具备更高 的文化内涵。所以深入分析道教饮食菜单、开发道教饮食资 (上接第128页) 文化是旅游之魂,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是旅游的最高 境界。成都道教名胜较多,宫观或依山而建,或临水而居。 道教旅游产品也很丰富,对于旅游者来说,当游览道教名胜 山水,感受道教文化魅力的同时,独特的道教饮食将展现其 特有的文化形态,使其更深刻体验道教旅游的境界。因此, 开发道教饮食资源是发展成都旅游业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J [1】 巴兆祥.中文民俗旅游[M】.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4(74). 【作者简介】 徐 刚(1976一)男,山东济南人,成都医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道教养生思想.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迅速的在全校 大学生中建立起良好的氛围,对大学生整体提高信息辨识能 力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带领学生去防诈骗等一些地方 实地参观考察,在网上搜集实例,并总结共性等方式,提高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大学生的怀疑 真正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2】 周婧.关于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策略探讨L1].人力资源管理,2015.06.291—292. 精神,让他们对获取的信息持强烈的怀疑态度,培养他们去 寻找确认信息真伪的能力。利用各种新媒体,手机APP等, 采取多样化新媒体素养教育的形式,才能让新媒体素养教育 更有成效。 总之,在新媒体环境下,应该把媒体素质教育作为大 [3】 张泰来.新媒体素养: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U】.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0.01.55—57. 【作者简介1 张娟(1988一)女,汉族,江苏连云港人,淮海工学 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面对现有的诸多问题,开设相应 的专业课程,提高学生整体的媒体素养水平,为社会培养出 院讲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教育研究方面的工作. 新西部NEW WEST 2018年01月中旬刊J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