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雷鸣洞至大塘公路改建工程A2合同段
盖梁首件工程施工总结
根据指挥部及监理组的要求,每一分项工程批量生产前必须进行首件工程认可,为了确保我合同段内的盖梁工程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及技术标准,我部选择观澜大桥2#墩盖梁作为首件工程,该盖梁长度18m,宽度1.6m,高度1。5m,现浇C30混凝土41.3M3. 一、质量控制目标
为验证本合同段段内桥梁混凝土配比的合理性及其外观质量,施工方法和工艺,进行了首件盖梁的施工,结合现场条件及施工准备情况,我部选择观澜大桥2#墩盖梁作为首件工程。通过对首件盖梁施工,对其施工工艺、施工方法,质量控制点,施工机械和人员组合予以总结,好的方法进行推广,不足之处改进提高,为后续盖梁施工提供参考和有益借鉴,本次盖梁首件制所总结确定的施工工艺,方法和质量安全控制要点等结论性控制成果将上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作为指导施工控制依据. 二、首件盖梁施工
1、工程概况
QK0+379。5观澜大桥观澜大桥位于省道S218线涟源雷鸣洞至大塘公路改造工程(第二合同段)内,桥梁起止桩号为:QK0+310。94—QK0+448。06,桥跨下部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梁,柱式桥墩,系梁、钻孔灌注桩基础。全桥盖梁总数5道。
2、施工组织安排
1)、盖梁施工主要管理人员
参加首件工程的主要施工人员
序号 1 2 4 5 姓名 邓太军 向海清 付卫 李维国 职务 项目经理 总工 质检工程师 施工员 工作内容 总指挥 技术总负责 监督检查 现场指挥 7 8 9 10 15 付卫 邓新杰 李甲升 永泉 冯泽振 实验室主任 试验员 测量工程师 施工队队长 专职安全员
试验负责人 泥浆及混凝土性能的检测 测量放样 现场指挥 负责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2)、机械及机具配备
桥梁工程主要机械设备表
数量 机械名称 规格、型号 小计 拥有 新购 租赁 1、运输与安装机械 自卸汽车 砼搅拌运输车 装载机 汽车吊 汽车吊 电动卷扬机 平板车 EQ341 JCD6D ZL50 JQE40 JQE50 JM5 5 4 2 1 1 6 1 5 4 2 1 1 6 1 85 80 85 80 90 80 80 其中 新旧程度(%) 2、钢筋、机修设备 钢筋调直机 钢筋切断机 钢筋弯曲机 卷板机 CTJ4/14 GQT40 GNT40 ZDW11—20 1 3 3 1 1 3 3 1 80 80 90 90
电焊机 氧割设备 BX3—500 CGL-30 30 8 30 8 90 90 3、其它 变压器 插入式振捣器 平板式振捣器 发电机组
3、施工质量检验 1)、盖梁实测项目
盖梁检查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混凝土强度 (MPa) 断面尺寸 (mm) 轴线偏位 (mm) 顶面高程 (mm) 支座垫石预留位置(mm) 规定值或 允许偏差 在合格标准内 检查方法、频率 箱体组合式 HZ6X60 ZF20 TZXV-200—4 2 40 45 2 2 40 45 2 85 90 95 85 1△ 按附录D检查 尺量: 检查3个断面: 全站仪或经伟仪:纵、横向各测量2点 水准仪: 检查3~5点 尺量:每个 2 ±20 3 10 4△ ±10 5
10
2)、钢筋安装实测项目
钢筋安装检查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两排以上排距 受力 1 钢筋 间距 (mm) 同排 梁板、拱肋 基础、锚碇、墩台、柱 灌注桩 2 箍筋,横向水平钢筋、螺旋筋间距(mm) 钢筋骨架尺寸(mm) 长 高、宽或直径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5 ±10 每构件检查2个断±20 ±20 0,—20 ±10 ±5 ±20 ±5 ±10 ±3 每构件沿模板周过边检查8处 尺每构件检查5~10个间距 按骨架总数的30%抽查 每骨架抽查30% 面,用尺量 检查方法 3 4 弯起钢筋位置(mm) 柱、梁、拱肋 保护层厚度(mm) 5 基础、锚碇、墩、台 板 三、施工方法及施工过程: 1、施工准备
(1)盖梁放样
施工队伍进场后,根据原有的高级导线点,加密布置了施工用导线点,施工用导线为附合导线;并根据原有的高级控制点,布设了附合水准路线。附合导线和水准路线均经过监理组的复查合格。
盖梁放样采用中心坐标法放样,使用的仪器为: 中纬DTM—452C全站仪和DSZ—2水准仪,盖梁中心线放样(即恢复出两个立柱中心,然后以立柱中心定中心线)和盖梁顶、底高程测量均经过了监理的复查合格。
盖梁测量定位主要依据甲方提供的导线控制网,在导线复核无误的情况下,采用全站仪按复核无误的施工图放出盖梁中心坐标,在底模上精确放出盖梁中心。
对已吊装模板的盖梁测出模板顶的绝对高程(在模板顶测量4—6个点即可),以此作为控制盖梁顶标高的基点。 (2)立柱顶凿毛处理
立柱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强度达到15—20Ma以上时,在立柱顶处进行了凿毛处理。立柱顶凿毛实行了全面积凿毛,凿除表面浮浆,露出了新砼,凿毛后混凝土残渣及松散混凝土被清除干净并用清水冲洗干净。 (3)支架搭设
在盖梁施工时,安装承重包箍, 利用包箍握紧墩柱产生的磨擦力来承担盖粱自身重量和施工荷载。下设槽钢,用贝雷片支撑. 2、盖梁施工
(1)钢筋加工及安装
盖梁主筋为预制的钢筋骨架片,钢筋在加工场地成型后在骨架制作平台上焊接。 骨架焊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拼装时按图纸放大样,放样时考虑焊接变形。
b、钢筋拼装时,对有焊接接头的钢筋检查每根接头是否符合焊接要求。 c、拼装时,在需要焊接的部位用楔形卡住,防止电焊时局部变形,待所有电焊点卡好后,先在焊缝两端点焊定位,然后进行焊缝施焊。
d、施焊顺序由中到边对称地向两端进行,先焊骨架下部,后焊骨架上部,相邻的焊缝采用分区对称跳焊,不顺方向一次焊成。
骨架预制好后,人工抬运到现场,在地面打架绑扎成形,并将50%箍筋和主筋点焊。利用25T吊车配扁担梁将骨架整体吊放在墩帽底模上并调好位置,(吊点位置在骨架筋内穿5cm钢管加劲,吊放时注意防止钢筋变形),垫好钢筋保护层垫块。 (2)模板制作与安装 a、模板制作
盖梁底模板定型钢模,板底为8#槽钢作为支承,侧面模板为大面积定型钢模,接缝处应夹双面胶带以防止漏浆。侧模长度水平向为一整块,相邻模板接缝采用搭接缝方式,接缝处夹双面胶带以防止漏浆。模板顶部用拉杆联结.
b、模板安装
支架搭好后,铺底模,每道接缝必须做到平直且夹垫高密海绵条或双面胶,立柱与底模的接缝利用高密海绵塞缝,而后打密封胶以防漏浆。
铺好底模,扎好钢筋后,立侧模。侧模支立,初步上线后利用10道φ12拉杆对拉。上好拉杆后调整侧模上线上紧螺丝,底模和侧模接缝处应夹双面胶带以防漏浆。两块侧模接缝处亦应加垫双面胶带以防漏浆。
(3)砼浇筑
砼采用集中拌和,浇筑时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至现场,使用吊车和料斗输送入模。砼浇筑采用斜层法由一端向另一端浇筑,砼分层厚度不大于30cm,振捣采用50型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在浇筑过程中严防料斗和振动棒碰撞模板,以免造成模板偏位,或扰动已浇好的砼。
(4)拆摸及养生:砼浇好后,待强度达到2.5mpa以上即可拆除侧模板,拆除侧模后利用土工布(透水)覆盖墩帽顶面及侧面,并用麻绳缠绕,使土工布贴住砼表面,在土工布上浇水使之经常保持湿润,以对砼进行养护.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90%后即可拆除底模,底模拆除的方法为:先松工字钢下面钢板,使底模系统下落,随后将底模拆下,而后抽出槽钢工字钢,拆除贝雷片。 四、质量保证措施:
为了保证盖梁的最终质量,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对盖梁施工的全过程进行了严格的把关。
1、技术交底:
在施工前前,我们把盖梁工程施工方案对各工序施工负责人进行了认真的交底,使他们真正的知道了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处理作了详细的交待,以保证整个施工过程中不出问题.
2、明确盖梁施工各工序质量检查责任人,并层层落实
在开工前我们根据盖梁工程的特点,设置了各工序质量检查责任人规定了要检查的内容,对各道工序严格检查。
3、对盖梁工程施工的每一工序都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并请现场监理工程师复查合格后,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4、对原材料,水泥、砂、石子、钢筋等进行了严格的试验,并请监理复查。浇筑前测定集料的含水量,调整了配合比,以控制砼的质量。
5、对工程用机械设备进行了仔细的检查和维修,特别是拌和机、吊车等重要设备,同时设有备用拌和机以防出现问题后应急.
6、在砼浇筑过程中,技术人员、现场监理人员进行了全过程旁站,控制砼浇筑时
的振捣质量以及混凝土的质量. 五、文明施工措施
为了给施工创造一个整洁、文明的环境,首件钻孔灌注施工采取了若干措施,确保了文明施工形象:
1、施工现场设置了醒目标志、标语,挂牌施工.在主要施工作业点、危险区、都必须有安全宣传标语或安全警告牌,做好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宣传工作。
2、现场安排了施工班组长作为现场施工责任人实行统一布置、统一指挥,做到了道路畅通,环境整洁,文明卫生.
3、现场管理做到了工完场清,材料堆放、设备停置整齐划一,电力线路、电器元件规范布置、安装。
4、施工现场“五有”措施全部落实,有专人管理,做到了文明、整洁、卫生。 5、施工现场各种机械挂牌,施工人员持证操作;
6、 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和劳务协作单位专职安全员进行了全过程巡视。 六、首件盖梁施工总结
盖梁侧壁个别接缝不严,存在漏浆,建议加强模板螺栓紧固,发现不严及时拆解下来,再增加一层双面胶止缝。
柱顶与抱箍间柱面有被二次污染现象,建议施工盖梁前,用于墩柱养护的土工布尽量保留,隔离渗下的浆液,但安装抱箍处土工布必须取掉;盖梁底模与柱顶环侧面选防渗强的填缝材料,填缝材料一旦填上,禁止再调整、以底模;对以渗或溅到柱面上的浆液及时用水冲水或用布擦拭干净。 七、结语
首件盖梁施工,混凝土面平直、光滑、颜色基本一致,无泛砂、无明显气泡;板大面平整、线型平顺,棱角分明,无涨模;盖梁各部尺寸控制较理想。整体来看,本次盖梁首件施工取得成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