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面各项书写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两弹”元勋邓稼先,殷(yān)红热血,精忠报国,鞠躬尽萃,死而后已,功勋惠泽.人世间。
B.“民主战士”闻一多,目光炯炯,慷慨(kǎi)淋漓,气冲斗(dǒu)牛震天地。 ..C.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cǎo shuài),鲁迅先生是深恶(wù)痛决之的。 ...D.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感受到作者炽(zhì)痛的爱国情怀;读陆定一的《老.山界》,我们被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深深打动。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生活中,总有一些人让你崇敬,让你感动,这些人或伟大或平凡或家喻户晓或鲜为..人知。 ..
B.虽然这个特大传销集团的案情扑朔迷离,但警察明察秋毫,终将传销团伙一网打尽。 ....C.对于地球环境污染的加剧,仍有人不以为然,漠不关心。 ....D.孔子被誉为“圣人”,在中国妇孺皆知。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某些商贩昧着良心制作假牛肉,这不仅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而且扰乱了市场秩序。(将“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和“扰乱了市场秩序”互换位置)
B.为了进一步增强全体师生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学校进行了由宿舍到操场的紧急逃生疏散。(将“增强”改为“提高”)
C.周围漆黑一片,我只听见列车猛烈的嘶叫声,打破了沉寂的夜。(把“沉寂的夜”改为“夜的沉寂”)
D.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在上海下水,显示着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新的突破。(将“显示”改为“标志”) 4.下面语境中对加点词词性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他穿着小短褂儿,光着两条小腿儿,小腿儿乱蹬着,哇哇..地哭。”(“哇哇”是拟声词。)
B.《台阶》中,“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总”是副词。) .
C.《邓稼先》中,“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本.
试卷第1页,共11页
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和”“可是”都是连词。)
D.《老山界》中,“一路前进,天黑了才到山脚,果然有许多竹林。”(“才”是介词。)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城市不是乡愁的产地,城市只是埋葬乡愁的坟场。我们周游在后现代的工业城市,难觅经典永恒的乡愁。 , , 。 , 。 ①乡愁生发在辽阔的原野 ①那它一定是逃离了都会 ①因为乡愁萌芽在朴素的地方
①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令人一见倾心的乡愁
①偷偷生长在被现代人遗忘的高山之巅的乡舍与内陆深处的村庄 A.①①①①①
B.①①①①①
C.①①①①①
D.①①①①①
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迁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故事。
B.《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南北朝郭茂倩编纂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 C.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如“卿”,有对他人的爱称如“孤”,有对朋友辈的敬称如“大兄”等。
D.《卖油翁》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记叙的一则故事。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7.下面对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形体方正,规矩整齐。 C.横平竖直,严谨稳固。
B.潇洒飘逸,龙蛇飞动。 D.气势庄严,英气逼人。
二、语言表达
8.请根据下面的材料,补写对联。
黄大年,著名地球物理学家。2009年,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赤胆忠心,殚精竭虑,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推动了我国的“深探”(地球深层
试卷第2页,共11页
探测)事业,用5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20年的道路,项目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技术研发实现弯道超车,完成了跨代飞跃,书写了在地球深层探测领域的传奇,展示了归国科学家至诚报国的风采。2017年1月,他不幸因病去世,年仅58岁。 上联:忆往昔,邓稼先鞠躬尽瘁“两弹”扬国威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小题。
青少年睡眠不足现象日趋严重
①记者今天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获悉,由该所调查并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2019﹣2020)》近日发布。其中的“2009年和2020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年际演变”专题报告通过考察青少年的抑郁和睡眠状况在10余年间的演变趋势发现,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保持平稳,睡眠不足现象日趋严重:95.5%的小学生、90.8%的初中生和84.1%的高中生的睡眠时长未达标。
②蓝皮书副主编、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陈祉妍说,青少年睡眠不足主要有两方面体现:一是上学日睡眠不足8小时的比例升高1个百分点。2009年,有47.4%的青少年在上学日的睡眠时长在8小时及以上,2020年这一比例只有46.4%:2020年青少年的平均睡眠时长为7.8小时,比2009年减少0.3小时。
③分学段分析显示,有95.5%的小学生每天睡眠不足10小时,平均为8.7小时;有90.8%的初中生每天睡眠不足9小时,平均为7.6小时;有84.1%的高中生每天睡眠不足8小时,平均为7.2小时。
④二是上学日睡眠时长随年级升高而呈现下降趋势,周末补觉的现象呈现学段分化。相比10余年前,2020年各个学段青少年的睡眠时长均呈现下降趋势,小学和初中阶段在上学日平均睡眠时长减少约40分钟,高一、高二减少10至20分钟;小学生周末平均睡眠时长减少约12至25.2分钟,初一、初二年级减少约20分钟,初三及高中阶段减少40.2至51.3分钟。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1—03—03)
【链接一】
①要阻止青少年睡眠不足现象“继续恶化”,首先得找到“病因”。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19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指数白皮书》给出了答案,影响孩子睡眠的三大因素是课业压力、玩手机或电脑、父母未能做好表率。睡眠状况较差的青少年儿童中,有41.9%的人睡前会接触电视、手机、电脑等,67%左右的父母经常当着孩子的面玩手
试卷第3页,共11页
机或电脑,可见,确保学生睡眠充足,是学校与家庭共同的责任。如今目标没有达成,板子只打向学校显然有失公允。换言之,孩子睡眠不足,学校作业过多是重要原因,家长也难辞其咎。比如,给孩子报了过多的补习班、兴趣班,孩子不得不拿出额外时间完成作业;孩子沉迷手游或电视节目,家长不加干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规定“家校配合保证每天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睡眠时间”,这也说明学生睡眠问题需要家校配合解决。
②近期,教育部又提出要抓好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将中小学生睡眠质量和时间交由家校联手“共治”,并纳入监测考核。尤其是在睡眠管理上,要把家庭和学校的边界划出来,研究学校的发力方式,提出学校怎么配合家长的具体方式。从政策部署来说,只要按照相关要求实施,完全有望阻止学生睡眠不足现象“继续恶化”。
(选自《潇湘晨报》2021—03—22,有删改)
【链接二】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联合美国、日本、韩国的相应机构,共同开展了中美日韩四国中学生健康状况调查活动。下面是两项调查统计结果:
【链接三】
①睡眠可以促进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科学家通过对健康成人被试者的睡眠情况进行监控,发现睡眠不足会引起被试者体内多种基因功能的改变,涉及认知功能、新陈代谢、免疫力等领域,明确了睡眠对基因的影响。科学家还认为,人在睡眠时可以将已经学习过的隐性知识,更为有效地转化为外在知识,而这种特殊的认知能力与其晚上睡眠的时间有直接关系,如果能达到充足的睡眠,人的记忆力会特别好。
②睡眠不足、质量不高,给青少年学子带来的不良影响非常严重。睡眠不足将导致学习时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效率降低、作业错误率升高等。长期睡眠不足还会导致大脑皮层功能紊乱、神经衰弱及某些神经症的发生,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试卷第4页,共11页
③作为学生,如何改善自己睡眠不足的状况呢?
一、改变观念,提高认识。一定要树立学就是学、休息就是休息的观念。 二、系统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会合理利用白天的时间。
三、科学安排生活,建立有规律的起居来克服熬夜。如一般在睡前一小时内,不要做太难的习题,也不要思考一些太深入的、会引起情绪波动的问题,同时在饮食上也可采取一些措施。
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十余年来,青少年睡眠不足现象日趋严重,九成多初中生睡眠时长不足国家规定的9小时。
B.在青少年睡眠管理上,只要学校与家长做好配合,完全有望阻止学生睡眠不足现象继续恶化。
C.在中国,67%左右的父母经常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或电脑,导致青少年儿童睡眠时长不足。
D.我国中学生的睡眠情况不容乐观,主要与繁重的学业负担、家长带来的不良情绪这两个因素有关。
10.下面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上学日睡眠时长随年级升高而呈现下降趋势,周末睡眠时长则随年级升高而呈现上升趋势。
B.确保学生睡眠充足是学校与家庭共同的责任,学校要找到配合家长进行睡眠管理的具体方式。
C.日美两国中学生睡眠足够的人数比例相对较高,中韩两国中学生睡眠足够的人数比例相对较低。
D.作为学生,改变观念、系统安排学习时间、科学安排生活等都能够改善自身睡眠不足的状况。
11.中小学生睡眠不足的问题亟待关注和解决。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学校、家长需要做出哪些努力?请你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智能时代个人生物信息安全如何防护
①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个人生物信息逐渐替代传统密码,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和商业领域中。社会公众要意识到“便捷性危险”,谨慎使用个人生物信息;国家更要尽快出台和完善相关立法,为智能时代个人生物信息安全加固防护墙。
试卷第5页,共11页
②个人生物信息最常见的包括指纹识别、人脸识别,比如手机解锁、手机支付、公司门禁、“刷脸”支付等。这虽然给公众网络交易带来极大便捷,但其中也隐藏着不少安全隐患。相比常规个人信息,比如身份证信息、密码信息等,个人生物信息被复制概率较高。例如:1.5米内的“剪刀手”自拍照片能百分百还原出一个人的指纹信息,如果手机丢了,里面刚好有你的“剪刀手”自拍照片,是能通过制作指纹膜在你的手机支付账户直接进行指纹支付的;在朋友圈“晒”照片,也会泄露面容生物信息,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面容信息进行网络支付。此外,手机号码信息、密码信息一旦泄露,可以随时随地修改,但个人生物信息一旦泄露,并无修改的可能性,即便陷入危险境地,也难以寻求有效的解决对策。我国在个人生物信息保护立法上也还存在一定缺失,个人生物信息的越界、过度采集行为并未及时得到法律惩处,给个人生物信息的使用带来一定的风险。
③在智能时代背景下,如何防护个人生物信息的安全呢?
④社会已普遍将个人生物信息纳入私权范畴,但其属性尚未得到立法确认,所以应依法明确个人生物信息的私权属性。如,赋予个人生物信息法律权属和地位,罗列个人生物信息种类,比如指纹、面容、虹膜、声音、体态、健康状态、DNA等等,确保个人生物信息保护专项立法涵盖内容广泛。
⑤政府、企事业单位、院校、社区等要联合开展个人生物信息法制宣讲,告知社会公众乱用个人生物信息产生的严重后果,提高社会公众的隐私保护意识、法治安全意识,让社会公众意识到个人生物信息与其他不同,一旦遭遇泄露无法更改,或将造成一生影响。
⑥强化个人生物信息监督管理职责也是关键的一步棋。在诸多侵犯个人生物信息违法行为中,多数用户自身并不知情,难以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需要依赖监督管理部门的技术优势,提前消除个人生物信息的安全隐患,防止因企业过度采集和使用个人生物信息,导致信息泄露侵犯社会公众合法权益。
⑦对于个人生物信息,政府多一份责任公民就多一份保障,公民多一份警觉就会少一份担忧。
(摘自《人民论坛》2020年10月,有删改)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社会生活和商业领域中,指纹和人脸识别等个人生物信息已逐渐替代传统密码。 B.第①段将个人生物信息与身份证信息、密码信息作比较,说明后者安全系数较低。 C.第①段列举了多项个人生物信息种类,说明个人生物信息保护专项立法涵盖面广。 D.多数用户并不知道自己的个人生物信息被侵犯,所以政府必须担负起管理的责任。 13.第①段说明个人生物信息存在哪三个方面的安全隐患?请简要概括。
试卷第6页,共11页
14.文章从哪三个方面介绍如何防护个人生物信息安全?请简要概括。
阅读丘脊梁《街边剃头匠》一文,完成小题。
①在我们院子外小街拐弯的街边,有一副剃头担子,摊主似乎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乡下人。我日日打他摊前经过,却从没正眼注意过他,因为我觉得这种人跟我的生活实在没什么牵连,要理发,外面美容美发店多如牛毛,再怎么样,我也不可能光顾这种给民工们方便的地方的。
②有一天我却想起了他。事情的起因是儿子半岁时要剃一个胎头。那天母亲、妻子和我抱着孩子下楼,找了好几家理发店,一见那些年轻的小姐,母亲便叫嚷着换地方。理发(或者说是美发)的小姐看了孩子头上勃勃跳动的脑门,也吓着说:“还是找个年纪大点的师傅吧,这活我从来没做过。”后来我们便找到全城最大的一家理发店,店前悬着一条广告——“热烈欢迎香港进修归来的国际美发大师阿苗先生来我店执剪”。我心头一喜,想,这么大规模,这么上档次的理发店,又有国际大师执业,还会剃不了一个胎头?进去,果然热情。我对老板说:“要那个香港的大师来吧。”一会,那个叫阿苗还是阿猫的大师就来了。披着染得通红的长发,穿着女人的汗衫,二十多岁的样子,风度得很。母亲一见就不高兴。我笑着说:“孩子想剃一个胎头。”大师斜眼看了一下孩子,眉头一皱。精明的女老板马上赔着笑说:“阿苗先生的意思是,剃胎头算一件大喜事,价格要贵点。”我说:“要多少?”女老板说:“就算一百八十元吧,好数字。”我心里一震,真黑!但转念一想,孩子出生第一次剃头,贵点就贵点,便说:“好吧,只要剃得好,钱不要紧。”阿苗先生便不情愿地摆弄了一会剪子、剃刀,然后拿起电剪说:“抱过来坐好。”母亲看到他拿着一个嗡嗡叫的家伙,忙喊:“你那玩意怎能给这么小的孩子剃头!不小心震着他怎么办?”我和妻子也不同意。阿苗说:“那就没办法了。”母亲气得抱起孩子便走。我心想,这只怕是一个挂羊头卖狗肉的大师,也赶紧出来。站到街上,我们正不知如何是好时,我的脑中忽然想起那副乡土的剃头担子。
③老远我就看到那个剃头匠守着摊子在发呆,见我过来,他忙起身招揽生意。他起身时幅度很大地趔趄了一下腰,我知道这是一个跛子。他笑脸相迎说:“先生要剃头?”我哧地笑了一下,心想,像我这样有身份又爱时髦的年轻人,怎会到你这破地方来理发呢?我指指跟在身后几米处的母亲抱着的孩子说:“能剃胎头?”他哈哈一笑,边准备家伙边说:“十六岁出师,剃过的胎头只怕上千了哟!”我忙高兴地招手要母亲她们快来。坐好后,他熟练地拿着雪亮的刀,五指叉开轻轻接住孩子的头,一面飞快地挥动,一面夸孩子长得胖,长得好。挥洒自如中,十分钟不到他就完事了。孩子的头发剃得一根不剩,却没落一根到衣服里。我发自内心地赞赏他手艺好。他呵呵笑着很不好意思地
试卷第7页,共11页
连连摆手。我说:“师傅辛苦了,要多少钱?”他伸出两根指头说:“两元钱。”我怎么也想不到人家要收180元的生意他只会要两元,忙拿出10元钱给他,连一向吝啬的母亲也说不用找了。但他却坚决要找,见我硬是不要,他便收好钱说:“先生的头发也不短了,要不我再给你也剃个头?”我心里有些犹豫,但考虑到他手艺不错,如果不理,他收了钱心里会不好过的,便同意理个平头。他愉快地给我围好围兜,左看右看,然后用推子很用心地理起来。理完,我起身要走,他却按住我说:“不急不急,还没完呢。”之后又给我做了差不多二十分钟的全身推拿。他推拿的水平极高,那每一下捏拿,都恰到好处,让人畅快无比。我平生第一次感受到理发竟然是如此惬意和美好的事情。
④第二天上班,同事们见了我都问这么漂亮的头发是在哪里做的,花了几十元钱?我笑而不答。后来一位爱帅的年轻同事,一再央求我带他也去理一个,我推不掉,便带他去了。谁知他看了那副乡土的行头和乡气的师傅,直骂我开什么国际玩笑,我一再认真地说是真的在这里理的,剃头匠也证明不假,他才信了,但他却没有坐下理发,而是转身走了,走时,看我的眼神都有些异样。
⑤以后,我仍日日走过那个剃头摊,但我再也没到这里理过发了,除了偶尔看到几个民工样的人在剃头,摊子生意一直冷冷清清。尽管我知道,他是一位处在民间的真正的大师。每每摸着孩子的头,我便会想起他,我便会惭愧起来,但也仅仅是想想而已。其实,走下楼,过去几步也就到了,但我却做不到!
(有删改)
15.“我”对街边剃头匠的态度、情感,随着情节的深入而不断变化,其变化过程可以用文中的词语来填空。
从没正眼注意过→______→______→心里有些犹豫→_____→再也没到这里理过发 16.本文人物形象真实生动,试分析文中两个画线句是如何描绘人物形象的。 ①大师斜眼看了一下孩子,眉头一皱。
①他熟练地拿着雪亮的剃刀,五指叉开轻轻按住孩子的头,一面飞快地挥动,一面夸孩子长得胖,长得好。挥洒自如中,十分钟不到他就完事了。孩子的头发剃得一根不剩,却没落一根到衣服里。
17.文题为“街边剃头匠”,主要人物也是剃头匠,可为什么第①段作者又不惜笔墨地写那个“阿苗先生”呢?
18.结合第①段中划线句和链接材料,谈谈两文在情感上的相同点,以及产生这种情感的不同原因。
【链接材料】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
试卷第8页,共11页
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老王》)
四、情景默写
1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走近经典诗句,会让我们的情感变得更加丰富。独坐竹林深处,我们可以聆听王维“独坐幽篁里,_______”的美妙乐音;“_______,(1)沐浴清冷春风,我们可以感知李白(2)(3)________”(《春夜洛城闻笛》)的淡淡乡思;东望故园,长路漫漫,我们还可以感受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4)_______”的泪语凝噎;策马戈壁草原,我们可以遥想木兰奔赴沙场“(5)_______,(6)_______”(《木兰诗》)的飒爽英姿。
五、诗歌鉴赏
晚春 韩愈〔唐代〕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2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描写的暮春季节,百花盛开,万紫千红,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 B.“杨花榆荚无才思”,诗人极力嘲讽“无才思”的“杨花榆荚”没有其他花卉那般艳丽,不配在春天飘落。
C.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
D.本诗以轻灵的语言,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对春天的留恋,读起来饶有趣味。 21.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从修辞的角度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六、对比阅读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试卷第9页,共11页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
【乙】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节选自袁枚《子不语•卷十四•卖蒜叟》)
【注释】①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2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但微颔之 但见杨双膝跪地 ..B.久而不去 一狼径去..C.旁睨而揶揄之 睨之久而不去 ..D.叟能如是乎 不知木兰是女郎 ..
23.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康肃笑而遣之 奋拳击之..B.尝射于家圃 取势于十步外 ..C.而钱不湿 老人徐徐负蒜而归 ..D.徐以杓酌油沥之 以拳打砖墙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①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 25.你从【甲】【乙】两个故事中分别得到什么启示?
试卷第10页,共11页
①
七、选择题
26.下面关于《骆驼祥子》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作品围绕着祥子的最大梦想,写他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突出当时社会人民的苦难生活。
B.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曹先生,他和他的家人对祥子很不好。
C.小福子是祥子最后的精神寄托,但当小福子上吊自杀后,祥子开始变得麻木、自私,逐渐沦为行尸走肉。
D.虎妞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一个人物,作者对她的态度既同情又批判。
八、名著阅读
27.祥子人生三起三落,简介其中的一次起落。
28.老舍先生在小说《骆驼祥子》结尾评论祥子:“他为自己努力,也为自己完成了死亡。”请结合作品中的相关情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九、作文
2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邓稼先始终站在研究第一线,昼夜忙碌计算的样子,很美;阿长穿着蓝布衫,高兴地拿着《山海经》的样子,很美;父亲为了造新台阶,在露水与晨雾中认真踏黄泥的样子,但美……一个坚守,一次选择,一种努力,一份真诚……都会让我们感受到一个人不同寻常的美丽。
请以“你 的样子很美”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2)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3)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4)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试卷第11页,共11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