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桩施工作业指导书
1.桥梁桩基采用旋挖钻机或反循环旋转钻机成孔,水下混凝土灌注成桩。
2.钻孔场地应清除杂物、换除软土、平整压实。
3.混凝土运输便道必须平整,且能够满足重载车辆通行。
4.测量人员按照桩位坐标采用全站仪测准确放出桩的中心位置。
5.测量放样后及时进行技术交底,现场交底到作业班长和操作手。
6.护筒采用8mm厚钢板制作,高度为2~4m,2m一节,做成整体圆形。护筒直径比设计桩径大20~40cm。护筒顶部高出施工地面30cm。
7.护筒埋设质量标准:护筒孔口平面位置与设计偏差不大于5cm,竖向倾斜度不大于1%。
8.开挖泥浆池,选用膨润土配制优质泥浆。
9.在钻孔桩施工过程中,对沉淀池中沉渣及浇筑混凝土时溢出的废弃泥浆随时清理,严防泥浆溢流,用汽车弃运至指定地点。
10.钻机就位后,将钻杆中心准确对准孔位中心,保证底座和顶端平稳;要求转盘中心同钻架上的起吊滑轮缘以及柱位中心三点在同条垂线上,钻杆位置偏差不得大于5mm。
11.钻进过程中要及时填写钻孔施工记录,交接班时应详细交待本班钻进情况及下一班需注意的事项。
12.钻进中控制水头高度,并经常测定泥浆性能,保持一定的比重、粘度和含砂率。
13.旋挖钻进时,根据地质情况,采用合适的钻头。开始旋挖时速度要慢,防止扰动护筒。在孔口段5~8m旋挖过程中特别要注意通过控制盘来监控垂直度,如有偏差及时进行纠正。
14.钻进过程中,每进尺2m及在地层变化处捞取渣样,填写钻孔记录表并与地质柱状图核对,根据不同地层调整泥浆指标和旋挖速度。
15.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采用检孔器进行检查,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后立即进行清孔。旋转钻机清孔采用泥浆置换法。
16.清孔须达到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孔内排出或抽出的泥浆手摸无2~3mm颗粒,泥浆比重不大于1.1,含砂率小于2%,粘度17~20s;
17.浇筑水下混凝土前检查孔底沉渣厚度,沉渣厚度不大于10cm。严禁采用加深钻孔深度的方法代替清孔。
18.钢筋笼采用集中场地加工,孔口对接加长,钢筋笼每一截面上接头数量不得超过50%。
19.为保证钢筋笼不偏心以及保护层厚度,制作与基桩同标号的混凝土垫块绑扎在笼体周围,间距2.0m,梅花型布置。
20. 成孔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
21. 灌注水下混凝土的导管采用直径为25~30cm,中间节长2~2.5m,底节长4m,根据孔深适当配置0.5~1.0m长度的短管。使用前应试拼、试压、不得漏水。
22.首批混凝土灌注到孔底后,立即用测深锤测孔内混凝土的高度,计算导管埋置深度,导管的埋置深度必须大于1米,符合要求后方可正常灌注,并做好记录。
23.灌注开始后,应紧凑、连续进行。导管提升过程中,密切注意导管在混凝土面以下的埋置深度,将导管在混凝土中的埋置深度控制在2-6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