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最新统编教材三年级习作教学《续写故事》精品教案带教学反思

最新统编教材三年级习作教学《续写故事》精品教案带教学反思

2021-12-01 来源:乌哈旅游
习作:续写故事

【教材解析】

本次习作内容是看图发挥想象,续写故事,意在引导学生依据插图和泡泡提示的线索,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故事的发展做出合理、多元的推想,从而把故事写完。

教材第一部分提出习作的任务:了解插图讲了一件什么事,再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把故事写完。

教材第二部分用插图和泡泡提示的线索,讲述了故事的前半部分。插图一,一对同桌在讲述自已过生日的情形,吸引了大家的关注。一人强调“生日蛋糕”,一人强调“全家人一起过”。李晓明也在其中,从神态可以看出他的心情相比其他同学有些复杂。插图二只有李晓明一人,情绪低落,自言自语。插图三,一对同桌正在商量如何为李晓明过生日。此后,一个大大的问号提示学生思考故事后面会怎么发展。

教材第三部分提出习作完成后修改、交流的要求。“小声读”有两层意思,一是读有助于发现习作中的明显错误,如漏字、多字、语句不通顺:二是声音小不影响他人。“用学过的修改符号把有明显错误的地方改过来”,这是让学生自觉地运用学过的改正、增补、删除等修改符号,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内容。教材还要求学生与同学一起交流习作,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一环节旨在强化推想的合理性,学生分享自己习作的同时,也应该说明自己这样推想的理由。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插图和提示续写故事,把故事写完整。

2.能运用改正、增补、删除的修改符号,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内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把故事编写的生动有趣。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修改符号,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内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习作指导)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引入话题 1.玩“接故事”的游戏。

教师引导:我们来进行接故事游戏,一人讲一段,要顺着上一个人的讲哦! 预设:

张明星今天提前放学回到家里,心里很高兴,终于可以玩会游戏了,可是……

可是回到家里发现,爸爸妈妈还没下班,自己的球鞋还泡在盆里。他想,是按原计划玩游戏,还是先把球鞋洗好呢?他很纠结……

想起了工作一天很辛苦的爸爸妈妈,张明星放下游戏机,将自己的球鞋洗了,可是爸爸妈妈还没回来……

这时他又把爸爸妈妈泡在盆里的衣服给洗了。爸爸妈妈回来看到晾晒好的衣服,幸福地笑了。

2.教师引出话题:通过这个游戏,可以看到同学们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根据前一个同学编的内容,把后面的故事一步步补充完整了。这节课,我们的习作课就是续写故事。教师适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习作源于生活,联系生活,运用接故事的游戏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发挥想象,可以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促使他们畅所欲言。)

二、指导审题,关注习作重点 1.阅读习作要素,了解写作重点。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本次习作重点是根据所给插图和文字,推测故事的发展和结局,尝试续写故事。

2.阅读习作要求,明确习作目标。

教师提出要求:在走进故事之前,让我们读读文本内容,找找本次习作有什么要求。

学生交流。

预设1:这次习作我们是要续写故事,首先要了解画面内容,补充画面内容。最后把故事写完整是我们这次习作的要求。

预设2:写完后,小声把故事连起来读一读,能把其中明显错误的地方改出来。

预设3:和同学互相交流故事,说说自己更喜欢谁写的故事。

2.提炼关键信息,总结梳理,明确本次习作内容重点:续写故事时观察所给的图片和文字;大胆、合理想象后续内容;完整编写整个故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审题,培养学生在写作时中养成审题的好习惯,让他们有所思、有所想。)

三、拓展思路,指导选材技巧 1.依据图文信息,推想故事发展。

(1)教师引导:看图,按照第一个小提示,我们先来看课本上的三幅图。仔细观察,想一想,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提问:小朋友们,这三幅图的意思你看懂了吗?

(3)追问:从你们的表情当中,老师猜测到大部分同学已经看懂了图的意思,你们是怎么看懂的?

预设1:前两幅图中多次出现“生日”这个词语,我猜测后面我们要写的内容可能跟过生日有关。

点拨:猜测故事内容关注细节抓出现频率高的字词就容易多了。

预设2:从第三幅图这两名同学商量的话中,我猜他们可能是想给李晓明过生日。

点拨:根据已经猜到的进行合理的推测,去推测后面的发展。

预设3:综合这么多细节,我认为第四幅图要讲的是同学们为李晓明过生日的场景。

老师过渡:大家观察得很仔细,确定了第四幅图是为李晓明同学过生日的场景后,想一想都有谁来参加了,在哪里过生日的?是怎样过生日的?

预设1:结合前三幅图中的人物,我猜测生日会上同学们一定会来;班主任或者李晓明的亲人也可能会参加。

预设2:过生日的地点也可以从不同角度来选,比如:家里、学校或者公园等地方。

老师过渡:大家说得非常好,我们用导图来梳理一下。 师生互动,完成思维导图。 2.借助思维导图,理清故事的思路。

(1)引导学生用一两句话概括每幅图画的内容。 第一幅图:大家热闹地谈论自己过生日的情景。 第二幅图:李晓明为父母不能为自己过生日而难过。 第三幅图:同学们商量给李晓明过生日。 第四幅图:李晓明过生日时的热闹场面。

(2)引导学生梳理李晓明生日会参与的人、地点以及怎样过的。 预设:①参与的人:老师、同学、爷爷奶奶…… ②地点:家里、学校、游乐场……

③怎样过的:同学们带着礼物和蛋糕来到李晓明家、老师和同学们在教室为李晓明唱生日歌……

3.讨论金点子。

教师引导:同学们很细心,发现了李晓明的心事,那他们会商量怎样给晓明过生日呢?他们会怎么做?说些什么呢?同学们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为李晓明的生日出谋划策,亮出自己的金点子吧。

(1)学习小伙伴的金点子。

学习小伙伴1:乐乐和婷婷知道李晓明的爸爸妈妈在外地,不能回来给李晓明过生日,于是他们在班里组织了一场生日会,老师和同学们一起为李晓明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

学习小伙伴2: 班长组织同学们利用活动课的时间为李晓明过了生日,他还从家长群里联系到李晓明的父母,让他们通过视频参加了生日会,李晓明很感动。

学习小伙伴3:李晓明生日这天正好是周末,同学们约好了一起到李晓明的家里为他过了一个热闹的生日。

(2)你的金点子 我会这样

写: 。

学生根据学习小伙伴的提示,写清楚打算怎样给李晓明过生日。

老师提醒:同学们想得都很好,我们可以突出同学情、师生情、父母亲情等等。不一样的想法会产生不一样的精彩。同学们尽可以打开思路,发挥大胆的想象,从不同的角度续写,写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故事。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看图方法的指导,在学生初步了解图中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理地预测故事的内容。)

四、研读片段,学习写作方法

过渡: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推想了故事的发展和结局,接下来,我们来交流续写故事的写作方法吧!

1.借助课文片段学技法。

(1)教师分条指导学生如何串联图画,写好故事。

①介绍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为了讲故事的需要,可以给第三幅画中的两名同学取个名字,其余的人用“同学们”或“大家”指代。(板书 时间 地点 人物)

②重点写清楚当天发生的事。写一写准备生日会和过生日时,谁做了什么、怎么做的。比如,生日会前,同学们精心布置教室,准备蛋糕和精美的礼物;过生日时,班主任和李晓明的爸爸妈妈微信视频。(板书 事件 详略 )

③通过一些句子,把几幅图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比如,前两幅图可以用“李晓明心事重重地回到座位上”连接,后两幅图可以加上“经过几天精心的准备”“终于到了李晓明生日这天”等语句,使内容衔接自然。(板书 过渡句 连贯 )

(2)教师指导学生写写人物的言行、神态等反应 (重点)。(板书 言行 神态)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抓住人物的表情、动作等来写,可以让画面上静止的人物鲜活起来,从而让描写更加生动。

狐狸真想哈哈大笑。它在地上打着滚,捧着肚子,竭力忍着不笑出声来。小狗感到受了委屈,低着头,含着泪水默默走开了。 (《小狗学叫》)

提问:画横线的词语是对小狗的什么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 这段话是对狐狸的动作和小狗的神态进行描写,写出了狐狸对小狗的嘲笑和小狗委屈的心情。

它那天试了,第二天、第三天又试了。一个星期过后,它已经学得相当不错

了。小狗真高兴,心想:我终于会叫了,现在别人再也不能取笑我了。(《小狗学叫》)

引导学生找出对小狗的心理描写的句子,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我终于会叫了,现在别人再也不能取笑我了。”这句话是对小狗的心理进行描写,写出了小狗学会杜鹃的叫声后的欢快之情。

教师总结:续写故事时,可以写一写图画上同学们的语言、神态和动作;生日会上李晓明的动作、心情、神态,以及他想说的话。比如,李晓明在看到同学们布置的一切,看着他们的笑脸时,忍不住热泪盈眶,不住地表示感谢。这就体现出了李晓明此时激动的心情。

2.借助片段学技法。

教师过渡:学习完这么多技法后,我们一起去看看学习小伙伴写的片段吧,边读边分析小伙伴们运用了哪些技法。

片段一:

李晓明生日这天,班长王乐迪邀请李晓明和其他同学去他家里玩。来到乐迪家里,李晓明发现,餐桌的正中间摆放着一个大大的双层蛋糕,上面写着“晓明生日快乐”。不知道是谁悄悄把蜡烛点燃了,乐迪给晓明戴上生日帽,大家催促晓明赶快许愿。晓明面带笑容,双手合十许了个美好的心愿,并在一阵欢呼声中吹灭了蜡烛。李晓明小心翼翼地切下一块块蛋糕分给同学们,有名同学手疾眼快地把蛋糕抹在了晓明的脸上,弄得晓明哭笑不得。大家一边吃,一边嬉戏,开心极了!李晓明看着大家的笑脸,忍不住热泪盈眶不住地表示感谢。

预设:

预设1:片段中的故事情境设定得不错,班长王乐迪作为同学中的代表,邀请李晓明去自己家里过生日,贴近日常生活。”

预设2:片段详细描写了同学们给李晓明过生日的细节,我们能从中感受到同学们的热情和李晓明的幸福。

预设3:片段中运用神态、动作描写,把李晓明过生日时的快乐之情展现了出来。

教师提问:你觉得片段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善? 预设:我觉得过生日的细节写得不够具体。

教师追问:怎样才能把过生日的过程写得更生动、具体呢?

预设:结合我过生日的经历,可以写一写环境的布置,把周围的布景描写一下,这样能表达出大家的祝福,也能衬托出热闹的氛围。比如,大家在家里帮李晓明过生日,同学们用气球在墙上贴成了一个个心形,把生日礼物摆成了心形等。

教师总结:不错,写清楚这些细节,我们就能把过生日这件事写具体。 (设计意图:分析片段,让学生借鉴其优点,掌握把故事续编生动具体的技巧、方法。

五、佳作欣赏,学习技巧

1.教师过渡: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例文《晓明的生日》。我们先来看这篇例文的写作提纲,并积累例文中的新鲜词语。

写作提纲:

2.阅读赏析习作,学习习作技巧

教师引导:晓明的生日是怎么过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习作例文,边读边思考例文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

晓明的生日 高自远

自从知道李晓明的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不能回家陪他过生日以后,所有同学都把这件事情默默地记在心里,他们决定给晓明准备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日会。

晓明的生日到了。刚下课,老师就拿着蛋糕走进教室,班里瞬间沸腾起来,“晓明,生日快乐!同学们齐声祝福。老师示意我们安静下来,然后把小寿星李晓明请上讲台,并亲手为他戴上生日帽。

也许是幸福来得太突然,李晓明有点儿不知所措。他一会儿看看同学,一会儿望望老师,不好意思地笑了。

“今天是晓明的生日,我们一起为他唱一首《生日歌》,好不好?”老师提议道。“好!”“晓明来起头!”

激动的晓明还闹了笑话呢!他起头唱:“祝我生日快乐——预备——唱!”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就连平时不爱笑的老师也捧腹大笑。李晓明只好忍住笑重新起了一个头:“祝你生日快乐——预备——唱!”教室里响起了洪亮的歌声。

这时,李晓明轻轻吹灭蜡烛,双手合十许了一个美好的愿望…… 预设1: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开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出下文。 预设2:第3自然段通过神态和动作描写,把李晓明的幸福和快乐写了出来。 预设3:倒数第二自然段,从“闹了笑话”中可以看出晓明当时内心的紧张和激动,将生日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教师小结:这篇文章有两个优点。习作详略得当。小作者在讲故事时,将前三幅图的内容一笔带过,集中笔墨来写老师和同学们为李晓明过生日的场景,内容安排得当。另外,习作描写的场面生动。文中运用了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的描写,将过生日的场景描写得生动形象。尤其是“闹笑话”的片段,写得具体可感,让人过目不忘。

(设计意图:分析优秀例文,让学生借鉴其优点,为习作做铺垫。) 六、巧拟题目,学列提纲 1.自主交流拟题方法。

教师提问:你打算用什么题目来续写故事呢?

预设1:结合图片内容拟题。例如:《李晓明的生日》。

预设2:结合人物感受拟题。例如:《难忘的生日》《热闹的生日》《精彩的生日会》。

2.依照范例,学习写作提纲。

教师叙述:要想把故事写得有条理,有顺序,我们可以先列一个提纲。 展示两个提纲范例。

学生自主列写作提纲,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列完提纲后,师生交流提纲内容,教师相机指导,帮助学生完善提纲内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下笔前编写写作提纲,让整个习作过程更清晰。) 七、积累素材,完成习作

过渡: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精彩词句,请大家读一读。

请学生思考:你打算用上哪些你喜欢的有新鲜感的词句?又以哪种方式写好开头、结尾呢?

学生发言。

学生欣赏此类文章常见的开头结尾。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按照拟定好的习作提纲,续写故事。 学生动笔完成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习作:续写故事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详略 过渡句 连贯 言行 神态

第二课时(范文+点评+升格)

一、评议结合,学习修改

1.教师引导:上节课,我们针对《续写故事》上了一节习作指导课,大部分同学已经完成习作。这节课,我们将围绕习作要求,赏评同学的习作,在赏评过程中,希望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随时修改自己的习作。

小组共评共议,评选优秀习作。小组长展示优秀作品,其他学生评议:哪些地方写得好,你最欣赏哪里,你还想提出什么建议。教师相机指导。

2.修改习作。

3.教师引导: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同学们可以对照评价表评价一下自己的作文。

评价内容 评价细则 自评 文章内容 简要交代故事背景。 过生日经过完整,层次清晰。 场面描写细致到位。 文章结构 开头能点明主题,结尾能恰当呼应、升华。 文章结构清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语言表达 没有错别字,语句通顺,表达流畅。 用词准确生动,意思表达清楚明确。 语言生动有个性,恰当使用修辞手法。 要点:学生阅读评价表,老师解释评价表如何使用,符合要求的在自评栏里打“√”。学生对照评价表,自主评价,修改习作。

二、例文评析,借鉴优点 集体欣赏例文

1. 例文一 :难忘的生日会

引导学生关注例文中的重点语句,适时出示旁批,带领学生欣赏例文的写法。 预设:

(1)第一自然段开篇交代事情的起因,交代背景 ,引出下文。

(2)第二自然段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同学们为生日会做的准备,可见大家热情高涨。

(3)第三自然段运用神态、语言描写,表现出李晓明兴奋、激动的心情,描写生动。

(4)第三自然段写出了大家在生日会上嬉闹的欢乐场面,场面描写 渲染了热闹的气氛。

(5)结尾点明了这次生日会的意义,总结全文 。

教师总结:本篇文章中,小作者根据图片内容进行合理想象,设计了大家在教室里为李晓明庆祝生日的情节,符合实际,非常真实。在具体的描写中,小作者综合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将过生日的场面写得十分感人。结尾在点题的同时还提升了文章的内涵,可谓恰到好处。

2.例文二:难忘的生日 读后交流 。 预设:

(1)第一自然段交代起因同学们讨论过生日的话题,引出下文。(2)第二自然段运用对比手法,班长的状态与李晓明的状态形成鲜明的对比,说明了李晓明不开心的原因。(3)第四自然段抓住同学们和李晓明的动作、神态、语言进行细致描写,将过生日的场景写得具体形象。(4)结尾表达了李晓明的激动、开心之情。

教师总结: 小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同学们为李晓明过生日的过程,内容具体,很有条理。文中注意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使得人物形象逼真、生动。

3.例文三:不一样的生日

从这篇文章中你学到了哪些习作方法? 小组内讨论交流。

预设:(1)语言简洁 ,第二自然段中“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热闹非凡。”一句话总结同学们交流的内容,简洁明了。(2)第三自然段通过写鸟妈妈带领小鸟捉虫子的场景,衬托出李晓明的孤独。(3)内容符合图意,如第四自然段引出下文同学们为晓明过生日的内容。

(4)第六自然段对老师的语言描写,表现出大家对李晓明的关心。(5)自然结尾 ,在高潮处戛然而止,让读者回味无穷。

教师总结:想象合理、重点突出是本文最大的特点。开篇小作者简单地介绍了同学们聊过生日的事情,然后借助想象,通过鸟妈妈带领小鸟捉虫子的事情,详细刻画了李晓明内心的孤独和伤感。正是这种对伤感的重点刻画,才让最后同学们给李晓明过生日场景的出现显得酣畅淋漓。

(设计意图:欣赏优秀例文,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掌握写作的方法,写起来会更得心应手)

三、展示习作,合作评议修改 1.回顾修改符号的用法。

教师叙述:在第三单元的语文园地中我们学习了三种修改符号,谁来说一说。 预设1:我们学习了改正、增补和删除三种修改符号。 教师追问:这三种符号怎么使用呢?

预设1:当遇到错别字时用改正的符号,句子不完整时用增补符号进行添加。 预设2:遇到重复内容和前后有矛盾的句子时可以用删除符号,去掉多余的成分。

教师追问:那句子进行修改前后句子有什么不同? 预设1:修改后的句子表达更完整、更准确。 预设2:修改后的句子读起来更通顺吧!

教师叙述:让我们一起来回忆这些符号是怎么用的吧!

2.出示例文,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这篇文章有哪些地方需要再做修改。

小组内共同修改。

3.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予以解释。然后学生相互检查,给出意见。 根据同伴的意见,小组内共同修改习作。

4.作文新貌 出示修改后的习作,学生对比阅读体会。

(设计意图:回忆修改符号的用法为习作的修改做好铺垫,让学生更明确修改的目的。范文引领对学生自我修改做了导向。)

四、欣赏名家作品,学习写作技巧

《皇帝的新衣》续编(节选)教师诵读,学生欣赏。

请学生思考:这篇文章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这篇文章中你学到了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 此文是《皇帝的新衣》的续写,由作家叶圣陶所作,讲了皇帝在小男孩说破谎言之后开始遭到民众大声嘲笑,为了防止被嘲笑而制定法律乱杀百姓的故事。本文与原文情节连贯,语言幽默又有很强的讽刺性。

(设计意图:学生欣赏名篇佳作,充分感受名家的文章魅力,并从中积累优美词句,感悟方法。)

五、再次修改,誊写

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修改好后的作文誊写到新的作文纸上,作文将张贴在班级的作文展示板上进行展示。

提醒书写要端正、规范,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了解续写故事,首先要弄清三幅图画写了些什么;然后根据三幅图片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预测故事进一步的发展,续写接下来的故事;最后连贯地把故事写下来。不论故事按照什么情节续编,都要注意围绕一个明确的中心意思。总之,一个故事一定要表达一个中心意思。另外,还要注意与开头部分紧密相联,展开想象的部分一定要合情合理,符合整个故事的意思。 本次习作着重训练学生认真看图和根据故事情节展开想象续写故事的能力。教学中我引

导学生根据图画中的故事线索、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进行想象,鼓励求异思维,为故事设计多种结局。通过思维导图或列出提纲,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拓展思维,为续写提供帮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