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无衣》课堂实录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无衣》课堂实录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2024-08-12 来源:乌哈旅游
《无衣》课堂实录

学习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把握《无衣》的主要内容,熟读成诵。(重点)

2.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学习《无衣》,掌握诗经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重点) 3.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诗经的相关文学常识,体会诗歌中战士间的深厚情谊,并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说到军歌,你会想到哪些歌曲呢? 生:军中绿花 生:团结就是力量

生: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师:这些歌曲慷慨激昂,唱来使人精神为之一振,那同学们知道\"中国第一首军歌\"是什么吗?(生摇头)是《诗经·秦风》中的《无衣》,接下来请同学们大声朗读全诗,读出军歌的气势,感受上古人民的军人气概。 二、\"顺藤摸瓜\"

师:读罢全诗,本诗有什么特点? 生:反复,只有几个字不同

师:这很明显,对吧?以往我们学过的《蒹葭》《关雎》也是这样,这是《诗经》的特点,也叫做? 生:复沓 师:还叫做? 生:重章叠唱

师:很好,知识点掌握得很牢固。那请同学们根据这样的特点,找出本诗中不同的地方,并尝试着对其进行分类,说明分类的依据。 生:袍、泽、裳可以划分到一起,说的都是\"衣服\"。 生:戈矛、矛戟、甲兵可以划分到一起,说的是\"兵器\"。

生:同仇、偕作、偕行可以划分到一起,这些都是\"动词\",他们的动作。

师:大家都说的很正确,不仅找得准确,分类也很精准。那这三类分别表达了什么?

生:\"与子同袍\"\"同泽\"\"同裳\"是对\"岂曰无衣\"的回答,意思是\"怎么可以说没有衣服穿呢?\"我们可以一起同穿衣服,表现了团结、互帮互助精神。

师:你联系上下句做了解释,看到了秦兵的团结精神,理解很深刻,请坐。其他同学呢?

生:\"戈矛、矛戟、甲兵\"说的是兵器,兵器是打战用的,回答的是\"王于兴师\",王要兴师打战,一声号令就可以让士兵迅速整顿好队伍。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将士、士兵行动一致,内部很协调,很团结。

师:你的感受和上一位同学一样。战争是很残忍的,但是这些士兵一听到王于兴师的号令,便迅速\"修我戈矛、矛戟、甲兵\",说明? 生:不怕死

师:是的,不怕死,一勇无前。还有吗?

生:同仇、偕作、偕行是动词,说的是他们的动作,同仇是说他们有相同的仇恨,偕作则是说一起行动,偕行也是。 师:这三个词有什么相同点? 生:都强调一致,同、偕表示一起

师:是的,一致,你恨谁我就恨谁,这是同仇;你干嘛我就干嘛,这是偕作;你去哪我就去哪,这是偕行。思想一致、行动一致、方向一致,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自由回答)

师:经过这样的分析,相信同学们对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请同学再朗读全诗,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出? 生:激昂 生:气势 生:团结一致 师:请读!

总结:通过《无衣》,我们看到了千年前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秦兵,看到了雄赳赳、气昂昂的大秦帝国,也许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精兵强将,秦才能一统中原,成为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而这也告诉我们,抵御外敌,我们内部一定要高度团结,事实上我们从鸦片战争走至现在,无数先辈们用鲜血铺路才有了我们的今天,这是流淌在我们骨子里的精神,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此发扬光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