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元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实施年级 高二 设计者 使用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单元名称 单元课时
9 课时 二、单元学习任务 【学情分析】
本单元属于“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学习单元,围绕“多样的文化”这一人文主题选编的四篇课文,可以说是人类思想文化的精华。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学生可以一窥欧洲、美国、拉丁美洲的文学面貌,领略其他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风情,感受人类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从而达成“初步理解和鉴赏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优秀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的语文课程目标。
学生在完成本单元小说阅读鉴赏任务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联系学过的中国小说,比较中外小说在内容、主题、艺术手法上的区别和联系,增强文化理解力,发展批判性思维,树立文化自信。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观察学生阅读的兴趣点,组织学生开展跨文化探究与研讨,促进学习活动的深化。
除了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外,本单元还对文学阅读与写作、跨文化专题研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有所涉及。本单元所选都是小说,这就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密切相关。另外,这四篇小说都是中长篇小说的节选部分,条件允许,可以联系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以“篇”带“本”,阅读整部小说,拓展阅读的广度与深度。
【学习任务】
本单元对应“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人文主题:“多样的文化”,旨在“引
1
导学生研习外国文学名著名篇,了解若干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面貌,感 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培养阅读外国经典作品的兴趣和开放的文化心态”。本单
元主要有以下学习任务:
1、阅读四篇外国小说,从形象、主题、手法、语言等方面多角度鉴赏文学作品,
深入了解世界各地不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风貌,感受人类文化的丰富多彩。
2、梳理小说反映的社会内容,把握小说中人物成长的精神轨迹,深入探究民族
心理、时代精神,探索作者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和思考。
3、感受小说多样的风格,把握作品独特的艺术成就,了解文学艺术手法的传承
与创新,培养学生阅读外国经典作品的兴趣和开放的文化心态。
4、认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小说元素,借鉴课文的写作技
巧,尝试创作小小说。
三、单元学习架构
(一)学习框架
梳理故事情节(通读全文)
《大卫•科波菲尔》
鉴赏人物形象(精读)
理解“复活”的内涵(通读全文)
阅读与鉴赏
《复活》
鉴赏心理描写的作用(精读)
《老人与海》 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精读)
《百年孤独》 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精读) 2
《大卫•科波菲尔》
困境与抗争(群文阅读)
环境与文化(群文阅读) 《复活》
分析与探究
《老人与海》
《百年孤独》
《大卫•科波菲尔》
《复活》
创作与评价
《老人与海》 《百年孤独》
学习小说创作
(二)课时安排 课段 教学篇目 教学内容 教学课时 《大卫•科波菲尔》 梳理故事情节 第 1 课时 第 2 课时 鉴赏人物形象 理解“复活”的内涵 《复活》 阅读与鉴赏 第 3 课时 第 4 课时 鉴赏心理描写的作用 《老人与海》 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 第 5 课时 第 6 课时 《百年孤独》 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 困境与抗争 研习与探究 《大卫•科波菲尔》 《复活》《老人与海》 《百年孤独》 第 7 课时 第 8 课时 环境与文化 创作与评价 《大卫科波菲尔》 《复活》《老人与海》 《百年孤独》 学习小说创作 第 9 课时
3
四、单元学习情境
课段专题 课时 第一课段 活动情境 通读小说了解情节, 阅读与鉴赏 第 1-6 课时 单篇阅读鉴赏小说。 第二课段 第 7-8 课时 品尝百味人生, 研习与探究 鉴赏多样文化。 第三课段 第 9 课时 借鉴技巧,尝试创作。 创作与评价
五、单元学习方法
情景创设、班级展览、自主阅读、读书札记、精读、互文比读、整合探究、小
组合作、写作交流。
六、单元作业与评价
1.阅读《大卫•科波菲尔》,感知狄更斯小说的特点,写一篇评论短文,并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选取合适的角度,尝试写一篇小小说。
2.现代话剧《雷雨》与《复活》都有一个“相逢”的情节,请比较分析这两部作品中主人公的相逢有哪些异同点。
3.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我认为我的道德状况是因为读孔子,主要是读老子的结果”。请结合我们学过的经典篇目,试着将“托尔斯泰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进行比较分析,写一篇 800 字左右的短文。
4. 运用“冰山理论”阅读海明威的其他小说作品,在阅读实践中更真切地体会作者的电报体风格。
4
5.以“孤独”为话题,写一篇短文,分组交流研习心得。
6.我们发现大卫是孤独的,聂赫留朵夫是孤独的,圣地亚哥是孤独的,布恩迪亚也是孤独的。但是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作者对“孤独”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请从四位主人公中任选一位,以“他是一个孤独的人”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400 字的短文。
7、学习了本节课对小说中“困境与抗争”的分析,你对自己读过的中国小说有哪些新的思考?结合具体作品中的人物谈一谈。(《活着》《红楼梦》《平凡的世界》)
8.环境是小说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小说中承担着多种功能。一方面,环境影响、制约人物的行动和情节的展开,为人物的行动提供依据,也让人物性格在与环境的互动甚至冲突中更充分地得到展现;另一方面,环境又常常富有暗示性和象征性,能够烘托氛围,激发读者的情感,隐喻主题。全班同学分组,各选一篇课文,分析其中的环境描写,理解其复杂意蕴,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修改,最后汇集成册。
9.创作小说,固然需要学习典范作品的写作技巧,更重要的还是认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只要你认真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存在着不少“小说元素”,或令人感动,或引人深思,或令人开怀?试着从中采撷一二,以之为基础创作一篇小小说。
七、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分属学习任务群中的“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主题是“多样的文化”,也是选择性必修教材中唯一一个专门的外国小说单元,在设计四篇小说群文阅读时,牢牢抓住小说文体特点,从情节、人物入手,层层分析,引导学生体验主人公不同
社会、时代背景的人生经历,感知文化的多样性。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差异性,梳理
探究人物与社会的关系,进而把握住作品的主题,理解作品反映现实的创作意图。
从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的角度鉴赏小说主题。深刻感知小说创作的批判性和社会性,
将人物作为主线嵌入丰富的学习任务中,引导学生置身当时的情境,并在表里分析、
对比分析中深切感知作者艺术手法、探究作品的主题。小说的语言技巧也通过画图
和填表的形式来探究,最后的一课时主要是学生展示活动,学习小小说创作。读、
5
写结合,阅读和创作小说的能力。
通过一系列活动,有助于“丰富人生体验,提升对社会现实观察、分析、判断
的能力,激发想象,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以任务驱动
方式,逐一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学生可以紧跟教师的思路,有读、有写、有画、有
品评,有独立思考、有小组探讨、有个性解读、有深情表达。不足之处是课堂时间
有限,给予学生讨论与表达的时间不充足,师生、生生的探讨与碰撞不充分,学生
思维参与度不够。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