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光伏发电电站项目电气系统安全对策措施

光伏发电电站项目电气系统安全对策措施

2022-09-13 来源:乌哈旅游
光伏发电电站项目电气系统安全对策措施

⑴光伏箱式变电站

严格按照《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50797-2012)、《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99-2006)等相关规范进行电气设备设计、布置,与周边保持足够的间距。

⑵逆变装置

①逆变器在下列环境条件下应能连续、可靠地工作: Ⅰ环境温度:-10℃~+40℃;

Ⅱ空气相对湿度应小于85%(在空气温度为20℃±5℃时);

Ⅲ运行地点无导电、爆炸尘埃,没有腐蚀金属和破坏绝缘的气体;

Ⅳ运行地点无振动和冲击。

②逆变器应具有输出电压自动调节功能,当输入电流电压在额定值的85%~120% 范围变化时,其方波输出端电压变化范围应不超过额定电压值的±10%,正弦波输出端电压变化范围应不超过额定电压值的±5%。

③逆变器的输出频率变化范围应不超过规定值的±5%。 ④逆变器输出波形为方波时,谐波分量应小于或等于10%;为正弦波时,谐波分量应小于或等于5%。

⑤在额定输出状态下,其输出容量不大于2kVA 的逆变器,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0%;大于2kVA的逆变器,效率应大

于或等于85%。

⑥逆变器在额定负载及正常使用条件下,其主要零部件的温升为:

Ⅰ电力半导体功率元器件(晶闸管、整流管、场效应管等)用温度计法测量时,温升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Ⅱ变压器及电抗器用电阻法测量时,E级绝缘温升应不超过75℃,A 级绝缘温升应不超过60℃;

Ⅲ导体器件连接的塑料绝缘导线、橡胶导线,温升应不超过45℃。

⑦逆变器应设有以下保护:

Ⅰ输出短路保护:其短路保护动作时间应小于或等于0.5s;

Ⅱ过流保护:当工作电流超过额定值的150%时,逆变器应能自动保护;

Ⅲ输入欠压保护:当输入端电压低于额定电压的85%时,逆变器应有保护和显示;

Ⅳ输入过压保护:当输入端电压高于额定电压的130%时,逆变器应有保护和显示;

Ⅴ输入反接保护:当输入端正、负极接反时,逆变器应有防护功能和显示;

Ⅵ防雷保护:逆变器应具有防雷保护。 ⑧负载等级

在额定电流下,逆变器连续可靠工作时间应大于或等于8h;在125%额定电流下,逆变器连续可靠工作时间应大于或等于1min;在150%额定电流下,逆变器连续可靠工作时间应大于或等于10s。

⑨在输入电压为额定值,负载为零时,逆变器空载损耗应不超过额定容量的3%。

⑩输入端正、负极、输出端和保护性接地端在接线处应有明显的标志。

11逆变器噪声应小于或等于65dB(A)。 ○

12逆变器的前后面板及其他外露部分应涂漆或镀层,○

涂镀层应表面平整光滑、色泽一致和牢固。

13逆变器首次故障前工作时间应大于或等于1500h。 ○

14逆变器的选择应选用合格的产品,具有合格证。每○

台逆变器应设有标牌,标牌的字迹应清晰、整齐,产品标牌应包括制造厂名、产品名称、产品型号和标记、产品主要参数、出厂日期和出厂编号等内容。

⑶直流系统

①合理配置光伏系统直流电压等级,降低线路铜损。 ②直流系统直流监测配电箱、直流分电屏等设备的选择应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选用合格的产品。

⑷自动控制系统

为了防止继电保护事故的发生,应认真贯彻《继电保护

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14285-2006)、《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运行管理规程》、《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检验条例》、《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现场工作保安规定》及相关规程。

使用屏蔽电缆以抗电磁干扰。 ⑸接入系统

①光伏发电站并网运行时,向公共连接点注入的谐波电流注入应满足要求。

②光伏发电站并网运行时,向电网馈送的直流电流分量不应超过其电流额定值的1%。

③光伏发电站并网时应与电网同步运行。电网额定频率为50Hz,光伏发电站并网后的频率偏差值允许±0.5Hz。

④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光伏发电站向电力系统调度部门提供的信号至少应当包括:光伏发电站的公共连接点出电压、注入电力系统的电流、有功功率、功率因数、频率和电量。

⑹电线电缆

①项目的电缆选择应符合现行国标和电力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受外部影响着火的电缆密集场所,或可能因着火蔓延酿成严重火灾事故的电缆回路,应根据负荷重要程度和使用环境,采取防止电缆着火延燃的措施。

②配电室宜使用铠装或阻燃电缆。

③严格按正确的设计图册施工,做到布线整齐,各类电缆按规定分层布置,电缆的弯曲半径应符合要求,避免任意交叉并留出足够的人行通道。

④控制室、穿越楼板、墙壁、柜、盘等处的所有电缆孔洞和盘面之间的缝隙(含电缆穿墙套管与电缆之间的缝隙)必须采用合格的不燃或阻燃材料封堵。

⑤应尽量减少电缆中间接头的数量。如需要,应按工艺要求制作安装电缆头,经质量验收合格后,再用耐火防爆盒将其封闭。

⑥建立健全电缆维护、检查及防火、报警等多项规章制度。坚持定期巡视检查,对电缆中间接头定期测温,按规定进行预防性试验。

⑦为防止农业作业人员随意开挖导致接地损坏,应加强进入光伏电站区域作业农业人员的培训,告知其可能引发的危险因素;加强光伏电站的巡检工作,发现违规作业,立即制止;地上设置明显标志和标识,防止农业作业人员随意开挖。

⑺防止电气误操作

①为了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应落实《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及其他有关规定。

②严格执行操作票、工作票制度,并使两票制度标准化、管理化。

③严格执行调度命令,操作时不允许改变操作顺序,当操作发生疑问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报告部门领导,不允许随意修改操作票,不允许解除闭锁装置。

④应结合实际制定防误装置的运行规程及检修规程,加强防误闭锁装置的运行、维护管理,确保已装设的防误闭锁装置正常运行。

⑤建立完善的万能钥匙使用和保护制度。防误闭锁装置不能随意退出运行,停用防误闭锁装置时,要经本单位总工程师批准;短时间退出防误闭锁装置时,应经值长批准。

⑥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时,远方、就地操作均应具备电气闭锁功能。

⑦防止无关人员误操作,室外各种电气设备“箱”、“柜”全部上机械锁。

⑻防止接地网事故

①应根据短路容量的变化,校核接地装置(包括设备引下线)的热稳定容量。

②接地引下线经确认合格以及隐蔽工程必须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回填土,并应分别对两个最近的接地引下线之间测量回路电阻,测试结果是交接验收资料的必备内容,施工时交生产单位备存。

③接地装置的焊接质量、接地试验应符合规定,各种设备主接地网的连接必须可靠,扩建接地网与原接地网间应多

点连接。

④接地电阻应满足规定要求,当接地电阻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有完善的均压及隔离措施,方可投入运行。

⑤变压器中性点应有两根与主接地网不同地点连接的接地引下线,且每根接地引下线均应符合热稳定的要求,重要设备及设备构架等宜有两根与主接地网不同地点连接的接地引下线,且每根接地引下线均应符合热稳定的要求。连接引下线应便于定期进行检查测试。

⑥接地装置引下线的导通检测工作应每年进行一次。 ⑦认真执行《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DL/T596-2005)中对接地装置的试验要求,同时还应测试各种设备与接地网连接情况,严禁设备失地运行。

⑼防雷

①电站厂房的避雷带、配电装置的避雷器,其接闪器、引下线、接地极及接地电阻应合格,并且每年应检测一次,检测工作应由有资质的单位实施。

②建筑物、构筑物的防雷装置设计安装应符合现行国标《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的有关规定。

③计算机系统的接地应远离独立避雷针接地极,计算机系统应采取防雷电感应和雷电入侵波。

④针对直击雷过电压、侵入雷电波过电压和感应雷过电压,采取以下三种预防措施:

Ⅰ建筑物采用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和钢筋焊成网等结构,防止雷电直击建筑物。Ⅱ采用氧化锌或阀形避雷器有与该避雷器相配合的进线保护段等保护配合。Ⅲ防止感应雷过电压。为防止发电机绝缘击穿,应在发电机回路装设避雷器或电容器。

⑤避雷器每年在雷雨季节前按《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596-2005)进行试验。所测量的数据必须归档并与初始值或历年数据进行对比后才能作出结论。

⑥严格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要求设计、施工验收。

⑽防小动物

①电气设备室的门窗、通往外室的电缆沟应封堵严密,不得有孔、缝,人员出入时应随手将门关好,并有不低于50cm高的挡鼠板,防治灭鼠毒饵、捕鼠器械,一旦发现小动物活动痕迹,要彻底追查,电站内不存放和乱丢食物,以免诱入小动物;

②电气设备室内的排气扇、玻璃窗、百叶窗等外口处加装防护网;

③巡视过程中应认真检查站内设备,发现鸟窝立即处理,防止因鸟害造成事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