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苏南地区高速公路沉降及稳定性监测方案的实施

苏南地区高速公路沉降及稳定性监测方案的实施

2023-08-20 来源:乌哈旅游
第12卷 第8期 2012生 中 国水运 VoI.12 August No.8 8月 Ch i na Water Transport 2012 苏南地区高速公路沉降及稳定性监测方案的实施 柴 冰 (南京交通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8) 摘要:高速公路对地基的要求极高,工后沉降、不均匀沉降及路面平整度在各方面均有极严格的要求,否则极易 出现构造物与路堤衔接处产生差异沉降,引起跳车和路面的破损,达不到应有的舒适性。因此对于此项工程,通过 实测的数据来控制填筑速率,确定修建路面时间、验证处理效果、及时调整与修正处理参数、确定沉降土方等问题, 对节省工程造价、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保证工程质量、控 ̄tJT.期以及客观评价地基处理的效果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沉降标;布设;标准 中图分类号:U4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2)08—0208—02 三、沉降标和位移标的布设、制作及埋设 1.路基沉降标布设位置 苏南地区高速公路线路经过区多为河塘、湖泊及河流, 地质多为软土、膨胀土和砂土液化等不良地质。现以苏南地 区某条高速公路为例,进行沉降及稳定性的监测方案实施与 分析。 一路基“中”沉降标为路线中心处应注意避让通讯管线, 布设在距路中线0.5m的位置,“左”、“右”沉降标为左右路 沉降观测方案 、肩外缘向内侧0.5m处。 2.路面施工期沉降标的替换 在分析该高速设计文件和现场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以往 江苏境内高速公路沉降观测的经验,具体沉降观测断面按以 下原则进行: 底基层施工时,原96层的观测桩号均受到破坏。必须 采用换桩的办法代替接管升高工作。操作方法是:在底基层 施工前1—2d对96层观测点进行观测,作为96层最后一次 沉降量。待底基层半层或一层碾压好后,距离路中心右侧 130cm处打入(p10长20cm的短钢筋,出露顶面lcm,作 为临时沉降标。测定其钉头标高,作为初读数。待下一次碾 压前1—2d,在原钉位上观测标高,算出底基层加载后的沉降 (1)一般软土路段为每250m左右设置一组沉降观测 断面,另结合构造物进行布置,其中所有大、中、小桥位置 两侧均设置一组沉降观测点,观测点位于桥头引道搭板外; 桥头两侧搭板外约50m处桥头过渡段各设置一组观测点;构 造物及其一侧过渡段设置观测断面,以观测构造物与过渡段 之间的差异沉降,便于施工过程中进行差异沉降控制的信息 化、动态化施工; 量,以此类推。此临时沉降标在通讯电缆沟开挖后即被覆盖。 在底基层和基层施工期间,通讯人孔井开始施工。如人 孔井建成后,及时将观测点转置到人孔井上。因为人孔井的 顶部由长方形度板及中部圆孔组成,二者高差一般为 20~30cm。测点转移时,可先统一转置到长方形底板的北向 (2)不同工程地质段(如沿河、池塘、湖荡)、不同地 基处理段内均需设置观测断面; (3)所有的预压段落内必须设置沉降观测断面,以科学 指导预压段落的卸载施工,且相邻预压段落,当预压高度不 同时,须分别设置沉降观测断面; (4)拼宽路段一般应设置沉降观测标,且应在老路中心 设置对比观测沉降标,对新老路基差异沉降进行观测。 二、沉降标和测斜管的埋设位置 (1)所有主线沉降观测断面均设置左、中、右三个沉降 (或南向)中心线处,钉上套有园环的射钉。之后,当圆形 井口建成后,再统一转移到圆形顶部北向或南向中心线处, 编上人孔井桩号。 3.沉降标的制作 沉降标由一根直杆(直径 20的钢管或自来水管)和 600 x 600×9mm的沉降钢板组成,直杆用三块钢板焊接在 沉降板中心上,并随沉降管接长而接长。 4.沉降标的埋设 标;匝道监测断面,每断面布设两个测点(左中或右中); (2)拼宽段沉降点可布设在老路中分带、老路紧急停靠 带标线、拼宽后路肩内侧位置。双侧拼宽段南北对称布设, 共用中分带观测点;对于局部的单侧拼宽路段,按照图1进 行沉降点的布设。 ① ③ ⑧ 沉降标埋设在路基的:①一般地段在原地面以上压实两 层土时埋设;②有砂垫层地段在砂垫层上压实一层土时埋设; ③湿喷桩地段在湿喷桩顶上压实两层土时埋设。埋设在土上 的底板,应先在钢板下铺5cm左右厚的砂土,安放沉降板时, 注意底板水平,并在砂垫层上适当揉搓,使底板与砂垫层完 全接触,避免局部虚空,再回填土夯实。 为了使沉降杆不受破坏,杆长应随填土升高而逐段接高, 中 央 分 隅 带 图1 单侧拼宽路段断面沉降标埋设位置示意图 收稿13期:2012—05—07 并遵循先填土压实再开挖接管的原则。每段接管长度为 作者简介:柴冰,男,南京交通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工程师。 第8期 柴冰:苏南地区高速公路沉降及稳定性监测方案的实施 2O9 20±0.5cm,两端有螺绞接头与空心管紧绞连接。每段接管 的顶应有相邻两期的观测标高。也就是说:第一段接管埋好 后,随即测量管顶标高,作为第一期观测值(初读数),待土 (2)路堤预压期。预压期是指堆载、等载或超载的顶压 土填筑完毕至达到稳定可施工路面结构的期间。 (3)底基层及路面施工期。主要指路槽以下的路基处理 填筑一层后,先在原管顶面上观测标高,作为第二期观测值, 随即接上第二段接管,观测管顶标高。这样,按顺序逐节升 高,计算出每期观测的沉降量。有关人员在接长沉降管时应 将接头拧紧,防止松动造成破坏或产生虚假沉降量。同时应 注意保护沉降板,如发生破坏或丢失应及时l衣复或补埋。 四、水准点的布设 由业主提供以控制公路高程的控制基准点,根据工程的 施测方案和布测原则的要求,在控制基准点加密布设观测水 准点。每3~6个月用路线控制基准点为准,对设置的观测水 准点校核一次,采用二等水准测量,其误差满足 工程测量 规范 (GB50026—2007)、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 12898—2009)、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 12897—2006)的要求。 水准基点要结合地质、地形情况,根据沉降观测点位置 进行布设。水准基点是控制观测点高程的基准,要求布设在 变形区以外地基稳定的地方,在使用过程中不能有变形。因 路基填筑沉降观测工作频繁,因此,应埋设足够密度的水准 点,确保沉降观测工作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1.地面水准点 地面水准点密度应能满足沉降观测断面的要求,一般为 每100 ̄200m一个,以便一个测站视距不超过80m完成测 点的观测。水准点应选在垂直于路中心线距坡脚线50m外的 稳定处,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的地点,并埋设混凝 土水准标石,统一用规定格式的英文字母编号,标石、标志 应符合有关规定。 2.桥上水准点 路堤填筑到96层时,为了减少转点传递对观测标高的 影响,适时将地面水准点转移到灌注桩基础的桥上。由于灌 注桩基础也将发生微弱沉降,因此桥上水准点需定期进行复 核。 水准点位置选定并埋好水准点后,由地面水准点和三等 水准往、返观测引测,高差闭合差为±4√ mm(n为测站数)。 3.永久水准点 路面施工期,待桥梁、通道施工完成后,应设置永久水 准点。永久水准点设置于桥梁的外侧侧护轮坎上设置可采用 打膨胀螺丝,旋紧螺母,使螺杆露出0.5cm。 基准点之间形成水准路线,定期测量,相互检验基准点 的稳定性。 五、沉降观测阶段的划分及沉降控制标准 1.沉降阶段的划分 高速公路的路基监测分为四个阶段,具体阶段为: (1)路堤填筑期。路堤填筑期指经原地面处理或软基处 理后,开始填土至填土完成(非预压、堆载预压为填至路槽 面标高、等载超载预压填至设计预压顶面标高)的期问。 工作全部结束,并达到设计要求,进行路面底基层、基层及 路面施工的期间。 (4)缺陷责任期。由于路基的沉降在竣工后并未停止, 因此,在通车后的规定时间内还必须进行监测,竣工通车期 观测时间为两年。 2.沉降控制标准 (1)路堤填筑期:对于一般路堤,为防止失稳和减少附 加沉降量,路基填筑应控制每昼夜实测沉降速率小于 10mm;对于桥头路堤,为减少侧向变形对已建桥桩的影响, 路基填筑应控制每昼夜实测沉降速率小于5mm。路堤填筑 期地基水平位移控制标准为:边桩控制在每昼夜不大于 3mm。 (2)预压期的稳定标准根据观测的月沉降速率而定,对 于堆载、等超载预压的桥头路基或一般路段,预压期稳定标 准为连续两个月的实测沉降速率每月应小于5mm。 (3)结构层施工期:基层施工期沉降速率每月小于 5mm;当路堤施工至基层顶面后,实测沉降速率每月应小于 3mm,方可进行后继工程的施工,以便确保各结构层的施工 厚度变更量最小和路面一次铺筑成功;面层施工期沉降速率 每月小于3mm。 六、监测的资料分析方法 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中,软基处理段的施工,对整条路的 施工质量影响非常大。通过对软基段进行全面细致的稳定性 分析计算和沉降预测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路基沉降 观测要确保数据的正确性、系统性、连续性。数据分析具体 内容如下: (1)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所有观测数据及时记 录,随时计算、校核、汇总,并整理分析,各种曲线。 (2)分析全软基段所有实测沉降和加载资料,选择具有 代表性且典型的沉降观测断面进行数据整理,并提出后期实 测沉降要求。 (3)若设计单位提供的最终沉降量与现场沉降量存在较 大的差异,则不能给软基处理施工的组织安排提供参考依据, 因此,根据地质资料和现场观测资料,采用较严密的分析手 段进行最终沉降计算是必要的。根据本项目地区特殊的地理 环境和土层分布特征,对沉降预测程序进行针对性的补充和 完善,力求提供准确预测数据。 (4)作为软基处理质量的评估和后续施工组织安排的依 据之一,对工后沉降的预估是一项必要的工作。根据沉降预 测计算结果,提供预压期历时、反开挖时间、卸载时间和卸 载前各月份的沉降速率、最终沉降及工后沉降等参考数据。 七、总结 所有监测数据以月度报告、最终总结报告等形式呈现。 在报告中提出对施工的指导意见及相应的建议,以供参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