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自密实混凝土生产与施工控制

自密实混凝土生产与施工控制

2020-05-26 来源:乌哈旅游
C60自密实混凝土生产与施工控制

一、前言

混凝土在设计阶段即考虑预防性的保护措施,且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养护避免裂缝的产生,是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有效手段。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耐久性的基础上,以耐久性作为配合比设计的主要指标,通过严格的生产工艺控制和施工工艺的改进,制成具有优良的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和长期性能的混凝土。 二、工程混凝土耐久性要求

⑴T2塔楼结构耐久性年限为100年,混凝土中的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06%(不含水泥)。

⑵T2塔楼宜使用非碱活性骨料,当使用碱活性骨料时,混凝土中的最大碱含量为3.0kg/m3。

⑶本工程根据设计要求,其核心筒剪力墙混凝土28d碳化深度不大于15mm。

⑷氯离子28天电通量不大于1500C,56天电通量≤1000C。 ⑸混凝土拌和物的泌水率的性能要求为0。 三、原材料

⑴水泥:采用海螺P.Ⅱ52.5硅酸盐水泥,其熟料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如表1、表2所示。

⑵碎石:增城石场,级配良好5~20mm碎石,含泥量不大于1%,表观密度为2610kg/m3。含泥量为0.4%,泥块含量0.2%,石子压碎值指标7.5%。

⑶砂:东江河砂,级配良好的中砂,表观密度为2620kg/m3,细度模数2.7,含泥量为0.6%,泥块含量0.2%。

⑷粉煤灰:沙角电厂生产的Ⅱ级粉煤灰,烧失量1.8%度为2.46g/cm3,其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

⑸矿粉:采用东莞正盈S95级矿粉,比表面积为400m2/kg,7天抗压强度为81%,28天抗压强度为102%;

⑹外加剂:选用砼帆缓凝型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固含量12%,混凝土减水率>28%。

⑺水:本试验中搅拌用水采用洁净自来水。 四、配合比设计

⑴配合比设计以掺入矿物掺合料进行优化,减小水泥水化的发热量,降低水泥用量。

⑵选用缓凝型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减小混凝土的收缩。 根据广东省《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DBJ/T15-130-2017的相关要求,对常规品高性能混凝土的水胶比不应大于0.45,同时胶凝材料的用量不大于550kg/m3,混凝土配合比见表3所示。

五、施工过程控制

5.1混凝土生产前准备工作

⑴混凝土开盘前3h,应组织技术人员根据现场生产用原材料按设计配比进行验证并留样,制备的新拌混凝土需检测各项性能指标,检验指标如下:坍落度扩展度、U形仪、V形漏斗、T50等试验,混凝土工作性能测试。

⑵混凝土在开盘前2h生产及设备维修人员应做好准备工作。调度员与质检员要当面做好铲车、机操、机修、电工、司机等岗位的班前交底工作,各项工作应落实到人。

⑶做好生产运输组织协调工作。开盘前2h,应组织专门人员对各路段交通状况进行考察,根据路况制定运输路线,确保混凝土在出站最短的时间内到达施工现场。生产人员在接到开盘命令后,应马上组织生产,砂浆30分钟内出站后,生产的第一车混凝土必须在60分钟以内出站,若两台泵同时施工时,首次发车数量控制在5~6辆车。

⑷生产人员与现场值班人员应做好及时沟通。生产人员在了解运输及现场浇筑状况后,应合理控制生产速度。对不同部位、不同标号混凝土泵送平均速度形成数据统计,根据泵送速度,合理控制生产节奏,每台泵送设

备应保证1台车在泵送,1台在等待,3台在运输。

⑸管道布置及固定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执行:泵送管道的布管错误很容易引起泵送堵管,以泵送压力损失最小为目的,应遵循以下五原则:最短距离、最少弯管、最大弯头、零点原则、泵车应选择高压泵,泵管亦选择高压管。

⑹施工前,要根据现场情况合理布置混凝土泵送设备数量,保证

混凝土浇筑顺利及均匀布料的需要。同时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考虑到C60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泵送的连续性和质量保证,现场要准备备用泵,防止因机械故障或其它因素影响混凝土施工的及时性和连续性。

⑺现场应准备适当量的外加剂,预备混凝土施工性能不满足要求,作为调整混凝土工作性能备用。

5.2混凝土施工过程控制

⑴自密实混凝土应在2h内浇筑完成,确保其在工作性能状态消失前完成泵送和浇筑。T2塔楼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投入2台泵,分层浇筑,每层浇筑0.5m,分多次浇筑完成。

⑵自密实混凝土在浇筑前应通知司机反转罐体,搅拌过程中,确保混凝土搅拌时间在90~120秒。

⑶自密实混凝土在卸车前应进行二次搅拌,搅拌时间不少于2min,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同时对混凝土的相关技术指标要进行现场测定,对不符合质量技术要求的混凝土不得进行浇筑。

⑷浇筑过程中泵管出料口需要伸入模板内,利用混凝土下落产生的动能来达到混凝土的自密实。

⑸浇筑时下料口应尽可能处于低位,尽量减少混凝土浇筑落差,

同时采取分层浇筑。在浇筑完第一层后,应确保下层混凝土未达到初凝前进行第二层的浇筑。

⑹自密实混凝土每次浇筑前,技术人员必须跟第一辆混凝土运输车到达施工现场,并协助工地人员检测混凝土相关性能指标,制作试件并及时将现场情况反馈生产人员。

⑺核心筒剪力墙采取喷淋和薄膜覆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养护。 ⑻自密实混凝土采取到带模养护方式进行养护,养护过程中应适当延长拆模时间。

(9)自密实混凝土在拆模时内部与表面温差大于25℃,撤除养护措施时,混凝土表面与外界温差不大于20℃,养护水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间的温度差不大于15℃。本工程C60核心筒钢板、剪力墙自密实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工地要求混凝土扩展度控制650±10mm。目前T2塔楼已封顶,54层以上更换为C50自密实混凝土。

5.3施工过程技术难点处理

⑴该工程要求自密实混凝土,对扩展度在700±50mm,实际浇筑扩展度应不小于700mm。石子粒径不大于20mm,并全部采用反击破。

⑵楼层较高,泵管较长;混凝土要求具有较好的工作性能,不分层泌水,在较大流动性状况下具有较好的抗离析性能。

⑶工期较紧,施工速度72小时一层,正常情况12小时拆模。为保证较好的工作性能,减水剂使用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在气温突降的情况下凝结时间会随之延长,因此必须控制和关注凝结时间变化。

⑷随着楼层高度的变化,泵送难度逐渐加大,需要混凝土具备更好的可泵性来支撑。 六、经验总结

⑴制备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的优选是关键因素,没有好的原材料,高性能混凝土只是空谈。此外,高性能混凝土除了考虑性能外,也应考虑其经济性。

⑵对于生产技术人员来说,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与应用来自于大量的基础试验、经验积累以及生产前期的准备工作。

⑶自密实混凝土技术是依靠混凝土自身的优异的性能来达到的,所以自密实混凝土是一种高性能混凝土。考虑到工程的重要性,施工方和生产方必须相互全力配合,生产前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才能确保每次供应能够顺利进行。

⑷在实际浇筑过程中,对于隐蔽结构和浇筑面小的结构,应控制混凝

土流动速度小于泵送速度,可降低泵送排量,利用泵送的冲击力加快混凝土的流动速度和入模速度,来提高效率。 七、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质量目标

本工程质量目标为合格。为确保工程质量,从质量管理体系的各工序质量程度网络控制两大方面严格控制,并制定出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以确保工程的质量。

质量保证体系的管理组织,从公司到项目部,配套管理,形成严格的统一管理体系,定员定岗责任到人。

2、质量保证体系

(1)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配备足够的专业质量检查人员,确保工程质量。

(2)加强技术管理,认真贯彻国家规范、操作规程及各项管理制度,确确岗位责任制,组织学习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和工艺卡,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并建立技术考核制度。

(3)施工过程中,按部位检查操作方法和施工效果、及时纠正差错。按部位及时填写应检查项目的隐、预检记录单,接受建设单位和质量检查人员检查。督促班组执行自检、互检制和岗位责任制。工程

变更应提前办理。如发生涉及结构的质量问题必须及时上报、不准擅自处理。

(4)测量、定位、放线必须准确,严格按施工测量定位方案进行。定位控制桩要保护好,不得扰动。

(5)绑扎钢筋前要熟悉图纸,近配料检查加工的钢筋品种、规格、数量和形状,是否符合要求。焊接接头经施焊人员自检后,抽样送到试验室进行机械性能试验。

(6)所有材料和半成品进场应有出厂合格证或检验报告,钢材应双控(合格证和检验报告)。砼配合比示经试验室和技术经理同意,不得擅自变动。原材料计量要准确,坍落度要严格控制,不得随意加水,搅拌机后台挂牌,标明配合比和每盘砼用料,砂、石、水泥要做原材料试验。砼要振捣密实,防止漏振。拆模后加强浇水养护,进行湿润养护并养护。

(7)严格工序交接制度。要及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认真填写施工日记,确保技术资料完整。

(8)坚持预先定标准、定样板、定材料、定做法。进场材料、半成品和加工品应执行验收手续,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不得进场。

(9)土建和水电、安装由现场统一指挥,及时做好预埋件,认真

做好各分项工程施工情况及检查记录和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及时签证。

(10)建立岗位责任制,操作人员姓名、年龄、级别实行挂牌上岗,分段负责,质量优劣与奖金挂钩。

(11)设备要开箱检验,了解设备状况(观感)并做好记录和签证。

(12)所有半成品存放应有防水防湿措施,成品保护要设专人负责。还要选派看管人员。

(13)接受建设单位、设计部门、监理单位及质量监督部门对本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和指导。

(14)未经公司质检部门验收合格后,不得提请有关部门验收。 (15)坚持回访维修制度,认真执行本单位一切行之有效的各项技术、质量管理制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