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概括和间接反映,以新颖独特的思维活动揭示客观事物本质及内在联系并指引人去获得对问题的新的解释,从而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称为创意思维,也称创造性思维。它给人带来新的具有社会意义的成果,是一个人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产物。 创意思维与创造性活动相关联,是多种思维活动的统一,但发散思维和灵感在其中起重要作用。创意思维一般经历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和验证期四个阶段。
创意思维学认为,传统的形象思维研究存在一个普遍的误区,就是试图通过艺术家及其作品来观察形象思维发生、发展的规律、特征,忽略了形象思维作为一种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乃是普遍性的存在,从幼儿到科学巨人都离不开它。
创意思维学的创立者——伍天友指出,形象思维存在两种不同的形态——认知性和创造性。信息受众对创意信息进行阅读、理解的思维模式,就是认知性的形象思维。创意思维就是要有针对性地根据信息受众的思维模式、特征和规律进行创意构思,是一个先知彼后知己的过程,只有如此,才能准确把握创意的效应。并由此提出,创意并不存在于作品或传播信息中,而是信息在受众大脑中产生化学式反应的表现,形成了信息传播的“反应”理论,相对于传统的,源自于西方的说服论、认同论等,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创意思维学对于形象思维内在机理结构和规律的揭示,对于大脑如何通过事物形象进行识别区分,如何强化、联系和发展都是前所未有的创见,不仅使创意有了可以应用的强大系统理论,更为青少年和儿童形象思维教育,提升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带来巨大的启示。
按思维内容的抽象性可划分为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按思维内容的智力性可划分为再现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按思维过程的目标指向可划分为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和聚合思维(即集中思维、求同思维);按思维过程意识的深浅可划分为显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等。
视错觉
视错觉就是当人观察物体时,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的参照形成的错误的判断和感知。视错:是指 观察者在客观因素干扰下或者自身的心理因素支配下,对图形产生的与客观事实不相符的错误的感觉。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视错觉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法国国旗红:白:蓝三色的比例为35:33:37,而我们却感觉三种颜色面积相等。这是因为白色给人以扩张感觉,而蓝色则有收缩的感觉,这就是视错觉
因为眼睛不同于照相机,耳朵不同于录音机,视觉是对客体再加工的心理历程,而不是机械的复制。错觉现象很早就被人们所认识。如我们熟悉的典籍《列子》中所载“两小儿辩日”的故事,所谓“日初出大如车盖而日中则如盘盂”,就是错觉的一例。日月错觉是一个十分常见而有趣的例子,太阳或月亮接近地平线时,看起来比其位于正空时要大50%左右,虽然在这两个位置时太阳或月亮的视网膜投像是一样大的。
早期研究侧重于黑白色调的视错觉(visual illusion),由于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制图技术的发展,颜色错觉(color illusion)和运动错觉(motion illusion)的研究成为焦点。错觉中研究得最多,也最具代表性的是几何错觉(geometric illusion)。最经典的有以下一些:方向错觉,线条弯曲错觉,线条长短错觉,面积大小错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