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七年级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为指针,进一步加强全体师生的常规管理,倡导良好的教风,学风,班风,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立足班级实际,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建构和谐校园。 二、工作目标
1、树立正确的教学教育理念,让教与学更加有的放矢。让学生自觉养成完成作业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合作的行为习惯。
2、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
3、坚持“一课三反思”的教学模式,向45分钟要质量,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处理好师生关
系。
4、加强教师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5、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及时解决。
6、加强和其他年级老师的沟通与交流,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三、主要工作
1、年级内用“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理念进行教育教学。
2、以备课组为阵地,经常交流教学教育体会和经验,取长补短 3、各班主任要经常和任课老师以及家长互相沟通。 4、加强各科的教学,在量上要保证,在质上要提高。
5、经常跟兄弟学校取得横向联系,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
6、配合教务处与德育处开展好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 四、具体措施: (一)、教师方面
1、分析年级组的教师组合情况,找出共性与特异性,突出人性化管理。 年级组组建,年级组长就应分析年级组教师的组合配置情况,了解年级组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身体健康状况、家庭组合、社会交往等尽可能详尽的资料,分配年级组额外工作时,对年纪偏大、身体不好、家有老人或幼儿的老师予以特殊照顾;对各方面有特长、爱好的老师尽量为他们创造争取展示平台;为有突出表现的教师争取相应的评价。以人性化的管理凝聚人心。 2、分解细化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责任到人。
对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目标,要分解到学科小组,再细化到每一位教师,让大家明确一定时期内自己的责任目标,“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布鲁姆语),教师的目标意识必然带动对学生的管理意识。 3、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实行全员管理。
管理是每一位任课教师的职责,实行45分钟责任制,课后“双差生”谈话制,后进生激励制等,把各班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分配到年级组所有教师名下,建立一段时期的负责制,课内课外都形成管理的链条。
4、建立班级间竞争激励机制。
年级组是一个整体,其中,每一个班又是独立的个体。开展班级间的竞争,能激励整体管理的成效。
(二) 、对学生的管理
1、按各年级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目标,七年级为过渡年级,总体目标为稳中求进
管理靠的是制度,更要靠人的思维。年级组管理中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但仍有规律可循。一般说来,起始年级的问题较为隐蔽,表面的风平浪静并不代表管理的成效,相反,可能隐藏着更大的风波。因此,策略是以放促收,不怕问题暴露,反而要充分暴露。暴露一个解决一个;解决一个
就积累一份经验。过渡年级是管理的难点,有了起始年级的问题经验,过渡阶段的管理就有了指向性,此时,学生的思想意识也有相应的提高,管理的原则是稳中求进。毕业年级是学生较为焦躁的阶段,其心理压力已达极至,而且学生层次分化较大,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战火”。因此管理策略是严中有宽。既要让学生在严谨的管理下完成学业,又要让他们充分感受教师的关爱,发奋学习。2、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由传统的师道尊严、一味灌输转变为平等对话。
应该说,这一点涉及到的是师生双方面的问题。更侧重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观念。传统教育观念中“师者尊严”的长期统治让学生对我们的老师产生了畏惧心理,在老师面前,学生感受到的不是作为“人”的平等,而是压抑。因此,年级组管理的一项长期而艰苦却效益明显的工作恐怕还是转变广大教师的观念,放下长者之尊,和我们的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看问题,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
五:具体安排 九月份:
1、做好开学工作(黑板报、学习园地、班级和办公室布置工作) 2、做好学生的常规教育(学习、卫生、纪律、文明)
3、做好学习态度与行为规范教育(出台七年级班级管理制度) 4、召开年级学生大会《今天我怎样做一个七年级的学生》 5、师生同庆教师节、中秋节。(给老师的一封信) 6、九月民族精神月”的主题或主讲班会。 十月份
1、做好第一轮考试的动员。
2、开展“我爱祖国,我爱家”爱国教育。 十一月份:
1、级组活动,交流教育教学体会。 2、举办第二届校园书法竞赛活动。 3、级组主课教师进行教学探讨。 4、年级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十二月份:
1、做好第二轮月考动员工作。 2、召开学生座谈会及家长会。 3、抓学生的学科平衡工作。
4、各班组织安排2015年元旦庆祝活动。 元月份:
1、班级德育工作。 2、评选优秀学生。 3、迎新游艺活动。 4、期末考试工作。
5、寒假工作的动员和部署。
2014年9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