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TSP数据采集阶段装置及参数选取的探讨

关于TSP数据采集阶段装置及参数选取的探讨

2023-02-24 来源:乌哈旅游
6() 铁道勘察 文章编号:I672 7479(20l7)03 0060—04 关于TS P数据采集阶段装置及参数选取的探讨 雷 凯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300308) A Discussion on C0nlfigurati0n and Parameter Selection of TSP Data Acquisition Lei Kai 摘 要 高质量的TSP原始数据是预报结果;隹确有效的基本保障 介绍 FSP系统的工作原理,并 从炸药震源、触发方式、炮孔参数及接收装置四个方面探讨 I'SP数据采集阶段各项装置及参数的选取 方法及要点 关键词TSP系统原始数据数据采集 中图分类号:P631.4 文献标识码:B 设在隧道左右边墙(距炮孔一定距离)处的高灵敏度 |rsP隧道地震预报系统 一 是由瑞士Amberg测量 公州t 2() 纪90年代初开发研制、用于隧道超前地 地震检波器接收并传至主机,形成地震波记录 其实 质即为地震负视速度法’ . 前方反射界面与l.r作 面平行时,所接收到的反射波([{1反射界面反射旧来 的信号) jA达波(f}I震源直接传播剑检波器的信号) 在地震波形记录上呈负视速度火系,反射波延K线与 直达波延长线的交点即为反射 的位置, 当反射 质预报的地球物理勘探设备,该系统采用地震反射波 原理,能够有效探测出施工工作面前方围岩的地质情 况,』”以指导帮助隧道安全掘进 .目前,该预报系统已 广泛心川f我 隧道工程领域 。 FSt’超前地质预报可大致分为三个步骤:数据采 集、数据处 、数据解译。预报从业人员不仅应重视如 界面倾斜时,反射波时距曲线呈双曲线形状。 该系统适用于长距离的隧道施I 超前地质预报。 何 数抓处理阶段有效提取有用信号,剔除干扰信号, 啦 税如何在源头保障原始数据的高质量。原始数 据的质 接影响着TSP最终成果资料的有效性和 准确悱,I『ff采集阶段各项装置及采集参数的选取是获 得岛质 }原始数据的重要保证 TSP系统接收器接收到的反射信弓’主要包括地震波波 速、振幅、相位、传播方向、延迟时问等,通过TSP系统 的数据分析软件处理和预报技术人 的解洋后,即可 预报推断 工作面前方存在的不良地质体的性质和分 布形念。 1 工作原理 P系统的工作原理:在隧道工作面附近边墙一 定范…内伽设2()~24个炮孔,放置少量炸药于炮孑L中 川以激发地震波,产牛的地震波以球面波的形式在隧 若想确定反射界面的值 ,就必须获得地震波的 传播速度 以及反射波的走时71~地震波在H司岩中 传播的速度 通常是用直达波的波速来估算、即 = 道 I{I传播,当遇到岩石波阻抗差异界面(如断层、 ㈩ 破碎带干¨ 性变化)时,一部分地震信号被反射回来, 一其叶1,Y 为震源0到检波器 的距离(炮榆距); 为 达波到达检波器的时问(如 1)。 部分 继续向前传播,反射回来的地震信号被布 设震源沿隧道轴线方向剑反射界面的距离为 :, 收稿日期:2017 02—28 作者简介: 【 【(1990 )男,2015年毕、Ik于中南大学地球探测与信 反射界面与隧道轴线方向的火角为O/,震源到反射界 面的距离为 ,!J!lJ有 息技术 l ,硕}:.助 I_ 帅、 关 I’ 数据采集阶段装置及参数选取的探讨:雷凯 6l =X2sin (2) O与震源O卡甘对于反射界面呈轴埘称关系,称O 为虚拟震源,由震源O激发的地震波向前传播到反射 界面后反射回到检波器 所走的距离,町等同于虚拟 震源O与检波器 之问的距离。根据三角函数关 系有 R=√(2Hsina+L.):+(2th,OSOL) (3) 结合式(2) 0彳丁 \/(2L2sin +,J1)!+(2L2sinacosa) = (4) O X: / :0 、 2 数据采集 要获得高质最的TsP数据,就必须从源头对数据 质量进行把控。TSP数据采集阶段,其实质就是地震 波信号被激发和被接收的过程。激发过程中,炸药、雷 管、炮孔、触发厅式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地震波信号 的质量;接收过程中,检波器、套管、传输电缆等也直接 影响着地震波信号质量。 2.1 炸药震源 TSP数据采集过程中,炮孑L中所装炸药类型及药 量,直接决定了爆炸后所产生的有效能 和信号主频 区的位置。因此,震源宜选择爆速高、防水强、密度大 的炸药,炸药量应在探测前通过试验进行确定。炸药 药艟过小、所产牛的有效能量较小时 ,激发的地震 波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由于能量的衰减,以致最后接收 到的反射信号相当微弱,达 到理想的探测精度及探 测距离;其次,该微弱信号也不足以压制f扰信号,不 利于有效信号的提取。炸药药量过大、所产生的能量 较大时,导致接收到的地震波信号过载、能量溢出和非 线性失真,也会使激发的地震波主频降低,从而影响探 测的精度。同时,炸药量也与炮点到检波器的距离有 关,炮检距较小时.成适当减小药量,防止接收到的地 震波信号过大而溢n5,炮检距较大时,应适当增加药 量,以使激发的地震波信号满足探测要求 、在TSP数 据采集中,接收到的地震波能量最低应不低于1【)(】 n 、7,最高应不高于5 000 mV.通常认为,地震波能址在 500~1 000 mV之间为最佳 通过数百次TSP探测实 践总结,住围岩较硬、岩体较完整情况下,药量宜选择 50~l20 g,围岩较软、岩体较破碎情况下,药量 选择 80~200 g 2.2 触发方式 地震波记录剖面上的信号如果存在爆破延时,会 造成接收到的直达波信号旱现出不规律的延时现象 ( 2),以致直达波的同相轴呈非线性,使初至拾取 无规律可循,导致无法准确确定直达波波速,也无法通 过商达波波速准确推算后续反射波波速。要解决f 述 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用高质最的瞬发电雷管,保 证地震波在被激发的同时,检波器开始接收有效信号 并记录F来 但是,受火工品申清与管理等因素制约, 往往没有合适的高质量瞬发电雷管,而只能选用延期 电雷管,如不加改进的使.}丰j延期电雷管,会极大影响地 震波波速的计算,从而带来波速误差和预报距离误差, 并 围岩地震波波速越大,预报距离误差就越大 为 此,f叮以考虑改进触发方式,即不使用TSP传统的触 发方式,而选用断路触发( 3)。断路触发方式的 原 是.}_}j触发线将雷管与触发器连接,起爆器 l:关按 下瞬间不触发主机进行记录,而是当雷管被引爆的同 时,触发线被炸断,从而触发主机开始记录地震波数 据 、通过断路触发,可以有效解决爆破延时和信号不 规则M题,保证地震波走时的一一致性和TSP探测的 精度 、 偏移研i,ll】 20f I l}I 4。l} —— j I 一 一:| 1 j 翻 i:  -I :-. I 1 } ●{  I: I ■ : ._ I : ● r{ f ■ : ● p 《 : 《 { _ ● -}ib 1 图2存在爆破延时的波形 62 铁道勘察 圈-咂 二匠 咂亟 恒垂至 【a1 TSP传统触发方式 雨_砸 丽 — (h)断路触发方式 图3触发方式 2.3 炮孔参数 合适的炮孔参数是激发出高质量地震波信号的前 提。炮孑L参数主要包括炮孔的倾角、方位角、孔深、孔 高以及炮问距,其中炮孔倾角、孔深以及炮间距对地震 波数据的质量起重要影响。 炮孑L倾角宜为向下倾l0。~l5。,炸药置于孑L底后 需对其进行水封或泥封。炮孔角度向下能保证达到较 好的水封震源效果,水封震源的日的是为了压制爆炸 时产生的噪声_下扰波一管波 (见图4),提高信噪 比。管波具有频率高、延续H ̄I'白]长等特点,在地震记录 剖面图上表现为尖而强的波形。管波波速低于地震有 效波波速,在记录削面图上会滞后于有效波出现,能够 较明显地分辨出来。 偏移距,m 偏移距,n 1:5 40  lI  Il I 图4存在管波干扰的波形 存铁路、公路等地下工程中。围岩松动圈普遍存 在。围岩松动 是围岩应力高于围岩强度而在围岩中 形成的破坏 域,开挖隧道会导致地应力和围岩强度 的变化, 岩受力状态由i向变成近似二向,从而使 岩强度明娃‘F降。为避免围岩松动圈带来的影响,应 尽量使震源在正常波速区激发,炮孔深度选择1.5 nl, 叮最大限度避免围岩松动圈的干扰 ’ ,且孑L身须平 直顺畅,以保证炸药能放置到位 、炮点埋于围岩之中, 可以有效削弱声波和面波的干扰. 炮问距的大小对后续地震资料的处理与解释同样 影响巨大,若炮问距过大,将导致反射信号的分辨率降 低,若炮间距过小,在道数不变的情况下,观测系统距 离不够,将使有效反射波段缩短,即探测距离缩短 同 时,当存在地震波人为读时误差时,炮问距也会对预报 误差产生影响,若最大人为读时误差达到0.3 rns,围岩 真实波速为 ,受渎时误差影响后的围岩计算波速为 ,则预报的相对误差6为 = ×100% (6) 图5为不同炮间距下预报相对误差对比,从 5中可以看出,当炮间距一定时,围岩地震波波速越 小,预报误差也越小,l}4岩地震波波速一定时,炮问距 越大,预报误差越小。因此,当围岩波速较小,即其为 较软岩时,炮间距宜选为1~1.5 n ,当同岩波速较大, 即其为较硬岩时,炮间距宜选为1.5~2 In。 v=8I)00m/s ’,=6()()f】 1l 、,=4 000 l1t/s 地llhJ ̄-[i/m 图5不同炮间距下预报相对误差对比 (a)耦合效果好 (h)辋合效果不f{ 图6原始数据 2.4接收装置 TSP的接收装置包括检波器、传输电缆及套管 检波器是一个极度灵敏的三分量地震加速度传感器, 关于TSP数据采集阶段装置及参数选取的探讨:雷凯 63 频宽为10~5 000 Hz,包含了预报探测所需的动态范 作实践总结,偏移距选为16~20 m时可满足探测 要求。 围,能接收弹性波的振动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该检波器为三分量传感器,可以保证全波场的数据记 录,可以很好地将不同的地震波波形分离为压缩波 (纵波)和剪切波(横波)。同时,相互问按标准排列的 3 结束语 (1)震源宜选择爆速高、防水强、密度大的炸药, 炸药量应在探测前通过试验进行确定。一般情况下, 围岩较硬、较完整时,炸药量可选择为50~120 g,围岩 较软、较破碎时,炸药量可选择为80—200 g。 三个分量记录,能够计算出地震波的入射方向;传输电 缆则是将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记录单元上。值得注 意的是,传输电缆通常缠绕在线圈上,若在TSP探测 时电缆仍缠绕起来,由于线圈的感抗作用会产生较大 的阻抗,而记录单元所记录的正是通过A/D转换而来 (2)起爆雷管宜选用高质量的瞬发电雷管;当没 有瞬发电雷管时,断路触发方式可以有效解决爆破延 的电信号,该阻抗信号会使有效电信号发生变化,从而 导致最后记录的地震波信号中因混入干扰信号而影响 数据的解释。所以数据采集时应将电缆线放开,避免 产生过大的阻抗电压;套管是为了保护检波器且不 时和地震波信号不规则的问题,断路触发器值得进一 步被推广使用。 (3)为提高原始数据质量,减小预报误差,炮孔倾 角宜为向下倾10。~l5。,孑L深宜为1.5 m。围岩为较 软岩时炮间距宜选为1~1.5 m,围岩为较硬岩时炮间 距宜选为1.5~2 m。 降低其接收信号质量而设置的,接收器套管与围岩 的耦合程度直接关系到能否采集到高质量的数据 (见图6)。安装套管前,应将接收器孔内的残渣、积 水等清理干净,安装过程中,须保证套管与周围介质 (4)接收器套管应尽可能与围岩耦合,为防止产 生阻抗干扰,数据采集时应将传输电缆展开。 紧密接触,力求套管全部进入岩体,同时尽量采用环 氧树脂进行耦合,这样做的目的是尽可能减小套管 的不正常震颤,降低有效波能量在套管周围界面上 的能量损失。 (5)为保证接收器套管与围岩耦合最佳,接收器 孔倾角宜为上倾l0。~15。,孑L深宜为2 m,为更好保 证预报长度和预报精确度,偏移距可选为16~20 m。 参大学出版社.2006 考文献 2.5接收器孔 与炮孔一样,接收器孔的相关参数主要包括接收 [1]何发亮,李苍松,陈成宗.隧道地质超前预报[M].成都:西南交通 [2] 赵永贵,刘浩,孙字,等.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研究进展[J].地球物 理学进展,2003,18(3):460—464 器孔的倾角、方位角、孑L深、孑L高以及偏移距(接收器 点与最近炮点之间的距离),而影响地震波数据质量 好坏的参数主要为倾角、孔深、偏移距。 接收器孔倾角宜为向上倾10。~15。,其目的是防 止接收器孑L内积水、积渣,孔内积水、积渣会影响到套 管与围岩的耦合程度;孑L深宜为2 m,接收器孑L过浅, 会使接收器无法全部进入围岩中(接收器长2 m),导 [3] 侯伟,杨正华.负视速度超前预报倾斜界面位置确定[J].物探与 化探.2015,39(5):1089—1093 [4]高炳魁,朱自强.TSP地质超前预报在浅埋隧道中的应用[J].西 部探矿工程,2008.20(1):139—141 [5] 肖书安,吴世林.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地质超前探测技术[J].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4,1(2):159—165 [6] 舒森.如何提高TSP203系统在应用中的准确性[J].物探与化探, 201 I,35(5):7l0—7l4 致套管在激发时产生不必要的震颤;接收器孔过深,超 出接收器长度,同样不利于套管的安装,导致其无法与 围岩达到最佳耦合。 偏移距与预报距离和预报精度有关。偏移距较 大,管波的到达时间也会随之增长,即地震波记录剖面 图上受管波影响的有效波长度将会增加,增大了预报 [7] 朱海龙.影响TSP203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系统探测准确度的因素 研究[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6,13(1):82—87 [8] 李兆龙.影响TSP203探测结果的若干问题探讨[J].物探与化探, 2015,39(5):1085一1088 [9] 林义,刘争平.王朝令.围岩松动圈对TSP预报的影响研究[J].地 球物理学进展,2015,30(2):912—919 距离;偏移距若太小,也会造成纵波、横波到达时间相 差太小无法分辨,影响到后续计算的精确度。另外,偏 移距也不宜过大,过大意味着观测系统过长。通过工 [1O]林义.刘争平,王朝令,等.TSP断层模型数值模拟[J].吉林大学 学报:地球科学版,2015,45(6):1870—1878 (1 1]TB10012—2007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