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同步练习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情况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A.汽车起动 C.汽车减速上坡
2.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的速度就越大 B.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越长,物体速度越大
C.运动的时间越短,物体的速度就越大 D.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越长,物体速度就大
3.一个正常运动的物体速度约为5m/s,该物体可能是( ) A.蜗牛
B.步行的人
C.自行车
D.汽车
B.汽车拐弯
D.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
4.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物体v由s与t比值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5.我们观看百米赛跑时,判断谁跑得快的根据是( ) A.速度的大小
C.在相同的时间内,跑过的距离的长短
B.跑完相同的距离需要时间的多少 D.跑过相同的距离比较平均速度的大小
6.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
A.A与B B.A与C C.C与D D.B与C
7.有一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10m,这个物体在2s内的速度一定是 A.2.5m/s
B.5m/s
C.20m/s
D.40m/s
8.某同学家准备买新房,他看到开发商的广告称“乘车从新楼盘到附近的大型商场只需3分钟”.据此你认为从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的路程比较接近的是 A.200m
B.400m
C.2000m
D.10000m
9.如下图所示的物体运动图像中,能描述的是同一种直线运动形式的是( )
A.甲和乙 C.丙和丁
B.乙和丙 D.甲和丙
10.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 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 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二、填空题
11.速度是表示________的物理量,它的国际主单位是________(填单位名称和符号) 12.若某人的步行速度约为0.6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
13.雷达可用于飞机导航,也可用来监测飞机的飞行,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假设某时刻雷达向飞机发射电磁波,电磁波遇到飞机经反射后又被雷达接收,整个过程用时52.4μs.已知电磁波的速度为3.0×108m/s,则飞机离雷达站的距离是________m. 14.如图,甲、乙两辆汽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从图像可知,______车的速度大;5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是______m.
15.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的频闪照片,其中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照片是________.
16.鹰梅(鹰潭至梅州)铁路有望在明年开工建设.为国铁Ι级、双线、电气化工程,速度目标值为162km/h,合________ m/s.拟经过我市宁都、石城、瑞金、会昌、安远、寻乌6个县(市),我市境内约300km,合________m.
17.一辆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的速度为85_____(填上合适的单位),按照这个速度走完255km的路程需要的时间为_____.
18.我们生活中经常说汽车行驶的速度多少“码”,一码表达的物理意义每小时一千米,阜阳到蚌埠的公路全程限速72码,合________m/s.
19.出租车司机在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
(1)100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2)30km表示_____________
(3)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司机从入口处出发,至少行驶多长时间才能到达机场_________?
三、实验题
20.如图所示,在“研究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该实验的测量工具主要有刻度尺和________;
(3)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4)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_(选填“快”或“慢”).
四、综合题
21.校运会上,四位同学进行百米决赛.
(1)计时裁判是根据________(选填“发令枪声”或“看到冒烟”)开始计时. (2)下表是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计时成绩,跑得最快的是________.
(3)裁判员判断是依据________相同,比较________的大小来判断运动员的运动快慢.
五、计算题
22.一辆轿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行驶,轿车上的速度表如图所示。
(1)在5min内轿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2)轿车以该速度匀速行驶140km需要多少时间?
参考答案
1.D 【分析】
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运动速度大小的变化;二是运动方向的变化;判定一个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就从这两个角度考虑。 【详解】
A.汽车启动,车由静止变为运动,所以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汽车拐弯,车的运动方向改变,所以运动状态发生变,故B不符合题意; C.汽车减速上坡,车的速度减小,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C不符合题意;
D.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车的速度没有改变,车的运动方向也没有改变,则汽车的运动状态没改变,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B 【解析】
速度是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时间一定时,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的速度就越大;选项A的说法是错误的.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越长,物体速度越大,选项B的说法是正确的.路程一定,运动的时间越短,物体的速度就越大,选项c的说法是错误的;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越长,物体速度就小,选项D的说法是错误的.所以选B.
思路分析:速度是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越长,物体速度越大;路程一定,运动的时间越短,物体的速度就越大. 试题点评:本试题考查的是速度的概念. 3.C 【详解】
蜗牛爬行的速度要远小于5m/s,步行人的速度约是1m/s,自行车的速度是5m/s,汽车的速度约为20m/s,故C正确。 故选C。 【点睛】 考点:速度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速度
4.D 【解析】
试题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运动方向都是不变的,而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时间无关.实际上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时间t是原来的几倍,路程s就是原来的几倍,其速度是不变的.
解: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个定值,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个定值,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无关.
而选项A、B、C中的说法属于不能真正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要让学生明白,不能只站在纯数学的角度理解物理公式,而应考虑它的物理意义. 5.C 【分析】
观众可以通过在相等时间内比较路程的长短来比较运动运动员运动的快慢。 【详解】
在百米赛跑中,运动员同时起跑,观众可以通过运动员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时间相等,路程越长,运动员跑得越快。 故选C。 6.D 【分析】
本题考查通过图象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详解】
如果是s﹣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因速度不变,s与t成正比,所以图象是过点O的射线,如图C;
如果是v﹣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因速度不变,所以图象是平行于横轴的射线,如图B. 故选D. 7.A 【详解】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物体的速度v==【点睛】
st10m=2.5m/s.故选A. 4s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已知物体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出物体的速度. 8.C 【详解】
公交车的的速度约为40km/h,在3min内所通过的路程约为
svt40km/h?9.B 【详解】
1h=2km=2000m ,故应选B. 20甲、丙图是s-t图像,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甲图像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表示s不随t的变化而变化,即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丙图像是过点O的射线,表示s与t成正比,速度不变,即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
乙、丁是v-t图像,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乙图像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表示v不随t的变化而变化,即速度不变,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丁图像是过点O的射线,表示v与t成正比,即物体处于匀加速直线运动,由上分析知道,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乙丙,故选B。 10.D 【详解】
A.比较两车速度的大小关系,可采取两种方法:①取时间相同,然后比较路程,路程长的速度大;②取路程相同,然后比较时间,时间短的速度大,从图中可得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A说法错误;
B.由s-t图象:得出两小车在6s内的路程分别为1.2m和0.5m,甲在乙前0.7m,B说法错误.
CD.由图象可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则以甲为参照物,乙在向西运动,以乙为参照物,甲在向东运动,C说法错误,D说法正确。 11.物体运动快慢;. 米每秒,符号:m/s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速度的物理意义及单位答题.
解: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国际单位是:米每秒,符号:m/s; 故答案为物体运动快慢;米每秒,符号:m/s.
点评:本题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12.人每秒通过的路程是0.6m 【详解】
速度表示单位时间经过的路程;
所以某人的步行速度约为0.6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人每秒通过的路程是0.6m. 13.7860 【详解】
电磁波从雷达到达飞机所用的时间为52.4μs÷2=26.2μs,故飞机离雷达站的距离为s=vt=3.0×108m/s×26.2×10−6s=7860m. 【点睛】
雷达测距是回声测距离的应用,雷达发射的电磁波遇到飞机经反射后,又被雷达接收,整个过程用时52.4μs,故52.4μs是电磁波到达飞机又返回的时间. 14.甲 60 【详解】
[1]从图像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甲物体通过的路程较大,所以甲车的速度较大; [2]由图示可知,5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60m. 15.乙图 【详解】
由题意知:四个图片中,每相邻两点间所用时间是相同的;
若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相邻两个小球间的距离也应相等,符合这个特点的只有乙图. 16.45 3×105 【详解】
①根据速度单位间的关系进行解答:
162km/h1621m/s=45m/s; 3.6②因为1km=103m,所以得:
300km300103m3105m.
【点睛】
重点是速度和长度的单位换算关系,不要小看单位的换算,有些同学在后面的计算中是经常出错的,是个基本能力,要加强练习. 17.km/h 3h 【解析】
试题分析:一般交通运输工具的速度的单位是Km/h,一辆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的速度为85Km/h.按照这个速度走完255km的路程需要的时间为t=考点:此题考查的是速度和时间的单位. 点评:在此题中注意运用公式t=18.20 【详解】
由题意知,72码72km/h; 换算单位为:
s255km==3h. v85Km/hs计算时间. v72km/h721m/s=20m/s. 3.619.限速100km/h 距离目的地36千米 0.3h 【详解】
(1)[1]指示牌上的“100”表示限速为100km/h;
(2)[2]指示牌上的“30km”表示标志牌到机场路程为30km; (3)[3]由v间是:
s得,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司机从入口处出发,到达机场所需要的时tt20.v=
s30km0.3h v100km/hs 秒表 运动 慢 ts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所t【详解】
(1)“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是根据公式v=
需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3)塞子相对于气泡的位置在不断的变化,所以,塞子是运动的;(4)要测量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和对应的时间.由于物体是动态的,由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可知,物体运动的越慢,越易于测量.故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
【点睛】
s;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用秒ts表测出运动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v=计算出速度;(3)利用塞子与气泡之间的位置关系
t(1)(2)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v=
是否变化,结合机械运动中有关于运动和静止的定义,即可确定答案;(4)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即可知道哪种情况更便于测量气泡的运动时间和距离. 21.看到冒烟 甲 路程 时间 【详解】
(1)当发令员发令时,光和声音同时向前传播,光速远远大于声速,计时裁判看到烟后要再经一段时间才能听到枪声,所以看枪冒烟计时比听到枪声才计时误差小,更准确,应看烟计时.
(2)由题意知: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路程相同,因此用时少的跑的快; 由表中数据知:甲用的时间最少,所以甲跑的最快;
(3)裁判员判断是利用运动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的长短来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的. 22.(1)5.83km;(2)2h 【详解】
(1)从速度表中可知,轿车行驶速度为v=70km/h,t=5min=轿车行驶的路程
s=vt=70km/h×
(2)轿车以该速度匀速行驶140km需要的时间
s1h,根据v=可得,在5min内12t1h≈5.83km 12s140kmt′===2h v70km/h答:(1)在5min内轿车行驶的路程是5.83km; (2)轿车以该速度匀速行驶140km需要2h。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