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1年安徽省马鞍山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2021年安徽省马鞍山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2020-03-21 来源:乌哈旅游


2021年安徽省马鞍山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 默写。

(1) 当窗理云鬓, ______ 。(北朝民歌《木兰辞》) (2) ______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3) 我报路长嗟日暮, ______ 。(李清照《渔家傲》) (4) ______ ,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5)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人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发出了“ ______ , ______ ”的感慨,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6)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作者的美好祝愿和对亲人的思念,体现了作者旷达态度和乐观精神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7)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纳谏的结果是:“ ______ , ______ ”。

二、其他(本大题共4小题,共25.0分)

2. 九年级(1)班开展“身边的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为使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我们身边的传统文化,班委会准备邀请语文组教研组长王老师给大家开设一个关于传统文化的讲座,小明拟写了一则海报,请你修改。

传统文化讲座海报

亲爱的同学:

古戏台上抛水袖,百工坊内练绝活。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凝聚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源泉,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血脉相连的重要纽带,我们有责任去保护、了解、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安徽是一个文化大省,为了使同学们对我们身边的传统文化有个全面的了解,班委会特邀学校语文教研组组长王老师为我们开设传统文化知识讲座。欢迎大家届时务必前往聆听。

九年级(1)班班委会 二〇二一年四月三日

①海报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第1页,共13页

②画横线句子语序不合理,请修改。

③画波浪线的句子在用语上有一处不得体,请提出修改意见。 ④海报在内容上有遗漏,请提出修改意见。 3.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哦,田野,我的故乡的田野!这一方水土曾养育了多少躬身畎亩的子民。我是他们的后yì,也曾在这里挥汗如雨地耕耘。不管风雨雷电,不管春夏秋冬,我们就依靠手中的锄和镰与贫穷作战。大人们告诫我;不要瞒哄每一寸土地,不要亏待每一株庄稼。当我跟村民们用手上..的jiǎn子换来一季又一季的丰产时,我们那无比欢悦的心情,是任何文字都不能形容的。 (1)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__ 后yì瞒哄 ______ .告诫 ______ .jiǎn ______ 子

(2) “躬身畎亩”中的“躬”的意思是 ______ A.身体 B.亲自 C.自身 D.弯曲(身体)

(3) 画线句子运用了的表达方式。 (4) 请把下面句子改成被字句。

这一方水土曾养育了多少躬身畎亩的子民。

4. 班级要制作一个“徽风皖韵话传统”的宣传册,已有两个栏目,请你仿照它们再拟两个栏目,可从文艺、民俗等角度来拟写,要求与已有的两个栏目结构相同。 栏目一:话说徽派建筑; 栏目二:精选江淮美食; 栏目三:______; 栏目四:______。

5. 班级开展传统民俗文化知识竞赛,有两道题目,请你回答。 ①下列风俗中,与清明节有关的是______ A.吃青团

第2页,共13页

B.插艾草 C.登高处 D.猜灯谜

②将下列描写民俗活动的诗句填入后面相应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A.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B.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C.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D.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元宵节看花灯,那正是______,热闹非凡;端午日赛龙舟,只见得______,惊心动魄;除夕夜守岁,仍能够______,满心欢乐。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6.0分)

6.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没有时间。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______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______ ..③是进亦忧: ______ .④或请重法以禁或: ______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

第3页,共13页

(3) 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 ______ 、 ______ 、 ______ ;其效果是 ______ 。(用原文填写)

(4) 范仲淹是名臣,李世民是明君。请从两个选文中分析他们成为名臣、明君的原因。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8.0分)

7.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材料一

情绪管理是对个体情绪进行控制和调节的过程。以下是两个有关情绪失控的典型案例: 八年级学生大玲特别爱玩手机,妈妈暂时把手机没收了,结果她去妈妈房间砸碎了花瓶、杯子,还把门一脚踢坏了。

九年级学生小军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了不愉快,上课时同学向老师说了这事,小军急眼了,对老师大声喊叫,然后摔门而出,导致老师无法正常上课…… (选自互联网)材料二

下面是青少年负面情绪产生原因调查统计的柱状图。原调查问卷为多项选择题。

(数据来源:《青少年情绪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材料三

①一位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由此可见心态是决定命运的重要因素。

②一个人如果经常拥有一个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就能克服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甚至可以战胜所遇到的各种苦难。全国年龄最小的道德模范孟佩杰,五岁时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

第4页,共13页

将她送人领养。不幸的是,养母后来瘫痪在床。八岁的小佩杰以稚嫩的肩膀撑起了一片天。她学会了买菜、做饭、烧菜、购物;她给妈妈清洗褥疮、换药、擦屎擦尿;她还要上学,打理全部家务……这些即使是大人也难以承受的事,小佩杰奇迹般地做到了。更让人感动的是,她被山西师大临汾分校录取后,背着妈妈上大学!当记者问她是什么精神使她如此顽强地应对这些困难时,她微笑着答道:“有妈就有家。”她以良好的心态战胜了苦难,换来了自己的一片蓝天。

③现实生活中不乏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常常感叹怀才不遇,抱怨这个不行,那个不好。其实,抱怨本身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即使我们不能改变命运,但可以改变我们对待命运的态度。伟人之所以成名,在于他们以非凡的乐观精神造就了他们伟大的性格。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电灯过程中,用了一千多种材料做了一千多次实验,但还没有成功。有人嘲笑他的失败,他却说:“我已经知道一千多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以这种良好的心态,爱迪生最终成功地发明了惠及全人类的电灯。

④由此可见,影响人生的,主要在自己的心态。拥有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帮助我们获取健康和幸福,还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成功和希望。因此,经常审视和调整自我,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把握住自己的命运。

(1) 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材料一中的两位同学都不擅长管理自己的情绪,他们的情绪都导致了不好的结果。 B.受调查的青少年,负面情绪主要集中在成绩下降学业不顺利和人际交往中产生矛盾冲突。 C.青少年的负面情绪都是由外界环境造成的。

D.影响人生的,主要在自己的心态,如果青少年能够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才能把握住自己的命运。

(2) 分析材料二的柱状图,请你写出两条结论。 (3) 材料三第③段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 请你为提高青少年的情绪管理能力提三条建议。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5.0分)

8. 请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南朝范晔的《后汉书》里刘秀曾说过:有志者事竟成也。

诗人流沙河给母校写过一副对联:正当花朵年龄,君须有志;又见课堂灯火,我已无缘。 《史记•陈涉世家》中陈胜对佣者说:“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第5页,共13页

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你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 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2)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第6页,共13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小题1】对镜帖花黄

【小题2】日暮乡关何处是 【小题3】学诗谩有惊人句 【小题4】不义而富且贵

【小题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小题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小题7】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解析】答案:

(1)对镜帖花黄(重点字:帖) (2)日暮乡关何处是

(3)学诗谩有惊人句(重点字:谩) (4)不义而富且贵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重点字:婵) (7)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本题考查诗文名句默写。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字。

诗文积累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重点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并注意重点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与书写。

2.【答案】①称呼要顶格写。

②将“了解”放到“保护”前面。 ③将“务必”一词删掉。

④要把讲座的时间、地点写具体,告诉同学们。

【解析】①本题考查海报格式。称呼要顶格写,正文空两格写。右下方落款要先写单位署名,再写日期。本海报称呼没有顶格写。

②本题考查病句修改。画横线句子语序不合理,将“了解”放到“保护”前面。 ③本题考查病句修改。画波浪线的句子用语不当,将“务必”一词删掉。

第7页,共13页

④本题考查海报内容。本海报在内容上没有把讲座的时间、地点交代清楚,应把这些写具体。 常见的病句种类有:(1)语序不当;(2)搭配不当;(3)成分残缺或赘余;(4)结构混乱;(5)表意不明;(6)不合逻辑。在不改变原句所表达的意思的前提下,修改有明显语病的词句,使语句通顺、正确,更加完善。

3.【答案】【小题1】裔,hǒng,jiè,茧

【小题2】D 【小题3】略 【小题4】略 【解析】答案: 茧 (1)裔 hǒng jiè(2)D (3)抒情

(4)(有)多少躬身畎亩的子民曾被这一方水土养育。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根据平时积累作答。“yì”写作“裔”;“哄”读作“hǒng”;“诫”读作“jiè”;“jiǎn”写作“茧”。

(2)本题考查词义。躬身畎亩意思是弯曲身体在田地里劳动。躬:弯曲(身体)。 故选:D。

(3)本题考查表达方式的判断。画线句子语气强烈,一唱三叹,句尾用感叹号表达情感,是抒情。 (4)本题考查句式转换。主动句改为“被”字句,被字句基本的结构为:宾语+“被”+主语+动作。根据平时所学作答即可。

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4.【答案】演唱黄梅小调,展示民风民俗

【解析】答案:

示例:演唱黄梅小调;展示民风民俗

本题考查栏目设计。从文艺、民俗等角度来拟写,与已有的两个栏目结构相同。言简意赅,切合实际,能引起大家共鸣。

第8页,共13页

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5.【答案】A,B,A,D

【解析】答案: ①A ②B A D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 ①A.与清明节有关; B.与端午节有关; C.与重阳节有关; D.与元宵节有关。 故选:A。

②元宵节看花灯,自然与是与“灯”有关的诗句,所以第一空选B;端午赛龙舟,气势宏大、场面震撼、鼓声震天,肯定是用“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来形容,故第二空选A;除夕守岁,爆竹声声,观看春联,欢乐多多,很显然“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这句诗最能反映这种情景,故第三空选D。

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6.【答案】【小题1】探求,探寻,朝廷,这样,有人

【小题2】略

【小题3】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海内升平 【小题4】略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求:探求,探寻。 ②句意为:在朝廷作官的人为百姓担忧。庙堂:朝廷。

第9页,共13页

③句意为:这样在朝为官也担忧。是:这样。

④句意为: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或:有人。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微,没有。斯,这样。归,归依。句意为:没有这样的人,我能和谁一道呢? ②句中重点词:自,自此。升平,太平。句意为:自此以后经过数年,全国都变得太平了。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乙文内容,从“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中可知,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去奢省费、轻徭薄赋和选用廉吏;从“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中可知,其效果是:海内升平。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结合甲文内容,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语句中可知,范仲淹心怀天下,忧乐皆系于天下,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和高尚的品格;结合乙文内容,从“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中可知李世民则能够怜恤天下百姓,薄徭轻赋,使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太平。据此回答即可。 答案:

(1)①探求,探寻;②朝廷;③这样;④有人。 (2)①没有这样的人,我能和谁一道呢? ②自此以后经过数年,全国都变得太平了。 (3)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海内升平。

(4)范仲淹心怀天下,忧乐皆系于天下,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和高尚的品格;李世民则能够怜恤天下百姓,薄徭轻赋,使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太平,所以他们能够成为一代名臣、明君。 参考译文: 【甲】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作官的人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作官的人为君王担忧。这样在朝为官也担忧,在野为民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乙】

第10页,共13页

(唐太宗)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对那官员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我应当不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哪里用得着严厉的刑法呢?”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7.【答案】【小题1】C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1)ABD.正确。

C.有误,根据材料二青少年负面情绪产生原因调查统计的柱状图可知,青少年的负面情绪产生原因有很多,“都是由外界环境造成的”表述太绝对化。 故选:C

(2)根据标注信息和图形、数据来概括即可。

根据统计图“成绩下降学业不顺利”占青少年负面情绪产生原因的73.87%,人际交往中产生矛盾

第11页,共13页

冲突占73.37%等数据可知,学业压力和人际交往矛盾是青少年产生负面情绪的主要原因;根据“被老师批评”“与父母的观念的差异”“达不到父母期望”等标注信息和柱状统计图可知,师生关系、亲子关系是青少年产生负面情绪的次要原因。

(3)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这段将凡人与伟人不同态度进行对比,并且举了具体事例,是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论证了“心态是决定命运的重要因素”这一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针对某种情况提出建议,建议一定要有针对性与可行性。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可以分别从学校的角度,家庭的角度,个人的角度来提出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建议。 答案: (1)C

(2)①人际交往中产生矛盾冲突是青少年负情绪产生的主要原因,日常生活中要注重提高人际交往能力;②青少年要正确对待自己的考试与成绩,因为成绩下降和学业不顺利容易产生负面情绪;③与父母观念的差异与分歧,也是造成青少年负面情绪的原因,亲子教育要提上日程。 (3)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将凡人抱怨生活和伟人乐观面对生活进行对比,举“爱迪生以良好心态面对失败最终发明了电灯”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心态是决定命运的重要因素”这一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①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②父母要多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问题;③青少年要学会自我减压,掌握情绪调节方法,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本题是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第二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第三题考查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第四题考查提出建议的能力。

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8.【答案】带着明确志向上路 有了明确志向,才能使我们明确前进方向,避免我们浑浑噩噩、

荒废人生。

不知道现在的学者会不会因为自己的作品被报社退回而自暴自弃呢?我想至少在以前有一个人是不会的,他就是海明威。酷爱写作的海明威曾经一连写了12篇短篇小说,寄出去后被全部退回,由于生活窘迫,遭到母亲的反对,深爱着他的妻子也离他而去,遭受家变的海明威并没有因此浑浑噩噩,虚度年华,“要做一流作家”的志向也没有改变,终于写出了《太阳照常升起》《老

第12页,共13页

人与海》《丧钟为谁而鸣》等名篇。试想一下,如果海明威当时放弃了要当作家的目标,自暴自弃,那么他又怎么可能写下如此多的名篇佳作,获得诺贝尔奖呢?

志向明确,能给我们带来勇敢奋进的动力,激发我们无穷的潜力。李时珍,脚穿草鞋、身背药篓、翻山越岭、访医采药,历时27年写成了《本草纲目》,只因为他发现前人的医学书籍中有许多错误。于是李时珍就立志写一部规范的医学著作,也由此激发了他对医学的潜力,使得《本草纲目》成为人们口中的佳话,得以流芳百世。

志向明确,能使我们战胜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使我们变得坚定、执着。读完《史记》后,不知道大家知道否司马迁为什么会写《史记》呢?其实,司马迁的父亲一直有个心愿,希望自己可以写一部通史,可至死都不能了却心愿,只能将这个重担托付给儿子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司马迁排除万难,决定写《史记》了,但由于遭奸人所害,司马迁遭受了宫刑。在面对因宫刑而产生的痛苦与磨难前,司马迁仍为了自己志向前进着,奋斗着,终于写出了第一部通史,成为流传至今的千古佳话。如果当时司马迁失去了目标,没有了志向,那么怎么可能会有《史记》对后世的影响呢?又怎么会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美名呢?

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又比如立下诺言“我要比洋人强”、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杨振宁;引导人类走向丰衣足食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正是因为他们有了志向,所以才会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收获成功。让我们都带着志向上路,能使我们不至于在迷茫时迷失方向,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朝着自己的志向奋进,那么你将会采集到人生道路上的那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解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引用“有志者事竟成也”“正当花朵年龄,君须有志;又见课堂灯火,我已无缘”“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是在强调“志向”“理想”和“目标”的话题。“我们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就离成功不远了”“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找到自己发展的方向,用勤奋和拼搏去把握人生”,本则材料,实际上是想阐明“有了明确的目标(志向、理想),并为之奋斗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可以写成议论文,分别从明确的志向与人生的关系、明确的志向与事业的关系、明确的志向与学习的关系等方面说明“只有确立明确的志向,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注意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和使用多种论证方法,充分论证自己的观点(论点),尤其要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更具有说服力和可信性。

本文标题就是作者的观点。在正文部分作者采用了分--总的结构,分别从志向与人生的关系、志向与前进的动力的关系、志向与生活的艰难险阻的关系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证。在论证过程中,作者主要选取典型事例,充分论证自己的观点,论据充分。同时使用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增强了论证效果。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

第13页,共13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