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小丽和小宇两个同学进行跑步比赛,他们讨论比赛方案。小丽说:“我们跑相同的路程,看谁用的时间短,短者为胜。”小宇说:“我们跑相同的时间,看谁跑的路程长,长者为胜。”对他们所说的方案,你认为( )
A.只有小丽的方案可行 C.两个方案都可行
B.只有小宇的方案可行 D.两个方案都不可行
2.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 A.航模飞行器以11 m/s的速度匀速飞行50 m B.汽车以50 km/h的速度在公路上匀速行驶200 m 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 s跑完全程 D.从30 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 s
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由速度公式v=可知物体的(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C.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均正确
4.在物理学中我们是以“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而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一些成语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下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 A.离弦之箭 C.姗姗来迟
B.一日千里 D.风驰电掣
5.汽车上的速度表如图所示。一辆汽车以此速度从玉屏向贵阳匀速行驶,若玉屏至贵阳的距离约为3.2×10 m,则( ) A.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 m/s B.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 m/h C.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 km/s D.该汽车只要4小时就可到达贵阳
6.下图甲是某物体运动的v-t图象,则图乙中能相应表示出该物体运动的s-t图象的是( )
5
甲
乙
7.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甲通过的路程是乙的2倍,乙所用的时间是甲的 ,则甲的速度与乙的速度之比v甲∶v乙为( ) A.2∶3 C.3∶8
B.3∶2 D.8∶3
8.某同学的爸爸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紧急刹车发生在8:27
B.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
C.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 km/h D.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 km/h
9.甲、乙两人进行百米赛跑,结果甲比乙超前10 m到达终点。如果让甲从原起跑线往后退10 m起跑,乙仍从原起跑线起跑,两人都保持原来的速度重新比赛,则比赛结果是( ) A.同时到 C.乙先到
B.甲先到 D.不能确定
10.一个小偷作案后以6 m/s的速度离开现场,10 s后警察从现场沿小偷离开的路径以8 m/s的速度追击,在 s后将小偷抓获。
11.小明在从扬州到启东的路上,他所乘坐的动车通过一座大桥,已知大桥长1 000 m,从上桥到离开桥,小明通过大桥的时间是20 s,则动车速度是 m/s。已知车长150 m,则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行驶的路程是 m,所需要的时间是 s。 12.下图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该图象能够获得的合理信息有:
信息一:他们是同时开始运动的; 信息二: ; 信息三: ;
信息四:跑步者的速度是 m/s; 信息五:骑车者的速度是 m/s。
13.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王爷爷带小孙子驾车到萍乡北站,然后乘高铁去南昌参观滕王阁。8:20开车出发,并看到路边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刻吩咐小孙子通过铁路网站查询列车时刻表,如表所示。
萍乡北南昌西运行车次 开 到 距离 G134240 08:38 09:40 6 km G169240 08:49 10:05 2 km G148240 09:11 10:31 2 km
(1)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爷孙俩最快能赶上哪一车次? (2)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探究创新
★14.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速度计算公式为速度=路程时间
,即v=,单位是m/s。 这种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叫比值定义法。我们在高中物理当中也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把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之比叫加速度(注:速度的变化量用Δv表示,它等于前后两个速度之差;加速度用字母a表示,国际 单位是m/s)。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 (1)加速度的定义公式为a= 。
(2)若一个做单向直线运动的物体开始运动的速度为2 m/s,经过5 s后它的速度变为8 m/s,则这个物体在5 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Δv= m/s。
(3)若问题(2)中的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 m/s。
参考答案
1.C 解析: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一是“时间相同比路程”,二是“路程相同比时间”。
2.B 解析: 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和速度单位的换算,B选项中,v=50km/h=50× ≈13.89m/s;C选项中,平均速度v=
2
2
=10m/s;同理可以求出D
选项中的平均速度为12m/s。所以汽车的平均速度最大,故选B项。
3.C 解析: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恒定不变,速度大小与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无关;由v=可知在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4.B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物理学中“速度”的概念,按照以下思路分析:
依据以上流程图,寻找既有表示时间,又有表示路程的选项,故正确选项为B。
5.D 解析: 观察如题图所示的速度表的表盘可知,此时汽车的速度是80km/h,根据题意,利用公式v=可以计算出该汽车从玉屏至贵阳的时间t= =4h。 6.C 解析: 根据题图甲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乙中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在不断增加的只有图C。
甲
7.B 解析: 由题意知,=2, ,由v=得,
乙
甲
甲 乙
甲 乙
甲乙乙
甲乙 乙甲
=2× ,故B选项正确。
8.D 解析: 由题图可知,在8:27突然减速,说明此时紧急刹车,A对;在8:23~8:27这段时间内车的速度保持60km/h不变,而且此速度是这段时间内的最快速度,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一定小于60km/h,所以B、C对,D错。 9.B 解析: 设第1次甲用的时间为t,则甲速度为v甲=
,乙的速度v乙= -
。
第2次比赛时,s甲'=100m+10m=110m,s乙'=100m,因为速度不变,所以甲用的时间t甲
'= ,乙用的时间t乙'= 。因为 ,即t甲' 乙 甲 乙 10.解析: 10s内小偷运动的距离为s=v1t=6m/s×10s=60m,警察追击时间为t'= - - =30s。 答案: 30 11.解析: 小明乘坐动车过桥,动车的速度与小明的速度相等,v= 桥 =50m/s;动车全 部通过大桥所行驶的路程s=s轿+s车=1000m+150m=1150m,由v=得,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要的时间t'= =23s。 答案: 50 1 150 23 12.解析: 由题图可知,两人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骑车达到200m时用时15s,而跑步达到200m时用时25s,故说明骑车的速度要大于跑步的速度;两人的速度分别为v骑车= 骑车 骑车 ≈13.33m/s,v跑步= 跑步 跑步 =8m/s。 答案: 两人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骑车者的速度比较快 8 13.3(前两空答案不唯一) 13.解析: (1)由题图知s=30km,限速v=60km/h,由v=可得,驾车到萍乡北站所用的最少时 间 t= =0.5h=30min 他们8:20开车出发,最早到达萍乡北站的时间为8:50,由于到站时火车G1692已出发,根据表中信息可知,爷孙俩只能赶上G1482车次。 (2)根据列车时刻表可得,乘坐G1482到达南昌所用时间t'=1h20min=80min=h,总路程 s'=240km,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 v'= =180km/h。 答案: (1)G1482车次 (2)180 km/h 14.解析: (1)速度的变化量Δv与速度变化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即为物体的加速度,所以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 。 (2)物体开始运动的速度v1=2m/s,物体经过5s后它的速度为v2=8m/s,则物体在5s内速度的变化量为Δv=v2-v1=8m/s-2m/s=6m/s。 (3)若物体在5s内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 答案: (1) (2)6 (3)1.2 =1.2m/s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