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水质安全的基本规定 [ 1.1 ]管道布置的水质安全
1 给水管道严禁与非生活饮用水管道直接连接。
2 给水管道不得敷设在烟道、风道、电梯井内、排水沟内。给水管道不宜穿越橱窗、壁柜、给水管道不得穿过大便槽和小便槽,且立管离大、小便槽端部不得小于 0.5m 。
3 给水管网的排气阀应设置于管段较高处,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被污水、雨水等液体淹没,排气阀门井应设置相应的排水设施。
4 给水管道严禁与大便器(槽)直接连接。
5给水管道与排水管道同侧布置时,应敷设在排水管道上面,局部交叉无法避开时应采取钢套管等保护措施。 [ 1.2 ]设备与材料的安全
与水直接接触的管材、管件及设备的过流部件,应符合《生活饮用水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 17219的规定,不得对水质造成污染。 [ 1.3 ]水质安全的技术措施
1 以下情况应设置管道倒流防止器。
(1)从城市给水管道上直接吸水的加压设备,在其吸水管的起端,;
(2)单独接出的消防用水管道,在消防用水管道的起端; (3)从城镇给水管网的不同管段接出两路及两路以上的引入管,且与城镇给水管形成环状管网的小区或建筑物,在其引入管。
2 管理单位每年必须对水池(箱)与稳流罐进行一次全面清洗,消毒,并对水质进行检验,及时发现和消除污染隐患,保证居民饮水的卫生安全。
3 当生活饮用水在供水区域的总停留时间超过48h时,应采取二次消毒或者定期排水等措施。 [ 2 ]引入管的设计 [ 2.1 ]引入管的技术要求
1当小区位于市政供水分级交界区域内,小区附近既有低压供水管道,又有高压供水管道,且水量都能够满足小区相应供水需求时,小区引入管的设计应充分利用市政供水设施的能力,并满足节能要求。小区的低区宜采用低压管道供水,低压管道不能满足的楼层可利用高压管道供水,高压供水不能满足的其余楼层采用二次供水。
2 引入管的设计流量应包含小区生活与非生活用水的设计水量。 3 引入管的管径应按消防时校核,确保消防时小区室外消火栓栓口处的水压从室外地面算起不应小于0.1MPa。
[ 2.2 ]引入管的布置
1 在小区引入管上,应设置软密封检修闸阀,配套设置阀门井或者阀门套筒,闸阀后宜设置检漏计量设备或者预留流量测试井。
2 设置在户外的检漏水表,表前直管段L不应小于10D,表后直管段L不应小于5D,安装位置宜高出地面500mm,但不得影响小区通行安全,见图1,受冰冻影响的区域应设置水表房等防冻措施。
图1 检漏水表的布置
3 流量计测试井长度不宜低于1.4m,宽度不宜低于0.8m,测试井前端直管段L不应小于10D,后端直管段L不应小于5D。 [ 3 ]庭院管网的设计 [ 3.1 ]庭院管网的布置
1 人数在3000人以下的小区,其庭院管网宜设计为枝状管网,超过3000人的可以形成环状网,但宜在引入管段上设分区检漏闸阀。
2 管线布置应短而直,靠近大用户布置,应以最少的管长分配最大的流量。
3 给水管道应避免敷设在有腐蚀或者有沉降的地段下,无法避开时应采取保护措施,沿建筑墙角明装时应高于地面100mm,并采用
支架固定。给水管道不得穿过配电间和垃圾房。
4 庭院管道应沿区内道路平行于建筑物敷设,宜敷设人行道、行车道或绿化带下,管道覆土厚度宜在大于0.4~0.6m,行车道下不低于0.7m。庭院管道无法沿区内道路敷设时,可采取支吊架等安全及维护措施布置在车库内。
5 布置在小区内的庭院管网宜在地面上设置管道走向标识,布置在车库内的庭院管网宜在管道上设置管道走向标识。
6 小区的直接供水、二次供水庭院管网宜同槽集中布置。 [ 3.2 ]庭院管网的附属设施
1 庭院管网进入住宅前,应在距离建筑外墙1m以上的合适位置,设置入户管阀门井或者直埋阀门套筒。
2 入户管中设有减压阀的入户管配水阀门井,井内还宜设置过滤器,过滤器至井底的净距应能够满足清洗过滤器的要求。
3 入户管配水阀门井内宜设置DN100排水管,排水排至小区雨水系统。
4 庭院管网的低处宜设置事故泄水阀,泄水排至小区雨水系统,排水管管径不低于DN100。
5 庭院管网的高处应设排气阀。
[ 4 ]入户管的设计
[ 4.1 ]入户管的配水方式与布置形式
1 入户管的配水方式应符合以下规定:
(1)采用上行下给式配水时,至用户的配水横管位于本户楼层的上部或者吊顶,由上向下向用户供水,水表前宜设置防止水表自转、防滴漏的阀门,立管顶部宜设置自动排气阀;
(2)采用下行上给式配水时,至用户的配水横管设于本户楼层的底部,由下向上向用户供水,立管顶部宜设置自动排气阀;
(3)采用分级分区式配水时,不同的供水分级宜采用不同的配水立管。
2 入户管的布置形式应符合以下规定: (1)户外集中式:
水表集中设置在户外,适用于旧城改造、低层住宅供水。户外集中式的供水楼层不宜超过6层;
水表选址位置不应被杂质淹没,不易受到碰撞,并便于抄收、巡查、校换;
户外集中式条件具备时宜修建表房,不具备条件时,可设置水表表箱,水表表面距表箱盖距离应大于200mm。
(2)楼梯间与管井式:
水表集中设置在各层的楼梯间或供水管道井内。适用于新建住宅、设有管道井的既有住宅供水改造项目。
以上两种布置方式见图2,可根据居住建筑的实际情况选择入户管的布置形式。
楼梯间与管井式户外集中式
图2 入户管的布置形式
[ 4.2 ]入户水压的技术要求
1 入户管的给水压力不应大于0.35MPa,超过时应设置减压阀。 2 用户龙头处的最低自由水压应在0.1MPa以上。 [ 4.3 ]入户管的设计计算
1 直接供水楼层的计算:
首先进行初步估算,供水服务标高减去建筑物室外地面标高,得到一个差值ΔH,然后按照1楼需水压10m、2楼12m、3楼16m,3楼以上每增加1层加4m进行估算,确定直接供水的楼层范围;
再根据确定的直接供水楼层范围,依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规定,进行详细计算,优化管径。
2 直接供水不能满足供水需求的楼层,宜采用分级分区加压供水,并执行本规范的4.1.1条要求。
3 除超高层居住建筑外,住宅供水的加压方式宜采用并联分级加压。
4 高层住宅宜每14层为一个供水分级,一个供水分级设置一套立管。
5 每14层为一个供水分级时,在供水分级的内部宜设置2个供水分区,其中下部的7个楼层宜集中减压后进行配水。
6 入户管管径的设计规定
(1)单户进户配水管公称直径不宜小于DN20,单户设有两个及以上卫生间的,入户管管径不宜小于DN25。
(2)多户的立管管径可参照表1,先初步确定管径,再进行水力计算。
表1 多户的立管管径估算表
公称直径 序号 mm 1 2 3 4 5 6 DN20 DN25 DN32 DN32 DN40 DN50 户 1 1 1 2~3 4~7 8~16 m3/h 1.58 1.58 1.58 2.27~2.81 3.27~4.42 4.76~6.99 % 28.5 7.0 1.7 3.4~5.0 2.3~3.9 1.5~3.1 供水户数 设计流量 水力坡度 7 8 9 DN65 DN80 DN100 17~40 41~79 80~167 7.23~11.84 12.02~17.86 18.00~28.74 2.3~3.3 0.9~1.8 0.6~1.4 [ 4.4 ]入户立管的设计
1 一根立管在同一层的配水分支不宜大于3个。
2 穿越楼层应从预留套管位置穿越,穿越位置处应做好防水设计。
3 管道上有阀门、设备、仪表等地方均设置支架或支墩。 4 架空的水平管道、配水立管应设固定支架。入户立管穿墙或楼板时应设置金属或塑料套管,不宜穿过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必须穿过时应采取补偿措施。 [ 4.5 ]减压阀组节点的设计
1 减压阀宜选用选择可调式减压阀,减压阀的公称直径宜与管道管径相一致,调压范围误差为±10%,一级减压值不超过0.4MPa。
2 减压阀阀前的过滤器宜安装在建筑外的入户管上,并执行本规范5.2.2条的规定。
3 减压阀的前后应设置软密封检修闸阀,可调式减压阀宜采用卧式安装。
4 可调式减压阀宜水平安装,安装空间应满足检修要求,减压阀公称直径≤DN80时,其 安装空间宜保证1286mm×500 mm×500 mm,见图3,减压阀公称直径>DN80,安装空间应符合设计文件的
规定。
图3 减压阀安装示意图(单位:mm)
5 减压阀前后应安装压力表。 [ 4.6 ]配水分支管段与水表节点的设计
1 一个配水分支管段的供水户数不宜大于6户,超过6户时宜采用2个以上的配水分支管段。
2 配水分支管段的进水应设置检修阀,阀门宜选择铜闸阀,且阀后宜设置活接头。
3 水表节点包括:表前阀、水表、表后阀及表阀之间的连接管段。 4表前阀宜具有防自转、防滴漏功能,表前阀应设置规格统一的专用钥匙。
5 水表前后需留一定的直管段,前直管段不小于10D,后直管段
不小于5D。
6 配水分支管段采用管道式水表时,有向下布置与向上布置两种方式见图4-1与图4-2。向下布置方式的空间占用:长1400mm、宽400 mm、高1570mm。向上布置方式的空间占用:长1400mm、宽400 mm、高1520mm。为安装与管理方便,宜采用向下布置方式。 15mm15mm15mm15mm15mm15mm 图4-1 向下布置式 (单位:mm)
15mm15mm15mm15mm15mm15mm 图4-2 向上布置式 (单位:mm)
7 采用管道式水表时,水表间距宜为220mm。
8 配水分支管段的安装位置受建筑限制时,可采用同轴式水表,布置方式见图5。同轴式水表的空间占用:长1400mm、宽400 mm、高812mm。
图5 同轴式水表布置 (单位:mm)
9采用同轴式水表时,水表间距宜为150mm。 10 明装管道成排安装时直线部分应互相平行。 [ 4.7 ]水表井的设置要求
1 配水分支水表井的门不得开向楼梯间与电梯间。
2 管道井的断面尺寸应满足水表计量要求管道安装、检修所需空间的要求,当建筑物内存在三个供水分区时,管道井长度不得小于1400mm,宽度不得小于1200mm。只有两个供水分区时,管道井长度不得小于1400mm,宽度不得小于900mm,布置见图6。
图6给水管道井的布置 (单位:mm)
3 立管距离水表安装侧井壁的最小距离不宜低于200mm,其余不宜低于100mm。
4 立管道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200mm。
5 管道井壁、检修门及开洞部分等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6 管道井井壁应抹灰,地面、井壁需做防水处理,井内应设置照明。
7 管道井地面应低于楼面,井内应设有排水立管、地漏,地漏大小不宜低于DN40。
8 管道井内应设置1根DN20网络或集抄水表集中布线管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