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谈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

谈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

2023-02-10 来源:乌哈旅游
谈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09-11T11:02:33.42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8年10期 作者: 张品君

[导读] 在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将学生、教材和课堂教学同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教材中的内容和道理,从中体会生活的美好

张品君(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尔崧中学 广东 紫金 517400)

摘要:在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将学生、教材和课堂教学同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教材中的内容和道理,从中体会生活的美好,透过教材内容发现生活的本质,并从中得到自身道德与法治素质的提升。要促进这一教学模式顺利走进课堂,需要初中教师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生活情境;道德与法治;课堂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8)10-160-01

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是贴近学生生活开设的课程,属于初中政治教学的一部分,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在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引入生活中常见的情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知识,有代入感,更能够鼓励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理性面对各种状况,运用所学知识保护自己。

一、运用自主探究情景,培养合作学习精神,理论知识联系实践

在初中学习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基础专业知识和被动学习的能力,能够根据课堂教学要求来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但是在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还有很大的欠缺。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积极运用生活情境来创建自主探究情景,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例如:教师在开展“美好时代、幸福生活”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在纸上书写我们身边的幸福现象,然后将其投到奖箱内。在投票结束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由抽取书写的“幸福现象”,然后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开展“幸福指数”的自主探究。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个人、小组和班级形式的合作学习,把自己对于幸福生活的理解讲给别人听,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

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主要是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精神和公共参与等各项政治素养,需要学生在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等四方面提高道德品质和思想认知。因此,教师应该安排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情境做到统一,引导学生参与生活情境的社会实践工作,真正实现生活情境的教学性,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开展“青春的情绪”课堂教学时,可以将生活中的现象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最常见就是一些现象,如为什么我们身边有那么多“路怒族”?我们身边优秀的人为什么都是情绪稳定的人?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身和身边的情绪化现象,组织学生感受青春期情绪的主要特点,学会在负面情绪状态下调整自己的身心,从而保证从生活情境中升华到学生自身的学习认知。 二、明确引领生活的教学目标

初中生处于特殊的青春转折期,思维有独立性叛逆性等感性特征,只有让学生直面生活才能使其得到真正的道德训练,教学过程也只有落实到生活实践中才能让教学活动充满生命力。明确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结合实际传授道德知识,例如,初中政治课本上提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知识点其中个人层次方面要求主要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知识点就完全可以与学生的学校生活联系到一起。例如,衣着整洁并以庄严、严肃、端正的态度参加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活动体现了爱国,现在努力学习,打下将来为祖国做贡献良好的文化基础体现了爱国,遵守校纪校规、法律法规不损害学校、国家社会的利益也是爱国。勤奋学习、按时到校、及时完成自己分内的班级值日工作体现了敬业。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考试时候不作弊,信守承诺这是诚信表现。团结同学和同学和睦相处乐于助人不给同学起侮辱性的绰号这体现了友善。同时也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印出来张贴在班级墙壁上,不仅能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还有利于班风建设。这样学生自身的学习与生活就找到了联系和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真正的进入到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在“润物细无声”中提升道德品质。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生活中各类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在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也应该正确认识初中生的这一特点,将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用生活化事件作为桥梁来连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将要掌握的知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课堂注意力的集中,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初中道德教学活动中有一一堂课程是讲述友谊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搜集一些自己同好朋友的合影或成长过程有趣的事件,以视频或者讲故事的形式在课堂上同其他同学分享,来这样不仅能勾起同学们的美好回忆,能更直接有效的让同学了解到友谊的美好和在成长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还能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枯燥乏味,为以后的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良好的开端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有趣的教学情境才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初中教材中的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内容多是来自生活案例的,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对这些事件进行了解和评判,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观。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发现学生对其中的某些案例并不是很感兴趣,原因是这些案例距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这种脱节现象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主动营造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述“网络教学新时空”这门课程的时候,可以安排学生准备一台以“网络社交”为主题的情景剧,让学生寻找社会中人们在网络社交中遇到的典型事件,通过对过程和结局进行夸张化的表现,提高学生在网络社交中的自我保护意识,生动活泼的演出在课堂上是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学生在其中不仅能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还能体会另一种课堂,这对增强课堂效果很有帮助。

总之,将生活情境带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能够使教材中固定的文字内容转变为丰富多彩的、动态的生活,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学习这些知识的意义所在,并且将所学知识反作用于生活,自觉运用于生活中,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以及道德与法律在生活中的力量,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与法律素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