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孩子们的礼物
作者:张晨
来源:《湖北教育·科学课》2017年第06期
都说现在的孩子一年比一年难教,为了让孩子们更喜欢我所任教的科学学科,我采用了加分换礼物的策略。果然,“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奖励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可是到了这几年,我发现情况渐渐地有所改变。 “老师,我不想要这些礼物”
有一次,我如同往常一样,拿出自己购买的小文具——印有愤怒的小鸟图案的橡皮、长颈鹿形状的尺子,准备和达到换礼物奖章水平的小朋友进行兑换,履行我的承诺。
前来兑换的是一个十分机灵的小男孩——他总是在科学课上积极发言,在课外自己也动手做了很多科学小实验,在课堂上表现得也是十分优秀。他是全班第一个可以兑换科学礼物的同学,可是,他看着我准备的礼物,看看这,瞅瞅那,好像很难选择的样子。
看到他很为难的样子,我心生奇怪,要是别的小朋友能换礼物,早就一蹦三尺高,高高兴兴地挑好奖品了,为什么他这么困难。我就问:“小昊,这些礼物你想要哪一个?” 小昊吞吞吐吐地,好不容易才挤出来一句话:“老师,我不想要这些礼物。” “为什么?”我有点吃惊。
“这些礼物,我不喜欢。”小昊低着头说。 “那你想要什么礼物呢?”我立刻追问。
小昊一听到我的提问,立马恢复了往日的神采:“老师,你能不能送我一架飞机模型啊?” 啊,飞机模型,好家伙,真有点狮子大开口,要是每人送一架飞机模型,那我可真负担不起啊。虽然我在心里这样暗自想,但碍于面子,我只是打了个圆场:“噢,那你肯定喜欢飞机了。”
“嗯,我最喜欢看有关飞机的书了,我长大后就想当飞行员。”小昊一脸自豪地说。 “好吧,那你今天暂时不换礼物了,老师再考虑一下。”我先采取“缓兵之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回到办公室,我想着与小昊的对话,陷入了沉思。这些礼物,虽然都是我精心准备的,但随着物质条件的丰富,它们对孩子的吸引力却在不断减弱,作为老师,该如何应对呢?小昊的礼物,怎样解决呢?这个困惑开始让我纠结。 “老师,这个礼物我太喜欢了”
一次上网的偶然发现,我找到了一个全国纸飞机比赛的折法指导PPT。这让我眼前一亮,当即把PPT下载下来:当作礼物送给小昊,不知道会怎样呢?
第二天,我把小昊请到办公室,给他播放了这个PPT,果然小昊一脸惊喜:“太好了,太好了,老师,这个礼物我太喜欢了。”
“那你明天带个U盘到我这里拷贝一下,这可是我精心给你准备的一份礼物。”我告诉他。 小昊开心极了:“张老师,你太厉害了,真的,什么都有!”说着,一蹦一跳地离开了我的办公室。
看着小昊离开的背影,我思忖:下载、保存,几乎一分钟不到就搞定了,没有任何花费,但孩子却是欣喜若狂,与小文具相比,带来的效果不可同日而语。 “你想要什么样的科学礼物”
孩子们究竟喜欢什么样的礼物呢?我一定要好好了解一下。
网上有人分析,中国幼儿园和小学老师奖励孩子,一般都是先用小红花、五角星、盖印章,然后积累到一定数量之后兑换小礼物,这样的奖励固然有正面激励,但是显然缺乏引导性,物质奖励很大程度也不利于孩子建立内在驱动力。西方有些国家小学教师的“奖品”并不仅限于奖状或者口头表扬,而是丰富多彩,花样繁多。以下这些“奖品”,或许我们不能完全借用,但仍会有很大的启发,例如: 坐老师的座位;
照顾1天班里饲养的小动物; 和他喜欢的人一起午餐; 教师给学生家长打表扬电话; 排队时站在最前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相比之下,这些非物质奖励,更看重荣耀、责任、成就、集体、自主选择,旨在帮助孩子建立内在的驱动力。看来,送孩子们的礼物也是一门有讲究的学问。
一次,上完课后,我留了五分钟,专门和班上的孩子们聊了聊:“你最喜欢什么样的科学礼物?”显然,孩子们一开始比较疑惑,在我以小昊的纸飞机PPT为例介绍之后,孩子们的思绪就被打开了。
“张老师,你不是有好多科普视频吗?能不能当礼物送给我们?” “张老师,你能不能送我一本科普书?” “张老师,你能不能教我做一个科学实验?”
“张老师,你能不能和我聊会儿天?”一个孩子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一石激起千层浪……而我从中寻找着一个个“宝贝”。
新学期的开学第一课,我就隆重向孩子们推荐了本学期的科学礼物清单: 一份科学小玩具(潜望镜、万花筒等); 一个课外的科普视频; 一个科普PPT(专题介绍); 一本科普书两周的阅读权; 中午和科学老师聊天30分钟; 为全班同学表演一个科学小实验。
孩子们看到这份奖品清单,眼神与往常有了不一样的地方,特别是当看到第2项到第6项的礼物名称时,孩子们一个比一个欣喜,我在他们的眼晴里看到了无比期待的眼神。 结语
送给孩子们礼物,这看似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还是值得我们用心去做。当一个个小文具不能再满足孩子们的期望时,换个角度看问题,会让我们对儿童有更多的了解。教师要蹲下来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只有孩子喜欢的才是最好的礼物。
我们常常在教学中一心想着为学生设计怎样的教学环节,或者是为学生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其实我们要回过头来想一想:这是孩子们喜欢的吗?是孩子们能接受的吗?是孩子们觉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有趣的吗?毕竟,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充满灵性与生命的儿童,学会用儿童的视角来反思我们的教学,这会带来更多发现的空间与机会。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礼物更是一样! 江苏省南京市力学小学(2100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