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技术主管技师专业实践能力模拟题15
一、
以下提供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下设若干个提问,请根据题干所提供的信息和提示信息,在每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出全部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可能为一个或多个。
患者男,55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6年,服降压药维持在160/100mmHg左右,两周前突发右侧瘫痪伴不完全运动性失语,无意识障碍,无头痛、呕吐,无发热,病前无明显诱因,再者,患者起步缓慢,握拳后放松困难40年。查体:神清,血压180/108mmHg,右侧中枢性面瘫、舌瘫及偏瘫,右侧肢体深反射活跃,浅反射消失。左手握拳5秒后松开时拇指成对掌状,持续8秒,反复多次则可正常;叩击肌肉可出现强制性肌球,持续10秒。门诊肌电图检查符合肌强直改变。1. 该患者的诊断是 A.高血压(3级,极高危) B.高血压性脑出血 C.癫痫
D.先天性肌强直 E.心肌梗死 F.脑动脉血管瘤破裂 G.颈动脉系统缺血性卒中 答案:ADG
2. 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该患者的首选检查是 A.脑脊液压力、常规及生化 B.脑电图 C.脑血流图 D.头颅CT或MRI E.摄头颅正、侧位片 F.B超 答案:D
头颅CT或MRI可以准确定位,协助诊断和判断预后。
3. 该患者下肢肌力较差,用MMT检查可触得肌肉轻微收缩,但无关节活动,该患者下肢肌力为几级 A.0
B.1 C.1+ D.2 E.2+ F.3 答案:B
采用徒手肌力评定肌力,Lovett分级法中1级是触得肌肉轻微收缩,但无关节活动,故选B。 4. 该患者握拳后放松困难40年,一直以来较为自卑,情绪低落,且晚上常失眠,对该患者应采取的心理治疗有 A.睡眠障碍的治疗 B.强迫症的治疗 C.恐惧症的治疗 D.焦虑性障碍的治疗 E.急性应激障碍的治疗 F.适应障碍的治疗 G.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 答案:AF
适应障碍的发生是由于心理社会应激因素与个体素质共同作用的结果,表现为烦恼、抑郁等情感障碍,以及适应不良行为和生理功能障碍,并产生社会功能受损的一种慢性心因性应激障碍。睡眠障碍是指各种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非器质性睡眠与觉醒障碍,以及某些发作性睡眠异常的情况。针对该患者的情况,故选AF。
5. 该患者接受康复治疗前,应进行的评估有 A.肌力评估 B.肌张力评估 C.ASIA分级评估
D.粗大运动发育量表评估 E.平衡功能评估 F.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周围神经损伤分级评估 H.言语功能评估 答案:ABEH
患者存在肌力、肌张力、运动功能及言语问题,应进行肌力、肌张力、平衡功能及言语功能的评估,该患者神清所以不需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而ASIA分级是针对脊髓损伤患者,粗大运动发育量表评估是针对脑瘫患者,周围神经损伤分级针对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故选ABEH。 6. 该患者存在运动性失语,采取的康复治疗措施包括 A.呼吸训练 B.放松训练 C.表达训练 D.书写训练 E.感觉刺激 F.韵律训练 G.交流能力训练 答案:CDG
患者目前运动性失语,应以失语训练为重点,进行口语、书面语表达训练以及交流能力训练,暂不需要进行感觉刺激等训练。
患者男,56岁。高血压5年,3个月前突然剧烈头痛、呕吐送至医院。查体:嗜睡,血压160/105mmHg,水平性眼球震颤,构音不良,四肢肌力正常,右手指鼻试验不准,双侧下肢腱反射正常,双侧Babinski征阳性。7. 该患者的诊断是 A.基底节出血 B.中脑出血 C.小脑出血 D.桥脑出血 E.蛛网膜下腔出血 F.缺血性卒中
G.大脑中动脉脑血栓形成 答案:C
该患者突然剧烈头痛、呕吐,右手指鼻试验不准,通过这些症状体征可初步诊断为小脑出血。 8. 提示脑出血未止的表现是 A.双侧瞳孔极度缩小,伴深昏迷 B.昏迷加深,伴血压升高 C.瞳孔反应良好,视野缩小
D.双侧瞳孔不等大,伴潮式呼吸 E.双侧瞳孔散大固定,伴毕式呼吸 F.双侧瞳孔忽大忽小,伴潮式呼吸 答案:B
9. 该患者需要进行协调功能评定,下列不属于协调功能评定的是 A.轮替试验 B.指-指试验 C.踏车试验 D.跟-膝-胫试验 E.手摇车试验 F.指鼻试验 答案:CE
踏车试验和手摇车试验属于心电运动试验的常用方案而不属于协调功能评定,故选CE。 10. 对该患者进行平衡功能评估,常选用的评估方法有 A.Berg平衡量表 B.平衡反应评定 C.拍手试验 D.画圆试验 E.旋转试验 F.平衡仪测试 G.指鼻试验 答案:ABF
拍手试验、画圆试验、旋转试验及指鼻试验均属于协调功能评定,故选ABF。 11. 该患者经康复训练后,表现出典型的偏瘫步态,偏瘫侧下肢表现为 A.髋关节伸展、内收、内旋 B.髋关节伸展、外展、外旋 C.髋关节屈曲、外展、内旋 D.踝关节跖屈、内翻 E.踝关节背屈、内翻 F.踝关节背屈、外翻 G.膝关节屈曲
H.膝关节伸展 答案:ADH
典型的偏瘫步态表现为偏瘫侧上肢摆动时肩、肘、腕及手指关节屈曲、内收,偏瘫下肢伸肌协同运动,即髋关节伸展、内收并内旋,膝关节伸展,踝关节跖屈、内翻,故选ADH。
患者女,29岁。入院前3天因发热,鼻塞,流涕,咽痛,白细胞8.0×109/L,中性粒细胞80%,入院前一天突然双下肢乏力,不能行走,排尿困难,急诊收入院。查体:T39℃,P110次/分,R24次/分,BP16/11kPa。颅神经(-),双上肢肌力正常,双下肢肌力减退,腱反射迟钝,针刺觉存在,病理征(-),3小时以后,左侧T10以下,右侧T12以下针刺觉减退,并出现尿潴留。腰椎穿刺:脑脊液细胞总数295×106/L,白细胞20×106/L,蛋白1.2g/L。12. 该患者的诊断是 A.吉兰-巴雷综合征 B.周期性低钾麻痹 C.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 D.脊髓压迫症 E.急性脊髓炎 F.帕金森病 答案:E
患者年轻女性,起病前1~2周上呼吸道感染等病史,3天内病情达到高峰,临床表现为双下肢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下肢乏力,病理征可引不出,出现感觉障碍平面,尿潴留等,结合腰穿结果可诊断为急性脊髓炎,故选E。
13. 对于该患者出现的尿潴留进行训练,不包括的方法有 A.盆底肌电刺激 B.间歇性导尿 C.减少饮水量
D.增加膀胱出口的阻力 E.生物反馈 F.排尿反射训练 答案:CD
14. 该患者急性期的康复治疗不包括 A.保持良姿位 B.肢体被动运动
C.超短波治疗 D.尽量少变换体位 E.电动起立床训练 F.步行训练 G.针灸治疗 答案:DF
脊髓炎急性期康复治疗方法包括保持良姿位、防止压疮、坐起训练、起立床训练、被动运动、物理因子治疗及针灸治疗等,步行训练是恢复期的康复方法,故选DF。 15. 该患者使用腋拐进行步行训练时,常采用的训练方法为 A.四点步行法:一侧腋拐→对侧腿→另一侧腋拐→对侧腿 B.四点步行法:一侧腋拐→同侧腿→对侧腿→另一侧腋拐 C.三点步行法:双腋拐→一侧腿→另一侧腿 D.三点步行法:一侧腋拐→另一侧腋拐→双腿 E.两点步行法:一侧腋拐/对侧腿→另一侧腋拐/对侧腿 F.上台阶步行法:腋拐→健腿→患腿 G.上台阶步行法:腋拐→患腿→健腿 H.下台阶步行法:腋拐→健腿→患腿 I.下台阶步行法:腋拐→患腿→健腿
答案:AEFI
16. 患者轮椅训练时,坐轮椅的姿势不正确的是 A.臀部不能紧贴后靠背
B.大小腿之间的角度以120°最为合适 C.坐姿端正,双眼平视
D.驱动轮椅时肘关节保持120°为宜 E.驱动轮椅时肘关节保持90°为宜 F.下斜坡时要给患者束腰带
G.行进时速度缓慢,随时观察患者情况 答案:AE
臀部应紧贴后靠背。当驱动运动时,有利于骨盆的稳定,并减少臀部的异常活动。驱动轮椅时肘关节保持120°为宜,以减少上肢肌肉的疲劳程度。
患者男,33岁。左耳后疼痛、左眼睑闭合不全伴口唇歪斜3小时,患者于入院前1天有着凉史。查体:神清,左额纹浅,左侧皱额不能,左眼睑闭合不全,Bell's(+),左眼睑裂>右眼睑裂,右侧皱眉闭目正常。眼球活动正常,无眼震。左侧鼻唇沟浅,左鼓腮露齿差。伸舌居中,面部针刺觉等对,咽反射存在。17. 该患者诊断为 A.腮腺炎 B.颅后窝病变 C.周围性面神经炎 D.中枢性面神经炎 E.大脑半球病变
F.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 答案:C
患者急性起病,有着凉史;病变单侧性,左眼睑闭合不全,口唇歪斜,左额纹浅,左侧皱额不能,Bell's(+),左眼睑裂>右眼睑裂。左侧鼻唇沟浅,左鼓腮露齿差。无其他颅神经表现,无锥体束征,这些症状体征均提示为左周围性面神经炎,故选C。 18. 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鉴别的依据是 A.是否口角歪斜 B.是否鼻唇沟变浅 C.能否皱额 D.能否鼓腮 E.能否闭目 F.能否吹口哨 答案:CE
19. 对该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治疗原则不包括 A.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B.消除局部炎症 C.冰敷
D.消除局部水肿 E.减少面神经进一步受损 F.保护患侧暴露的角膜 答案:C
20. 对该患者行针灸治疗,常选取的穴位是 A.阳白、四白、风池 B.攒竹、丝竹空、地仓 C.肾俞、大肠俞、翳风 D.天宗、迎香、列缺 E.颊车、颧髎、承浆 F.环跳、委中、昆仑 G.阳陵泉、八髎、伏兔 答案:ABE
21. 对该患者表情肌进行训练,常用的训练方法不包括 A.自我按摩脸部 B.抬眉训练 C.闭眼训练 D.呼吸训练 E.发音训练 F.鼓腮训练 G.放松训练 答案:DEG
面瘫时对累及的表情肌进行肌肉功能锻炼,而呼吸、发音及放松训练是构音障碍患者的训练方法,故选DEG。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