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配电线路的敷设

配电线路的敷设

2020-01-25 来源:乌哈旅游
配电线路的敷设

〔一〕一般规定

1〕配电线路的敷设应符合以下条件:

1、符合场所环境的特征;

2、符合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特征;

3、人与布线之间可接近的程度;

4、由于短路可能出现的机电应力;

2〕配电线路的敷设,应避免以下外部环境的影响:

1、应避免由外部热源产生热效应的影响;

2、应防止外部的机械性损害而带来的影响;

3、应避免由于激烈日光辐射而带来的损害。

〔二〕绝缘导线布线

1〕金属管、金属线槽布线宜用于屋内、屋外场所,但对金属管、金属线槽有严重腐蚀的场所不宜采纳。在建筑物的顶棚内,必须采纳金属管、金属线槽布线。

2〕明敷或暗敷于干燥场所的金属管布线应采纳管壁厚度不小于1.5mm的电线管。直接埋于素土内的金属管布线,应采纳水煤气钢管。

3〕电线管与热水管、蒸汽管同侧敷设时,应敷设在热水管、蒸汽管的下面。当有困难时,可敷设在其上面。其互相间的净距不宜小于以下数值:

1、当电线管敷设在热水管下面时为0.2m,在上面时为0.3m。

2、当电线管敷设在蒸汽管下面时为0.5m,在上面时为1m。当不能符合上述要求时,应采用隔热措施。对有保温措施的蒸汽管,上下净距均可减至0.2m。

3、电线管与其它管道〔不包括可燃气体及易燃、可燃液体管道〕的平行净距不应小于0.1m。当与水管同侧敷设时,宜敷设在水管的上面。管线互相交叉时的距离,不宜小于相应上述状况的平行净距。

4〕塑料管和塑料线槽布线宜用于屋内场所和有酸碱腐蚀介质的场所,但在易受机械操作的场所不宜采纳明敷。

①塑料管暗敷或埋地敷设时,引出地〔楼〕面的一段管路,应采用防止机械损伤的措施。

②布线用塑料管〔硬塑料管、半硬塑料管、可挠管〕、塑料线槽,应采纳难燃型材料,其氧指数应在27以上。

5〕穿管的绝缘导线〔两根除外〕总截面面积〔包括外护层〕不应超过管内截面面积的40%。

〔三〕裸导体布线

1、裸导体布线应用于工业企业厂房,不得用于低压配电室。

2、无遮护的裸导体至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3.5m;采纳防护等级不低于IP2X的网孔遮栏时,不应小于2.5m。

3、裸导体与需常常维护的管道同侧敷设时,裸导体应敷设在管道的上面。裸导体与需常常维护的管道〔不包括可燃气体及易燃、可燃液体管道〕以及与生产设备最凸出部位的净距不应小于1.8m。当其净距小于或等于1.8m时,应加遮护。

4、裸导体的线间及裸导体至建筑物表面的最小净距应符合下表的规定。硬导体固定点的间距,应符合在通过最大短路电流时的动稳定要求。

表裸导体的线间及裸导体至建筑物表面的最小净距

固定点间距〔L〕 最小净距〔mm〕

L≤2m

2m<L≤4m

4m<L≤6m

6m<L

50

100

150

200

〔四〕封闭式母线布线

1、封闭式母线宜用于干燥和无腐蚀气体的屋内场所。

2、封闭式母线至地面的距离不宜小于2.2m;母线终端无引出线和引入线时,端头应封闭。当封闭式母线安装在配电室、电机室、电气竖井等电气专用房间时,其至地面的最小距离可不受此限制。

〔五〕电缆布线

〔1〕电缆在室内敷设

1、无铠装的电缆在屋内明敷,当水平敷设时,其至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2.5m;当垂直敷设时,其至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8m。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有防止电缆机械损伤的措施;当明敷在配电室、电机室、设备层等专用房间内时,不受此限制。

2、相同电压的电缆并列明敷时,电缆的净距不应小于35mm,且不应小于电缆外径;当在桥架、托盘和线槽内敷设时,不受此限制。1KV及以下电力电缆及控制电缆与1KV以上电力电缆宜分开敷设。当并列明敷时,其净距不应小于150mm。

3、架空明敷的电缆与热力管道的净距不应小于1m;当其净距小于或等于1m时应采用隔热措施。电缆与非热力管道的净距不应小于0.5m,当其净距小于或等于0.5m时应在与管道接近的电缆段上,以及由该段两端向外延伸不小于0.5m以内的电缆段上,采用防止电缆受机械损伤的措施。

4、桥架距离地面的高度,不宜低于2.5m。

5、电缆在桥架内敷设时,电缆总截面面积与桥架横断面面积之比,电力电缆不应大于40%,控制电缆不应大于50%。

〔2〕电缆在电缆沟或隧道内敷设

1、电缆在电缆沟和隧道内敷设时,其支架层间垂直距离和通道宽度的最小净距应符合下表

的规定。

表电缆支架层间垂直距离和通道宽度的最小净距〔m〕

名称 电缆隧道

电缆沟

通道宽度

两侧设支架

一侧设支架

支架层间垂直距离

电力线路

控制线路

2、在多层支架上敷设电缆时,电力电缆应放在控制电缆的上层;在同一支架上的电缆可并列敷设。当两侧均有支架时,1KV及以下的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宜与1KV以上的电力电缆分别敷设于不同侧支架上。

3、电缆沟在进入建筑物处应设防火墙。电缆隧道进入建筑物处,以及在进入变电所处,应设带门的防火墙。防火门应装锁。电缆的穿墙处保护管两端应采纳难燃材料封堵。电缆沟或电缆隧道,不应设在可能流入熔化金属液体或损害电缆外护层和护套的地段。

4、电缆隧道内的净高不应低于1.9m。局部或与管道交叉处净高不宜小于1.4m。隧道内应采用通风措施,有条件时宜采纳自然通风。

5、当电缆隧道长度大于7m时,电缆隧道两端应设出口,两个出口间的距离超过75m时,尚应增加出口。人孔井可作为出口,人孔井直径不应小于0.7m。

6、电缆隧道内应设照明,其电压不应超过36V;当照明电压超过36V时,应采用安全措施。

7、与隧道无关的管线不得穿过电缆隧道。电缆隧道和其它地下管线交叉时,应避免隧道局部下降。

〔3〕电缆埋地敷设

1、电缆直接埋地敷设时,沿同一路径敷设的电缆数量不宜超过8根。

2、电缆在屋外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不应小于700mm;当直埋在农田时,不应小于1m。应在电缆上下各均匀铺设细砂层,其厚度宜为100mm,在细砂层应覆盖混凝土保护板等保护层,保护层宽度应超出电缆两侧各50mm。在寒冷地区,电缆应埋设于冻土层以下。当受条件

限制不能深埋时,可增加细砂层的厚度,在电缆上方和下方各增加的厚度不宜小于200mm。

3、埋地敷设的电缆之间及其与各种设施平行或交叉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规范表5.6.32的规定。

4、电缆与建筑物平行敷设时,电缆应埋设在建筑物的散水坡外。电缆引入建筑物时,所穿保护管应超出建筑物散水坡100mm。

〔4〕电缆在排管内敷设

1〕电缆在排管内的敷设,应采纳塑料护套电缆或裸铠装电缆。排管可采纳混凝土管、陶土管或塑料管。

2〕电缆排管应一次留足备用管孔数,但电缆数量不宜超过12根。当无法估计发展状况时,可留1~2个备用孔。

3〕地面上均匀荷载超过10t/m2时或排管通过铁路及遇有类似状况时,必须采用加固措施,防止排管受到机械损伤。

4〕排管孔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但穿电力电缆的管孔内径不应小于90mm;穿控制电缆的管孔内径不应小于75mm。

〔5〕竖井内布线

1〕竖井内布线适用于多层和高层建筑物内垂直配电干线的敷设。

2〕竖井内垂直布线采纳大容量单芯电缆、大容量母线作干线时,应满足以下条件:

1、载流量要留有一定的裕度;

2、分支容易、安全可靠、安装及修理方便和造价经济。

3〕竖井的位置和数量应依据用电负荷性质、供电半径、建筑物的沉降缝设置和防火分区等因素确定。选择竖井位置时尚应符合以下要求:

1、靠近用电负荷中心,应尽可能减少干线电缆的长度;

2、不应和电梯、管道间共用同一竖井;

3、避免邻近烟囱、热力管道及其它散热量大或潮湿的设施。

4〕竖井的井壁应是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非燃烧体。竖井在每层楼应设维护检修门并应开向公共走廊,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同时楼层间应采纳防火密封隔离;电缆和绝缘线在楼层间穿钢管时,两端管口空隙应作密封隔离。

5〕竖井内的同一配电干线,宜采纳等截面导体,当需变截面时不宜超过二级,并应符合保

护规定。

6〕竖井内的高压、低压和应急电源的电气线路,互相之间的距离应等于或大于300mm,或采用隔离措施,并且高压线路应设有显然标志。当强电和弱电线路在同一竖井内敷设时,应分别在竖井的两侧敷设或采用隔离措施以防止强电对弱电的干扰,关于回路线数及种类较多的强电和弱电的电气线路,应分别设置在不同竖井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