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儒家思想及其影响

儒家思想及其影响

2021-10-01 来源:乌哈旅游


一、儒家思想简介

1. 儒家经典

儒家文化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文化,儒家是指孔子开创的一个学派, 距今2500多年。这样一个传承久远的文化传统,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罕 见的。儒家经典从先秦《五经》到汉代以后《五经》体系的扩大,再到 宋朝以后儒家经典的变化,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

1.1 先秦《五经》 《五经》的第一部是《诗经》,大家比较了解。第二部是《书经》,

就是《尚书》,它主要涉及的是夏商周三代的政治文献,这就是现在我 们所说的的上古历史。第三部是《易经》,这是古代占卜之书,包含了 古代的哲学思想。第四部是《礼经》,“礼”在当时主要是礼仪、礼节和 社会规范。第五部是《乐经》,“乐”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包括音乐 也包括舞蹈。最后是《春秋》,记载鲁国的历史。这六部文献就是“六 经”,到了汉武帝的时候,《乐经》没有了,所以汉武帝立“五经”博士, 以国家的力量正式确立一套文化经典,而且设立专家来研究它。

1.2 汉代以后《五经》体系的扩大。《五经》的体系到汉代以后逐渐 扩大,从《五经》扩大到《十三经》,在这个过程中增加了《礼记》,《春 秋》则有三种传。另外,《论语》和《孝经》在汉代虽然不是经,但是已 经有了“经”的地位。《尔雅》是一部字典,因为研究古经必须借助古代 的字典,所以也进入经典体系。到了宋代,《孟子》也入经了。今天我们 看《十三经》,除了前面的《五经》以外,还有《礼记》、《春秋三传》、

《尔雅》、《论语》、《孝经》和《孟子》。这里《五经》文化依然是儒学的 根本核心。

1.3 宋朝以后儒家经典的变化。从2500年前一直到唐代,我们的经典 体系是以《五经》为主

的儒家经典体系,可是到了宋代以后,在儒家经 典系统里面有一套新的经典体系开始跟《五经》并列,其地位甚至超过 了《五经》,这就是《四书》。如果我们从民族精神的角度来看,中华民 族的民族精神可以说是由不同的兄弟民族的文化共同构建的,但如果从 主导方面看,儒家的文化和价值在塑造中华民族精神方面起了不可替代 的重要作用。

1.4 孔子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志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在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发展中,已经成为了中华文 明的精神标志。所以我们今天对待孔子就要很慎重,不能仅仅简单地把 他当作一般的历史人物来对待。

2. 儒家的治国思想

儒家的治国思想主要有五点,即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以德治为 本,以修身为本,以家庭为本。第一是“以人为本”这四个字见于《管 子》,这个书里面也有很多儒家思想。从西周以来,“以人为本”的思想 就在不断发展,而且包含不同的含义。第二是“以民为本”,今天我们 所提倡的“情为民所系”、亲民政策等,跟传统的儒家民本思想有直接 的联系。 第三是“以德治为本”,这是从孔子开始才明确提出。”孔子 始终认为一个好的社会治理不仅仅是靠政策法令和刑法来使这个社会有 序,而是说用道德领导,用教化的方法去引导,使人们有耻且格。第四 是“以修身为本”《论语》里讲,“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这里讲的都是正人先正己的道理。第五是“以家庭为本”在政治管理方 面,儒家也注重家庭的作用。孟子讲,“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就是始终把家、国和天下看成是一体的,家庭的原则适用于国家,国家

的原则适用于天下。

3. 儒家的人生观

在中国历史上,儒家为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提供了基本的价值观,而 这些价值观很多都体现在人生的态度、人生的理想上。

第一,人生态度当然儒家也讲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就是不偏不倚, 不走极端,不追求片面,要在平实、正大、宽容中体现自己的人生,这 是儒家的人生观。

第二,道德理想,三句话,公私义利,志士仁人,君子理想。第一 句话,公私义利。儒家认为道德最重要的就是怎么处理公和私,义和利 的关系问题。第二句话,志士仁人,这个标准比较高,孔子讲,“志士仁 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第三句君子理想,就是仁的价值和 伦理。仁的伦理在《论语》里面往往被表达为忠恕之道

第三,实践取向。儒家的实践取向,就是知行合一,在明代哲学家 王阳明的思想领域里得到最完整的表述,我们也引了他的一段话。知行 合一正是中国儒家实践里面一个很重要的传统。

第四,儒家的终极关怀。都是天人合一的内容。古代不仅是儒家, 包括道家也是这样认为,大的宇宙跟人类小的宇宙的原则始终是相通 的。因此,天和人不是分裂的而是统一的。

二、儒家思想的影响

第一、儒学的价值与当代社会关系。用对比的方式,来强化我们对 儒学的价值与当代社会关系的认识。

第一句话:道德比法律更重要。不是说不要法律,而是说道德更重 要,对士大夫尤其是如此。第二句话:社群比个人更重要。个人只是个 体,社群小一点来讲是家庭、家族、宗族、社区,大的则是国家、民 族。第三句话:精神比物质更重要。儒家不是一个折中主义者,它要 突出一些重点。物质也不是不要,特别是老百姓,要因民之所利而利 之,但是精神更重要。第四句话:责任比权利更重要。这个责任可以是 对家庭的责任,对团体的责任,对社会、对民族的责任。儒家不是不 讲权利,

但是它更突出责任的重要性。最后,家庭比阶级有价值。这 是儒家的一种思想。儒家思想提供给我们一个新的思考,家庭是不是 一个有根本价值的东西?古往今来总有一些消灭家庭的想法,但回到 我们的现实生活,家庭确实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东西,儒家对这一点 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第二、当代中国的变化过程和儒学在其中的角色。回过头来看整个 当代中国的变化过程和儒学在其中的角色,第一阶段,1949年到1965 年,共和国成立。儒家是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的文化,是日用常行的 道德伦理和生活规则。

第二个阶段,1966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阶段,十年浩劫中,儒 家不是一个崇尚斗争的文化,而是一个崇尚安定团结的文化,因此它受 到批判。

第三阶段,1978年到2000年,这个时期在知识分子中间有人开始注 意提儒家了,因为道德的缺失使得大家不断关注儒学。

第四个阶段叫协调发展阶段,这是新世纪以来开始的新阶段。这个 阶段儒学开始复兴了。

一百多年来儒学发展的历史,它经受住了现代化和西方文化的冲 击,经过了一系列的转化之后,在现代中国焕发了生机,迎来了新的发 展前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