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混凝土施工是建筑工程建设施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保证建筑工程建设质量关键部分。但是对于我国建筑工程建设进行实际调查发现,在施工中混凝土结构常有不良裂缝问题产生,这些不良裂缝问题对建筑工程建设质量造成了积极不良的影响,严重还会导致不良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其必须要进行深入的反思,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 (一)水泥水化热原因
水泥具有一定的水化热性能,施工技术人员在对水泥进行搅拌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对于建筑工程建设施工而言,因为混凝土施工占有的比重较大,混凝土结构断面具有的尺寸也较大。水化热产生的大量热量会积聚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内部,不能有效的发散出去,导致混凝土结构内部温度过高。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内部与外部存在着较大的温度差,受到温度应力的影响最终导致不良裂缝问题产生。
(二)混凝土的自缩原因 1、水泥因素导致混凝土自缩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建设施工过程中,水泥硬化需要消耗混凝土施工材料中百分之二十左右的水分含量,而剩余的百分之八十混凝土材料水分含量是被逐渐蒸发掉的。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中含有的水分在逐渐蒸发的过程中会具有一定的自缩值,若是蒸发掉的混凝土水分含量超过的相应的自缩值,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就会产生一定的收缩,此过程会导致混泥土结构裂缝的产生。
2、外加剂导致混凝土自缩
施工技术人员在对混凝土材料进行制备的过程中会应用到添加剂,其目的就是为了提升混凝土材料的性能,保证建筑工程建设质量。但是施工技术人员需要明确的是在添加减水剂增强混凝土材料的流动性时,会对水泥材料的自缩性受到严重的影响。高效减水剂对于水泥自缩值造成的影响是由一定限制的,并不会因为混凝土制备材料的不同也产生相应的变化。干缩减水剂与高效减水剂有着很大的差异性,该种添加剂对于水泥自缩值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同时其它种类的添加
剂也会对水泥的自缩值造成不良的影响,施工技术人员在实际应用时需要慎重考虑。
3、矿物掺合料导致混凝土自缩
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通常会在水泥中加入一定量的硅灰,然而硅灰不仅会增加混凝土的自缩值,同时随着硅灰量的增加水泥的自缩值也随之增高。而煤灰则会降低混凝土的自缩值,煤灰量越多,混凝土的自缩值减小幅度也越大。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混凝土的自缩值深受掺合料的影响。
(三)外界温度变化原因
在土木工程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容易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当外界的温度降低时,混凝土内部与表面的温差会越来越大,从而形成一定的温度应力。温度应力随着混凝土内部与表面的温差的变化而变化,温差越大,所产生的温度应力也越大,温度应力会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温度应力越大,混凝土产生裂缝的概率也就越高。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由于需要进行混凝土施工的面积相对比较大,到目前为止,土木工程中大面积的混凝土浇筑结构普遍比较厚重,使得地基对混凝土产生一定的约束力,混凝土浇筑结构也厚重,地基对其产生的约束力也就越强。这种约束力属于外部约束力,会对混凝土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混凝土出现严重的裂缝现象。在土木工程建筑的大面积混凝土浇筑结构中,还存在着大量内部约束力,最终形成一定的温度效率,加剧了裂缝的产生。
二、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 (一)混凝土施工方案的设计原理
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因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二是混凝土和水泥的自缩性。因此,在土木工程建筑的混凝土施工设计中,一方面要进行合理适当的施工组织,另一方面,在混凝土的施工设计中要密切注意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和自缩性,降低混凝土裂缝的概率。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理如图所示。在混凝土施工的设计中,要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就要加强混凝土的选材,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的ZY膨胀剂为基本材料,加强后浇带混凝土超长浇筑结构的连续性。
(二)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1、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应力
要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减少水泥的用量。由于水泥在水化的过程中会释放一定的热量,然而由于受混泥土表面参数的影响,导致水泥的热量无法充分释放,聚集在混凝土内部,使得混凝土出现温度应力。要减小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就可以从水泥含量方面考虑,减小水泥的用量,就可以相对减少混凝土内部的热量,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可以采用其他材料代替部分水泥,或者在加入一定量的高效减水剂等。同时还需要提高混凝土的搅拌技术,提高搅拌效果,保证混凝土内部的热量能够充分的释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泥市场出现一些大坝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低热水泥,这种水泥本身的热量比普通水泥低,因此,也可以选择低热水泥,从而降低水热现象而导致混凝土的温度变化。
2、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由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深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一旦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发生了变化,就会影响混凝土的温度导致混凝土产生温度应力。因此,在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的浇筑尽量避免在夏天和高温情况下浇筑,尤其是大面积混凝土的浇筑。在夏天和高温天气下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必须采取一定的降温措施,对需要浇筑的混凝土采取合理的冷却措施,把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3、进行强制性降温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减少和尽可能的避免混凝土问题的出现,对于由温度造成的混凝土问题,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强制性的降温措施进行降温,例如,可以在混凝土结构的内部预先铺设好水管,再向水管中注入冷水,利用冷水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
(三)降低地基对混凝土的约束
降低地基的约束力可以从两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是降低混凝土内部的约束力。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温度应力增加了混凝土内部的约束力,要降低混凝土内部的约束力,可以采取减少和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应力来降低混凝土内部结构中的约束力。而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应力,上一部分的温度应力控制措施中,已经进行了简要的阐述。除了要尽量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应力之外,可采用一定的保温措施,如暖棚法、覆盖法和蓄水法等,对混凝土的外部温度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以减小混凝土内部与外部的温度差,从而控制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应力。二是减小外部地基约束力。在混凝土的浇筑中,大面积混凝土的浇筑过厚会导致
地基产生约束力,要减低混凝土的厚度猜疑采用设置滑动层的方法,对滑动层进行设置,以减少外部约束力。
参考文献
[1]王纯皓.基于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中外企业家.2015(23)
[2]郭晓林.简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科技与企业.2015(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