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界首镇

界首镇

2020-12-07 来源:乌哈旅游
界首镇

百科名片

江苏省高邮市界首镇,因地处高邮、宝应县、金湖三县市“交界之首”而得名,南宋时建镇,是里下河地区最为繁华热闹的名镇、古镇之一。此处北通京津、南接苏杭,水陆兼备,是南北交通要塞。

中文名称: 所属地区: 电话区号: 邮政区码: 面积: 人口:

界首镇 江苏省高邮市 0514 225600 87.8平方公里 4.1万人(2010)

方言: 气候条件: 著名景点: 机场: 车牌代码:

江淮官话洪巢片扬州小片 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 芦苇场生态旅游风景区 连淮扬镇铁路 苏K

目录 界首概况 界首概况

江苏省高邮市界首镇,因地处高邮、宝应、金湖三县市“交界之首”而得名,南宋时建镇,是里下河地区最为繁华热闹的名镇、古镇之一。此处北通京津、南接苏杭,水陆兼备,是南北交通要塞。

界首,是远近闻名的“诗歌之乡”,这里自古风光秀美,景色宜人。恬淡自然的田园生活引得历代文人墨客竞相吟诵。

“平湖过雨天开镜,落日放船人打鱼。”,这是元代诗人萨都剌途径界首驿看到的恬静生活。

“楚天风送采菱舟,菱叶青青稻叶秋”,这是清代诗人王士祯对界首风景的赞美。 记录历史的不仅是文字,还有传承千古的传统特产、乡风民俗。将古镇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连在了一起。

优越的生态环境,丰饶的自然资源,养育了勤劳智慧的界首人,也孕育了享誉四海的五香茶干。界首茶干形似银元,酱红发亮,口感如鸡肉,咬嚼细嫩,滋味鲜美,齿留余香,是品茗、佐酒的佳品,被视为馈赠亲友的上等礼品。界首茶干吃法多样,手撕、刀切、生吃、配菜均可,大煮干丝是高邮十大地方名菜之一。早在乾隆皇帝下江南驻跸界首时就被钦定为贡品,民国18年在杭州西湖博览会上荣获金奖,2008年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界首,古刹古街犹存,全镇现有文物点多达20多处,在扬州市独树一帜。市文物保护单位护国寺,始建于南宋,至今香火旺盛,来自各方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江苏省高邮市界首镇

江苏省高邮市界首镇,因地处高邮、宝应、金湖三县市“交界之首”而得名,南宋时建镇,距今有1500多年历史。是里下河地区最为繁华热闹的名镇、古镇之一。此处北通京津、南接苏杭,水陆兼备,是南北交通要塞。[1]位于长三角经济圈------江苏省中部里下河地区,是高邮市三大古镇之一,镇域面积87.8平方公里,其中辖高邮湖水面面积35.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1万人。

江苏界首镇历史文化

界首镇历史文化悠久。界首镇曾为吴、楚交界,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运河沿线的重要码头,早在元初,界首就设立了驿站。元代著名诗人萨都剌在他那首《过界首驿》中云:“平湖过雨天开镜,落日放船人打渔。野老柳荫沽黍酒,行人马上得家书”。界首镇自古就是文人雅士、巨商富贾聚集之处。乾隆皇帝曾在此驻跸。全镇有文物点多达14处,在扬州市独树一帜。界首镇的南大街、北大街、太平街等街巷多为明清建筑。石桥街均为石板铺就,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界首的护国寺,现存两幢殿堂和数间僧疗,是高邮市为数不多尚存的古寺庙。这几年经过扩建,香火较旺。界首的文化底蕴比较深厚,早在1924年,界首就兴办了省立第五师范学校界首分校,后改为江苏省立界首乡村师范。

从这里既走出了饱受争议的一代枭雄吴三桂,也诞生了令家乡人引以为豪的“两弹元勋”陈茂林、著名翻译家陆永昌、著名农业专家陈家驹、工程院院士谢友柏等志士仁人。

界首镇

江苏界首镇交通

界首镇交通区位优势突出。西有通行能力达3000吨的京杭运河、省级淮江高等级公路依傍而过,东有京沪高速公路贯穿全镇南北,并留有界首道口,距界首工业集中区1.5公里;驱车自界首出发往扬州、南京、上海、北京等地用时分别需0.5小时、2小时、3小时、8小时。界首镇自古以来就是重点物流集散地,随着扬州润扬大桥建成通车、扬州历史性通上火车,扬州港的扩容,界首的交通优势更显突出,立足界首可辐射华东、苏南、苏北、皖北,实现货物的大进大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