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考察报告
2023-02-01
来源:乌哈旅游
安麓嘲‘ n ㈠ 、 !¨ 一、湖南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效 湖南省总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 积323.O1万公顷,总人口6845万人,其中乡村人口 3960万;全省设l4个地(州、市),下辖122个县(市、 区)。湖南是农业大省,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 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08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 11156.64亿元,稻谷总产量2559万吨,居全国首位; 茶叶、油料、棉花、蔬菜等农产品产量也都居全国 前列;220家省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 收入830亿元,增长22%。 一是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全省已经初步形成 了生态优质大米、高支棉花、双底菜油、柑桔、优质 绿茶、苎麻、外销生猪、淡水产品、肉牛(羊)等10大 优势产业。涵盖了全省70%的种养产出,有700多 万农民加入到各类产业化链条,农产品基地面积 达到6500万亩。2008年l0大农业产业实现总产值 382ffiL元,其中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 二是产业布局日趋合理。依托资源优势和农 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建成了各具特色的产 业带。比如,在益阳、常德等环洞庭湖地区,形成了 淡水产品产业带;在永州、岳阳、常德等粮食主产 省 委 政 研 区,形成了粮食加T和饲料生产产业带;在永州、 郴州、岳阳等油料主产区,形成了油菜、茶叶产业 带;在邵阳、怀化、湘西等雪峰山脉和南岭山脉地 区,形成了桔橙产业带;在长沙、湘潭、株洲等地区 室 课 题 组 形成了休闲农业产业带。 三是龙头推动作用明显。各产业带都有龙头 企业带动,龙头企业通过建基地、深加工、抓流通, 促进了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在推动主导产业集 群发展中发挥了核心作用。2008年全省十大标志性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230亿元,实 现利润9.2亿元,上交税金7.2亿元,出口创汇1.1亿美 元。比如,以金健米业、天龙米业等龙头企业为主的 贵州省委政策研究室课题组赴湖南的长沙、 大米加T企业,通过选育高档优质稻新品种大面积 种植推广,带动全省优质稻种植面积比重达65%以 株州、湘潭、岳阳等地,就湖南省推进产业集群发 展的做法和成效进行学习考察。调研中尤其是对 湖南省将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推进全省产业 集群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印象深刻。湖南省 是农业大省,与我省相邻,省情有相似之处,其做 上,比普通稻增加产值45亿元,全省有l万多农村劳 动力加入了大米产业的营销、运输网络。 四是品牌效益逐步增强。各类农业产业化经 营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加大品牌培育,打造了一批 国内外知名品牌。目前,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已 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有l3家,获得“中国名牌” 法值得我省借鉴。现将湖南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 展的情况专题报告如下: ………~…一…~…………… 一一一…~ ( 蠢 皿一 塾曼甥 i:l受蠹盛勰 堡堑塞 i f Yl D {, 的企业l5家,通过IS09000系列、HACCP等质量管 理体系认证的龙头企业400多家,485家企业生产 的799个产品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75个 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103个产品获得有机食品 认证。 台了《农业产业化“13l”工程发展规划》,即“十一 五”期间,全省集中力量发展lO个年销售收入30,fL 以上、30个l0亿以上、lOO个1亿以上的骨干龙头企 业,以龙头企业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发展。按照“扶 优、扶大、扶强”的原则,还实施了十大标志性龙头 企业建设工程,就是从列入“131”工程范围的企业 五是服务体系初步完善。围绕农业产业化经 营,湖南省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信息、科技、金融、 人才等为主的产业服务体系。全省有各类农产品 市场或农产品物流中心1100多个,其中年交易额 中筛选出10个规模大、起点高、潜力好的龙头企 业,集中力量加大扶持力度。 四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一抓优化产品 超过亿元的49个。建立了互联网、移动电话、广播 电视、专业报刊为主要媒体的信息、科技服务体 系,有51家龙头企业自主组建了研发中心,5家龙 结构。坚持以推进“一村一品”工程为主线,引导各 地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发挥地区优势,为销而产、 为赚而产,在发展新品种、应用新技术、获得新效 益上取得了很大突破。目前,全省农产品综合优质 头企业启动了“博士后流动站”,7家企业被农业部 认定为国家级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 二、湖南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做法 一率达到70%。二抓推进行业整合。2008年重点开展 了大米加工企业的整合试点。华龙米业等四个米 业公司共同组建湖南粒粒晶粮油集团公司,大米 是加强产业化的规划引导。近年来,省政府 出台了《湖南省农业产业化规划》、《湖南省休闲农 业发展规划》和《关于加快农业五大产业链建设, 销售量由过去的不到3万吨发展到l0万吨,整合效 应十分明显。 推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省人大常委会 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对全 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做出了科学的规划。明确了重 点发展生态优质大米、高支棉花、双底菜油、柑桔、 优质绿茶、苎麻、外销生猪、淡水产品、肉牛(羊)等 五是建立完善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湖南省 在巩固完善“订单农业”、“公司+大户”发展模式 的同时,创造了“龙头企业+农业公司+农业工 人”、“股份合作”等发展新模式,使更多的农民进 入了农业产业链条,分享到了更多的利润。湘潭市 伟鸿食品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协会+农户”的产 业化经营模式,以协会为中介对农户实行“七统 一l0大优势产业的发展思路。今年该省还将出台《湖 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决 定》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产品物流业发 展的决定》,对产业发展进行引导。 二是发展农产品加工园区。加强园区建设, 不断增强农产品加工园区的聚集效应。如,湘潭 市把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科学规 划产业集群园区,通过财政贴息方式,加强交通、 ”的服务,即统一购销、统一引种、统一防疫、统 一培训、统一饲料、统一结算和统一贷款,先后带 动了65个村、16个大型养猪场和9000多农户养猪, 每年通过协会收购生猪12o万头,人会农民每年增 收700多万元,户均增收10oo多元。 六是强化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支持。近年来,湖 南省财政用于“三农”的资金增长率每年都高于上 年财政收入增长率,用于扶持乡镇企业发展的资 金主要转向扶持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发 展。直接用于龙头企业技术改造贷款贴息资金达 到1亿多元,带动全省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用于 通信、水利、能源、环保、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建 设,努力创造既宜创业又宜居住的良好环境,积 极做好服务工作,目前,已有2l家农业产业化企 业进入园区,总投资额达3亿元,形成以湘莲加 工、兽药加工、竹木加工、槟榔加工等为主的农业 产业化加工园区,加工园区聚集效应不断增强。 同时,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向加工园区聚集,要求 新建的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原则上都要进 入工业园区。 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的投人资金达到300多亿元。 各市州政府也都安排了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专 项资金,如长沙市对龙头企业的扶持资金由2002 年的不到lOO万元增加到现在的310o万元,五年间 三是培植壮大龙头企业。湖南省政府专门出 2009年第O5期_ ,二■(总第294期) 增长了31倍。省农业发展银行在支持农业产业化 ; 经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目前各项贷款额达580亿 元;农业银行新增贷款的30%用于了支持农业产 州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 (二)建设基地,夯实农业产业化基础。农产品 生产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当前,一是典 型带动建基地。要充分发挥现已初具规模的专业 业化建设;农村信用社新增贷款累放额的60%用 于了支持农户参与以农业产业化经营。 七是提高农业产业链的科技含量。近年来,湖 南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中科院、湖南农大、省农 科院、省林科院等l0多个科研院所建立了科企对 村、专业户、合作经济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 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推动连片种植和适度规模 养殖。二是非耕地开发建基地。要本着谁开发、谁 接合作关系。全面推进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发展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抓好有机食品产地认定 和产品认证,努力创建农业“绿色”品牌,成效显 治理、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支持农户、城镇下岗 职工、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和个人采取承 包、租赁、拍卖等形式,有偿开发非耕地资源,新建 和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商品生产基地。三是土地 流转建基地。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 农民进行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采取龙头企业租 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接、亲友转接、农户间互换 租赁等流转形式,将分散的土地整合起来形成规 模化基地。 著。如,2008年株洲市每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 的农产品加工企业85家中,拥有自主科研机构的 有36家,研发人员312人,科技成果的转化率30%, 科技进步对农产品加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1 年的30%提高到2008年的51%。株洲攸县开发的无 污染、纯天然、高品质的慈峰有机茶,2001年获瑞 士IMO和美国NOP国际有机食品认证,目前有机茶 每公斤卖价高达2000元,产品供不应求。 三、对加快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几点建议 一(三)培育龙头,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 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狠抓龙头企业建设, 是打破行业、区域界限培育龙头。坚持“谁有实 近年来,贵州省高度重视并努力推进农业产 业化经营,截止2007年底,我省各类农业产业化经 力、谁够条件、谁当龙头”的原则,重点培育一批经 济实力好、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新、科技含量 营组织已发展到4993个,从业人员45万人,带动了 309.5万农户,农户因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获得收 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二是围绕主导产业壮 大龙头。围绕优质大米、油菜、茶叶、辣椒、蔬菜、马 铃薯、水果、中药材、花卉苗木、生态畜牧业等产 业,发展壮大一批省级龙头企业,鼓励它们提高加 工水平和科技含量,让“田野”变成“车间”。三是对 外招商引进龙头。要加大引资力度,通过各种招商 活动,新上一批龙头企业。四是落实扶持政策。制 入39.65亿元。但从总体上看,我省农业产业化经 营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赴湘考察,对推进我省农 业产业化经营提出如下建议: (一)立足优势,规划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 “跳出农业抓农业、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的思 路来规划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合理确定重点发 展产业。按照贵州生物多样性、气候多样性的特 点,大力发展优质大米、烤烟、马铃薯、油菜籽、茶 叶、辣椒、蔬菜、水果、中药材、花卉苗木、林油料 定和完善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 从财政、信贷、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予以扶持, 引导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全省各级税务部门应参 照国家税务总局对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有关规定, 对一批引导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的省地级重点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实行一系列 减免税费的优惠政策。 (四)创新机制,激活农业产业化经营。创新机 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要根据市场主体“自 主经营、自愿合约、利益联动、风险分担、共同发 展”的原则,创新机制。一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利 (油茶)等特色经济作物;发挥草山草坡优势,大力 发展生态畜牧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贮运、保 鲜,形成优势产业。二是合理确定种植业、养殖业、 林业、园艺等专业基地规模。充分考虑本地资源特 色,水土气候、种养习惯等诸多因素,打破行政区 划界限,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形成优势突出、特色 鲜明的农产品商品基地。三是对农业产业化经营 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品品牌、市场营销、科技推 广体系等进行科学的规划,明确发展思路,引导贵 益分配机制。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民联 合,在产前、产中、产后环节,形成以产权要素连接 ……一~……~一~ij藉 圜一 旦妻曼 塑 露翌夏嘲 堡. 塞 f }{ { Y0 D G l 、{ 的紧密型的利益共同体。加强龙头企业与农户之 间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形成比较稳定的 的技术规范导入农户,带动农户和基地的标准化 生产,加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认证管理工作,建 产品购销关系,指导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种养合 同,发展“订单农业”。鼓励龙头企业向农户提供种 子、预购资金以及技术指导等方面的服务。鼓励农 户以承包期内的土地使用权、资金或其他生产要 素参股,龙头企业将加工和销售环节的部分利润 立健全农产品监测体系,努力创建一大批优质的 农业名优品牌。 (七)强化服务,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搞好服 务,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保障。一是进一 步规范工商、税务、国土、环保、电力等涉农部门行 为,明确规定相关部门在建设用地、税收减免、生 产用电等方面完善服务,加大政府对农业产业化 的支持力度。二是科技、农业等有关部门要发挥职 能作用,通过职业技术学校、农广校、短训班等形 式,对农民开展“绿色证书”培训,对龙头企业负责 人、合作组织会员进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的科学 文化素质和生产技术水平。充分发挥贵州农业信 作为红利返还给农户。二要大力发展合作经济组 织。鼓励农民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兴 办生产、加工、销售、技术等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 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把农 民组织起来闯市场,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分享多个 环节利润。 (五)依靠科技,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坚持科技兴业,增强产业后劲。一是各级政府要 息网的作用,积极为农业产业化和农民提供政务 信息、市场信息、农业技术等服务。三是金融部门 要加大信贷支农力度,支持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 和龙头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 社要坚持和发扬支农传统。四是大力培育中介服 务组织、农民经济人队伍,建立良种扩繁、畜禽疫 防治、技术推广、农产品销售等服务体系,支持和 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八)加强领导,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 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重点支持农业科技示范 场、示范园区的建设,支持新品种、新技术的引 进、消化和推广、支持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 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二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 组建自己的研究开发机构,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 贵州大学、农科院(所)等建立科企对接合作关 系,鼓励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 术入股、技术转让,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加 五是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步伐,完善服务 体系,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场、科技园区、龙头 业产业化是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跨世 纪的重大举措,必须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农业产业 化经营的顺利实施。一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坚持 用工业化、集约化、组织化、标准化的理念引领农 企业等在农技推广中的作用,引进开发农业高新 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提高各种技术装 备和配套水平。 (六)打造品牌,培育产业市场优势。品牌就 是市场,创建知名品牌就是抢占市场份额。一是以 业产业化发展,从加强农业、致富农民、实现跨世 纪发展目标的战略高度,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主要领导干部应亲自挂 帅,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协力抓,确保政策 到位,服务到位,监督和激励到位。二是抓好农业 产业经营的试点、示范工作。各地州市都要选择 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充分挖掘 现有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优势品牌持续、扩展效 应,带动一批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扩大规模。并 注意突出高科技产品和高科技产业,不断扩大高 2-3个对本区有较大推动作用的项目先行试点,总 结经验,树好典型,探索路子,以点带面,逐步推 进;三是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要按照农业产业 化经营的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和实施步骤,运用经 科技产品的生产规模,提高科技产品的质量。二 是企业、农户和政府共创品牌。在强调龙头企业 创名牌的同时,应大力提高广大农户名牌意识, 鼓励农户培育和发展新的名优品牌。在实施品牌 战略中,政府应努力创造宽松环境,并在税、费、 土地、资金、人才等方面予以积极的支持。三是用 标准化的理念打造农业品牌。把质量标准及相应 2009年第05期 ■(总第294期) 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 础性作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省委政研室吴吉祥、金力军、陈成执笔) 责任编辑:田茂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