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堂吉诃德》名著导读专题材料05

《堂吉诃德》名著导读专题材料05

2020-07-06 来源:乌哈旅游


《堂吉诃德》赏析材料05

桑丘·潘沙是丑角,堂吉诃德亦是丑角,桑丘·潘沙一直是堂吉诃德的“附庸”,如果从写作目的和写作主旨上来看,为什么不能反过来呢?堂吉诃德”神智不清,疯狂而可笑,但又正是他代表着高度的道德原则、无畏的精神、英雄的行为、对正义的坚信以及对

爱情的忠贞等等。他越疯疯癫癫,造成的灾难也越大,几乎谁碰上他都会遭到一场灾难,但他的优秀品德也越鲜明。堂吉诃德是可笑的,但又始终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化身。他对于被压迫者和弱小者寄予无限的同情。”从许多章节中,我们都可以找到他以热情的语言歌颂自由,反对人压迫人、人奴役人。也正是通过这一典型,塞万提斯宣告了信仰主义的终结,作者本人作为一个阅历丰富的人,也体现出了作者思想由理想向现实的转变,成为现实主义者的作者创造出一个可笑的典型形象桑丘·潘沙。他是作为反衬堂吉诃德的形象而被创造出来。他的形象与堂吉诃德恰恰相反:堂吉诃德充满幻想,桑丘·潘沙则事事从实际出发;堂吉诃德是禁欲主义的苦行僧,而桑丘·潘沙则是伊壁鸠鲁式的享乐派;堂吉诃德有丰富的学识,而桑丘·潘沙是文盲;堂吉诃德瘦而高,桑丘·潘沙胖而矮。他,桑丘·潘沙是一个农民,有自私的缺点,然而到真正的事业面前,具有品质的竟是他(“我赤条条来,又赤条条去,既没有吃亏,也没有占便宜,这是我同其他总督不同的地方”)。朱光潜先生在评价堂吉诃德与桑丘·潘沙这两个人物时说:“一个是满脑子虚幻理想、持长矛来和风车搏斗,以显出骑士威风的堂吉诃德本人,另一个是要从美酒佳肴和高官厚禄中享受人生滋味的桑丘·潘沙。他们一个是可笑的理想主义者,一个是可笑的实用主义者。但是堂吉诃德属于过去,桑丘·潘沙却属于未来。”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理想的人就不是堂吉诃德,而是桑丘·潘沙了。” 本书作为一本时世讽刺小说,从角色上他俩平等是完全有可能的。本书原名《奇情异想的绅士堂吉诃德·台·拉·曼》,作者在序言曾中申明:“这部书只不过是对于骑士文学的一种讽刺”,目的在于“把骑士文学地盘完全摧毁”。作者貌似对传统骑士文学深恶痛绝,事实是这样么?传统的骑士文学之

1 / 2

代表作例如法国的〈〈罗兰之歌〉〉和《亚历山大传奇》、《特洛伊传奇》、《埃涅阿斯传奇》以至于《亚瑟王传奇系列》.我们能看出传统骑士小说奋力渲染近乎变态的忠君忠教精神,为了上帝和”lord”可以奉献性命,其风骨与”无厘头”的堂吉诃德迥然不同,但他们正义的本质不会改变. 堂吉诃德相比较过去的脸谱化形象更为真实,更丰满.他有缺点,但有理想.(这个在上文讲过).无论在任何时候正义的人总会被尊崇,真善美永远是主流,无论是现实主义或理想主义,所以塞万提斯本人虽然是现实主义者,但他绝对不是以唾弃的态度来审视过去的信仰主义,而应该是怀着依依不舍甚至沉痛的心情来宣判旧时代的死刑,同时借机表达了对新时代可能出现问题的忧思,并在”迎新”中宣扬”复古”,理论并不极端.认为旧时代并非一无是处,信仰力量是无穷的, 堂吉诃德虽然疯癫,相比较更实际的代表新时代的桑丘·潘沙则更加明智.但无可否认的是堂吉诃德用自己的正义执着的精神和人格征服了桑丘·潘沙,使其忠心耿耿地跟随其进行冒险! 堂吉诃德与时代格格不入而疯疯癫癫,那个”识相”的村民桑丘·潘沙却心甘情愿地跟着一块疯癫!这难道不是代表信仰主义人格魅力的伟大么?在那个大变革时代,讽刺小说如雨后春笋.其中没有一本如同《堂吉诃德》一样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改变旧时代的勇气,能力人人都有.可如此远见仅塞万提斯一人。

2 /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