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脑梗死32例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脑梗死32例临床研究

2024-04-03 来源:乌哈旅游
蒸 j ii i: j 誊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脑梗死32例临床研究 陈晖 陆喜荣 (昆山市中医医院,江苏昆山215300)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活血化瘀 中药复方 中西医结合疗法D一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中图分类号R743.33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397X(2012)07—0030—02 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期 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以内;恶化:功能缺损 脑梗死32例,并观察其对血清D一二聚体、纤维蛋白 评分增多18%以上,死亡。 原(FIB)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3.2 治疗结果 3.2.1 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32例,基本治愈11 1.1 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为2009年1月~2010 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7例,无变化2例,恶化 年12月于我院急诊住院及留察患者,共57例.随 0例,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25例,基本治愈 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平 7例,显著进步7例,进步5例,无变化5例,恶 均年龄(62.62±4.83)岁;平均病程(3.75 ̄2.51)h。对 化1例,总有效率76.00%。2组总有效率比较, 照组25例:男l4例,女11例;平均年龄(61.75± P<O.05。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 5.O4)岁:平均病程(3.34 ̄3.14)h。2组患者在性别、 对照组 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3-2_2血清D一二聚体、FIB变化比较 见表1。 义(P>0.05),具有可比性。 袁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D一二聚体、FIB变化比较 1.2诊断标准参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 点》…,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全部患者均行 头颅CT或MRI确诊。 2治疗方法 组别例数— 嘉 兰堡 对照组— 治疗组 32 1.51 ̄0.50 0.45 ̄0.18 3.78 ̄0.94 2.42 ̄0.63 25 1.46 ̄0.52 0.63 ̄0.38 3.91 ̄0.80 2.99 ̄1.17 2.1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P<0.O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O.05。 集,抗凝、控制血压、调控血糖,维持水、电解质平 衡,降低高颅压,控制心律失常,合并感染者使用抗 4讨论 脑梗死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急性期致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活血 死、致残率极高,是威胁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三大  化瘀方。方药组成:当归15g,JIf芎10g,丹参10g,桃 “杀手”之一。急性期脑梗死属于中医学“缺血中风”感染药物等综合处理。 仁10g,红花10g,赤芍10g,牛膝3g,柴胡10g,桔梗 范畴。中医学认为,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 6g,生地黄15g,生甘草3g。每日1剂,水煎取汁 运血乏力。血脉瘀滞,闭阻脑络,引起中风,故气滞 血瘀是急性脑梗死的主要病机特点。笔者据此自拟 200mL.分早晚餐后半小时服用。 2组患者均以14d为1个疗程,进行疗效评 活血化瘀方治疗。方中当归、丹参、桃仁、红花、赤芍 活血化瘀;川芎、牛膝祛瘀血,通血脉,引瘀血下行; 定。 3疗效观察 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桔梗开宣肺气、载药上 参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 行。与枳壳一升一降、开胸行气,使气行则血行;生 3.1 疗效标准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圜拟定。基本治愈:功能缺 地黄凉血清热。合当归能养阴润燥,使祛瘀而不伤 损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 阴血;甘草调合诸药。本方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 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一89%,病残程度为1—3 结,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新,使瘀去气行,诸 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 证可愈。 圄 兰!璺苎竺堂竺 塑 中医;{5 燕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26例临l床研究 季雪良顾雪峰付茂英 (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昆山215300) 摘 要 目的:探讨运用丙肝冲剂加减联合长效干扰素与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5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组给予丙肝冲剂联合 聚乙二醇干扰素加利巴韦林。2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4周、8周、12周时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4 周、8周、12周时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而2组在3个月内HCV—RNA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结论:采用丙肝冲剂联合干扰素与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近期对临床症状改善的疗效优于单用抗病毒药物 治疗。 关键词 丙型肝炎 丙肝冲剂 聚乙二醇干扰素 利巴韦林 中图分类号 R512.63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97X(2012)07—003l一02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肠道 静脉曲张出血、肝性脑病等)者,近期接受过其他保  胸腺 外传播的一类传染病。笔者运用丙肝冲剂联合长效 肝、降酶药物治疗者,曾接受过干扰素药物、o【干扰素与利巴韦林抗病毒药物治疗我院2008年7 肽或其他抗病毒药物治疗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月至2011年10月门诊和住院慢性丙型肝炎患者 1.2一般资料2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5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 组。治疗组26例:男18例,女8例;平均年龄 (36.73 ̄17.48)岁。对照组30例:男l8例,女l2例; 1.1诊断及纳入、排除标准56例患者诊断符合 平均年龄(37.15___18.66)岁。:z组患者在临床症状、 2004年中华医学会修订的《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诊 年龄、性别、HCV—RNA、肝功能基线水平等方面差 断标准。纳入标准:年龄为16岁以上,有疲倦或乏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力,厌油腻或纳差,肝区不适等症状,ALT呈正常或 2治疗方法 有轻中度升高,抗HCV和HCV—RNA阳性。排除标 2.1 对照组 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派罗欣) 准:合并其他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药物性肝炎、自体 1801.zg,1次/周,同时El服利巴韦林lO00m#d。 免疫性肝炎、肝癌者,有失代偿性肝病(如食管胃底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丙肝冲剂。丙 血清D一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Ⅷ 的疗效明显,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 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 用。 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主要反映 5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 纤维蛋白溶解功能,是测定纤溶系统的主要因子, 【对于诊断与治疗纤溶系统疾病以及溶栓治疗监测, 血浆糖蛋白,可参与血栓的形成和发展.是反映血 栓状态的一个指标,也是急性脑梗死事件的独立预 杂志,1996,29(6):379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 有着重要的意义。而纤维蛋白原是肝脏合成的一种 [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 (6):381 报因子之一。纤维蛋白原升高提示机体纤溶活性降 医学工作。 低.易于血栓形成。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方中药成 通讯作者:陆喜荣,bachdong1@yah00.com.ca 分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维蛋白溶解、降低 血液黏稠度、抑制血栓形成、扩张动静脉、增加血流 量、改善微循环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 第一作者:陈晖(1983一),本科学历,住院医师,从事急诊 歧稿日期:2012—02—25 编辑:吕慰秋 中压jl迎兰一兰璺苎竺堂苎!塑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